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0108发布日期:2022-01-15 09:1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


背景技术:

2.涵洞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且涵洞往往修筑于河渠以上,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新建公路也越来越多,涵洞作为公路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排除积水的任务,当洪水来临或下大雨的时候,使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以实现迅速排水的效果。
3.但长久以来,涵洞的建造仍存在着稳定性不足、易变形等问题,在排水的时候,大部分的积水渗透入河渠的土质层内,使涵洞附近的土质变软,长期以来容易造成涵洞的塌陷与变形,而且涵洞上方的路面容易形成积水,不方便人们通行,而且还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涵洞出现塌陷的情况,提升结构稳定性以及排水功能,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
5.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包括设置在河渠上的涵洞,所述涵洞的两头安装有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的外顶壁设置有填土路面,所述涵洞的外侧壁与河渠之间填充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位于填土路面的底部,所述端墙的底部安装有插入河渠底壁的承托板和填层板,所述承托板的顶面与涵洞的外底壁相抵接,所述填层板的顶面以及河渠的底面均铺砌有毛石垫层。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阻碍积水渗入河渠中涵洞两头所处位置的土质层内,降低涵洞发生塌陷的可能性。
7.可选的,所述毛石垫层的顶部铺砌有第一砼垫层,所述第一砼垫层的顶面与涵洞的内底壁平相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砼垫层能够阻碍积水直接渗入毛石垫层内,同时减少积水或流水对涵洞两头土质的腐蚀。
9.可选的,所述涵洞的外底壁铺砌有第二砼垫层,所述第二砼垫层的顶面与河渠的底壁平齐,所述第二砼垫层的底面铺砌有砂砾垫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涵洞底部的承载力和抗腐蚀性,对涵洞具有保护作用。
11.可选的,所述第二砼垫层的抗压强度等级范围为c20-c40。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限制第二砼垫层的抗压强度范围,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
13.可选的,所述涵洞的内侧壁与内顶壁开设有第一变形缝,所述第一变形缝沿涵洞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端墙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变形缝,所述第二变形缝内填充有
麻丝沥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涵洞的稳定性以及端墙的抗压性及抗拉性。
15.可选的,所述涵洞的内侧壁与内顶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倒角,所述涵洞的内侧壁与内底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倒角。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倒角对涵洞的内部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
17.可选的,所述填土路面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涵洞的顶壁开设有贯穿到涵洞内侧壁的出水孔,所述排水孔与出水孔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土路面上的积水可通过排水孔和出水孔流入涵洞中排走,减少路面发生积水过多、妨碍出行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填土路面上还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排水孔连通,所述放置槽内可拆卸式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顶面与填土路面的顶面平齐,所述过滤板的底壁安装有过滤袋,所述过滤袋内填充有活性炭。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土路面上的污水积水流入排水孔时,可通过活性炭进行过滤,减少污染,过滤板阻挡路面上的杂物进入排水孔,以免造成堵塞。
21.可选的,所述排水孔的内壁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过滤袋远离过滤板的一端,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的孔径大于出水孔的孔径,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靠近涵洞的一侧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顶面与限位环相抵接,所述挡水板的侧壁与排水管的内侧壁有间隙,所述挡水板靠近涵洞的一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挡水板的一端抵接在涵洞的外顶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涵洞内的水过多、倒灌入排水孔时,挡水板可阻碍水渗出路面。
23.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移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安装在挡水板的侧壁。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挡水板的移动具有导向与限位的作用。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铺砌毛石垫层与第一砼垫层可使涵洞两头的表层土质不易被流水或积水渗入,减少涵洞端部发生塌陷的情况;
27.2.铺砌第二砼垫层和砂砾垫层可加强对涵洞的承载力,进一步降低涵洞发生塌陷的可能性;
