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4905发布日期:2021-06-25 17:0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暗涵清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护网。


背景技术:

2.暗涵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或过水通道。
3.2019年4月11日,深圳市突降暴雨,大量雨水涌入暗涵,将正在暗涵内施工作业的11人吞噬,造成惨痛的暗涵溺水事故。
4.作为过水通道的暗涵内经常会漂浮很多被雨水冲刷而来的垃圾,这些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导致暗涵内的流水发臭。如果将发臭的水排入市政水道,会引起水质污染。所以为了保证暗涵内的水质不受污染,必须经常对暗涵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对暗涵内的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很有必要。
5.另外暗涵内的垃圾的收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6.本发明设计一种安全防护网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防护网,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9.一种安全防护网,它包括支撑柱、支臂a、支臂b、呼吸机构、横杆、安全网、开口、浮球、纬绳、经绳、连接块,其中两个支撑柱自暗涵出入口外竖直固定于暗涵内;与暗涵出入口等宽的安全网一端安装于两个支撑柱顶端的横杆上,安全网另一端安装有若干沿暗涵出入口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浮球。
10.两个支撑柱上自上而下安装有一对可拆卸支臂b和一对可拆卸支臂a;两个支臂a和两个支臂b的末端分别与对称安装在安全网两侧的四个连接块铰接。长度大于暗涵的高度的安全网与支臂a的铰接点位于暗涵内的水面以下,两个支臂a和两个支臂b对完全网上与暗涵横截面面积相当的部分进行撑张,保证安全网对漂浮于暗涵内水面的垃圾进行有效拦截。支臂a与连接块的铰接点和支臂b与连接块的铰接点随暗涵内流水液面升高在所受浮力逐渐增大的浮球的拉动下依次断开,便于安全网在暗涵内水面上涨时漂浮于水面上并有利溺水者抓住安全网从暗涵出入口逃生。
11.安全网中部具有便于人在暗涵内畅通且与暗涵出入口相对应的开口;开口内上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横拉的纬绳,两个纬绳间左右滑动配合有两个在支臂b与连接块的铰接
点断开时减小开口面积且便于随流水运动的溺水者抓握的经绳。
12.两个支撑柱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供暗涵内溺水者呼吸的呼吸机构。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支撑柱下端与通过螺栓固定于暗涵底部的内螺纹套螺纹配合,有效对两个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两端分别嵌套于两个支撑柱上的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暗涵出入口处,有效对两个支撑柱的上端进行固定。横杆通过螺栓安装于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安全网上端沿其宽度方向均匀安装有若干嵌套于横杆上的挂环,支臂a和支臂b均通过螺栓在两个支撑柱上进行可拆卸安装。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上述一对支臂a铰接的两个连接块分别安装于安全网两侧的两个缺口a内,与一对支臂b铰接的两个连接块分别安装于安全网两侧的两个缺口b内。连接块外侧的环槽c内旋转配合有环套,环套与安全网边侧的边绳在缺口a或缺口b断裂处的上半段连接,安装于连接块上的固定块b与安全网边侧的边绳在缺口a或缺口b断裂处的下半段连接;支臂a和支臂b末端均安装有u座;u座的两支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圆销,每个圆销末端均安装有卡块;安装于同一u座上的两个卡块绕圆销中心轴线旋转于相应连接块内的两个圆槽a内,圆销与连接块侧壁上与相应侧圆槽a相通的滑槽a配合;圆槽a内壁上开设有便于卡块脱离连接块的脱离口。