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2781发布日期:2021-09-29 02:0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面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建设工程中的面层施工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面层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对地面进行铺装,从而改进地面的性能。而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地面上铺设水泥面层或者沥青面层,从而改善路面的强度。
3.但是在一些对地面机械性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例如路面等,地面通常需要承受较为复杂的载荷,由于水泥地面的韧性较差,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因此仅仅铺设水泥或者沥青面层难以满足复杂工况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升地面的机械性能,满足复杂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面层结构。
5.本申请提供的地面层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地面层结构,包括底层、设置在底层上方的承载层以及设置在承载层上的基层,所述基层上铺设有改性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层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力,而改性层能够改变地面的韧性,使得地面不易开裂损坏,从而有效提升地面的机械性能,满足多种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8.优选的,所述改性层包括底涂层。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涂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防渗透性,保证地面的正常使用。
10.优选的,所述底涂层上还铺设有耐污面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污面层能够提升地面的耐污性能,以便于地面满足油污较多的使用工况,提升地面的使用性能。
12.优选的,所述底涂层与耐污面层之间铺设有免涂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污面层能够较为容易的粘附在免涂层上,便于耐污面层的铺设。
14.优选的,所述基层与改性层之间还设置有结合层,所述改性层铺设在结合层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层能够提供较好的亲和性,以便于改性层粘附在承载层上,使得改性层更加容易铺设在承载层上。
16.优选的,所述承载层包括若干个铺设在底层上的垫块,并且若干个所述垫块并列分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受到载荷时,载荷作用在垫块上,载荷能够通过若干个垫块分散在底层上,使得底层不易受到较为集中的载荷,保证底层的使用寿命。
18.优选的,一个所述垫块垫块的周侧设置有连接块,与此垫块相邻的垫块周侧开设
有连接槽,并且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卡接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块铺设与底层上时,连接块与连接槽配合,能够有效提升若干个垫块的整体性。
20.优选的,所述垫块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若干条相互交错的筋条。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块铺设在底层上时,筋条能够嵌入至底层中,从而提升垫块的稳定性,保证地面的机械性能。同样,当改性层铺设在承载层上时,筋条能够嵌入至改性层中,进一步提升地面结构的紧密性。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承载层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力,而改性层能够改变地面的韧性,使得地面不易开裂损坏,从而有效提升地面的机械性能,满足多种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24.2.垫块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若干条相互交错的筋条,垫块铺设在底层上时,筋条能够嵌入至底层中,从而提升垫块的稳定性;当改性层铺设在承载层上时,筋条能够嵌入至改性层中,进一步提升地面结构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层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7.附图中标记:1、底层;2、承载层;21、垫块;211、连接块;212、连接槽;22、筋条;3、结合层;4、改性层;41、底涂层;42、免涂层;43、耐污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面层结构。参照图1,地面层结构包括底层1、底层1上铺设有承载层2,承载层2上铺设有结合层3,结合层3上铺设有改性层4。底层1采用水泥砂浆进行铺设。
30.参照图1和图2,承载层2包括若干个并列分布的垫块21。其中一个垫块21的周侧设置有连接块211,与此垫块21相邻的垫块21的周侧开设有连接槽212,在铺设垫块21时,连接块211与连接槽212配合,使得相邻两个垫块21连为一体。
31.参照图1和图2,垫块21的上端和下端均一体成型有若干个筋条22。若干个筋条22相互交错设置,当垫块21铺设在底层1上时,筋条22嵌入在底层1上,从而提升垫块21与底层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32.参照图1和图2,结合层3采用环氧封闭漆,当结合层3铺设在承载层2上时,垫块21上端的筋条22嵌入结合层3中,提升结合层3与承载层2连接的紧密性。
33.参照图1,改性层4包括铺设在结合层3上的mma底涂层41,底涂层41上铺设有mma免涂层42,免涂层42上铺设有耐污面层43,耐污面层43采用耐污面漆涂覆而成,有效提升地面层结构的抗油污性能。
3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地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1)、设置在底层(1)上方的承载层(2)以及设置在承载层(2)上的基层,所述基层上铺设有改性层(4);所述承载层(2)包括若干个铺设在底层(1)上的垫块(21),并且若干个所述垫块(21)并列分布;一个所述垫块(21)的周侧设置有连接块(211),与此垫块(21)相邻的垫块(21)周侧开设有连接槽(212),并且所述连接块(211)与连接槽(212)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层(4)包括底涂层(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41)上还铺设有耐污面层(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41)与耐污面层(43)之间铺设有免涂层(4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与改性层(4)之间还设置有结合层(3),所述改性层(4)铺设在结合层(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2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若干条相互交错的筋条(2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面层结构,包括底层、设置在底层上方的承载层以及设置在承载层上的基层,基层上铺设有改性层。承载层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力,而改性层能够改变地面的韧性,使得地面不易开裂损坏,从而有效提升地面的机械性能,满足多种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满足多种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满足多种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飞 张凯丽 李大任 张子童 韩亚 姚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同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6
技术公布日:2021/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