一种新型人行道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1849发布日期:2021-07-20 16:3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人行道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人行道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铁路正式营业线路营业里程中,准轨59455.1公里,宽轨9.5公里,窄轨660.8公里,套轨13.3公里。重载铁路(指单机牵引重量达到8000吨及以上、线路长度在150公里以上、年运量至少4000万吨的铁路)营业里程753.5公里,比2007年的652.0公里增长15.57%;区段旅客列车技术速度每小时120至160公里的铁路营业里程11212.5公里,每小时161至200公里的铁路营业里程4997.3公里,每小时201至250公里的铁路营业里程2593.3公里,每小时250公里及其以上的铁路营业里程51.7公里。

新线铺轨2680.6公里,比2007年的1033.8公里增长159.3%;新线投产1730.1公里,比2007年的637.6公里增长171.3%。复线铺轨里程2362.4公里,比2007年的1447.5公里增长63.2%;复线投产里程2083.9公里,比2007年的725.7公里增长187.2%。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1959.3公里,比2007年的930.6公里增长110.5%。

铁路部门在沿线推广恢复和再造植被、林带新技术,广泛采用轨道结构减振和声屏障新材料、新措施,对客车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在新型动车组上全面采用集便设施,实现零排放。因此,随着国家铁路的更新与建设,需要采用一种新型人行道护栏,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安全可靠的的新型人行道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新型人行道护栏,包括人行道栏杆组件、人行道预埋件以及人行道钢横梁,所述人行道刚横梁固定设置在所述人行道栏杆组件的下端,所述人行道预埋件与所述人行道钢横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人行道栏杆组件包括人行道栏杆、支撑组件以及栏杆圆钢,所述人行道栏杆包括第一栏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栏杆,所述第一栏杆和所述第三栏杆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二栏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栏杆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栏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且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人行道预埋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焊钉,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形状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所述焊钉,还包括第一钢筋,且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焊钉固定连接;

所述人行道刚横梁包括支撑板、弯折板以及顶板,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弯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下端,所述顶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顶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所述顶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角钢,所述顶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圆柱体栓钉。

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包括第一水平端面、倾斜端面以及第二水平端面,所述第一水平端面位于所述倾斜端面的左侧,所述第二水平端面位于所述倾斜端面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水平端面所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水平端面所处平面的上方。

所述第一栏杆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栏杆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第五连接板以及第六连接板,且所述第五连接板与所述第六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支撑组件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人行道刚横梁,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一支撑组件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三连接板均与一支撑组件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板与一支撑组件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栏杆圆钢进行连接,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栏杆圆钢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连接。

所述弯折板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以及第三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的左端,所述第三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钢板的右端;所述第一钢板通过所述第一水平端面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板通过所述倾斜端面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钢板通过所述第二水平端面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一安装孔与固定孔的配合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板上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三钢板上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形状均为方形,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侧壁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栏杆圆钢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一支撑板连接。

所述安装座角钢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端右侧,且所述安装座角钢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角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栏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栏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且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的右端通过第三连接组件与第三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第一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形状均为u型;还包括多个第二钢筋,每个所述第二钢筋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折弯部以及第二折弯部中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钢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人行道护栏,其包括人行道栏杆组件、人行道预埋件以及人行道钢横梁,人行道刚横梁固定设置在人行道栏杆组件的下端,人行道预埋件与人行道钢横梁固定连接,人行道栏杆组件包括人行道栏杆、支撑组件以及栏杆圆钢,人行道栏杆包括第一栏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栏杆,第一栏杆和第三栏杆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二栏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栏杆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的左端与第一栏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且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的右端与第三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人行道预埋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焊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形状均为长方形,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端部,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焊钉,还包括第一钢筋,且第一钢筋与焊钉固定连接;人行道刚横梁包括支撑板、弯折板以及顶板,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弯折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下端,顶板的形状为长方形,顶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上端,顶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角钢,顶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圆柱体栓钉;通过上述设计,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拆卸,因此可提高新型人行道护栏的安全可靠性,进而延长该新型人行道护栏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人行道护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栏杆组件以及人行道钢横梁相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栏杆组件以及人行道钢横梁相配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钢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钢横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钢横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栏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栏杆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栏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栏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栏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栏杆的放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栏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栏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组件的放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钢横梁与人行道预埋件相配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预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预埋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行道预埋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人行道护栏,包括人行道栏杆组件、人行道预埋件以及人行道钢横梁,人行道刚横梁固定设置在人行道栏杆组件的下端,人行道预埋件与人行道钢横梁固定连接,也即人行道预埋件和人行道钢横梁均设置在地下,以及人行道栏杆组件固定设置在人行道钢横梁上,从而提高该新型人行道护栏的安全可靠性,其中,

