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6501106发布日期:2021-09-04 02:3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及方法

1.本发明涉及旅游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3.现有的景区旅游管理装置一般设置的园区的进口处,一般园区的进口处在进行使用时不能根据人流量的大小进行分流,当人流量忽然增加时,园区不能快速进行引导,从而会出现人流集中一起引发拥堵,隔绝外界人流量的汇入,影响园区的发展,且一般的园区驶出口为单向驶出,当内部的人员需要驶出时,会影响至其他的移动,以及影响装置的运行,从而降低人流量的运行效率和装置的使用效率,当装置或者外界发生意外时,人们会惊慌乱跑,影响园区入口的秩序,进而降低旅客的通行率,影响人员的疏散和物资的输送,增加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底座内部的外圈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一电动气缸,所述底座内部外圈的顶部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一承载板,所述底座内部的内圈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二电动气缸,所述第二电动气缸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底座内部内圈的顶部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二承载板,两组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相对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底座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外壳,两组所述外壳的顶部共同安装有上顶盖,所述安装柱的表面均匀安装有第一隔离门。
5.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表面远离第一隔离门的位置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二隔离门,所述第一隔离门和第二隔离门的相对一侧共同活动安装有第三电动气缸,两组所述外壳的相对一侧共同设置有进口处,两组所述外壳的相反一侧共同设置有出口处,所述安装柱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门,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安装柱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安装有第四电动气缸,所述第四电动气缸的相对一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上顶盖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调节柱,所述上顶盖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底座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逃生口。
6.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的外圈均匀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的第一电动气缸,且第一电动气缸的顶端活动连接在第一承载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相反一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均匀活动安装在底座内部外圈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外圈的顶部均匀活动安装有数量为十组的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相反一端均通过转动轴均匀活动连接在底座内部内圈的顶部,且第二电动气缸通过第一连接轴活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相对一侧位置处,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相对一端卡接在第二承载板的相对一端。
8.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表面均匀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的第一隔离门,且安装柱的表面均匀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第二隔离门,所述第一隔离门和相邻位置处的第二隔离门为一组。
9.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数量为五组的固定杆,且固定杆的相反一端均安装在调节门的顶部,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调节门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活动槽,所述底座顶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与调节门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限定槽。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相对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与伸缩杆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通槽,且伸缩杆通过连接块连接在第四电动气缸的一端。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相对一端卡接在调节柱的表面,且调节柱的表面均匀设置有与固定杆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多组卡槽,而调节柱外侧的底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在安装柱的顶部。
12.优选的,所述上顶盖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的摄像头,且上顶盖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驱动电机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安装壳。
13.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如下:
14.步骤一;将装置放置在景区的入口处,并对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电动气缸、第二电动气缸、第三电动气缸、第四电动气缸、摄像头、第二驱动电机通电,进口处为旅客输入口,出口处为旅客输出口并通向园区不同区域,当旅客从进口处进入装置内部位于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之间的空间处时,摄像头对旅客进行记录,此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安装柱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安装柱同时带动同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逆时针转动,进而改变旅客位于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相对之间的空间位置处,从而带动旅客在装置内部逆时针转动,同时第四电动气缸通过连接块带动伸缩杆均卡接在调节柱内部,当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调节柱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柱通过伸缩杆、固定杆带动调节门处于外壳内部,旅客从进口处进入至外壳内部时驶出不同出口处到达不同区域;
