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1346发布日期:2021-11-25 09:2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地面或路面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收面、覆膜等工序;传统的做法是一个工人手持收面托板进行混凝土收面,另一个工人进行覆膜,同时用木抹子将施工人员的脚印抹平,直至混凝土表面覆膜工序完成,这种施工方法较为繁琐。
3.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相关技术如公告号为cn210598170u的中国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包括收面托板,所述收面托板固定连接有加固方木,所述加固方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木制卷筒支架座,两个所述木制卷筒支架座之间连接有钢筋,所述钢筋的两端连接有钢筋套筒,所述钢筋上套设有成品pe薄膜卷筒,所述加固方木上固定有操作把手,该工具将收面、覆膜工序合为一体进行施工,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薄膜使用完成后,需要更换卷筒,此时需要将钢筋一端的钢筋套筒旋拧下,随后将钢筋整体从支架座上抽出,随后将新的卷筒放置在两个支架座之间,再将钢筋穿入卷筒,最后使用钢筋套筒固定钢筋,整个操作过程较为费时费力,同时需要施工人员将卷筒对准钢筋,才能使钢筋顺利的穿入卷筒,再次增加了更换卷筒的繁琐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更换卷筒的效率、便于施工人员操作,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包括刮板,所述刮板上设置有一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上倾斜设置有一把手,所述加固杆顶面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组安装块,每组所述安装块包括两个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之间设置有一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可拆卸套设有一薄膜卷筒,所述安装杆一端铰接于位于加固杆一端的两个安装块之间,所述安装杆另一端活动插设于位于加固杆另一端的两个安装块之间,靠近所述加固杆活动端的一个安装块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安装杆转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活动挡设于安装杆上方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向后拉动把手,即可带动刮板移动,刮板将混凝土路面刮平后,随即将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路面上;当需要更换薄膜卷筒时,施工人员将限位杆从安装杆上方移出,随后可向上旋转安装杆,将薄膜卷筒从安装杆上取下进行更换,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有效提高了薄膜卷筒的更换效率,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9.可选的,所述限位杆外套设有一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限
位筒内设置有一用于弹性驱使限位杆挡设于安装杆上方的弹性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弹性驱使限位杆挡设在安装杆的上方,从而限制安装杆移动,提升了限位杆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安装杆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限位杆上固接有一限位板,所述弹性件为一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于限位杆上,且弹性支撑于所述限位板与限位筒端壁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缩弹簧弹性支撑限位板,限位板与限位杆固接,从而实现限位杆的移动,限位板与第一压缩弹簧配合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13.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端部垂直固接有一供施工人员拿持的操作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施工人员拿持操作板拉动限位杆。
15.可选的,靠近所述安装杆活动端的两个安装块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弹性驱使安装杆向上移动的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弹性支撑于安装杆与加固杆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助力组件的弹性驱使作用下,安装杆自动向上位移一段距离,从而便于施工人员抬升安装杆。
17.可选的,所述助力组件包括一用于承托安装杆的推板,所述推板与加固杆之间弹性连接有一第二压缩弹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缩弹簧弹性驱使推板向上移动,从而推动安装杆移动,方便施工人员抬升安装杆。
