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70839发布日期:2021-12-31 19:4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公路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2.长寿命路面,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寿命长的路面,一般是指寿命在30

50年的路面。在道路建设工程实践中,长寿命路面是道路建设工程期望的目标。长寿命路面是在永久路基上建造构筑的寿命在30

50年的路面整体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30

50年寿命的承载层,一部分是15

20年寿命的表面层。长寿命路面主要难题是理论上无法推导证明,只能用工程实践才能验证,到现在还没有业界较为认可的结构和材料,即用具有什么功能的材料构建什么样的路面结构组合来实现路面结构的长寿命。
3.当前,国内对长寿命路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逐步探索出一些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基本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国外的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二是在传统的半刚性路面结构中增加半刚性基层的厚度和增加沥青结构层的厚度。这种增加路面结构厚度的长寿命路面建造会使用大量道路建筑材料,同时建造造价也会大幅增加。这显然不符合当前倡导的节能、环保、绿色的建造要求。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当前已知的路面结构、经过验证的结构层来构建推导出一种长寿命路面呢。这种构建和推导也是受到全厚式沥青路面长寿命结构的启发,并且这种结构要比当前构建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厚度小的多。
4.我们已经知道的水泥混凝土构筑物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寿命能达到30

50年,采用水泥路面做承载层基本上能达到长寿命路面承载层的要求;沥青路面的寿命在15年左右,也符合长寿命路面表面层的要求。但在大量的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工程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种看似“强基薄面”的叠加结构,却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长寿命路面的效果。这样简单的罗列叠加结构为什么达不到长寿命路面的效果呢。甚至还不如我们传统的半刚性路面结构寿命长。这主要是对于“强基薄面”的一种简单、片面的理解,“强基”就是基层强度强,“薄面”就是沥青面层厚度薄。由于在实践中对“强基薄面”的这种简单、片面的理解,也就是将两种不同的路面结构简单罗列叠加在一起构成一种看似能长寿命的路面结构,却很不理想,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最终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成果。
5.其实“强基薄面”结构就是长寿命路面所需要的典型结构,不能只片面理解成“强基”就是基层强度强,“薄面”就是沥青面层厚度薄,“强基薄面”全面的理解是基础层(包括路基)强度强、每一个组合结构层都要强,路面面层组合厚度薄,面层每一层的组合结构都要薄。应重点理解这个“强”的含义 ,它不仅仅是指道路整体每一结构层的材料强度上强,更重要的是在构建组合的结构整体强、在耐久性上强,更是在各组合层间的相互适应也要强。也要重点理解“薄”的含义,不仅仅是每一结构层厚度上薄,在构建组合结构上整体薄、在构建工艺上也要做薄,而且更主要的是要用能做薄的高性能材料构筑每一结构层。强和薄指的是整个道路结构层每一层都要强,都要薄,构造出的组合结构整体也要强,也要薄,那么我们怎样利用当前我们认知的结构来构建一种又强又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呢。
