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路面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5142发布日期:2021-07-02 21:1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路面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路面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路面硬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修筑,而在目前的施工工艺中,水泥混凝土道路的铺筑施工中需要广泛使用摊铺整平机。所谓的摊铺整平机目前一般分为框式或者滚轴式,但是无论是那种形式的摊铺整平机主要包括摊铺与振实两种功能。为了更好的施工的需求,摊铺整平机的摊铺和振实功能往往是相互独立,而两个独立的功能需要两个独立的结构来完成,而相互独立的来完成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和整平工作将会降低实际的工作效率,两者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而这个时间间隔将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固结,不利于后续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路面整平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用的铺路装置需要多种机器或人工协同工作,从而增大工人作业的工作量,以及在协同交换时导致混凝土路面固结不利于后续工作进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压路机本体,所述压路机本体前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搅拌区,所述搅拌区内转动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搅拌轴,所述搅拌区前侧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滑动连接有可竖直升降的第一挡板,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可前后间歇滑动的运料箱,所述运料箱底部转动连接有可开合的底板,所述底板前侧下方的箱体上转动连接有可间歇转动的卸料箱,所述卸料箱上转动连接有同步转动的第二挡板,所述卸料箱底部转动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后侧箱体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推板,所述推板后侧设有与箱体转动连接的整平叶片。

优选的,所述搅拌区的底面为后向下的倾斜状,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可转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为与搅拌区的外部并且与箱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开有竖直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滑槽内并且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上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出料口上方的箱体转动连接,所述出料口和所述第一挡板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上套有拉簧。

优选的,所述运料箱底部的箱体上开有纵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运料箱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铰接有第一弧形连杆,所述第一弧形连杆另一端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连杆上开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圆柱销,所述第一圆柱销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弧形槽同心的可单向间歇转动的第一转盘;

所述底板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卸料箱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方啮合有与卸料箱滑动连接的齿条,所述齿条的后方啮合有与卸料箱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上滑动连接有侧放的“l”型的第二滑槽,连接销在第二滑槽移动通过第四连杆、第二齿轮、齿条和第一齿轮的配合构成底板的开合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开有两个呈一百八十度分布的棘齿槽,所述转动块一侧的棘齿槽上配合有弹性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的的另一侧棘齿槽上配合有棘爪,所述棘爪转动连接有一百八十度往复转动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上与所述棘爪之间安装有扭簧,所述第二转盘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往复齿轮,所述往复齿轮外侧啮合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外齿轮,所述不完全外齿轮和所述内齿圈与往复齿轮交替啮合,第一不完外齿轮、往复齿轮、内齿圈和连接杆配合构成第一往复回转机构,往复回转的第二转盘与棘爪、转动块、棘齿槽和限位片的配合构成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轴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上侧啮合有第一蜗杆;

所述第一蜗杆前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上啮合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回转机构,所述第二往复回转机构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所述第二往复回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往复回转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块,所述第二凸轮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销,所述第二圆柱销上滑动连接第二弧形连杆,所述第二弧形连杆上开有与第二凸轮块同轴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连杆中点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转动连接;

所述卸料箱为无前侧板和上侧板的壳体,所述卸料箱与箱体的铰接点位于卸料箱的下方,所述卸料箱的宽度等于第二搅拌轴的宽度,所述第二挡板为侧放的l型形状,所述第二挡板的竖直段位于卸料箱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换向齿轮组,所述第一换向齿轮组的输出端与第一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同向转动的第一换向齿轮组,所述第一换向齿轮组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连杆,两组所述第一驱动连杆共同铰接有第二驱动连杆,所述第二驱动连杆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第三驱动连杆,所述第三驱动连杆另一端贯穿箱体并且与整平扇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连杆上开有两组键型槽,所述键型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前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上开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支撑杆与导向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板与所述整平扇叶之间的箱体上开有v字形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轴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安装有链轮组。