15.步骤二;当某个区域人流量较大时,人流量较小区域对应处的第四电动气缸通过连接块带动伸缩杆脱离调节柱表面,从而使得该区域对应的调节门始终处于外壳内部,此时旅客继续进入装置内部时,人流量较大区域对应的第四电动气缸通过连接块带动伸缩杆卡接在调节柱的表面,此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调节柱顺时针转动,从而调节柱通过伸缩杆、固定杆带动该区域的调节门驶出外壳中,进而关闭该区域的出口处,此时旅客只能从人流较少区域对应的出口处驶出,当旅客从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相对之间出口处驶出时,同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之间的第三电动气缸收缩,进而增大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相对之间空间,当旅客全部驶出时,第三电动气缸带动同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恢复原状;
16.步骤三;当装置或者外界发生意外情况时,进口处和出口处对应的第四电动气缸同时通过连接块带动伸缩杆卡接在调节柱表面,此时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调节柱逆时针转动,进而调节柱通过伸缩杆、固定杆带动第四电动气缸驶出外壳内部,同时关闭各个区域的出口处,防止人们再次进入装置内部,当装置内部还有旅客时,第一电动气缸和第二电动气缸同时启动,进而第一电动气缸带动第一承载板下移,第二电动气缸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第二承载板下移,第二承载板在下移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连接轴进行对折,从而还在装置内部的人们掉落至的内部,随后从逃生口爬出脱离危险。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发明通过伸缩杆、第四电动气缸、连接块、调节柱的相互配合,当人流量较小时,可实现园区根据区域人流量的大小实行分流,方便人流进入园区不同区域,当园区出现人流量较大时,可通过调节相应的调节门,关闭相应的出口处,使得人流可驶向人流量较小的区域,进而避免人流量较多出现拥堵现象,解决园区不能在人数剧增时给予必要引导的问题,方便装置对旅客进行数据记录。
19.2、本发明通过同一组第一隔离门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和第三电动气缸的相互配合,进而当旅客在装置内部从合适出口处驶出时,改变一组第二隔离门和另一组第一隔离门之间的距离,增加之间的空间,进而方便位于此空间的旅客驶出,不影响其他空间的旅客的正常移动,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和装置的使用率,方便装置对旅客进行数据记录。
20.3、本发明通过底座底部设置的第一电动气缸和第二电动气缸同时启动和进口处和出口处对应的第四电动气缸同时通过连接块带动伸缩杆卡接在调节柱表面,从而当外界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阻断人流,防止意外发生,当装置内部还有人员时,进而第一电动气缸带动第一承载板下移,第二电动气缸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第二承载板下移,第二承载板在下移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连接轴进行对折,还在装置内部的人们掉落至的内部,随后从逃生口爬出脱离危险,进而提高旅客的通行率,能够及时地防止意外持续发生,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调节门关闭状态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隔离门安装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图的外壳安装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图的外壳立体图;
27.图7为本发明图5的a处放大图;
28.图8为本发明的伸缩杆立体图;
29.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轴连接示意图。
30.图中:1、底座;2、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电动气缸;4、第一承载板; 5、第二电动气缸;6、第一连接轴;7、第二承载板;8、安装柱;9、外壳;10、上顶盖;11、第一隔离门;12、第二隔离门;13、第三电动气缸;14、进口处;15、出口处;16、固定杆;17、调节门;18、伸缩杆;19、
第四电动气缸;20、连接块;21、调节柱;22、摄像头;23、第二连接轴;24、第二驱动电机;25、逃生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

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底座1内部的外圈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一电动气缸3,底座1内部外圈的顶部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一承载板4,底座1内部的内圈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二电动气缸 5,第二电动气缸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6,底座1内部内圈的顶部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二承载板7,两组第二承载板7的相对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3,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安装柱8,底座1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外壳9,两组外壳9的顶部共同安装有上顶盖10,安装柱8 的表面均匀安装有第一隔离门11。
33.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安装柱8的表面远离第一隔离门11的位置均匀活动安装有第二隔离门12,第一隔离门11和第二隔离门12的相对一侧共同活动安装有第三电动气缸13,两组外壳9的相对一侧共同设置有进口处14,两组外壳9的相反一侧共同设置有出口处15,安装柱8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固定杆16,外壳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门17,固定杆16相对一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8,安装柱8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安装有第四电动气缸19,第四电动气缸19的相对一端安装有连接块20,上顶盖1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4,第二驱动电机24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调节柱21,上顶盖10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摄像头22,底座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逃生口25。