人行道钢横梁包括支撑板201、弯折板以及顶板202,支撑板201沿竖直方向设置,弯折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01的下端,顶板202的形状为长方形,顶板20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01的上端,且顶板202为水平设置并与支撑板201垂直固定设置,顶板20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角钢207,顶板20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圆柱体栓钉206。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支撑板201的上端固定设置顶板202,以及在支撑板201的下端固定设置弯折板,且在顶板202上固定设置安装座角钢207以及多个圆柱体栓钉206,其具有构简单、便于安装且加工方便的特点,同时该人行道横梁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人行道预埋件包括第一固定板101、第二固定板102以及焊钉,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的形状均为长方形,第一固定板101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02的端部,第二固定板102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05,第一固定板101远离第二固定板102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焊钉,还包括第一钢筋106,且第一钢筋106与焊钉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第二固定板102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01,同时在第一固定板101的左侧面固定设置多个焊钉,且焊钉与第一钢筋106固定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加工方便的特点,同时该人行道预埋件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

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为一体成型,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均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且第一固定板101垂直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02的端部。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为一体成型,可有效提高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结合的牢固性,同时还方便加工,以提高加工效率。

第一固定板101的长度和第二固定板102的长度相同,第一固定板101的宽度大于第二固定板102的宽度,且第一固定板101的厚度大于第二固定板102的厚度。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固定板的厚度大于第二固定板的厚度,可提高第一固定板与焊钉相结合的牢固性。

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均由钢板构成,且钢板的材质为q345。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由q345材质的钢板构成,因此可提高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强度,进而提高该人行道预埋件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延长该人行道预埋件的使用寿命。

焊钉包括第一焊钉103和第二焊钉104,第一固定板101远离第二固定板102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焊钉103,且第一固定板101远离第二固定板102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焊钉104。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外表面沿长度方向(也即竖直方向)的前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焊钉,且在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外表面沿长度方向的后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焊钉,同时,第一焊钉和第二焊钉均通过自动螺柱焊与第一固定板101连接,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

多个第一焊钉103均匀分布在同一条竖直设置的直线上,多个第二焊钉104均匀分布在另外一条竖直设置的直线上,且第一焊钉103和第二焊钉104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二固定板102的两侧。

第一钢筋106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可优先为4个,且4个第一钢筋106均水平设置且呈上下分布,同时每个第一钢筋106分别与第一焊钉103和第二焊钉104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钢筋106均与第一焊钉103和第二焊钉104固定连接,进而提高第一钢筋106与第一焊钉103和第二焊钉104相结合的牢固性,以达到延长该人行道预埋件使用寿命的目的。

每个第一钢筋1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且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的形状均为u型。还包括多个第二钢筋109,每个第二钢筋109均竖直设置,且第一折弯部以及第二折弯部中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钢筋109。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每个第一钢筋1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且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的形状均为u型,同时第一折弯部107以及第二折弯部108中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钢筋109,可使第二钢筋109牢固固定在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中,以达到提高第二钢筋109与第一钢筋106相结合的牢固性,进而提高该人行道预埋件的安全可靠性。

多个第一焊钉103的同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钢筋109,且与第一焊钉103连接的第二钢筋109还与第一钢筋106固定连接;多个第二焊钉104的同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钢筋109,且与第二焊钉104连接的第二钢筋109还与第一钢筋106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第一固定板101的左侧外部设置有上下分布的四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钢筋106,同时在第一固定板101的左侧外部设置有前后分布的四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钢筋109,且第一钢筋1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其中,四个第二钢筋109中,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第二钢筋109分别固定于第一折弯部107和第二折弯部108中,位于中间前侧的一个第二钢筋109分别与四个第一焊钉103和四个第一钢筋106连接,位于中间后侧的一个第二钢筋109分别与四个第二焊钉104和四个第一钢筋连接,从而提高了第一钢筋106、第二钢筋109、第一焊钉103以及第二焊钉104相结合的牢固性,提高了该人行道预埋件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延长该人行道预埋件的使用寿命。

支撑板201由钢板构成,且支撑板201的材质为q345。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支撑板201由q345材质的钢板构成,因此可提高支撑板的强度,进而提高该人行道钢横梁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延长该人行道钢横梁的使用寿命。

弯折板包括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第一钢板203固定设置在第二钢板204的左端,第三钢板205固定设置在第二钢板204的右端。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折弯板由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组成,进而可提高弯折板的强度,以达到延长上述弯折板使用寿命的目的。