与现有技术先比本发明的突出优点:通过运料箱和卸料箱实现对混凝土在路面倾倒在配合和第二搅拌轴、推板和整平扇叶保证倾倒后的混凝土路面的平整,降低人工摊开混凝土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运料箱和卸料箱同步该工作,运料箱底部的底板通过连接销和第二滑槽控制底板与卸料箱的开合,运动更加机械化,减少人为的操作流程;单向间歇转动的转动块为第一转盘和凸轮块提供一个单向间歇运动的动力,保证卸料箱和运料箱在装卸物料时有充足的时间;后侧滚筒式的压路机本体会对铺平的路面进行压实,使混凝土路面的紧密型更好,提高铺设路面的质量;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用的铺路装置需要多种机器或人工协同工作,从而增大工人作业的工作量,以及在协同交换时导致混凝土路面固结不利于后续工作进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箱体第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箱体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箱体底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箱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箱体右侧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箱体后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箱体上侧和后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运料箱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箱体内部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箱体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运料箱底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卸料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驱动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整平扇叶上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一往复回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图9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压路机本体;2、箱体;3、搅拌区;4、第一搅拌轴;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出料口;8、第一滑槽;9、第一挡板;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圆柱杆;13、拉簧;14、运料箱;15、导向槽;16、第三连杆;17、第一弧形连杆;18、第一弧形槽;19、第一圆柱销;20、第一转盘;21、底板;22、第一齿轮;23、齿条;24、第二齿轮;25、第四连杆;26、连接销;27、第二滑槽;28、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2801、转动块;2802、棘齿槽;2803、限位片;2804、棘爪;2805、第二转盘;2806、扭簧;29、第一往复回转机构;2901、往复齿轮;2902、内齿圈;2903、连接杆;2904、不完全外齿轮;30、第一传动轴;31、第一蜗轮;32、第一蜗杆;33、第二蜗杆;34、第二蜗轮;35、第二传动轴;36、第二往复回转机构;37、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38、凸轮块;39、第二圆柱销;40、第二弧形连杆;41、第二弧形槽;42、卸料箱;43、第二挡板;44、第二搅拌轴;45、驱动轴;46、第一换向齿轮组;47、第二换向齿轮组;48、第一驱动连杆;49、第二驱动连杆;50、第三驱动连杆;51、整平叶片;52、键型槽;53、支撑杆;54、推板;5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9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括包括压路机本体1,所述压路机本体1前侧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设有搅拌区3,所述搅拌区3内转动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搅拌轴4,所述搅拌区3前侧开有出料口7,所述出料口7处滑动连接有可竖直升降的第一挡板9,所述出料口7下方设有可前后间歇滑动的运料箱14,所述运料箱14底部转动连接有可开合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前侧下方的箱体2上转动连接有可间歇转动的卸料箱42,所述卸料箱42上转动连接有同步转动的第二挡板43,所述卸料箱42底部转动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二搅拌轴44,所述第二搅拌轴44后侧箱体2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滑动的推板54,所述推板54后侧设有与箱体2转动连接的整平叶片51。