19.可选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外套设有一用于防护第二压缩弹簧的波纹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管对第二压缩弹簧进行防护,从而提升了第二压缩弹簧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加固杆上铰接有一用于防护限位组件和助力组件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一磁铁块吸附于所述安装块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对限位组件和助力组件进行防护,且通过磁铁块固定,防护板便于固定和旋转,在起到日常防护效果的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施工人员向后拉动把手,即可带动刮板移动,刮板将混凝土路面刮平后,随即将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路面上;当需要更换薄膜卷筒时,施工人员将限位杆从安装杆上方移出,随后可向上旋转安装杆,将薄膜卷筒从安装杆上取下进行更换,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有效提高了薄膜卷筒的更换效率,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25.2.在助力组件的弹性驱使作用下,安装杆自动向上位移一段距离,从而便于施工人员抬升安装杆;
26.3.防护板对限位组件和助力组件进行防护,且通过磁铁块固定,防护板便于固定和旋转,在起到日常防护效果的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为展示安装杆与位于加固杆一端的安装块的连接关系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为展示安装杆与位于加固杆另一端的安装块的连接关系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为展示限位组件和助力组件所做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刮板;2、加固杆;3、把手;4、安装块;40、滑槽;5、安装杆;50、旋杆;6、薄膜卷筒;7、限位组件;70、限位筒;71、限位杆;72、限位板;73、第一压缩弹簧;74、操作板;8、助力组件;80、推板;800、滑块;81、第二压缩弹簧;82、波纹管;83、定位柱;9、防护组件;90、防护板;91、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参照图1,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包括用于刮平混凝土表面的刮板1,在刮板1顶面沿刮板1的长度方向固接有一加固杆2,在加固杆2上倾斜固接有一把手3,施工人员可握持把手3,进而拉动刮板1;在加固杆2顶面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安装块4,每组安装块4包括两个安装块4,在两组安装块4之间还设置有一安装杆5,在安装杆5的一端垂直固接有一转杆50,转杆50转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安装块4之间,转杆50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另外两个安装块4之间;在安装杆5上还活动套设有一薄膜卷筒6,刮板1移动的同时,薄膜卷筒6在安装杆5上转动,从而使薄膜粘附在混凝土路面上。
34.参照图3和图4,在未连接转杆50的一个安装块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安装杆5移动的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一限位筒70,限位筒70为一两端封闭的筒体结构,限位筒70嵌设于安装块4内,在限位筒70内活动穿设有一限位杆71,限位杆71的一端活动插设于另一个安装块4上,从而限制安装杆5向上移动;在限位杆71上还垂直固接有一限位板72,限位板72位于限位筒70内,在限位杆71上套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73,第一压缩弹簧73弹性支撑于限位板72与限位筒70端壁之间,第一压缩弹簧73有弹性驱使限位板72向靠近另一个安装块4方向移动的趋势;在限位杆71远离另一个安装块4的端部还垂直固接有一操作板74,实际使用时,施工人员捏持操作板74,向远离另一个安装块4方向拉动限位杆71,即可使限位杆71脱离另一个安装块4,从而解除对安装杆5的限制,使安装杆5可向上转动。
35.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施工人员拆卸薄膜卷筒6,在未连接转杆50的两个安装块4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一用于弹性驱使安装杆5向上移动的助力组件8;助力组件8包括一用于承托安装杆5的推板80,在推板80靠近两个安装块4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一滑块800,相应的,在安装块4侧壁上竖向开设有一与滑块800配合的滑槽40,滑块800在滑槽40内上下移动,从而提升了推板80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在推板80与加固杆2之间还弹性连接有一第二压缩弹簧81,第二压缩弹簧81有弹性驱使推板80向上移动的趋势;为了对第二压缩弹簧81进行日常的防护,在第二压缩弹簧81外还套设有一波纹管82,波纹管82一端与推板80连接,波纹管82另一端与加固杆2连接;在加固杆2上还固接有一定位柱83,第二压缩弹簧81套设于定位柱83上,从而通过定位柱83限制第二压缩弹簧81横向位移,提升了第二压缩弹簧81的稳定性。
36.参照图1和图3,为了对限位组件7、助力组件8进行日常的防护,在加固杆2上还铰接有一防护板90,防护板90为一l型板,防护板90可拆卸扣设于两个安装块4上,本实施例中防护板90为一钢板;在安装块4靠近防护板90的侧壁上还嵌设有一磁铁块91,当防护板90扣设在安装块4上时,随即被磁铁块91吸附固定。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的实施原理为:施工人员握住把手3并向后拉动该工具,在刮板1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的过程中,薄膜卷筒6在安装杆5上转动,从而使塑料薄膜粘附在混凝土上;当薄膜卷筒6需要更换时,施工人员向远离安装块4的方向翻转防护板90,随后向外拉动限位杆71,当限位杆71脱离安装杆5后,第二压缩弹簧81弹性伸展,驱使推板8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杆5向上移动一段距离,随后可向上转动安装杆5,将薄膜卷筒6从安装杆5上取下;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收面覆膜一体化工具更换薄膜卷筒6时更为方便、快捷,有利于施工人员操作。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