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的形状均为长方形,且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为一体成型。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为一体成型,进而可有效提高上述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相结合的牢固性,同时还方便加工,以提高加工效率。

第一钢板203与第二钢板20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第二钢板204与第三钢板20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钢板203和第三钢板205分别与顶板平行设置,且第三钢板205位于顶板202的下方且位于第一钢板203的上方。也即,上述弯折板由第一钢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组成,其中,第一钢板203和第三钢板205均为水平设置,第二钢板204为倾斜设置,且第一钢板203位于第二钢板204的左端,以及第三钢板205位于第二钢板204的右端;同时,上述第三钢板205位于第一钢板203的上方。

支撑板201的左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08,第一钢板203上位于支撑板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09,且第三钢板205上位于支撑板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210。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支撑板20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08,同时在第一钢板203位于支撑板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9,以及在第三钢板205上位于支撑板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10,进而可提高支撑板201、第一钢板203以及第三钢板205与外部的固着物相连接的牢固性。

安装座角钢207固定设置在顶板202上端右侧,且安装座角钢207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211。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安装座角钢207上设置第四安装孔211,进而可使安装座角钢211通过第四安装孔211与支撑组件500相连接的牢固性。

支撑板201的下端面包括第一水平端面212、倾斜端面213以及第二水平端面214,第一水平端面212位于倾斜端面213的左侧,第二水平端面214位于倾斜端面213的右侧,且第二水平端面214所处平面位于第一水平端面212所处平面的上方,第一钢板203通过第一水平端面212与支撑板201固定连接,第二钢板204通过倾斜端面213与支撑板201固定连接,第三钢板205通过第二水平端面214与支撑板20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弯折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201的下端紧密配合,同时第一弯折板203、第二钢板204以及第三钢板205分别对称设置在弯折板201的下端两侧,进而提高弯折板与支撑板201相结合的牢固性。

弯折板以及顶板202均由钢板构成,且弯折板以及顶板202的材质均为q345。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弯折板和顶板202均由q345材质的钢板构成,因此可提高弯折板以及顶板202的强度,进而提高该人行道钢横梁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延长该人行道钢横梁的使用寿命。

人行道栏杆组件包括人行道栏杆400、支撑组件500以及栏杆圆钢600,人行道栏杆400包括第一栏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栏杆,第一栏杆和第三栏杆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二栏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栏杆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的左端可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栏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且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的右端可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三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栏杆包括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且第一连接板401与第二连接板402固定连接;第二栏杆包括第三连接板403和第四连接板404,且第三连接板403与第四连接板404固定连接;第三连杆包括第五连接板405以及第六连接板406,且第五连接板405与第六连接板406固定连接;支撑组件500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支撑组件500的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人行道钢横梁;第一连接板401与一支撑组件500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每个第三连接板403均与一支撑组件500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第五连接板405与一支撑组件500的上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组件500之间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栏杆圆钢600进行连接,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两个栏杆圆钢600之间通过连接套筒601连接;通过上述设计,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拆卸,因此可提高人行道栏杆的安全可靠性,进而延长该人行道栏杆的使用寿命。

第一连接板40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41,支撑组件500的上端通过第一固定孔441与第一栏杆固定连接,进而提高支撑组件500与第一栏杆相结合的牢固性;第三连接板40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42,支撑组件的上端通过上述第二固定孔442与第二栏杆固定连接,进而提高支撑组件500与第二栏杆相结合的牢固性;第五连接板405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443,支撑组件的上端通过第三固定孔443与第三栏杆固定连接,进而提高支撑组件500与第二栏杆相结合的牢固性。

连接套筒601的形状为圆柱形,连接套筒60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两个栏杆圆钢600与连接套筒601螺纹连接,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护和更换。

支撑组件500包括第一支撑板501和第二支撑板502,第一支撑板501的下端可通过紧固螺栓与安装座角钢207固定连接,从而可使人行道栏杆组件与人行道钢横梁牢固连接;第一支撑板501和第二支撑板50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一支撑板501和第二支撑板502均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且第一支撑板501的后侧壁与第二支撑板50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5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503,栏杆圆钢600通过第一安装孔503与第一支撑板501连接,进而提高栏杆圆钢600与支撑组件相结合的牢固性,安全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二支撑板50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04,第二支撑板502通过第二安装孔504与第一固定孔441的配合与第一连接板40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502通过第二安装孔504与第二固定孔442的配合与第三连接板40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502板通过第二安装孔504与第三固定孔443的配合与第五连接板405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可使支撑组件500与第一栏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连杆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安全可靠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道栏杆组件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一连接板40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二连接板402为水平设置,且第二连接板40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面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02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栏杆由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构成,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一连接板40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二连接板40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01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且第二连接板402的上表面所处平面与第一连接板401的上端表面所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方便加工和前期的组装。