6.从哲学的角度解决长寿命路面的问题。根据哲学的一些定律,要在路面组合结构上和路面材料上有更重大的变革和创新,才有可能实现长寿命路面最终目标。我们根据对“强基薄面”的全面理解和对两种路面的取舍,推导构建出一种多层三明治路面组合结构,作为长寿命路面组合结构,希望这种构建思路能为长寿命路面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路面结构使用寿命低和路面较厚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和路面面层厚度薄的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实现道路建设的环保、节能和绿色建设。
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包括三明治上面层、三明治下面层、三明治环境过渡层和改善加固土路基层,其特征在于:改善加固土路基层上方设置有三明治环境适应过渡层,三明治环境过渡层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下面层,三明治下面层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上面层。
9.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是由2~8层厚20~30cm的改善加固土层组成,改善加固土层由碎石土或石灰土或其他的加固土构成,每层改善加固土层均的压实度都要满足规范要求,改善加固土层顶面的弯沉值要小于路基顶面设计弯沉值的0.35~0.85倍。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的层数是由公路等级和荷载条件确定的。
10.所述的三明治环境过渡层包括隔水层、环境适应层、防水层。改善加固土路基层顶层上方设置隔水层,隔水层上方设置环境适应层,环境适应层上方设置防水层,所述的隔水层是由不透水土工布在路基层上满铺构成,所述的环境适应层是由功能结构层和土工格室构成,所述的防水层的厚度为1~3cm,防水层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所述的功能结构层的层数为1~3层,每层功能结构层的厚度为10~15cm,功能结构层由未筛分大粒径碎石或级配碎石构成。其中最顶一层的功能层内设置有土工格室。所述的土工格室的尺寸为60cm*60cm,土工格室的高度为8~12cm,土工格室是由高强度玻纤土工格式组成的蜂巢状结构构成。
11.所述的功能结构层的层数是由项目所在地外界的气候条件(降水、温度)确定的。
12.所述的三明治下面层包括下承载层、隔离层和上承载层,下承载层的上方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的上方设置有上承载层;所述的下承载层和上承载层的厚度为12~16cm,下承载层和上承载层由等厚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构成;所述的隔离层的厚度为1~3cm,隔离层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
13.所述的三明治上面层包括界面处治层、第一粘层、应力吸收层、第二粘层、调平层、第三粘层和磨耗层,所述的界面处治层由上承载层界面抛丸和灌缝构成,界面处治层的上方设置有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与界面处治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层,应力吸收层的上方设置有调平层,调平层与应力吸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层,调平层的上方设置有磨耗层,磨耗层与调平层之间设置有第三粘层。
14.所述的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1~3cm,应力吸收层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1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1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应力吸收层(103)或由改性沥青同步封层构成,改性沥青采用pg82