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缺口a内安装的连接块的脱离口处开设有摆槽b,摆槽b内铰接有对脱离口开关的挡板b,以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因不小心摆动安全网的浮球端而断开支臂a与连接块的连接。摆槽b内壁上开设有滑槽b,滑槽b内沿环套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有滑块b和滑块c,滑块c通过弹簧b与滑块b连接;安装于滑块b端面上的顶锥与相应挡板b侧壁上的锥槽配合;与滑块c上圆槽b旋转配合的螺杆与连接块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螺杆末端安装有扭轮。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块b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b,两个导向块b分别滑动于滑槽b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b内。导向块b与导向槽b的配合对滑块b在滑槽b内的发挥定位导向作用。滑块c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c,两个导向块c分别滑动于两个导向槽b内。导向块c与导向槽b的配合对滑块c在滑槽b内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安装于螺杆上的圆环旋转于圆槽d内壁上的环槽d内,保证螺杆与滑块c只产生相对旋转而不会产生相对轴向运动。
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缺口b内安装的连接块上安装有与圆槽a同中心轴线的弧块,弧块内壁上的摆槽a与安装在相应u座一支上的挂杆配合,挂杆上嵌套有两个卡环。卡块两端具有与相应圆槽a配合的旋转弧面,增大卡块与环槽a内圆柱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卡块在圆槽a的旋转磨损,使得卡块在圆槽a内的旋转更加稳定。经绳两端分别与嵌套于两个纬绳上的滑环连接;每个经绳均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弹性绳与安全网上另一个经绳侧安装的固定块a连接;每个经绳上均对称安装有两个拉绳,两个拉绳分别绕过固定于安全网上的牵引套与同侧两个卡环连接。
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呼吸机构包括支杆、容纳套、呼吸软管、过滤网、封盖、挡板a、插销、卡板、滑块a、弹簧a,其中上端位于暗涵出入口上方的支杆通过螺栓安装于相应支撑柱上;支杆下端安装有与支杆上呼吸槽相通的容纳套;容纳套内滑动有滑块a,容纳套内安装有对滑块a复位的弹簧a;容纳套的开口处铰接有对其开关的挡板a,挡板a通过插销对容纳套进行关闭;插销上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弹性卡板与容纳套端面上插槽内壁上
的环槽b配合;插销通过绳子与安全网中部两侧连接;支杆上的呼吸槽内安装有呼吸软管,呼吸软管的下端盘缠在一起的部分位于容纳套内滑块a与挡板a之间的空间内;呼吸槽上端的槽口处开设有环槽a,环槽a内安装有与呼吸软管上端连接的过滤网;环槽a的槽口安装有防止灰尘进入的封盖。
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弹簧a为压缩弹簧;弹簧a一端与容纳套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滑块a端面连接;滑块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a,两个导向块a分别滑动于容纳套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a内。导向块a与导向槽a的配合对滑块a在容纳套内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支撑柱上安装有暗涵水位监测声光预警装置,对下雨、上游水库放水、市政管道清洗或其他上游不明来水等情况引起的暗涵内水位上涨进行监测,为暗涵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迅速撤离提供更灵敏的预警信号,达到保障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的目的。