压路机本体1为滚轮为圆筒的压路车结构,压路机本体1前侧安装有气压的升降台,箱体2固定在压路机机本体的升降台上,压路机本体1作用是推动箱体2的移动,同时压路机本体1的圆筒式滚轮对铺好的混凝土路面起到压实的作用,第一搅拌轴4上安装有螺旋的叶片,便于第一搅拌轴4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搅拌区3上侧的箱体2上开有矩形口,矩形口的口径小于搅拌区3内的尺寸,可以有效的避免搅拌区3内第一搅拌轴4对搅拌区3内的混凝土搅拌时向外迸溅,搅拌区3底面为后侧高前侧低的倾斜斜面,便于搅拌区3内的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7处流出,初始状态时第一挡板9位于出料口7的正前方,第一挡板9将出料口7进行封盖,在运料箱14位于出料口7下方式可手动将出料口7前侧的第一挡板9打开,搅拌区3内的混凝土从出料口7流入到运料箱14内,之后运料箱14会沿箱体2向前滑动,在运料箱14底部的底板21全部运动至卸料箱42的正上方时,底板21自动打开,运料箱14内的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卸料箱42内,之后运料箱14沿初始运动的轨迹相对箱体2向后移动,运料箱14向后移动时运料箱14底部的底板21自动闭合,在运料箱14向后移动时卸料箱42向前翻转,从而使卸料箱42前侧与第二挡板43之间产生空隙,混凝土从此空隙处下落需要铺设的底面上,第二搅拌轴44安装有两端对称分布的螺旋叶片,在第二搅拌轴44转动时,第二搅拌轴44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会带动地面上已经下落的混凝土从中间向两边扩散,将底面上的混凝土进行摊开,之后底面上的混凝土经过第二搅拌轴44的初次摊开后,推板54会对路面上的混凝土进行二次的摊平,推板54底部的高度略高于箱体2的底部,推板54后侧的箱体2上的v型的凹槽55可以将路面上突起的部分进行收拢,凹槽55的开口正对着整平叶片51,收拢后多余的环混凝土随着整平叶片51转动,对路面上行较洼的地方进行补充,确保路面的平整;运料箱14和卸料箱42的运动都是往复间歇的运动,具体的运料箱14在出料口7下方和卸料箱42上方两个位置时会有间歇的停顿,卸料箱42水平位置和倾斜位置两个地方有间歇停顿。

所述搅拌区3的底面为后向下的倾斜状,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啮合有可转动的第二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5和所述第二锥齿轮6均为与搅拌区3的外部并且与箱体2转动连接。

第二锥齿轮6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6旋转,第二锥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5旋转,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一搅拌轴4在搅拌区3内旋转。

所述箱体2开有竖直的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挡板9位于第一滑槽8内并且与第一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9上铰接有第一连杆10,所述第一连杆10上铰接有第二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1另一端与出料口7上方的箱体2转动连接,所述出料口7和所述第一挡板9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杆12,所述圆柱杆12上套有拉簧13。

第一滑槽8与第一挡板9之间只有竖直滑动的自由度,同时拉簧13通过圆柱杆12对第一挡板9始终有竖直向下的拉力,在无外力作用下保证第一挡板9对出料口7呈闭合状态,第二连杆11与第一连杆10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连杆11的中部,如图2和图3所示,在需要打开出料口7时,通过向上转动第二连杆11,第二连杆11带动第一连杆10向上移动,第一连杆10带动第一挡板9沿第一滑槽8向上移动从而使出料口7打开,放料完成之后松开第二连杆11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挡板9恢复至初始状态。

所述运料箱14底部的箱体2上开有纵向的导向槽15,所述导向槽15内滑动连接有与运料箱14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16,所述第三连杆16上铰接有第一弧形连杆17,所述第一弧形连杆17另一端与箱体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连杆17上开有第一弧形槽18,所述第一弧形槽1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圆柱销19,所述第一圆柱销19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弧形槽18同心的可单向间歇转动的第一转盘20;

所述底板2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卸料箱42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2下方啮合有与卸料箱42滑动连接的齿条23,所述齿条23的后方啮合有与卸料箱42转动连接的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杆25,所述第四连杆2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连接销26,所述连接销26上滑动连接有侧放的“l”型的第二滑槽27,连接销26在第二滑槽27移动通过第四连杆25、第二齿轮24、齿条23和第一齿轮22的配合构成底板21的开合机构。

