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0790发布日期:2021-11-03 20:3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路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潮汐车道的路障,其一般都是由多个小型护栏拼凑而成,在调节路障导向范围时,需要人们搬起路障移动达到调节效果,路障调节角度不便且重量较重会导致操作非常麻烦,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路障一般都是金属材质或者石材制成,这样如果车辆碰撞到路障上可能会对路障造成损坏,且车辆本身也可能出现受损的情况,同时路障上的喷水除雾机构一般都是持续喷水达到降尘除雾的功能,但是这样消耗的水资源较多,且长时间积累路面可能会出现潮湿的情况,这样路面积水多容易造成车轮打滑间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调节路障导向范围时,需要人们搬起路障移动达到调节效果,路障调节角度不便且重量较重会导致操作非常麻烦,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路障一般都是金属材质或者石材制成,这样如果车辆碰撞到路障上可能会对路障造成损坏,且车辆本身也可能出现受损的情况,同时路障上的喷水除雾机构一般都是持续喷水达到降尘除雾的功能,但是这样消耗的水资源较多,且长时间积累路面可能会出现潮湿的情况,这样路面积水多容易造成车轮打滑间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包括在公路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护板,护板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警示并防撞的防护机构,护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扩展调节路障范围的护栏机构,护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壳,顶壳内设置有雾化除雾机构,雾化除雾机构的一部分位于护板内部开设的空腔内,所述公路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一端与具备水雾喷洒达到除雾除尘功能的雾化除雾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公路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护栏机构相配合的多个插槽;
6.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护板一侧面的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斜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布,固定布的上下两侧面和护板一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链条,两个链条之间通过拉链连接,护板内部开设有气腔,护板的外表面对应气腔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第一气囊连通。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收纳槽内壁下表面的水囊,水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两个第二滑槽分别开设在收纳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公路内部开设有容腔,容腔位于收纳槽的下侧,水囊的下表面从左往右均匀连通有多个排水管,排水管的底端连通在水箱的上表面,排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电子阀,水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三导管,第三导管的另一端贯穿收纳槽内壁的下表面并连通在水囊的外表面。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拉链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一侧面,连接板一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护板一侧面开设的第一滑槽内。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护栏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护板左侧面的多个防护气囊,最右侧的防护气囊与气腔连通,每两个相邻防护气囊之间通过连接气囊连通,每两个防护气囊相对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扣,防护气囊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卡接有插杆,插杆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槽。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插槽与所述插杆相配合,所述插槽内设置有插杆锁定机构,插杆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插槽内的固定套,固定套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定位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第三弹簧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球,所述定位球能够卡入至卡槽内固定住插杆。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公路上表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弧板,半圆弧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筒,气筒固定连接在凹槽内,第二气囊的正面通过第一导管与气筒的正面连通,半圆弧形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弹簧与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气筒的背面卡接有滑套,滑套内套设有滑杆,滑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与滑套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套设在滑杆的外侧。