21.相对于传统的暗涵清淤作业防护网,本发明在暗涵内不发生涨水时可以有效拦截暗涵内流水携带的垃圾,便于暗涵内清淤工作者对暗涵进行有效的垃圾清理。同时,处于拦截暗涵内水面漂浮垃圾状态的安全网对清淤工作者在暗涵的通行不形成阻碍。
22.当暗涵内的水面快速上涨时,两个支臂a与安全网上连接块的铰接点在全部浮球拉动下率先断开,两个支臂b与安全网上连接块的铰接点紧随支臂a与连接块的铰接点的断开而断开,使得安全网绕横杆漂浮于上涨的水面上,不会快速流动的流水形成阻挡。当暗涵内清淤者被快速上涨的流水冲向安全网时,溺水者可以抓住安全网进行身体的固定,并及时从暗涵的出入口快速逃生。
23.当支臂b与安全网上连接块的铰接点断开时,安全网上开口内的两个经绳瞬间相对滑向开口中部,从而提高经过安全网的溺水者在安全网上的抓取机率,提高溺水者的自我救助效率。
24.另外,安装于两个支撑柱上的两个呼吸机构能够为不能及时从水面以下出来的溺水者提供氧气,保证溺水者不会因未能及时逃离暗涵而丧命。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在暗涵中的安装剖面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三个局部安装剖面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两个视角的整体示意图。
28.图4是边绳、环套、连接块与固定块b配合剖面示意图。
29.图5是u座、圆销、卡块、连接块、环套、固定块b与边绳配合剖面示意图。
30.图6是连接块、卡块与挡板b配合剖面示意图。
31.图7是挡板b、顶锥、滑块b、弹簧b、滑块c、螺杆与扭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32.图8是连接块、弧块、挂杆与u座配合剖面示意图。
33.图9是支臂b、u座、连接块与卡块配合剖面示意图。
34.图10是安全网、纬绳、经绳与拉绳配合示意图。
35.图11是安全网、纬绳、经绳与拉绳局部配合剖面示意图。
36.图12是支臂a与u座配合及支臂b与u座配合示意图。
37.图13是连接块及其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38.图14是呼吸机构及其三个视角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9.图15是插销、挡板a与容纳套配合剖面示意图。
40.图16是支杆及容纳套的剖面示意图。
41.图17是弧块及滑块c剖面示意图。
42.图18是安全网示意图。
43.图中标号名称:1、暗涵;2、出入口;3、支撑柱;4、内螺纹套;5、螺栓;6、支臂a;7、u座;9、圆销;10、卡块;11、旋转弧面;12、支臂b;13、挂杆;14、固定板;15、呼吸机构;16、支杆;17、呼吸槽;18、容纳套;19、导向槽a;20、插槽;21、环槽b;22、呼吸软管;23、过滤网;24、封盖;25、挡板a;26、插销;27、卡板;28、滑块a;29、导向块a;30、弹簧a;31、横杆;32、挂环;33、安全网;34、边绳;35、缺口a;36、缺口b;37、开口;38、浮球;39、纬绳;40、滑环;41、经绳;43、弹性绳;44、固定块a;45、拉绳;46、牵引套;47、卡环;48、弧块;49、摆槽a;50、连接块;51、环槽c;52、圆槽a;53、滑槽a;54、摆槽b;55、滑槽b;56、导向槽b;57、螺纹孔;58、挡板b;59、锥槽;60、顶锥;61、滑块b;62、导向块b;63、弹簧b;64、滑块c;65、环槽d;66、导向块c;67、圆环;68、螺杆;69、扭轮;70、环套;71、固定块b;72、脱离口;73、环槽a;74、圆槽b。
具体实施方式
44.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45.如图3所示,它包括支撑柱3、支臂a6、支臂b12、呼吸机构15、横杆31、安全网33、开口37、浮球38、纬绳39、经绳41、连接块50,其中如图1、2所示,两个支撑柱3自暗涵1出入口2外竖直固定于暗涵1内;如图1、2、3所示,与暗涵1出入口2等宽的安全网33一端安装于两个支撑柱3顶端的横杆31上,安全网33另一端安装有若干沿暗涵1出入口2宽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浮球38。
46.如图3所示,两个支撑柱3上自上而下安装有一对可拆卸支臂b12和一对可拆卸支臂a6;如图5、6所示,两个支臂a6和两个支臂b12的末端分别与对称安装在安全网33两侧的四个连接块50铰接。如图1、3所示,长度大于暗涵1的高度的安全网33与支臂a6的铰接点位于暗涵1内的水面以下,两个支臂a6和两个支臂b12对完全网上与暗涵1横截面面积相当的部分进行撑张,保证安全网33对漂浮于暗涵1内水面的垃圾进行有效拦截。支臂a6与连接块50的铰接点和支臂b12与连接块50的铰接点随暗涵1内流水液面升高在所受浮力逐渐增大的浮球38的拉动下依次断开,便于安全网33在暗涵1内水面上涨时漂浮于水面上并有利溺水者抓住安全网33从暗涵1出入口2逃生。