如图10-12所示,第一转盘20在箱体2内按照逆时针方向单向间歇转动,当转盘逆时针转动时第一转盘20带动第一圆柱销19在第一弧形滑槽内向上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圆柱销19和第一弧形滑槽的作用下打带动第一弧形连杆17逆时针转动,第一弧形连杆17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三连杆16向后侧移动,同时运料箱14与箱体2之间只有前后滑动的自由度,第一弧形连杆17和第三连杆16的运动带动运料箱14向后移动,弧形槽内有弧形段和直线段,在第一弧形连杆17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弧形槽18内的弧形段与第一转盘20满足同轴条件时,第一转盘20带动第一圆柱销19在第一弧形滑槽内移动,此时第一弧形连杆17不动,当第一转盘20带动第一圆柱杆12移动至此状态下第一弧形滑槽的弧形段的中点处时,第一转盘20开始处于间歇停顿状态,此时第一弧形连杆17和第三连杆16刚好带动运料箱14移动至出料口7的正下方,此间歇停顿状态刚好用于出料口7对运料箱14进行放料;之后在第一转盘20继续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弧形连杆17顺时针转动,第一弧形连杆17通过第三连杆16带动运料箱14向前滑动,在运料箱14位于出料口7下方时,第四连杆25上的连接销26位于第二滑槽27的纵向水平段内,在第四连杆25和连接销26随运料箱14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如图5、图9、图18和图19所示,当连接销26移动至第二滑槽27的拐角进入到第二滑槽27的倾斜段时,连接销26会带动第四连杆25进行逆时针的转动,第四连杆25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4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24带动啮合的齿条23向后移动,齿条23向后移动带动第一齿轮2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22带动底板21进行逆时针的翻转,第二滑槽27的倾斜段位于箱体2靠前位置,连接销26位于第二滑槽27的拐点时,底板21以及经完全移动至卸料箱42的正上方这样保证运料箱14内的物料可以完全落入到卸料箱42内又可以避免底板21与箱体2之间发生运动干涉;运料箱14向前移动至底板21完全打开时,第一转盘20刚好转动一百八十度,此时第一转盘20刚好位于另一个间歇点,运料箱14内的物料充分卸载;之后第一转盘20转动带动卸料箱42向后要多功能,在第二滑槽27和连接销26的作用下第四连杆25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底板21顺时针转动至初始状态。

所述第一转盘2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801,所述转动块2801上开有两个呈一百八十度分布的棘齿槽2802,所述转动块2801一侧的棘齿槽2802上配合有弹性的限位片2803,所述限位片2803与箱体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的的另一侧棘齿槽2802上配合有棘爪2804,所述棘爪2804转动连接有一百八十度往复转动的第二转盘2805,所述第二转盘2805上与所述棘爪2804之间安装有扭簧2806,所述第二转盘280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往复齿轮2901,所述往复齿轮2901外侧啮合有内齿圈2902,所述内齿圈290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903,所述连接杆2903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轴30,所述第一传动轴3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外齿轮2904,所述不完全外齿轮2904和所述内齿圈2902与往复齿轮2901交替啮合,第一不完外齿轮、往复齿轮2901、内齿圈2902和连接杆2903配合构成第一往复回转机构29,往复回转的第二转盘2805与棘爪2804、转动块2801、棘齿槽2802和限位片2803的配合构成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28,所述第一传动轴30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31,所述第一蜗轮31上侧啮合有第一蜗杆32;

所述第一蜗杆32前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33,所述第二蜗杆33上啮合有第二蜗轮34,所述第二蜗轮3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35,所述第二传动轴35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回转机构36,所述第二往复回转机构3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37,所述第二往复回转机构36与所述第一往复回转机构29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37与所述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28的结构相同。

