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8008发布日期:2021-11-29 17:2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路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


背景技术:

2.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诸多临时性建筑,临时道路作为建设过程中的必要设施面临着使用周期短、投入大、质量可靠性差等问题。临时性道路一般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不可重复利用,经济性差,且容易发生开裂破坏,大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浪费,且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其具有结构稳定可靠、安装和拆卸简单和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其包括基层、沿基层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预应力预制板及与每个预应力预制板对应的两个l形的支座,基层的顶面中部凸起形成用于支撑预应力预制板中部底面的支撑部,两个支座的一端顶面分别支撑对应预应力预制板的两侧底面,两个支座的另一端侧面分别抵压对应预应力预制板的两端;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还包括多个预埋钢管桩、多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及多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每个支座均连接有一个贯穿其和基层后插入地下的预埋钢管桩,每个预应力预制板均通过至少一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与两个对应的支座连接,各个预应力预制板之间通过多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相互连接。
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预应力预制板的底面两端分别向下凸起形成卡接部,支座上设有与卡接部对应卡接的卡槽。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预应力预制板和对应的支座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防水油膏层。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预应力预制板和支座的外壁折角处固定包裹有角钢。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相邻的两个预应力预制板的端面顶部分别凹陷形成预制板间隙缝,相邻的两个预应力预制板的端面顶部分别固定包裹有防护钢板,预制板间隙缝内灌注有第二防水油膏层。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包括基层、沿基层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预应力预制板及与每个预应力预制板对应的两个l形的支座,基层的顶面中部凸起形成用于支撑预应力预制板中部底面的支撑部,两个支座的一端顶面分别支撑对应预应力预制板的两侧底面,两个支座的另一端侧面分别抵压对应预应力预制板的两端;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还包括多个预埋钢管桩、多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及多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每个支座均连接有一个贯穿其和基层后插入地下的预埋钢管桩,每个预应力预制板均通过至少一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与两个对应的支座连接,各个预应力预制
板之间通过多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相互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具有结构稳定可靠、安装和拆卸简单和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中预应力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中横向锚固端和纵向锚固端与预应力钢绞线连接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中横向锚固端和纵向锚固端与预应力钢绞线连接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中两个相邻的预应力预制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00、基层;110、预应力预制板;120、支座;130、支撑部;140、预埋钢管桩;150、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51、横向预应力管道;160、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1、纵向预应力管道;170、卡接部;180、卡槽;190、第一防水油膏层;200、角钢;210、预制板间隙缝;220、防护钢板;230、第二防水油膏层;240、预应力钢绞线;250、钢套筒;260、螺栓;27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7.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其包括基层100、沿基层100长度方向布置的三十个预应力预制板110及与每个预应力预制板110对应的两个l形的支座120,基层100的顶面中部凸起形成用于支撑预应力预制板110中部底面的支撑部130,两个支座120的一端顶面分别支撑对应预应力预制板110的两侧底面,两个支座120的另一端两侧分别抵压对应支座120的两端和道路的两侧,每个预应力预制板110的底面两端分别向下凸起形成截面为长方形的卡接部170,支座120上设有与卡接部170对应卡接的卡槽180,每个预应力预制板110的端面和两端底面与两个对应支座120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防水油膏层190,每个预应力预制板110和对应支座120的外壁折角处分别固定包裹有角钢200;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还包括二百个预埋钢管桩140、九十