47.如图1、18所示,安全网33中部具有便于人在暗涵1内畅通且与暗涵1出入口2相对应的开口37;如图10、11所示,开口37内上下端对称安装有两个横拉的纬绳39,两个纬绳39间左右滑动配合有两个在支臂b12与连接块50的铰接点断开时减小开口37面积且便于随流水运动的溺水者抓握的经绳41。
48.如图3所示,两个支撑柱3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供暗涵1内溺水者呼吸的呼吸机构15。
49.如图1、2所示,上述支撑柱3下端与通过螺栓5固定于暗涵1底部的内螺纹套4螺纹
配合,有效对两个支撑柱3的下端固定。如图1、2、3所示,两端分别嵌套于两个支撑柱3上的固定板14通过螺栓5固定于暗涵1出入口2处,有效对两个支撑柱3的上端进行固定。如图2、3、18所示,横杆31通过螺栓5安装于两个支撑柱3的顶端;安全网33上端沿其宽度方向均匀安装有若干嵌套于横杆31上的挂环32,支臂a6和支臂b12均通过螺栓5在两个支撑柱3上进行可拆卸安装。
50.如图3、4、8所示,与上述一对支臂a6铰接的两个连接块50分别安装于安全网33两侧的两个缺口a35内,与一对支臂b12铰接的两个连接块50分别安装于安全网33两侧的两个缺口b36内。如图4、9、18所示,连接块50外侧的环槽c51内旋转配合有环套70,环套70与安全网33边侧的边绳34在缺口a35或缺口b36断裂处的上半段连接,安装于连接块50上的固定块b71与安全网33边侧的边绳34在缺口a35或缺口b36断裂处的下半段连接;如图5、8、12所示,支臂a6和支臂b12末端均安装有u座7;u座7的两支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圆销9,每个圆销9末端均安装有卡块10;如图6、9、13所示,安装于同一u座7上的两个卡块10绕圆销9中心轴线旋转于相应连接块50内的两个圆槽a52内,圆销9与连接块50侧壁上与相应侧圆槽a52相通的滑槽a53配合;圆槽a52内壁上开设有便于卡块10脱离连接块50的脱离口72。
51.如图6、7、13所示,上述缺口a35内安装的连接块50的脱离口72处开设有摆槽b54,摆槽b54内铰接有对脱离口72开关的挡板b58,以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因不小心摆动安全网33的浮球38端而断开支臂a6与连接块50的连接。摆槽b54内壁上开设有滑槽b55,滑槽b55内沿环套70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有滑块b61和滑块c64,滑块c64通过弹簧b63与滑块b61连接;安装于滑块b61端面上的顶锥60与相应挡板b58侧壁上的锥槽59配合;与滑块c64上圆槽b74旋转配合的螺杆68与连接块50上的螺纹孔57螺纹配合;螺杆68末端安装有扭轮69。
52.如图7、13所示,上述滑块b61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b62,两个导向块b62分别滑动于滑槽b55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b56内。导向块b62与导向槽b56的配合对滑块b61在滑槽b55内的发挥定位导向作用。滑块c64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c66,两个导向块c66分别滑动于两个导向槽b56内。导向块c66与导向槽b56的配合对滑块c64在滑槽b55内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如图7、17所示,安装于螺杆68上的圆环67旋转于圆槽d内壁上的环槽d65内,保证螺杆68与滑块c64只产生相对旋转而不会产生相对轴向运动。
53.如图8、17所示,上述缺口b36内安装的连接块50上安装有与圆槽a52同中心轴线的弧块48,弧块48内壁上的摆槽a49与安装在相应u座7一支上的挂杆13配合,挂杆13上嵌套有两个卡环47。如图6、9、12所示,卡块10两端具有与相应圆槽a52配合的旋转弧面11,增大卡块10与环槽a73内圆柱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卡块10在圆槽a52的旋转磨损,使得卡块10在圆槽a52内的旋转更加稳定。如图10、11所示,经绳41两端分别与嵌套于两个纬绳39上的滑环40连接;每个经绳41均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弹性绳43与安全网33上另一个经绳41侧安装的固定块a44连接;如图8、10、11所示,每个经绳41上均对称安装有两个拉绳45,两个拉绳45分别绕过固定于安全网33上的牵引套46与同侧两个卡环47连接。