第一往复回转机构29与第二往复回转机构36内的零件结构,第一往复回转机构29与第二往复回转机构36的作用是提供一个一百八十度往复回转的动力,具体的如图17所示,当第一传动轴30转动时,第一传动轴30通过连接杆2903带动内齿圈2902和不完全外齿轮2904同步运动,不完全外齿轮2904和内齿圈2902内的齿数均等于往复齿轮2901总齿数的一半,当第一转动轴逆时针转动时,内齿圈2902与往复齿轮2901啮合,内齿圈2902会带动往复齿轮2901逆时针转动,往复齿轮2901转动一百八十度后不完全外齿轮2904与内齿圈2902啮合,不完全外齿轮2904带动往复齿轮2901进行顺时针的转动;第一蜗轮31和第一蜗杆32可以提供一个减速的效果使第一往复回转机构29和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28低速平稳的运动,同时其自身反向自锁的特点保证运动过程中位置的锁定,第二蜗轮34和第二蜗杆33的作用与第一蜗轮31和第一蜗杆32的作用相同;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28主要是为第一转盘20提供一个单向间歇转动的力,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37的作用是为凸轮块38提供一个单向间歇转动的力,具体的如图16所示当第二转盘2805在往复齿轮2901带动下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转盘2805通过棘爪2804和棘齿槽2802的配合带动转动块2801进行逆时针的转动,在第二转盘2805和转动块2801转动一百八十度后,棘齿推动上侧的棘齿槽2802移动至限位块的位置,用限位块对棘齿槽2802进行卡接,之后第二转盘2805在往复齿轮2901在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第二转盘2805顺时针转动棘齿与转动块2801之间无配合,转动块2801此时无运动状态,当第二转盘2805顺时针转动一百八十度后,棘爪2804再次与转动块2801上的另一个棘齿槽2802配合,当第二转盘2805逆时针转动时再次带动转动块2801进行逆时针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单向间歇转动机构28带动第一转盘20进行逆时针的单向间隙转动;限位块为弹性件,在限位块与棘爪2804接触后限位块会向下弯曲,在棘爪2804顺时针移动后限位块恢复至初始状态与棘齿槽2802进行配合,扭簧2806对夹爪提供一个逆时针的扭转力,保证棘爪2804与棘齿槽2802之间的配合同时又部影响棘爪2804顺时针的自转。

所述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37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块38,所述第二凸轮块3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销39,所述第二圆柱销39上滑动连接第二弧形连杆40,所述第二弧形连杆40上开有与第二凸轮块38同轴的第二弧形槽41,所述第二弧形连杆40中点与箱体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连杆40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43转动连接;

所述卸料箱42为无前侧板和上侧板的壳体,所述卸料箱42与箱体2的铰接点位于卸料箱42的下方,所述卸料箱42的宽度等于第二搅拌轴44的宽度,所述第二挡板43为侧放的l型形状,所述第二挡板43的竖直段位于卸料箱42的前侧。

卸料箱42与箱体2的铰接点和第二弧形连杆40与箱体2的铰接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第二挡板43与卸料箱42的铰接点和第二弧形连杆40与第二挡板43的铰接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并且卸料箱42与箱体2的铰接点和第二弧形连杆40与箱体2的铰接点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挡板43与卸料箱42的铰接点和第二弧形连杆40与第二挡板43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第二弧形连杆40、第二挡板43、箱体2和卸料箱42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如图13所示当凸轮块38逆时针转动时,凸轮块38带动第二圆柱销39在第二弧形滑槽内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圆柱销39和凸轮块38有九十度的空转期,之后凸轮块38逆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二圆柱销39和第而弧形滑槽带动第二弧形连杆40顺时针转动,第二弧形连杆40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弧形连杆40、第二挡板43、箱体2和卸料箱42所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进行转动,卸料箱42有会顺时针的进行转动从而使卸料箱42后侧高于前侧,同时卸料箱42前侧与第二挡板43产生空隙使卸料箱42内的东西倾倒出来,凸轮块38与第二单向间歇转动机构37相连接,凸轮块38在转动一百八十度后有间歇的停顿,此时卸料箱42处于倾斜状态,使得卸料箱42内的混凝土有充分的下落时间,卸料箱42向上翻转的形成与运料箱14向后运动的行程是同步进行的,凸轮块38九十度的空转期可以保证在运料箱14向后移动后卸料箱42才开始运动,卸料箱42回落的行程与运料箱14向前有运动行程是同步的,卸料箱42回落时,凸轮块38开始转动时没有空转期,在回落至水平状态有九十度的空转期,保证卸料箱42可以快速回落,做好接收运料箱14内投放混凝土的准备。