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50及四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0,每个支座120均连接有一个竖直布置且贯穿其和基层100后插入地下的预埋钢管桩140,每个预应力预制板110均通过三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50与两个对应的支座120连接,其中每个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50均包括沿基层100宽度方向延伸且贯穿预应力预制板110和两个对应支座120的横向预应力管道151、穿过对应横向预应力管道151的预应力钢绞线240及分别将对应预应力钢绞线240两端连接于两个对应支座120的横向锚固端;三十个预应力预制板110之间通过四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0相互连接,其中,各个预应力预制板110的底面两端分别向下凸起形成卡接部170上分别通过一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0连接,每个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0均包括沿基层100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各个预应力预制板110的纵向预应力管道161、穿过对应纵向预应力管道161的预应力钢绞线240及分别将对应预应力钢绞线240两端连接于两个位于端部的预应力预制板110的纵向锚固端,横向锚固段和纵向锚固段均包括套设于预应力钢绞线240上的钢套筒250、与钢套筒250通过螺纹连接的螺栓260及设于钢套筒250和螺栓260之间的垫片270。相邻的两个预应力预制板110的端面顶部分别凹陷形成预制板
间隙缝210,相邻的两个预应力预制板110的端面顶部分别固定包裹有防护钢板220,预制板间隙缝210内灌注有第二防水油膏层230。其中,支座120截面的长边宽度a和长边高度b的尺寸为650mm
×
590mm,支座120截面一角缺口的宽度c和高度d为450
×
240mm,支座120的卡槽180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尺寸为150mm
×
200mm,卡槽180与支座120一端侧壁和另一端端面的间距均为150mm,预应力预制板110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为1m
×
3m
×
240mm,预应力预制板110的卡接部170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为1m
×
147mm
×
198.5mm,卡接部170与预应力预制板110最接近一端端面的间距为148.5mm,角钢200为等边角钢且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分别为36mm
×
36mm
×
4mm,预埋钢管桩140的直径为φ80mm,预埋钢管桩140嵌入土体的深度为1m。
28.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使用时,首先在工厂采用c35混凝土制备得到预应力预制板110及对应的l形的支座120,预应力预制板110和支座120上均预埋有供对应的预埋钢管桩140穿过的钢管,并预埋有对应的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50和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0中横向预应力管道151和纵向预应力管道161,随后在现场采用挖机和人工清理道路面层浮土并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平整,压实不小于93%,根据道路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定位支座120的位置,采用挖机开挖出支座沟槽清理修边,采用机械摊铺级配碎石层并进行碾压密实施工得到基层100,将各个支座120按照定位安装到位,并在支座120和基层100预留的孔中打入对应的预埋钢管桩140,预埋钢管桩140嵌入基层100下方土体中深度在500mm以上,在支座120的卡槽180中均匀涂刷防水油膏,并将预应力钢绞线240穿过预应力预制板110上的横向预应力管道151,随后将预应力预制板110吊设于基层100和对应的支座120上,并使预应力预制板110底面两侧的卡接部170分别卡设于对应支座120上的卡槽180,接着沿横向预应力管道151张拉预应力钢绞线240至设计值,并沿各个预应力预制板110上的纵向预应力管道161张拉对应的预应力钢绞线240,当道路纵向和横向的预应力钢绞线240的两端同时张拉至设计值后分别使用横向锚固段和纵向锚固段将预应力钢绞线240固定于预应力预制板110,采用防水油膏对横向锚固段和纵向锚固段进行封堵,并将伸出的预应力钢绞线240采用塑料进行密封保护,向预应力预制板110与支座120之间的间隙、相邻的两个预应力预制板110之间的预制板间隙缝210内灌入油膏形成第一防水油膏层190和第二防水油膏层230。
29.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预应力路面系统采用预制的预应力预制板110和对应的两个l形的支座120与现场施工得到的基层100装配固定,各结构均由工厂统一预制,且可以重复利用,具有可回收利用、施工简便、高效的优点;采用预埋钢管桩140将作为临时道路边界的钢筋混凝土的支座120和其支撑的预应力预制板110嵌入土体中,能够限制道路整体的位移,提高道路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基层100顶面中部凸起的支撑部130支撑预应力预制板110和两个对应支座120凹陷形成的卡槽180卡接预应力预制板110两侧底面的卡接部170,能够使基层100、预应力预制板110和对应的两个支座120稳定的连接,并利用横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50中对应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240横向连接左右两个对应的支座120和预应力预制板110,保持预应力预制板110与支座12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同时施加预应力,提高结构的整体抗裂性,并通过纵向预应力拉索装置160的对应预应力钢绞线240保持各个预应力预制板110之间的紧密连接,约束各个预应力预制板110在使用过程中的位移;在相邻的预应力预制板110之间设置预制板间隙缝210并通过预制板间隙缝210,并通过包裹防护钢板220和向
预制板间隙缝210内灌注有第二防水油膏层230,既可以避免预应力预制板110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碰撞而破损,又能够隔绝雨水,防止雨水对路基产生影响。
30.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