54.如图14所示,上述呼吸机构15包括支杆16、容纳套18、呼吸软管22、过滤网23、封盖24、挡板a25、插销26、卡板27、滑块a28、弹簧a30,其中如图2、14所示,上端位于暗涵1出入口2上方的支杆16通过螺栓5安装于相应支撑柱3上;如图14、16所示,支杆16下端安装有与支杆16上呼吸槽17相通的容纳套18;容纳套18内滑动有滑块a28,容纳套18内安装有对滑块a28复位的弹簧a30;如图14、15、16所示,容纳套18的开口37处铰接有对其开关的挡板a25,
挡板a25通过插销26对容纳套18进行关闭;插销26上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弹性卡板27与容纳套18端面上插槽20内壁上的环槽b21配合;插销26通过绳子与安全网33中部两侧连接;支杆16上的呼吸槽17内安装有呼吸软管22,呼吸软管22的下端盘缠在一起的部分位于容纳套18内滑块a28与挡板a25之间的空间内;呼吸槽17上端的槽口处开设有环槽a73,环槽a73内安装有与呼吸软管22上端连接的过滤网23;环槽a73的槽口安装有防止灰尘进入的封盖24。
55.如图14所示,上述弹簧a30为压缩弹簧;弹簧a30一端与容纳套18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滑块a28端面连接;滑块a28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a29,两个导向块a29分别滑动于容纳套18内壁上的两个导向槽a19内。导向块a29与导向槽a19的配合对滑块a28在容纳套18内的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56.如图1所示,上述支撑柱3上安装有暗涵1水位监测声光预警装置,对下雨、上游水库放水、市政管道清洗或其他上游不明来水等情况引起的暗涵1内水位上涨进行监测,为暗涵1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迅速撤离提供更灵敏的预警信号,达到保障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的目的。
57.本发明沿暗涵1内流水方向布置在暗涵1内清淤工作者的前方,便于清淤工作者对安全网33拦截的垃圾进行有效清理。
58.附图中的开口尺寸为了示意其中的结构的布置,其较现实中的开口大,现实中安全网33的开口37宽度大约为安全网33宽度的三分之一或者宽度不要超过0.5m。
59.本发明中的安全网33的孔眼比暗涵1内漂浮的垃圾体积要小。
60.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两个支臂a6上的卡块10分别旋转于相应连接块50上的圆槽a52内,支臂a6上的圆销9分别位于相应连接块50上的滑槽a53中。挡板b58对相应圆槽a52上的脱离口72处于关闭状态,顶锥60位于相应挡板b58上的锥槽59内,全部的弹簧b63均处于压缩储能状态。全部浮球38漂浮于暗涵1内的水面上。
61.在初始状态,支臂b12上的卡块10分别旋转于相应连接块50上的圆槽a52内,支臂b12上的圆销9分别位于相应连接块50上的滑槽a53内。卡环47嵌套于相应挂杆13上,挂杆13一端位于相应弧块48上的摆槽a49内。两个经绳41位于安全网33开口37内的两侧极限位置,每个经绳41上的两个弹性绳43均处于拉伸储能状态。支杆16上的环槽a73被相应封盖24封堵。每个容纳套18内的弹簧a30均处于压缩储能状态,挡板a25对相应容纳套18处于关闭状态。
62.在本发明安装好后,先将呼吸机构15上的封盖24拔掉,使得呼吸机构15中的支杆16上的呼吸槽17畅通。
63.当暗涵1内的水面正常时,安全网33对暗涵1内随流水漂浮的垃圾进行有效拦截,便于暗涵1内清淤工作者对暗涵1内的垃圾进行有效清理。同时,安全网33中部的开口37便于暗涵1内的工作人员通过。
64.当暗涵1内的水面因暴雨而快速上涨时,安全网33上安装有浮球38的一端会随着浮球38的抬高而安全网33上与支臂a6连接的连接块50上的环套70中心轴线摆动,与支臂a6连接的连接块50在缺口a35中下半段边绳34的带动下绕相应圆销9相对于支臂a6上的u座7摆动,支臂a6上的卡块10在相应连接块50上的圆槽a52内旋转,卡块10一端逐渐靠近相应脱离口72。
65.随着暗涵1内水面的继续上涨,浮球38在安全网33上支臂a6与连接块50铰接点之