22

22改性沥青,洒布量为
(2.0
±
0.2)kg/


15.所述的调平层的厚度为4~6cm,调平层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2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2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5.0%。
16.所述的磨耗层的厚度为1~2cm,磨耗层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8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8采用高粘弹pg88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
17.所述的第一粘层、第二粘层和第三粘层的撒布量为0.6~0.8kg/

,第一粘层、第二粘层和第三粘层由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构成。
18.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的构建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选择稳定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对路基顶面40~160cm进行改善加固处治,作为改善加固土路基层;s02,在改善加固土路基层上铺设三明治环境过渡层,依次铺设隔水层、环境适应层、防水层,环境适应层最顶一层的功能层内铺设土工格室;s03,在三明治环境过渡层上依次铺设下承载层、隔离层和上承载层,形成三明治下面层;s04,对上承载层进行表面抛丸和灌缝处理,抛丸界面和灌缝形成界面处治层;s05,在界面处治层上依次铺设应力吸收层、调平层和磨耗层,并在每次铺设前喷洒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s06,应力吸收层、调平层采用常规摊铺、压实工艺进行施工,磨耗层采用同步摊铺技术进行摊铺并且只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压实工艺施工施工,形成三明治上面层。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具有工作稳定性好、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路面厚度的优点,在改善加固土路基层上采用了三明治上面层、三明治下面层和三明治环境过渡层的三层结构,路面结构新颖,路面厚度大大减少,具有节能、环保和耐久的特点,延长了路面寿命,三明治环境过渡层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设定功能层的层数,用于寒冷地区保证路基防冻的最小路面厚度;三明治下面层采用强度高、耐疲劳、防冲刷的两层薄层水泥混凝土层或碾压混凝土层,防水损害能力强,三明治上面层采用了三层薄层结构,增大了防反射裂缝能力和抗水损能力,采用高粘高弹沥青增强胶结料性能,磨耗层采用了超薄沥青沥青结构,主要是构建具有封水功能的正纹理的行车道表面,增大抗滑能力,降低水雾。整个结构具有环保、节能,由于上面层和下面层都采用薄层结构,大大节约了优质建筑材料,是真正构建绿色公路的方案,并且解决了现有的路面结构存有的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低和路面较厚的问题,满足了公路长寿命的需要。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三明治环境过渡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三明治下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三明治上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21.图中:1,三明治上面层、101,界面处治层、102,第一粘层、103,应力吸收层、104,第二粘层、105,调平层、106,第三粘层、107,磨耗层、2,三明治下面层、201,下承载层、202,隔离层、203,上承载层。
22.3,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01,隔水层、302,环境适应层、303,防水层、3021,功能结构层、3022,土工格室、4,改善加固土路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包括三明治上面层1、三明治下面层2、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和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的层数是由公路等级和荷载条件确定的,具体的,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是由5层厚25cm的改善加固土层组成,改善加固土层由碎石土或石灰土或其他的加固土构成,每层改善加固土层均的压实度都要满足规范要求,改善加固土层顶面的弯沉值要小于路基顶面设计弯沉值的0.6倍。
25.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上方设置有三明治环境适应过渡层3,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包括隔水层301、环境适应层302和防水层303,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顶层上方设置隔水层301,隔水层301上方设置环境适应层302,环境适应层302用于保证达到寒冷地区路基防冻的最小路面厚度,所述的环境适应层302是由功能结构层3021和土工格室3022构成,环境适应层302上方设置防水层303,所述的隔水层301是由不透水土工布在路基层上满铺构成,所述的防水层303的厚度为2cm,防水层303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所述的功能结构层3021的层数是由项目所在地外界的气候条件降水、温度确定的,具体的,所述的功能结构层3021的层数为2层,每层功能结构层3021的厚度为13cm,功能结构层3021由未筛分大粒径碎石或级配碎石构成,其中最顶一层的功能层3021内设置有土工格室3022,所述的土工格室3022的尺寸为60cm*60cm,土工格室3022的高度为10cm,土工格室3022是由高强度玻纤土工格式组成的蜂巢状结构构成。
26.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下面层2,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下面层2包括下承载层201、隔离层202和上承载层203,下承载层201的上方设置有隔离层202,隔离层202的上方设置有上承载层203;所述的下承载层201和上承载层203的厚度为14cm,下承载层201和上承载层203由等厚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构成;所述的隔离层202的厚度为2cm,隔离层202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
27.三明治下面层2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上面层1,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上面层1包括界面处治层101、第一粘层102、应力吸收层103、第二粘层104、调平层105、第三粘层106和磨耗层107,所述的界面处治层101由上承载层203界面抛丸和灌缝构成,具体的,在铺设三明治上面层1时,需要对上承载层203进行表面抛丸和灌缝处理,抛丸和灌缝形成界面处治层
101,界面处治层101的上方设置有应力吸收层103,应力吸收层103用于防止三明治上面层1出现反射裂缝,加强层间粘结,所述的应力吸收层103的厚度为2cm,应力吸收层103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1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1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应力吸收层103或由改性沥青同步封层构成,改性沥青采用pg82

22

22改性沥青,洒布量为(2.0
±
0.2)kg/


28.应力吸收层103与界面处治层101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层102,应力吸收层103的上方设置有调平层105,所述的调平层105的厚度为5cm,调平层105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2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2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5.0%。调平层105与应力吸收层10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层104,调平层105的上方设置有磨耗层107,所述的磨耗层107的厚度为1.5cm,磨耗层107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8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8采用高粘弹pg88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磨耗层107与调平层105之间设置有第三粘层106。所述的第一粘层102、第二粘层104和第三粘层106的撒布量为0.7kg/