所述箱体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45,所述驱动轴4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换向齿轮组46,所述第一换向齿轮组46的输出端与第一蜗杆3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45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同向转动的第一换向齿轮组46,所述第一换向齿轮组4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连杆48,两组所述第一驱动连杆48共同铰接有第二驱动连杆49,所述第二驱动连杆49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第三驱动连杆50,所述第三驱动连杆50另一端贯穿箱体2并且与整平扇叶转动连接。

如图图10和图14所示,第一换向齿轮组46和第二换向齿轮组47均是由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构成,启动扭矩换向的作用,驱动轴45上连接有电机,电机转动时可以通过驱动轴45带动第一换向齿轮组46和第二换向齿轮组47同步的转动,两个第一换向齿轮组46转动带动连个第一驱动连杆48同步的转动,连个连个第一驱动连杆48、第二驱动连杆49和箱体2四者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三驱动连杆50与第一驱动连杆48平行且相等,在两个第一驱动连杆48同步转动时,第一驱动连杆48通过第三驱动连杆50和第二驱动连杆49带动整平扇叶进行转动;驱动轴45在转动时通过第二换向齿轮组47和链轮组可以分别带动第一蜗杆32和第二搅拌轴44的转动,从而使箱体2内各个零件协调同步的进行工作运转;链轮组是由常规的链轮和链条构成,属于现有技术。

所述第二驱动连杆49上开有两组键型槽52,所述键型槽52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杆53前端与推板5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上开有与支撑杆53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支撑杆53与导向孔滑动连接。

在第一驱动连杆48带动第二驱动连杆49运动时,第二驱动连杆49既有左右移动的位移量又有前后移动的位移量,支撑杆53与箱体2上的导向孔配合之后前后移动的自由度,同时在支撑杆53与第二驱动连杆49上键型槽52的配合有左右移动的自由度,在第二驱动连杆49运动时,第二驱动连杆49带动支撑杆53在键型槽52内滑动的同时还带动支撑杆53进行前后的移动,支撑杆53前后移动带动推板54前后移动,从而使推板54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二次发摊平。

本发明使用时整体工作流程:初始状态时第一挡板9位于出料口7的正前方,第一挡板9将出料口7进行封盖,在运料箱14位于出料口7下方式可手动将出料口7前侧的第一挡板9打开,搅拌区3内的混凝土从出料口7流入到运料箱14内,之后运料箱14会沿箱体2向前滑动,在运料箱14底部的底板21全部运动至卸料箱42的正上方时,底板21自动打开,运料箱14内的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卸料箱42内,之后运料箱14沿初始运动的轨迹相对箱体2向后移动,运料箱14向后移动时运料箱14底部的底板21自动闭合,在运料箱14向后移动时卸料箱42向前翻转,从而使卸料箱42前侧与第二挡板43之间产生空隙,混凝土从此空隙处下落需要铺设的底面上,第二搅拌轴44安装有两端对称分布的螺旋叶片,在第二搅拌轴44转动时,第二搅拌轴44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会带动地面上已经下落的混凝土从中间向两边扩散,将底面上的混凝土进行摊开,之后底面上的混凝土经过第二搅拌轴44的初次摊开后,推板54会对路面上的混凝土进行二次的摊平,推板54底部的高度略高于箱体2的底部,推板54后侧的箱体2上的v型的凹槽55可以将路面上突起的部分进行收拢,凹槽55的开口正对着整平叶片51,收拢后多余的环混凝土随着整平叶片51转动,对路面上行较洼的地方进行补充,确保路面的平整。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用的铺路装置需要多种机器或人工协同工作,从而增大工人作业的工作量,以及在协同交换时导致混凝土路面固结不利于后续工作进行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