28.3.路面上的水可通过排水孔与排水管流入出水孔,从而流入涵洞之中排走,排水管中的挡水板可阻挡涵洞中的水渗出路面。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立面布置主视截面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视截面图中的局部放大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墙的结构视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立面布置右视截面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右视截面图中的局部放大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涵洞;11、第一变形缝;12、出水孔;21、端墙;22、第二变形缝;23、麻丝沥青;24、承托板;25、填层板;31、毛石垫层;32、第一砼垫层;4、第二砼垫层;5、砂砾垫层;6、填土路面;61、放置槽;62、排水孔;7、过滤板;71、过滤袋;72、活性炭;8、排水管;81、限位环;82、挡水板;821、导向块;83、弹簧;84、导向槽;9、河渠;10、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
38.参照图1,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包括开设在河渠9上的涵洞1,本实施例中,涵洞1为箱涵,开挖涵身时,要求其基础地基的承载强度不低于250kpa,涵洞1的侧壁与河渠9之间填充有碎石层10,涵洞1由钢筋砼制成,所用的钢筋砼的抗压强度等级范围为c30-c45,本实施例中,钢筋砼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30,能使涵洞1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涵洞1的内侧壁与内顶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倒角,涵洞1内侧壁与内顶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倒角,以提高涵洞1内壁的稳定性。
39.涵洞1的内顶壁和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变形缝11,第一变形缝11为沉降缝,第一变形缝11的宽度为2厘米,第一变形缝11沿涵洞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间隔的距离根据具体地质情况、结构纵向刚度、结构截面变化、所受作用力、覆土厚度、受外界环境影响等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正,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变形缝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米,水流经过涵洞1时,对涵洞1的内壁产生的作用力可能会使涵洞1变形甚至造成破坏,第一变形缝11将涵洞1的内壁分隔开从而对涵洞1起到保护作用。
40.参照图1和图3,涵洞1的两头安装有端墙21,端墙21的内壁的形状以及大小均与涵洞1的内壁一致,有利于水流通畅地穿过端墙21流进和流出涵洞1的洞身,减少水流进入涵洞1的洞口时因撞击而产生的局部扰动,端墙21的内壁也开设有与涵洞1的内壁相同的倒角,端墙21的底部安装有承托板24和填层板25,承托板24与填层板25插入河渠9的底壁,承托板24的顶面与涵洞1的外底壁相抵接,提高的涵洞1的安装稳定性,填层板25的顶部与河渠9的底部均铺砌有毛石垫层31,河渠9的底面铺砌的毛石垫层31靠近涵洞1的端部,毛石垫层31的顶面铺砌有一层第一砼垫层32,第一砼垫层32的顶面与涵洞1的内底壁相平齐,使水流顺畅地流进流出涵洞1。
41.端墙21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变形缝22,第二变形缝22为沉降缝,提高端墙2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变形缝22的宽度为3厘米,第二变形孔内填充有麻丝沥青23,以提高端墙21的抗压性、抗拉性以及防渗性。
42.参照图1和图4,涵洞1的下方地基铺砌有一层砂砾垫层5,以增强对涵洞1的承载力,本实施例中砂砾垫层5的厚度为40厘米,砂砾垫层5的顶面铺砌有一层第二砼垫层4,第二砼垫层的抗压强度等级范围为c20-c40,本实施例中第二砼垫层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20,增强地基的抗腐蚀性的同时,隔开砂砾垫层5与涵洞1,对涵洞1的外底壁起保护与承托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二砼垫层4的厚度为10厘米。
43.涵洞1的顶面铺设有用于供车辆与行人通过的填土路面6,填土路面6位于碎石层10的上方,填土路面6上划分有中央分隔带、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参照图2和图5,填土路面6的顶面开设有放置槽61,放置槽61内安装有过滤板7,放置槽61的底壁开设有贯穿填土
路面6的排水孔62,涵洞1的顶面开设有贯穿涵洞1内顶壁的出水孔12,出水孔12与排水孔62连通,填土路面6上的积水可通过排水孔62和出水孔12排到涵洞1内流走,过滤板7可阻挡填土路面6上的固体或块状物进入排水孔62内造成堵塞,过滤板7的底壁安装有过滤袋71,过滤袋71内填充有活性炭72,可对从排水孔62流下的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减少对涵洞1内壁的腐蚀,过滤板7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放置槽61内,可通过拆卸取出过滤板7从而对活性炭72进行更换。
44.排水孔62的侧壁安装有排水管8,排水管8的内壁的孔径大于出水孔12的孔径,排水管8的内壁环设有限位环81,限位环81的底侧设置有挡水板82,挡水板82的顶面抵接在限位环81的底壁,挡水板82的侧壁与排水管8的内壁留有间隙,挡水板82的底面安装有弹簧83,弹簧83远离挡水板82的一端抵接在涵洞1的外顶壁上,水从排水孔62流下时,水的重力将挡水板82向下压缩进而从间隙中流到出水孔12,再落到涵洞1的洞身中流走,当涵洞1的洞身内流过的水过多、溢到排水管8内时,在弹簧83的推力和水的浮力作用下,挡水板82紧紧抵接在限位环81的底壁,阻止水从排水管8中倒灌出填土路面6。
45.挡水板82的侧壁安装有导向块821,排水管8的内侧壁开设有导向槽84,导向块821的侧壁与导向槽84的侧壁相抵接,导向块821可在导向槽84内沿排水管8的延伸方向滑移,对挡水板82起到导向及限位作用。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1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端墙21的底部安装插入河渠9的承托板24可提高涵洞1与端墙21的安装稳定性,铺砌毛石垫层31一方面使水流顺畅进出涵洞1,另一方面通过对填层板25进行加固,从而对端墙21起加固效果,在涵洞1的内壁间隔开设第一变形缝11,将涵洞1的内壁分隔成多部分,以应对水流经过涵洞1时对涵洞1的内壁冲击力,减少涵洞1的洞身发生变形的可能性,端墙21开设第二变形缝22并填充麻丝沥青23,提高端墙21的抗压和抗拉能力,涵洞1的内壁的连接处开设倒角具有结构加强的效果,能够提高涵洞1内壁的结构稳定性,填土路面6上存在积水时,通过过滤板7流入排水孔62内,经过活性炭72进入排水管8,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水将挡水板82向下压,从而能够从间隙中流下到出水孔12内,进而流入涵洞1中,随涵洞1的洞身内的水流走,当水量过多时,挡水板82与限位环81阻挡水从排水管8中往上溢出。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作出的解释,并非依次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