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雾化除雾机构包括卡接在空腔内壁上下两侧面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套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护板背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第一转轴的顶端贯穿护板上表面开设的第三通孔并与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第二转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转轴从左往右均匀排列设置,第二转轴位于顶壳的内部,每个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卡接在顶壳内壁的上下两侧面,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二齿轮,相邻两个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转轴的为空心轴,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连通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一端贯穿顶壳背面开设的第二通孔并与储水管连通,储水管固定连接在顶壳的背面,在储水管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转轴的顶端贯穿顶壳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喷洒管,第二水泵能够将水通过第二转轴泵入
至喷洒管内,喷洒管的两端均开设有雾化孔。
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其中第一水泵工作时能够将水箱内的水泵入并通过第三导管输送至水囊内,水囊膨胀顶动支撑板向上移动,在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作用下,支撑板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上下移动,同时护板能够带动防护机构向上移动,路障在公路表面形成,不需要使用多个电动驱动控制,有效解决了成本和能源,如果需要控制路障下降,控制电子阀打开,此时水囊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排入至水箱内,同时护板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带动支撑板下移缩回至收纳槽内,避免路障在不需要使用时还留滞在路面上影响交通,且收缩处理且非常方便。
27.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其中第一气囊能够对护板进行保护,避免护板受到撞击而影响,拉动连接板移动时能够拉动拉链移动,拉链移动能够将两个链条缝合在一起,第一气囊能够被连接板压缩,同时第一气囊内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孔排入至护栏机构内,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在其作用下连接板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左右移动,被挤压的空气进入至护栏机构内,为护栏机构补充空气。
28.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护栏机构,设置的卡扣能够将多个防护气囊连接在一起,避免多个防护气囊分开影响防护机构的正常防护,分开扣即可将多个防护气囊展开,当第一气囊内部的空气被压缩至防护气囊内,多个防护气囊和多个连接气帘能够同时展开,同时能够有效扩大防护面积,同时防护气囊和连接气帘能够被弯曲改变方向,操作非常方便且能够有效指挥交通,通过设置插杆,插杆能够插入至公路上的插槽内,达到对防护气囊和连接气帘固定的目的,让其能够正常保持位置。
29.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插杆锁定机构,其中插杆插入至插槽内能够进入至固定套内,此时第三弹簧能够通过自身弹力伸长顶动定位球移动,定位球能够卡入至卡槽内固定住插杆,达到对插杆有效固定的目的,避免防护气囊的工作受到影响。
30.5、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控制机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压过半圆弧板时,半圆弧板能够向下移动对对第二气囊形成挤压,第二气囊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导管进入至气筒内,此时气筒内部的空气会对活塞块形成挤压,活塞块能够带动滑杆在滑套内移动,从而滑杆能够控制齿条左右移动,达到对雾化除雾机构控制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当汽车不再压在半圆弧板上时,第一弹簧能够通过自身弹力伸长顶动半圆弧板向上移动,同时第二弹簧也能够通过自身弹力收缩拉动齿条,从而使得齿条能够往复移动,同时气体能够再次进入至第二气囊内,通过设置雾化除雾机构,其中齿条左右移动时能够带动穿过第一通孔的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能够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旋转,此时多个第二齿轮在啮合作用下能够旋转,第二齿轮能够带动多个第二转轴正反转,此时第二转轴能够带动喷洒管旋转,同时在储水管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能够将水通过第二转轴泵入至喷洒管内,同时水通过两个雾化孔喷出达到对公路喷水降尘的目的,在车辆移动压住半圆弧板时进行喷水除雾,即可以有效清理公路环境避免影响驾驶员,同时节约了用水量避免公路积水导致车轮打滑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中防护机构和护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中插杆锁定机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中控制机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中控制机构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中雾化除雾机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中升降机构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例说明:
