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沿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4178发布日期:2022-02-19 18:1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沿石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道路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沿石。


背景技术:

2.路沿石通常设置在道路边缘,以将路面和绿化带分隔。目前,在安装路沿石时,施工人员需要将路沿石的端部抵接,然后在相邻两个路沿石端部之间的缝隙处涂抹胶料,以将多个路沿石连接起来,并将路沿石的底部埋入土壤,从而将路沿石固定在道路边缘。
3.但是,在排布路沿石时,相连两个路沿石容易发生错位,将路沿石排布整齐的难度较大,而且,胶料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黏性可能会下降,如果路沿石受到外力的冲击,可能会造成路沿石移位,相邻两个路沿石之间出现空隙,下雨或浇灌绿化带时,绿化带中的泥水会通过路沿石之间的空隙流到路面上,影响路面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沿石,相邻两个基体受连接体的限制,能够整齐排布,防止发生错位,安装方便、效率高。拉紧件穿入基体和连接体以使基体和连接体固定在一起,固定牢靠,而且,基体与连接体之间的缝隙弯折,加长了泥水在缝隙中流动的路径,从而增大了泥水从缝隙中流入路面的难度,另外,当路沿石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拉紧件能够防止基体和连接体分离,从而避免路沿石出现空隙,防止道路外的泥水通过路沿石的空隙流入路面,保证路面的清洁度,避免影响路面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沿石,包括基体、连接体和拉紧件,基体的两端设有连接口,连接体设于两个基体之间,连接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口的内壁,拉紧件穿入基体和连接体,以连接基体和连接体。
6.进一步的,连接体连接基体时形成路沿石主体,路沿石主体具有近路侧和远路侧,拉紧件的一端由远路侧伸出路沿石主体,另一端固定在基体或连接体内部。
7.进一步的,拉紧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的一端预埋在连接体或基体中的一个内部,基体和连接体中的另一个设有供螺栓另一端穿过的通孔,螺母旋合固定在螺栓的外侧。
8.进一步的,拉紧件包括螺纹筒和螺栓,螺纹筒预埋在连接体或基体中的一个内部,基体和连接体中的另一个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并固定在螺纹筒内。
9.进一步的,基体两端的连接口轴对称设置。
10.进一步的,连接体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和水平段互相垂直。
11.进一步的,两个基体端部朝延伸方向的侧壁相抵接使两个连接口连通以形成安装口,连接体安装于安装口。
12.进一步的,连接体包括中间段、位于中间段两端的连接段,连接段与基体相连,中间段的侧面与基体的侧面共面。
13.进一步的,基体的两端形成有台阶,台阶的缺口部分形成连接口。
14.进一步的,基体端部的连接口朝基体延伸方向内凹。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沿石,相邻两个基体受连接体的限制,能够整齐排布,防止发生错位,安装方便、效率高。拉紧件穿入基体和连接体以使基体和连接体固定在一起,固定牢靠,而且,基体与连接体之间的缝隙弯折,加长了泥水在缝隙中流动的路径,从而增大了泥水从缝隙中流入路面的难度,另外,当路沿石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拉紧件能够防止基体和连接体分离,从而避免路沿石出现空隙,防止道路外的泥水通过路沿石的空隙流入路面,保证路面的清洁度,避免影响路面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沿石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沿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路沿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路沿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路沿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路沿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基体;101、连接口;102、安装口;103、通孔;2、连接体;201、竖直段;202、水平段;203、中间段;204、连接段;3、拉紧件;301、螺栓;302、螺母;303、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8.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
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路沿石,包括基体1、连接体2和拉紧件3,基体1的两端设有连接口101,连接体2设于两个基体1之间,连接体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口101的内壁,拉紧件3穿入基体1和连接体2,以连接基体1和连接体2。
33.本实用新型的路沿石能够安装在道路边缘,在进行安装时,连接体2的一端抵接于其中一个基体1的连接口101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另一个基体1的连接口101的内壁,相邻两个基体1受连接体2的限制,能够整齐排布,防止发生错位,安装方便、效率高。拉紧件3穿入基体1和连接体2以使基体1和连接体2固定在一起,固定牢靠,而且,基体1与连接体2之间的缝隙弯折,加长了泥水在缝隙中流动的路径,从而增大了泥水从缝隙中流入路面的难度,另外,当路沿石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拉紧件3能够防止基体1和连接体2分离,从而避免路沿石出现空隙,防止道路外的泥水通过路沿石的空隙流入路面,保证路面的清洁度,避免影响路面的使用。
34.需要说明的是,拉紧件3并不限于图1至图9中所示的形式,拉紧件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连接杆、连接绳等。