间的部分长度限制下向安全网33上支臂a6与连接块50铰接点之间的部分竖直的方向摆动。当安全网33上支臂a6与连接块50铰接点之间的部分摆动至极限竖直状态时,支臂a6上的卡块10的一端正好与相应连接块50上脱离口72相对,但是,由于脱离口72被相应挡板b58关闭,卡块10此时并不会经脱离口72滑出连接块50上的圆槽a52。
66.随着水面继续上涨,安全网33一端的浮球38被继续上涨的水逐渐淹没,浮球38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当浮球38被全部淹没时,浮球38受到的浮力达到最大,支臂a6上的卡块10会克服顶锥60对相应挡板b58的抵压,使得与支臂a6上卡块10铰接的连接块50上的顶锥60脱离相应挡板b58上的锥槽59并解除挡板b58对相应脱离口72的关闭状态,卡块10在浮球38对连接块50的继续拉扯下顶开挡板b58并快速脱离连接块50,从而实现支臂a6与连接块50的铰接点的断开。
67.当支臂a6上的卡块10与相应连接块50脱离时,原先与支臂a6上u座7连接的连接块50在浮球38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浮球38带动与支臂a6断开的两个连接块50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随流水向前运动,使得安全网33上位于浮球38与支臂b12之间的部分在流水作用下对安全网33的自由端拉直撑展。同时,安全网33的自由端带动与支臂b12连接的连接块50绕支臂b12上的圆销9旋转,支臂b12上的卡块10一端在相应连接块50上圆槽a52内旋转较小角度后便于连接块50上的脱离口72相对。当支臂b12上的卡块10与相应连接块50上脱离口72完全相对时,流水通过浮球38和安全网33自由端带动连接块50快速脱离卡块10并将支臂b12与连接块50之间的连接断开。
68.随着支臂b12与相应连接块50的连接的断开,支臂b12末端u座7上的挂杆13脱离相应弧块48上的摆槽a49。嵌套于挂杆13上的两个卡环47分别在相应拉绳45作用下脱离挂杆13,两个经绳41分别在相应两个弹性绳43的拉动下瞬间滑动至安全网33开口37的中部位置,为溺水者提供更多抓取着手点。
69.当支臂b12与相应连接块50断开连接时,整个安全网33整体漂浮于水面上,安全网33上的开口37与暗涵1的出入口2相对,便于攀爬柱安全网33的溺水者快速地经安全网33上的开口37和出入口2逃生。
70.在安全网33在浮球38作用下向水面漂浮过程中,安全网33通过与两个呼吸机构15上插销26连接的绳子将两个呼吸机构15上的插销26同时拉出,快速解除呼吸机构15上挡板a25对相应容纳套18的关闭。呼吸机构15中容纳的处于盘缠状态的呼吸软管22被容纳套18内的滑块a28在相应弹簧a30作用下推出容纳套18并漂浮于水面上。
71.如果位于暗涵1内的工作者因体力不济等原因无法及时逃出暗涵1时,可以将漂浮于水面的呼吸软管22含于口中进行呼吸,保证困于暗涵1内的工作者不会因一时体力不济而溺亡。
72.当挡板b58对相应脱离口72打开时,顶锥60会带动相应滑块b61向相应滑槽b55内收缩,弹簧b63被进一步压缩。当挡板b58和卡块10脱离连接块50时,顶锥60受到的抵压解除,滑块b61在相应弹簧b63的复位作用下带动顶锥60瞬间复位。当弹簧b63随着本发明的往复使用而弹力减小时,为了保证挡板b58不会在还未淹没于水面下的浮球38的拉动下对相应脱离口72打开,需要对弹簧b63的压缩量进行更进一步的压缩调节,对弹簧b63进一步压缩调节流程如下:旋动扭轮69,扭轮69通过螺杆68带动滑块c64对弹簧b63实现进一步压缩,当弹簧
b63的压缩弹力达到要求时停止旋动扭轮69即可,从而完成对弹簧b63压缩量调节。
7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暗涵1内不发生涨水时可以有效拦截暗涵1内流水携带的垃圾,便于暗涵1内清淤工作者对暗涵1进行有效的垃圾清理。同时,处于拦截暗涵1内水面漂浮垃圾状态的安全网33对清淤工作者在暗涵1的通行不形成阻碍。
74.当暗涵1内的水面快速上涨时,两个支臂a6与安全网33上连接块50的铰接点在全部浮球38拉动下率先断开,两个支臂b12与安全网33上连接块50的铰接点紧随支臂a6与连接块50的铰接点的断开而断开,使得安全网33绕横杆31漂浮于上涨的水面上,不会快速流动的流水形成阻挡。当暗涵1内清淤者被快速上涨的流水冲向安全网33时,溺水者可以抓住安全网33进行身体的固定,并及时从暗涵1的出入口2快速逃生。
75.当支臂b12与安全网33上连接块50的铰接点断开时,安全网33上开口37内的两个经绳41瞬间相对滑向开口37中部,从而提高经过安全网33的溺水者在安全网33上的抓取机率,提高溺水者的自我救助效率。
76.另外,安装于两个支撑柱3上的两个呼吸机构15能够为不能及时从水面以下出来的溺水者提供氧气,保证溺水者不会因未能及时逃离暗涵1而丧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