39.1、公路;2、收纳槽;3、护板;4、防护机构;41、连接板;42、第一滑块;43、拉链;44、固定布;45、第一气囊;46、进气孔;47、链条;48、第一滑槽;5、护栏机构;51、插杆;52、防护气囊;53、连接气帘;54、卡扣;55、卡槽;6、顶壳;7、插槽;8、控制机构;81、半圆弧板;82、凹槽;83、气筒;84、第二气囊;85、第一导管;86、第一弹簧;87、活塞块块;88、滑套;89、滑杆;810、第二弹簧;811、齿条;9、雾化除雾机构;91、第一转轴;92、第一齿轮;93、第一通孔;94、第二转轴;95、第二齿轮;96、第二通孔;97、第二导管;98、储水管;99、喷洒管;910、雾化孔;10、插杆锁定机构;101、固定套;102、定位槽;103、第三弹簧;104、定位球;11、第三通孔;12、升降机构;121、水箱;122、第一水泵;123、第三导管;124、水囊;125、支撑板;126、第二滑块;127、排水管;128、电子阀。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

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升降路障,包括在公路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2,收纳槽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12,升降机构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护板3,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固定连接在收纳槽2内壁下表面的水囊124,水囊1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5,支撑板125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26,第二滑块126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两个第二滑槽分别开设在收纳槽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公路1内部开设有容腔,容腔位于收纳槽2的下侧,水囊124的下表面从左往右均匀连通有多个排水管127,排水管127的底端连通在水箱121的上表面,排水管127的外表面设置有电子阀128,水箱12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水泵122,第一水泵122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三导管123,第三导管123的另一端贯穿收纳槽2内壁的下表面并连通在水囊124的外表面;
42.实施方式具体为:第一水泵122工作时能够将水箱121内的水泵入并通过第三导管123输送至水囊124内,水囊124膨胀顶动支撑板125向上移动,同时护板3能够带动防护机构
4向上移动,路障在公路1表面形成,不需要使用多个电动驱动控制,有效解决了成本和能源,如果需要控制路障下降,控制电子阀128打开,此时水囊124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127排入至水箱121内,同时护板3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带动支撑板125下移缩回至收纳槽2内。
43.护板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前后对称的警示并防撞的防护机构4,护板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扩展调节路障范围的护栏机构5,所述护栏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护板3左侧面的多个防护气囊52,最右侧的防护气囊52与气腔连通,每两个相邻防护气囊52之间通过连接气囊连通,每两个防护气囊52相对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扣54,防护气囊52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卡接有插杆51,插杆51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槽55;
44.实施方式具体为:第一气囊45内部的空气被压缩至防护气囊52内,多个防护气囊52和多个连接气帘53能够同时展开,同时能够有效扩大防护面积,同时防护气囊52和连接气帘53能够被弯曲改变方向,操作非常方便且能够有效指挥交通,插杆51能够插入至公路1上的插槽7内,达到对防护气囊52和连接气帘53固定的目的。
45.护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壳6,顶壳6内设置有雾化除雾机构9,雾化除雾机构9的一部分位于护板3内部开设的空腔内,所述公路1上设置有控制机构8,所述控制机构8包括开设在公路1上表面的凹槽82,凹槽82内设置有半圆弧板81,半圆弧板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84,第二气囊8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筒83,气筒83固定连接在凹槽82内,第二气囊84的正面通过第一导管85与气筒83的正面连通,半圆弧形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弹簧86与凹槽8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筒83的背面卡接有滑套88,滑套88内套设有滑杆89,滑杆89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块87,滑杆8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811,齿条811与滑套88之间通过第二弹簧810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10套设在滑杆89的外侧;
46.实施方式具体为:齿条811左右移动时能够带动穿过第一通孔93的第一齿轮92旋转,第一齿轮92旋转能够通过第一转轴91带动第二转轴94旋转,此时多个第二齿轮95在啮合作用下能够旋转,第二齿轮95能够带动多个第二转轴94正反转,此时第二转轴94能够带动喷洒管99旋转,同时在储水管98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能够将水通过第二转轴94泵入至喷洒管99内,同时水通过两个雾化孔910喷出达到对公路1喷水降尘的目的。
