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分隔结构和道路分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7245发布日期:2022-07-09 08:2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道路分隔结构和道路分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分隔结构和道路分隔装置。


背景技术:

2.分隔桩是一种常用的交通道路管制结构,其主要用于分隔双向的车流。近年来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在高峰期经常出现道路拥堵状况,由于现有的分隔桩基本都是固定在路面上的,因此其无法缓解在高峰期时常会出现的一车道拥挤,另一边车道车辆稀疏,甚至无车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分隔结构,旨在缓解高峰期往返车道流量对车道需求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道路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5.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体和连接体,所述支撑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体分别用于矗立于道路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体悬空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和
6.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体朝向路面的一侧,并能够在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往复运动。
7.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连接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导轨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
9.分隔主体,所述分隔主体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并能够在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往复运动;和
10.分隔柱,所述分隔柱与所述分隔主体连接,并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路面运动。
11.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主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分隔主体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所述分隔柱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于背离所述路面运动时通过所述开口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1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沿着垂直于所述路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分隔柱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沿着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运动。
13.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道路分隔结构还包括提示灯,所述提示灯设于所述分隔组件。
1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道路分隔结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于所述分隔组件;
15.和/或,所述所述道路分隔结构还包括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分隔组件。
16.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分隔组件沿所述道
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连接于所述连接体。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道路分隔装置,所述道路分隔装置包括控制器和道路分隔结构,所述道路分隔结构包括:
18.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体和连接体,所述支撑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体分别用于矗立于道路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体悬空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和
19.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体朝向路面的一侧,并能够在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往复运动。
20.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道路分隔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道路分隔结构沿着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道路分隔结构包括支架和分隔组件,分隔组件用于分隔双向车道。具体地,支架包括两个支撑体和悬空连接于两个支撑体的连接体,将连接体悬空设置,不仅不会阻碍车辆通行,还可以保证连接体不会被车辆撞毁或压毁,并且,悬空的连接体还可以用于支撑分隔组件,以使分隔组件不用固定连接在路面上,从而便于分隔组件在两个支撑体之间移动。本技术提供的道路分隔结构能够通过分隔组件在两个支撑体之间运动来调节双向车道的宽度,从而达到缓解高峰期往返车道流量对车道需求的目的,进而缓解高峰期车道拥堵现象。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道路分隔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道路分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所示的道路分隔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道路分隔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2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道路分隔装置131导轨100道路分隔结构30分隔组件10支架31分隔主体11支撑体31a开口13连接体33分隔柱
2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道路分隔结构100,道路分隔结构100能够用于分隔道路上双向流动的车流。
3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该道路分隔结构100包括支架10和分隔组件30,支架10包括支撑体11和连接体13,支撑体11设有两个,两个支撑体11分别用于矗立于道路相对的两侧,连接体13悬空连接于两个支撑体11之间,分隔组件30连接于连接体13朝向路面的一侧,并能够在两个支撑体11之间往复运动。
3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道路分隔结构100包括支架10和分隔组件30,分隔组件30用于分隔双向流动的车流。具体地,支架10包括两个支撑体11和悬空连接于两个支撑体11的连接体13,将连接体13悬空设置,不仅不会阻碍车辆通行,还可以保证连接体13不会被车辆撞毁或压毁,并且,悬空的连接体13还可以用于支撑分隔组件30,以使分隔组件30不用固定连接在路面上,从而便于分隔组件30在两个支撑体11之间移动。本技术提供的道路分隔结构100能够通过分隔组件30在两个支撑体11之间运动来调节双向车道的宽度,从而达到缓解高峰期往返车道流量对车道需求的目的,进而缓解高峰期车道拥堵现象。
