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预应力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2646发布日期:2021-08-10 16:3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预应力立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制预应力立柱。



背景技术:

预制预应力立柱产品,在桥梁施工和建造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传统的现浇立柱产品在构件的精度要求上难以保证,不能做到盖梁与立柱、小箱梁的精准拼接。同时现场施工条件要求高,对周边居民生活条件、交通通行情况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现有的现浇立柱产品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现场拼装钢筋笼箍筋间距、主筋间距、预埋件位置难以精确控制,使得浇筑出来的成品受力情况与设计图纸存在偏差,降低了桥梁安全性;第二、现浇立柱需等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序,使得工期延长且成本提高;第三、现场绑扎钢筋笼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人进行绑扎,人力成本高且速度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简便、拼装简单、操作便捷的预制预应力立柱。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的预应力立柱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承台和预制立柱,预制立柱设置于承台上方;所述预制立柱内设有立柱预埋管,承台内设有与立柱预埋管相连通的承台预埋管和灌浆套筒,灌浆套筒位于承台预埋管下方,且立柱预埋管、承台预埋管和灌浆套筒内设有索体;所述索体一端固定连接于灌浆套筒底部,索体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立柱预埋管外;所述索体上设有相适配工作锚具和张拉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预埋管竖直设置,且立柱预埋管的上下两端均位于预制立柱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台预埋管竖直设置,承台预埋管的下端位于承台内,承台预埋管的上端延伸至承台外,且承台预埋管的上端套接于立柱预埋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预埋管顶部设有张拉端锚具,且预制立柱顶部形成有封锚凹槽,封锚凹槽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工作锚具和张拉器位于该封锚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锚具底部与张拉端锚具相抵,且工作锚具设有与索体相适配的工作夹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张拉器位于工作锚具上方,且张拉器包括千斤顶和张拉工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张拉端锚具顶部形成有出浆口,出浆口与封锚凹槽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台预埋管底部设有固定端锚具,固定端锚具位于承台预埋管和灌浆套筒连接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浆套筒上下两端均设有进浆管,进浆管延伸至承台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浆套筒底部设有定位板,且灌浆套筒外壁上设有环绕设置的拉紧箍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预应力立柱预制完成后可直接吊至现场拼装,与承台拼装完成后进行索体穿束,然后进行锚具安装和张拉,最后灌浆和封锚,具有更好的抗剪和抗震性能,同时灌浆套筒在定位板上安装,保证和盖梁、承台对接时的精度要求,预埋管安装好后,采取措施封盖上端孔口,防止杂物和雨水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灌浆套筒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张拉端锚具的预埋示意图;

图4是预制立柱和承台的拼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索体穿束示意图;

图6是灌浆封锚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承台1,承台预埋管1-1,灌浆套筒1-2,定位板1-3,拉紧箍筋1-4,进浆管1-5,预制立柱2,立柱预埋管2-1,工作锚具4,张拉器5,张拉端锚具6,出浆口6-1,固定端锚具7,索体8,封锚凹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预制的预应力立柱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承台1和预制立柱2,预制立柱2设置于承台1上方;预制立柱2内设有立柱预埋管2-1,承台1内设有与立柱预埋管2-1相连通的承台预埋管1-1和灌浆套筒1-2,灌浆套筒1-2位于承台预埋管1-1下方,且立柱预埋管2-1、承台预埋管1-1和灌浆套筒1-2内设有索体8;索体8一端固定连接于灌浆套筒1-2底部,索体8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立柱预埋管2-1外;索体8上设有相适配工作锚具4和张拉器5。

预先分别加工承台1和预制立柱2的骨架钢筋,骨架钢筋在胎座上加工完成,保证了箍筋间距和位置,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提高受力性能和安全性,承台1在现场进行加工,预制立柱2在工厂进行预制加工,承台1和预制立柱2严格根据图纸进行加工设置,确保后期承台1和预制立柱2之间的合理配合连接。

灌浆套筒1-2、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相连通,灌浆套筒1-2、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自下而上设置,且通过灌浆套筒1-2进行注浆操作,从而依次对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进行注浆工作。

索体8位于灌浆套筒1-2、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内,工作锚具4和张拉器5用于对索体8进行张拉操作,从而对灌浆套筒1-2、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的混凝土进行张拉操作。

立柱预埋管2-1竖直设置,且立柱预埋管2-1的上下两端均位于预制立柱2内,立柱预埋管2-1沿预制立柱2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立柱预埋管2-1的长度小于预制立柱2的高度,立柱预埋管2-1为中空结构。

承台预埋管1-1竖直设置,承台预埋管1-1的下端位于承台1内,承台预埋管1-1的上端延伸至承台1外,且承台预埋管1-1的上端套接于立柱预埋管2-1上,承台预埋管1-1沿承台1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承台预埋管1-1也为中空结构,且承台预埋管1-1的尺寸略大于立柱预埋管2-1的尺寸,承台预埋管1-1与立柱预埋管2-1过盈配合。

立柱预埋管2-1顶部设有张拉端锚具6,且预制立柱2顶部形成有封锚凹槽9,封锚凹槽9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工作锚具4和张拉器5位于该封锚凹槽9内,张拉端锚具6套接于立柱预埋管2-1顶部开口处,且张拉端锚具6顶部与封锚凹槽9底部平齐,封锚凹槽9为圆台结构,且封锚凹槽9的圆台小尺寸端位于封锚凹槽9底部。

工作锚具4底部与张拉端锚具6相抵,且工作锚具4设有与索体8相适配的工作夹片,工作夹片夹持于索体8上,而工作锚具4连接于工作夹片上,工作锚具4通过工作夹片固定连接于索体8上,工作锚具4用于对索体8进行定位和支撑。

张拉器5位于工作锚具4上方,且张拉器5包括千斤顶和张拉工具,张拉工具夹持于索体8上,千斤顶位于张拉工具下方,通过千斤顶对张拉工具进行向上顶起操作,从而对索体8进行张拉操作。

张拉端锚具6顶部形成有出浆口6-1,出浆口6-1与封锚凹槽9相连通,出浆口6-1与立柱预埋管2-1相连通,灌浆套筒1-2上下两端均设有进浆管1-5,进浆管1-5延伸至承台1外,在进浆管1-5的注浆过程中,当混凝土从出浆口6-1处涌出时,此时灌浆套筒1-2、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内已经注浆完成,在确保灌浆套筒1-2、承台预埋管1-1和立柱预埋管2-1注浆完成的同时,也可对承台预埋管1-1顶部的封锚凹槽9进行封锚操作。

承台预埋管1-1底部设有固定端锚具7,固定端锚具7位于承台预埋管1-1和灌浆套筒1-2连接处,固定端锚具7用于固定和支撑承台预埋管1-1,从而确保在注浆过程中承台预埋管1-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灌浆套筒1-2底部设有定位板1-3,且灌浆套筒1-2外壁上设有环绕设置的拉紧箍筋1-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承台1,承台预埋管1-1,灌浆套筒1-2,定位板1-3,拉紧箍筋1-4,进浆管1-5,预制立柱2,立柱预埋管2-1,工作锚具4,张拉器5,张拉端锚具6,出浆口6-1,固定端锚具7,索体8,封锚凹槽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