,用于增强三明治上面层1的层间粘结和封水能力,第一粘层102、第二粘层104和第三粘层106由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构成。
29.实施例2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包括三明治上面层1、三明治下面层2、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和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具体的,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是由2层厚20cm的改善加固土层组成,改善加固土层由碎石土或石灰土或其他的加固土构成,每层改善加固土层均的压实度都要满足规范要求,改善加固土层顶面的弯沉值要小于路基顶面设计弯沉值的0.85倍;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的层数是由公路等级和荷载条件确定的。
30.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上方设置有三明治环境适应过渡层3,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包括隔水层301、环境适应层302和防水层303,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顶层上方设置隔水层301,隔水层301上方设置环境适应层302,环境适应层302用于保证达到寒冷地区路基防冻的最小路面厚度,所述的环境适应层302是由功能结构层3021和土工格室3022构成,环境适应层302上方设置防水层303,所述的隔水层301是由不透水土工布在路基层上满铺构成,所述的防水层303的厚度为1cm,防水层303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所述的功能结构层3021的层数是由项目所在地外界的气候条件降水、温度确定的,所述的功能结构层3021的层数为1层,每层功能结构层3021的厚度为10cm,功能结构层3021由未筛分大粒径碎石或级配碎石构成,功能层3021内设置有土工格室3022,所述的土工格室3022的尺寸为60cm*60cm,土工格室3022的高度为8cm,土工格室3022是由高强度玻纤土工格式组成的蜂巢状结构构成。
31.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下面层2,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下面层2包括下承载层201、隔离层202和上承载层203,下承载层201的上方设置有隔离层202,隔离层202的上方设置有上承载层203;所述的下承载层201和上承载层203的厚度为12cm,下承载层201和上承载层203由等厚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构成;所述的隔离层202的厚度为1cm,隔离层202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
32.三明治下面层2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上面层1,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上面层1包括界面处治层101、第一粘层102、应力吸收层103、第二粘层104、调平层105、第三粘层106和磨耗层107,所述的界面处治层101由上承载层203界面抛丸和灌缝构成,具体的,在铺设三明
治上面层1时,需要对上承载层203进行表面抛丸和灌缝处理,抛丸和灌缝形成界面处治层101,界面处治层101的上方设置有应力吸收层103,应力吸收层103用于防止三明治上面层1出现反射裂缝,加强层间粘结,所述的应力吸收层103的厚度为1cm,应力吸收层103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1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1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应力吸收层103或由改性沥青同步封层构成,改性沥青采用pg82

22

22改性沥青,洒布量为(2.0
±
0.2)kg/


33.应力吸收层103与界面处治层101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层102,应力吸收层103的上方设置有调平层105,所述的调平层105的厚度为4cm,调平层105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2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2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5.0%。调平层105与应力吸收层10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层104,调平层105的上方设置有磨耗层107,所述的磨耗层107的厚度为1cm,磨耗层107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8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8采用高粘弹pg88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磨耗层107与调平层105之间设置有第三粘层106。所述的第一粘层102、第二粘层104和第三粘层106的撒布量为0.6kg/

,用于增强三明治上面层1的层间粘结和封水能力,第一粘层102、第二粘层104和第三粘层106由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构成。
34.实施例3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包括三明治上面层1、三明治下面层2、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和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具体的,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是由8层厚30cm的改善加固土层组成,改善加固土层由碎石土或石灰土或其他的加固土构成,每层改善加固土层均的压实度都要满足规范要求,改善加固土层顶面的弯沉值要小于路基顶面设计弯沉值的0.35倍;所述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的层数是由公路等级和荷载条件确定的。
35.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上方设置有三明治环境适应过渡层3,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包括隔水层301、环境适应层302和防水层303,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顶层上方设置隔水层301,隔水层301上方设置环境适应层302,环境适应层302用于保证达到寒冷地区路基防冻的最小路面厚度,所述的环境适应层302是由功能结构层3021和土工格室3022构成,环境适应层302上方设置防水层303,所述的隔水层301是由不透水土工布在路基层上满铺构成,所述的防水层303的厚度为3cm,防水层303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所述的功能结构层3021的层数是由项目所在地外界的气候条件降水、温度确定的,所述的功能结构层3021的层数为3层,每层功能结构层3021的厚度为15cm,功能结构层3021由未筛分大粒径碎石或级配碎石构成,其中最顶一层的功能层3021内设置有土工格室3022,所述的土工格室3022的尺寸为60cm*60cm,土工格室3022的高度为12cm,土工格室3022是由高强度玻纤土工格式组成的蜂巢状结构构成。
36.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下面层2,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下面层2包括下承载层201、隔离层202和上承载层203,下承载层201的上方设置有隔离层202,隔离层202的上方设置有上承载层203;所述的下承载层201和上承载层203的厚度为16cm,下承载层201和上承载层203由等厚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构成;所述的隔离层202的厚度为3cm,隔离层202由ac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
37.三明治下面层2的上方设置有三明治上面层1,具体的,所述的三明治上面层1包括界面处治层101、第一粘层102、应力吸收层103、第二粘层104、调平层105、第三粘层106和磨
耗层107,所述的界面处治层101由上承载层203界面抛丸和灌缝构成,具体的,在铺设三明治上面层1时,需要对上承载层203进行表面抛丸和灌缝处理,抛丸和灌缝形成界面处治层101,界面处治层101的上方设置有应力吸收层103,应力吸收层103用于防止三明治上面层1出现反射裂缝,加强层间粘结,所述的应力吸收层103的厚度为3cm,应力吸收层103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1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1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应力吸收层103或由改性沥青同步封层构成,改性沥青采用pg82

