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9833发布日期:2021-10-30 10:2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缝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超载车辆越来越多,受到车辆过重的影响,路面会出现鼓包、裂纹等损坏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出现小型裂纹时,若不及时修补,则会造成裂纹不断增大,导致公路的进一步破裂损坏,沥青作为公路的主要原料,具有不透水,耐热耐寒等良好特性,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适用于沥青路面表层裂缝的修补,在公路维护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57719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包括沥青罐、电加热管、支撑座、转动杆、风机、下出料管、出料腔、吹气口、吹气套筒、上出料管、堵料塞、调节电机和吹气盘,沥青罐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上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贯穿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底端与设于上出料管内的堵料塞相连接,机架的中部下表面固定架设安装有吹气套筒,其中排料管组件穿过吹气套筒内。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在对裂缝进行灌缝的过程中,吹气口吹起的颗粒物会对空气产生污染,使得灌缝的环保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裂缝进行灌缝的过程中,吹气口吹起的颗粒物会对空气产生污染,使得灌缝的环保性降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圆形加热筒,所述圆形加热筒两侧外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搅拌柱,所述圆形加热筒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搅拌柱一端,所述搅拌柱圆周外壁通过键连接有锥形齿轮一,所述圆形加热筒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柱,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柱圆周外壁通过键连接有锥形齿轮二,且锥形齿轮二外壁啮合于锥形齿轮一外壁,两个所述转动柱圆周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带轮,两个所述带轮圆周外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带轮,两个所述转动柱圆周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底部外壁均包裹有吸附填料,两个所述转动柱圆周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两个以上扇叶,所述圆形加热筒两侧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防护罩。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加热筒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管。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加热筒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圆周外壁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柱圆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搅拌刮动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u型架,所述u型架顶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导柱。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架内壁转动连接有压平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四个移动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设置有圆形加热筒可以对沥青进行盛放,圆形加热筒可以对沥青进行加热,避免沥青发生凝固,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可以带动搅拌柱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锥形齿轮一进行转动,锥形齿轮一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锥形齿轮二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进行转动,两个转动柱在皮带的传动作用下可以进行同步转动,使得扇叶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负压,使得裂缝内的颗粒物可以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入到防护罩内,防护罩可以对扇叶进行容置,避免扇叶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危险,进入到防护罩内的颗粒物最终被吸附填料吸附,有效地减少了污染,同时利用扇叶的旋转可以加快沥青干燥的速率,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
16.2.通过设置有搅拌刮动架可以在搅拌柱转动的过程中对沥青进行搅拌均匀,同时搅拌刮动架圆周外壁设置有刮刀,可以对附着在圆形加热筒圆周内壁的沥青进行刮除,从而减少沥青的浪费现象。
17.3.通过转动螺纹杆可以对压平辊和裂缝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压平辊在滚动的过程中可以对灌缝后的沥青进行压平处理,从而保证灌缝的效果。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灌缝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灌缝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的压平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

底座、2

防护罩、3

支架、4

圆形加热筒、5

进料管、6

移动轮、7

u型架、8

压平辊、9

转动柱、10

伺服电机、11

搅拌柱、12

锥形齿轮一、13

锥形齿轮二、14

皮带、15

垫板、16

吸附填料、17

扇叶、18

出料管、19

带轮、20

电磁控制阀、21

搅拌刮动架、22

螺纹杆、23

导柱、24

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一种公路工程用灌缝装置,为了对裂缝内的颗粒物进行吸取,如图1

5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圆形加热筒4,所述圆形加热筒4两侧外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搅拌柱11,所述圆形加热筒4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搅拌柱11一端,所述搅拌柱11圆周外壁通过键连接有锥形齿轮一12,所述圆形加热筒4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柱9,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柱9圆周外壁通过键连接有锥形齿轮二13,且锥形齿轮二13外壁啮合于锥形齿轮一12外壁,两个所述转动柱9圆周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带轮19,两个所述带轮19圆周外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带轮19,两个所述转动柱9圆周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垫板15,两个所述垫板15底部外壁均包裹有吸附填料16,两个所述转动柱9圆周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两个以上扇叶17,所述圆形加热筒4两侧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防护罩2;通过设置有圆形加热筒4可以对沥青进行盛放,圆形加热筒4可以对沥青进行加热,避免沥青发生凝固,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10可以带动搅拌柱11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锥形齿轮一12进行转动,锥形齿轮一1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锥形齿轮二13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柱9进行转动,两个转动柱9在皮带14的传动作用下可以进行同步转动,使得扇叶17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负压,使得裂缝内的颗粒物可以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入到防护罩2内,防护罩2可以对扇叶17进行容置,避免扇叶17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危险,进入到防护罩2内的颗粒物最终被吸附填料16吸附,有效地减少了污染,同时利用扇叶17的旋转可以加快沥青干燥的速率,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
28.为了将沥青导出,如图1

3所示,所述圆形加热筒4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管5,所述圆形加热筒4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出料管18,所述出料管18圆周外壁设置有电磁控制阀20;通过设置有进料管5可以将沥青导入到圆形加热筒4内进行存放,通过出料管18可以将沥青导出,从而可以对裂缝进行灌缝作业,利用电磁控制阀20可以对沥青的流量进行控制。
29.为了对沥青进行搅拌,如图1

3所示,所述搅拌柱11圆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搅拌刮动架21;通过设置有搅拌刮动架21可以在搅拌柱11转动的过程中对沥青进行搅拌均匀,同时搅拌刮动架21圆周外壁设置有刮刀,可以对附着在圆形加热筒4圆周内壁的沥青进行刮除,从而减少沥青的浪费现象。
30.为了对灌缝后的裂缝进行压平,如图1、图5所示,所述底座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u型架7,所述u型架7顶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2,所述螺纹杆22底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安装架24,所述安装架24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导柱23,所述安装架24内壁转动连接有压平辊8;通过转动螺纹杆22可以对压平辊8和裂缝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压平辊8在滚动的过程中可以对灌缝后的沥青进行压平处理,从而保证灌缝的效果。
31.为了使得底座1可以进行移动,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底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四个移动轮6;通过设置有移动轮6可以带动底座1进行移动,从而扩大灌缝的范围。
32.工作原理:在进行灌缝作业时,首先将沥青通过进料管5导入到圆形加热筒4内,接
着对伺服电机10进行控制,使得伺服电机10带动搅拌柱11进行转动,从而利用搅拌刮动架21对圆形加热筒4内的沥青进行充分地搅拌,接着将电磁控制阀20打开,使得沥青可以通过出料管18对裂缝进行灌缝,在此过程中,扇叶17在高速旋转时,可以产生负压将裂缝内的颗粒物进行吸取,最终利用吸附填料16可以对颗粒物进行吸附,同时扇叶17的旋转可以加快沥青干燥的速率,在底座1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压平辊8可以对裂缝进行压平,从而可以保证灌缝的效果。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