35.对于拉紧件3与基体1和连接体2的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连接体2连接基体1时形成路沿石主体,路沿石主体具有近路侧和远路侧,拉紧件3的一端由远路侧伸出路沿石主体,另一端固定在基体1或连接体2内部。
36.如图1所示,近路侧可以是路沿石主体朝向路面的一侧,远路侧可以是路沿石主体背离路面的一侧。拉紧件3伸出远路侧的一端,可以通过土壤填埋或其他方式将拉紧件3伸出的一端覆盖,拉紧件3的另一端固定在基体1或连接体2内部,而不会伸出近路侧,从而提高路沿石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防止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剐蹭到连接件而受到伤害。
37.需要说明的是,拉紧件3也可以一端伸出近路侧,另一端固定在基体1或连接体2内部。路沿石主体的远路侧可能会朝向绿化带,可以在近路侧将拉紧件3穿入路沿石主体,方便进行安装,而且,当路沿石出现损坏时,可以在近路侧将损坏的部件拆卸下来,然后更换上新的部件,能够减少对绿化带的破坏。另外,拉紧件3还可以一端伸出近路侧,另一端也伸出远路侧,从而提高基体1和连接体2拉紧的效果,固定更加牢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拉紧件3的形式。
38.对于拉紧件3的结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具体的说,拉紧件3包括螺栓301和螺母302,螺栓301的一端预埋在连接体2或基体1中的一个内部,基体1和连接体2中的另一个设有供螺栓301另一端穿过的通孔103,螺母302旋合固定在螺栓301的外侧。
39.基体1主要起分隔作用,是路沿石的主要部件,连接体2主要起连接基体1的作用,
因此,可以将基体1的体积设计得相对较大,将连接体2的体积设计得相对较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螺栓301的一端预埋在连接体2的内部,基体1设有供螺栓301另一端穿过的通孔103。由于连接体2的体积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所以即使在连接体2内部预埋螺栓301,也不会使连接体2的重量过大,而且在基体1设置通孔103,能够减轻基体1的重量,从而方便搬运基体1和连接体2,安装时更加省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螺栓301的一端预埋在基体1的内部,连接体2设有供螺栓301另一端穿过的通孔103。由于连接体2的体积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因此连接体2内部的通孔103的长度也较小,从而使螺栓301伸出基体1的部分的长度可以设计得较小,减小基体1和螺栓301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另外,在以上两种实施例中,基体1和连接体2配合的同时便能够将螺栓301和通孔103相配合,安装效率高,而且螺母302可以在路沿石主体的外侧旋合固定在螺栓301上,方便进行操作。
40.对于拉紧件3的结构,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具体的说,拉紧件3包括螺纹筒303和螺栓301,螺纹筒303预埋在连接体2或基体1中的一个内部,基体1和连接体2中的另一个设有供螺栓301穿过的通孔103,螺栓301穿过通孔103并固定在螺纹筒303内。
41.如图4和图5所示,螺纹筒303预埋在连接体2或基体1内部,而不会伸出连接体2或基体1外侧,在储存和运输基体1和连接体2时,能够节省空间。另外,当基体1或连接体2出现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将基体1和连接体2连接起来的螺栓301依然可以再进行利用,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42.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体1两端的连接口101轴对称设置。在道路边缘安装路沿石时,需要将多个基体1和多个连接体2连接起来,如果基体1两端的连接口101不是轴对称设置,为了使多个螺栓101伸出多个路沿石主体的部分均处于远路侧,在生产时,可能需要多个基体1中的一部分基体1内部预埋螺栓301或螺纹筒303,另一部分基体1内部设置通孔103;多个连接体2中的一部分连接体2内部预埋螺栓301或螺纹筒303,另一部分连接体2内部设置通孔103。而基体1两端的连接口101轴对称设置,可以在多个基体1的内部仅预埋螺栓301或螺纹筒303,在多个连接体2的内部仅设置通孔103;或者在多个基体1的内部仅设置通孔103,在多个连接体2的内部仅预埋螺栓301或螺纹筒303,便能够实现多个螺栓301伸出多个路沿石主体的部分均处于远路侧,方便生产,容易安装。
43.对于连接体2的结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具体的说,连接体2包括竖直段201和水平段202,如图6所示,竖直段201和水平段202互相垂直。连接体2的竖直段201可以与基体1相连接,水平段202可以埋入土壤。水平段202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当路沿石受到外力冲击时,连接体2不容易倾倒,从而提高路沿石在土壤中固定的稳定性。
44.结合图2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具体的说,两个基体1端部朝延伸方向的侧壁相抵接使两个连接口101连通以形成安装口102,连接体2安装于安装口102。基体1主要起分隔作用,连接体2主要起连接基体1的作用,因此连接体2的尺寸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即连接体2水平段202的尺寸可以设计得较小,便能够实现连接体2的支撑作用,从而方便生产,节省材料。
45.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体2包括中间段203、位于中间段203两端的连接段204,连接段204与基体1相连,中间段203的侧面与基体1的侧面共面。在此实施例中,连接体2不仅起到连接基体1的作用,还与基体1一同实现分隔的目的,连接体2能够发挥多种功能。
46.对于基体1的结构,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具体的说,基体1的两端形成有
台阶,台阶的缺口部分形成连接口101。基体1的连接口101容易加工,而且便于安装连接体2。
47.对于基体1的结构,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具体的说,基体1端部的连接口101朝基体1延伸方向内凹。基体1与连接体2的接触面更多,固定更牢靠,而且基体1与连接体2之间的缝隙更加弯折,泥水从缝隙中流入路面的难度更大。
48.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