第三连接板403和第四连接板404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三连接板403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四连接板404为水平设置,且第四连接板404沿长度方向的后端面垂直设置在第三连接板403上端的前侧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二栏杆由第三连接板403和第四连接板404构成,第三连接板403和第四连接板404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三连接板403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四连接板404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板403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且第四连接板404的上表面所处平面与第三连接板403的上端表面所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方便加工和前期的组装。

第五连接板405和第六连接板406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五连接板405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六连接板406为水平设置,且第六连接板406沿长度方向的后端面垂直设置在第五连接板405上端的前侧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三栏杆由第五连接板405和第六连接板406构成,第五连接板405和第六连接板406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五连接板405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六连接板406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五连接板405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且第六连接板406的上表面所处平面与第五连接板405的上端表面所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方便加工和前期的组装。

第一栏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0与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相邻的两个第二栏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20固定连接,且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的右端通过第三连接组件430与第三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连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0与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20连接,且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的右端通过第三连接组件430与第三栏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因此可提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栏杆之间相结合的牢固性,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拆卸和维护,同时还可延长人行道栏杆的使用寿命。

第一连接组件410包括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一连接部41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二连接部412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二连接部41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面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11上端的前侧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连接组件410由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构成,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一连接部41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二连接部41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11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且第二连接部412的上表面所处平面与第一连接部411的上端表面所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方便加工和前期的组装。

第二连接组件420包括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三连接部42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四连接部422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四连接部42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面垂直设置在第三连接部421上端的前侧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二连接组件420由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构成,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三连接部42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四连接部42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部431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且第四连接部422的上表面所处平面与第三连接部421的上端表面所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方便加工和前期的组装。

第三连接组件430包括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五连接部43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六连接部432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六连接部43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面垂直设置在第五连接部431上端的前侧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三连接组件430由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构成,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五连接部431沿长度方向横向设置,第六连接部432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五连接部431沿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前侧面,且第六连接部432的上表面所处平面与第五连接部431的上端表面所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方便加工和前期的组装。

第一连接部4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413,第一连接部41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三连接板403的前侧面并通过第一连接孔413与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三连接板403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通过第一连接部411。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一连接组件410中第一连接部4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3,第一连接部411通过第一连接孔413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三连接板403固定连接,进而可使第一栏杆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0与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栏杆固定连接,安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第三连接部4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423,第三连接部421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三连接板403的前侧面并通过第二连接孔423与相邻两个第三连接板403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二连接组件420中第三连接部4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3,第三连接部421通过第二连接孔423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三连接板403固定连接,进而可使相邻两个第二栏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20固定连接,安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第五连接部43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433,第五连接部431设置在第三连接板403和第五连接板405的前侧面并通过第三连接孔433与第三连接板403和第五连接板405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第三连接组件430中第五连接部43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433,第五连接部431通过第三连接孔433分别与第三连接板403和第五连接板405固定连接,进而可使第三栏杆通过第三连接组件430与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栏杆中位于右侧的第二栏杆固定连接,安全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第一连接板401与第二连接板402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的长度相等且均由q235钢板构成,进而可使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的结合更加牢固,也即第一栏杆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具有方便加工的特点;第三连接板403与第四连接板404为一体成型,第三连接板403和第四连接板404的长度相等且均由q235钢板构成,进而可使第三连接板403和第四连接板404的结合更加牢固,也即第二连杆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具有方便加工的特点;第五连接板405与第六连接板406为一体成型,第五连接板405和第六连接板406的长度相等且均由q235钢板构成,进而可使第五连接板405和第六连接板406的结合更加牢固,也即第二连杆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具有方便加工的特点。

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为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均由q235钢板构成,进而可使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二连接部412的结合更加牢固,也即第一连接组件410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为一体成型,且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均由q235钢板构成,进而可使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22的结合更加牢固,也即第二连接组件420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为一体成型,且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均由q235钢板构成,进而可使第五连接部431和第六连接部432的结合更加牢固,也即第三连接组件430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

第一连接板401的两端与第一连接部41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1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连接孔407;第三连接板403的两端与第三连接部421上设置的第二连接孔42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五连接孔408;五连接板405的两端与第五连接部431上设置的第三连接孔43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六连接孔409。通过上述设计,方便第一栏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连杆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