22

22改性沥青,洒布量为(2.0
±
0.2)kg/


38.应力吸收层103与界面处治层101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层102,应力吸收层103的上方设置有调平层105,所述的调平层105的厚度为6cm,调平层105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20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20采用高粘弹pg82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5.0%。调平层105与应力吸收层103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层104,调平层105的上方设置有磨耗层107,所述的磨耗层107的厚度为2cm,磨耗层107由骨架密实型的高粘弹shma

8沥青玛蹄脂层构成,shma

8采用高粘弹pg88

22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油石比大于7.0%。磨耗层107与调平层105之间设置有第三粘层106。所述的第一粘层102、第二粘层104和第三粘层106的撒布量为0.8kg/

,用于增强三明治上面层1的层间粘结和封水能力,第一粘层102、第二粘层104和第三粘层106由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构成。
39.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的构建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选择稳定的改善加固土路基层,对路基顶面40~160cm进行改善加固处治,作为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s02,在改善加固土路基层4上铺设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依次铺设隔水层301、环境适应层302、防水层303,环境适应层302最顶一层的功能层3021内铺设土工格室3022;s03,在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上依次铺设下承载层201、隔离层202和上承载层203,形成三明治下面层2;s04,对上承载层203进行表面抛丸和灌缝处理,抛丸界面和灌缝形成界面处治层101;s05,在界面处治层101上依次铺设应力吸收层103、调平层105和磨耗层107,并在每次铺设前喷洒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s06,应力吸收层103、调平层105采用常规摊铺、压实工艺进行施工,磨耗层107采用同步摊铺技术进行摊铺并且只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压实工艺施工施工,形成三明治上面层1。
40.该基于三明治结构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具有工作稳定性好、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路面厚度的优点,在改善加固土路基层上采用了三明治上面层1、三明治下面层2和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的三层结构,路面结构新颖,路面厚度大大减少,具有节能、环保和耐久的特点,延长了路面寿命,三明治环境过渡层3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设定功能层301的层数,用于寒冷地区保证路基防冻的最小路面厚度;三明治下面层2采用强度高、耐疲劳、防冲刷的两层薄层水泥混凝土层,防水损害能力强,三明治上面层采用了三层薄层结构,增大了防反射裂缝能力和抗水损能力,采用高粘高弹沥青增强胶结料性能,磨耗层采用了超薄沥青沥青结构,主要是构建具有封水功能的正纹理的行车道表面,增大抗滑能力,降
低水雾。整个结构具有环保、节能,由于上面层和下面层都采用薄层结构,大大节约了优质建筑材料,是真正构建绿色公路的方案,并且解决了现有的路面结构存有的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低和路面较厚的问题,满足了公路长寿命的需要。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