36.参见图3,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体13设有导轨131,导轨131沿连接体13的延伸方向设置,分隔组件30与导轨131连接,并能够沿着导轨131移动。导轨131可以为分隔组件30导向,以使分隔组件30能够沿着预设轨道移动。将分隔组件30与导轨131滑动连接产生的抖动小,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避免因为抖动而导致分隔组件30与连接体13脱落,致使分隔组件30掉落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的风险。
37.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体13可以设有驱动组件(图未示),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分隔组件30沿着导轨131移动。驱动组件可以为气缸,当驱动组件可以为气缸时,分隔组件30连接于气缸的输出端,并在气缸的输出轴打出或者收回的作用下被带动以沿着导轨131往复移动。或者,驱动组件可以包括驱动件、同步轮和连接件,连接件可以为皮带、铰链或者链板等,驱动件可以为电机,驱动件与主动轮连接,分隔组件30连接于连接件。电机正反转时能够驱动主动轮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正向或者反向转动,进而使分隔组件30能够在连接件的带动下沿着导轨131往复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双向车道的宽度的目的。
38.参见图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分隔组件30包括分隔主体31和分隔柱33,分隔主体31与连接体13连接,并能够在两个支撑体11之间往复运动,分隔柱33与分隔主体31
连接,并能够朝向或者远离路面运动。
39.分隔主体31能够带动分隔柱33在两个支撑体11之间往复运动,以使分隔组件30能够位于道路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双向车道的宽度的目的。分隔柱33能够在两个支撑柱之间移动之前,先背离路面运动,以增大分隔组件30与路面之间的间距,避免分隔组件30在移动时刮到或者撞到道路上的车辆,避免在调节车道的宽度的时候发生意外。当分隔组件3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分隔柱33再朝向路面运动,以位于双向车道之间,将双向车道分隔开。
40.参见图3,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分隔主体31内形成有容纳腔(图未示),分隔主体31具有连通容纳腔的开口31a,分隔柱33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于背离路面运动时通过开口31a容纳于容纳腔内。如此设置,分隔组件30在移动时之前,或者道路无需分隔组件30进行分隔时,分隔柱33可以朝背离路面的方向运动,以通过开口31a进入容纳腔内,并被收纳于容纳腔中,如此不仅不会干扰到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还可以对分隔柱33收纳保护,避免分隔柱33损坏
41.为了便于分隔柱33能够顺利进入容纳腔内,分隔柱33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始终通过开口31a容置于容纳腔内,以便于定位对齐分隔柱33和容纳腔。
4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容纳腔沿着垂直于路面的方向延伸,分隔柱33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沿着容纳腔的腔壁运动。如此设置意味着,在分隔柱33运动时分隔主体31能够为分隔柱33抵接导向,以在分隔柱33运动时对齐限位。此时容纳腔不仅可以用于容纳分隔柱33,还可以为分隔柱33导向,避免分隔柱33移动时偏位,能够防止分隔柱33在移动时干扰到行驶的车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3.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分隔柱33朝向或者背离路面运动时不会发生抖动,分隔主体31也可以沿着分隔主体31的外表面运动。例如,分隔主体31的外侧面可以设有沿着垂直于路面的方向延伸的滑轨,分隔柱33连接于滑轨,并能够沿着滑轨移动。还可以理解的是,分隔柱33可以通过气缸驱动或者电机驱动铰链拉扯分隔柱33等方式带动分隔柱33朝向或者背离路面运动,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4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道路分隔结构100还包括提示灯(图未示),提示灯设于分隔组件30。提示灯可以为灯珠、灯管或者灯罩,当提示灯为灯珠或者灯管时,其可以设于分隔主体31或者分隔柱33,并显露于分隔主体31或者分隔柱33的表面,灯珠或者灯管也可以在分隔主体31和分隔柱33上都设有。当提示灯为灯罩时,灯罩可以罩于分隔组件30和/或分隔柱33的外表面。设置提示灯的道路分隔结构100能够在夜晚或者其他光线较暗的时候发光,使分隔柱33更加显眼,能够对过往车辆起到提示作用,避免发生事故。
45.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道路分隔结构100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图未示),位置传感器设于分隔组件30。由于道路分隔结构100的材质较硬,如果车辆撞上道路分隔结构100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设置位置传感器可以监测行驶车辆的位置和车辆与分隔组件30之间的间距,当实时间距小于预设间距值时,可以控制分隔柱33朝背离路面的方向运动,以避免车辆撞到分隔组件30上发生事故。
46.为了进一步确保监测结果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道路分隔结构100还可以包括速度传感器(图未示),速度传感器设于分隔组件30,用于监测朝向道路分隔组件30运动的车辆的速度,当综合速度与距离两个实时数据,计算得出车辆无法在到达分隔组件30位置
刹住车(即确保车辆会撞击到分隔组件30上)时,控制分隔柱33上升,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47.参见图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分隔组件30设有多个,多个分隔组件30沿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连接于连接体13。如此,多个分隔组件30能够沿着道路的延伸方向将双向车道分隔开,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交通秩序。
4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道路分隔装置1000,该道路分隔装置1000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和道路分隔结构100,该道路分隔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道路分隔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控制器可以控制分隔组件30在两个支撑体11之间往复移动,也可以控制分隔柱33朝向或者背离路面运动。同时,控制器与位置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连接,并能够接收位置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且能够根据信号行驶车辆的位置、与分隔组件30之间的距离以及速度等数据,计算判断车辆是否可以在到达分隔组件30时刹住车,以便于能够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是否升起分隔柱33,进而达到避免发生事故的目的。
49.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道路分隔结构100设有多个,多个道路分隔结构100沿着道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道路分隔结构100的分隔组件30可以设有一个,也可以设有多个。如此设置的道路分隔装置1000能够沿着道路的延伸方向将双向车道分隔开,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交通秩序。同时,如此设置的道路分隔装置1000还能够减少支撑体11和连接体13的用料,并便于加工和组装,能够节省成本。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