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座1内部的外圈均匀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的第一电动气缸3,且第一电动气缸3的顶端活动连接在第一承载板4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第一承载板4的相反一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均匀活动安装在底座1 内部外圈的顶部,提高第一承载板4安装的稳定性。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座1内部外圈的顶部均匀活动安装有数量为十组的第二承载板7,第二承载板7的相反一端均通过转动轴均匀活动连接在底座1内部内圈的顶部,且第二电动气缸5通过第一连接轴6活动连接在两组第二承载板7的相对一侧位置处,第一承载板4的相对一端卡接在第二承载板7的相对一端,提高第一承载板4和第二承载板7安装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安装柱8的表面均匀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的第一隔离门11,且安装柱8的表面均匀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第二隔离门12,第一隔离门11和相邻位置处的第二隔离门12为一组,快速改变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12之间的空间,便于旅客驶出装置。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安装柱8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数量为五组的固定杆16,且固定杆16的相反一端均安装在调节门17的顶部,外壳9的内部设置有与调节门17位置相对
应大小相适配的活动槽,底座1顶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与调节门17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限定槽,便于固定杆16调节相对应的调节门17。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杆16相对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与伸缩杆18 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通槽,且伸缩杆18通过连接块20连接在第四电动气缸19的一端,提高固定杆16与伸缩杆18安装的稳定性。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杆16相对一端卡接在调节柱21的表面,且调节柱21的表面均匀设置有与固定杆16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多组卡槽,而调节柱21外侧的底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在安装柱8的顶部,提高调节柱21与固定杆16安装的稳定性,便于调节柱21带动调节门17移动。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上顶盖10底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安装有数量为五组的摄像头22,且上顶盖1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驱动电机 24位置相对应大小相适配的安装壳,方便摄像头22记录人流量,提高第二驱动电机24安装的稳定性。
41.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旅游管理用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如下:
42.步骤一;将装置放置在景区的入口处,并对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电动气缸3、第二电动气缸5、第三电动气缸13、第四电动气缸19、摄像头22、第二驱动电机24通电,进口处14为旅客输入口,出口处15为旅客输出口并通向园区不同区域,当旅客从进口处14进入装置内部位于一组第一隔离门11 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12之间的空间处时,摄像头22对旅客进行记录,此时第一驱动电机2带动安装柱8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安装柱8同时带动同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12逆时针转动,进而改变旅客位于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12相对之间的空间位置处,从而带动旅客在装置内部逆时针转动,同时第四电动气缸19通过连接块20带动伸缩杆18均卡接在调节柱21内部,当第二驱动电机24带动调节柱21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柱21通过伸缩杆18、固定杆16带动调节门17处于外壳9内部,旅客从进口处14进入至外壳9内部时驶出不同出口处15到达不同区域;
43.步骤二;当某个区域人流量较大时,人流量较小区域对应处的第四电动气缸19通过连接块20带动伸缩杆18脱离调节柱21表面,从而使得该区域对应的调节门17始终处于外壳9内部,此时旅客继续进入装置内部时,人流量较大区域对应的第四电动气缸19通过连接块20带动伸缩杆18卡接在调节柱21的表面,此时第二驱动电机24带动调节柱21顺时针转动,从而调节柱 21通过伸缩杆18、固定杆16带动该区域的调节门17驶出外壳9中,进而关闭该区域的出口处15,此时旅客只能从人流较少区域对应的出口处15驶出,当旅客从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12相对之间出口处15驶出时,同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12之间的第三电动气缸13收缩,进而增大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12相对之间空间,当旅客全部驶出时,第三电动气缸13带动同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同一组第二隔离门12恢复原状;
44.步骤三;当装置或者外界发生意外情况时,进口处14和出口处15对应的第四电动气缸19同时通过连接块20带动伸缩杆18卡接在调节柱21表面,此时第二驱动电机24带动调节柱21逆时针转动,进而调节柱21通过伸缩杆 18、固定杆16带动第四电动气缸19驶出外壳9内部,同时关闭各个区域的出口处15,防止人们再次进入装置内部,当装置内部还有旅客时,第一电动气缸3和第二电动气缸5同时启动,进而第一电动气缸3带动第一承载板4 下移,第二电动气缸5通过第一连接轴6带动第二承载板7下移,第二承载板7在下移的过程中
通过第二连接轴23进行对折,从而还在装置内部的人们掉落至1的内部,随后从逃生口25爬出脱离危险。
45.综上所述:通过内部均匀设置的五组第一隔离门11和第二隔离门12,进而可实现对旅客进行分批管理,方便进行数据记录,第三电动气缸13通过改变一组第一隔离门11和另一组第二隔离门12之间的空间,从而当旅客驶出时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4与调节门17的相互配合,使得园区可根据区域人流量的大小实行分流,解决园区不能在人数剧增时给予必要引导的问题,且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承载板4和第二承载板7,当装置或者外界环境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阻断人流,防止意外发生,使得装置能够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7.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