47.控制机构8的一端与具备水雾喷洒达到除雾除尘功能的雾化除雾机构9的一端连接,所述雾化除雾机构9包括卡接在空腔内壁上下两侧面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套设有第一转轴91,第一转轴91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齿轮92,第一齿轮92位于护板3背面开设的第一通孔93内,第一转轴91的顶端贯穿护板3上表面开设的第三通孔11并与第二转轴9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9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转轴94从左往右均匀排列设置,第二转轴94位于顶壳6的内部,第二转轴94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卡接在顶壳6内壁的上下两侧面,第二转轴94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二齿轮95,相邻两个第二齿轮95相互啮合,第二转轴94为空心轴,第二转轴94的外表面连通有第二导管97,第二导管97的一端贯穿顶壳6背面开设的第二通孔96并与储水管98连通,储水管98固定连接在顶壳6的背面,在储水管98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转轴94的顶端贯穿顶壳6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喷洒管99,第二水泵能够将水通过第二转轴94泵入至喷洒管99内,喷洒管99的两端均开设有雾化孔910;
48.实施方式具体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压过半圆弧板81时,半圆弧板81能够向下移
动对对第二气囊84形成挤压,第二气囊84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导管85进入至气筒83内,此时气筒83内部的空气会对活塞块87形成挤压,活塞块87能够带动滑杆89在滑套88内移动,从而滑杆89能够控制齿条811左右移动,达到对雾化除雾机构9控制的目的。
49.所述公路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插槽7,所述插槽7内设置有插杆锁定机构10,插杆锁定机构10包括固定连接在插槽7内的固定套101,固定套10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定位槽102,两个定位槽102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03,两个第三弹簧103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球104;
50.实施方式具体为:插杆51插入至插槽7内能够进入至固定套101内,此时第三弹簧103能够通过自身弹力伸长顶动定位球104移动,定位球104能够卡入至卡槽55内固定住插杆51,达到对插杆51有效固定的目的,避免防护气囊52的工作受到影响。
51.防护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护板3一侧面的第一气囊45,第一气囊45的斜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布44,固定布44的上下两侧面和护板3一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链条47,两个链条47之间通过拉链43连接,护板3内部开设有气腔,护板3的外表面对应气腔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孔46,进气孔46与第一气囊45连通,所述拉链4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1的一侧面,连接板41一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42,第一滑块42滑动连接在护板3一侧面开设的第一滑槽48内;
52.实施方式具体为:第一气囊45能够对护板3进行保护,避免护板3受到撞击而影响,拉动连接板41移动时能够拉动拉链43移动,拉链43移动能够将两个链条47缝合在一起,第一气囊45能够被连接板41压缩,同时第一气囊45内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孔46排入至护栏机构5内,被挤压的空气进入至护栏机构5内,为护栏机构5补充空气。
53.工作原理:使用时,控制第一水泵122工作将水箱121内的水泵入并通过第三导管123输送至水囊124内,水囊124膨胀顶动支撑板125向上移动,在第二滑块126和第二滑槽的作用下,支撑板125能够沿着轨迹稳定的上下移动,同时护板3能够带动防护机构4向上移动,路障在公路1表面形成,第一气囊45能够对护板3进行保护,避免护板3受到撞击而影响,如果需要扩大防护范围时,分开扣即可将多个防护气囊52展开,当第一气囊45内部的空气被压缩至防护气囊52内,多个防护气囊52和多个连接气帘53能够同时展开,同时能够有效扩大防护面积,同时防护气囊52和连接气帘53能够被弯曲改变方向,操作非常方便且能够有效指挥交通,将插杆51插入至公路1上的插槽7内,插杆51插入至插槽7内能够进入至固定套101内,此时第三弹簧103能够通过自身弹力伸长顶动定位球104移动,定位球104能够卡入至卡槽55内固定住插杆51,达到对防护气囊52和连接气帘53固定的目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压过半圆弧板81时,半圆弧板81能够向下移动对第二气囊84形成挤压,第二气囊84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导管85进入至气筒83内,此时气筒83内部的空气会对活塞块87形成挤压,活塞块87能够带动滑杆89在滑套88内移动,从而滑杆89能够控制齿条811左右移动,齿条811左右移动时能够带动穿过第一通孔93的第一齿轮92旋转,第一齿轮92旋转能够通过第一转轴91带动第二转轴94旋转,此时多个第二齿轮95在啮合作用下能够旋转,第二齿轮95能够带动多个第二转轴94正反转,此时第二转轴94能够带动喷洒管99旋转,同时在储水管98内设置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能够将水通过第二转轴94泵入至喷洒管99内,同时水通过两个雾化孔910喷出达到对公路1喷水降尘的目的。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