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9287发布日期:2021-12-01 13:5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路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道路以及城市道路等基础建设也稳步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加(尤其是重载车的增加)、车速的提高等因素都对于当前的公路道路、城市道路材料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作为衡量道路安全功能性的指标,路面抗磨一直是道路材料组成设计、施工方面值得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
3.现有路面基本都是水泥混泥土路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泥混泥土路面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尤其是公路路面的耐磨性能。由于我国水泥混泥土路面面积巨大,全部拆除并重建现代高性能的路面,工程巨大,故亟需一种耐磨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滑耐磨层、透水层、防渗水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接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的一端贯穿所述透水层和防渗水层与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强柱的另外一端为t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防滑耐磨层内。
6.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下方设置有碎石垫层,提高路面的应力变化能力,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7.优选的,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贯穿所述透水层和防渗水层,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防滑耐磨层和混凝土层内。
8.优选的,所述防滑耐磨层和透水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为环氧树脂粘合剂层,提高防滑耐磨层和透水层之间的连接性能,防止防滑耐磨层从透水层上方脱离。
9.优选的,所述防滑耐磨层水性聚氨酯混合高耐磨骨料凝固形成。
10.优选的,所述高耐磨骨料为陶瓷颗粒或者耐磨矿料中的任意一种。
11.优选的,所述防滑耐磨层的厚度为2

3cm。
12.优选的,所述防渗水层的顶部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防渗水层的中部高于两侧,所述防渗水层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道。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滑耐磨层使路面具有耐磨和防滑性能,同时通过透水层达到路面透水的能力,并通过防渗水层防止雨水漏入混凝土层破坏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桩和加强柱相配合提高各层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磨路面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为防滑耐磨层,2为透水层,3为防渗水层,4为混凝土层,5为碎石垫层,6为安装孔,7为加强柱,8为固定桩,9为加强筋,10为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滑耐磨层1、透水层2、防渗水层3以及混凝土层4,混凝土层4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桩8,固定桩8内开设有安装孔6,安装孔6连接有加强柱7,加强柱7的一端贯穿透水层2和防渗水层3与安装孔6可拆卸连接,加强柱7与安装孔6通过螺纹连接加强柱7的另外一端为t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防滑耐磨层1内,通过加强柱7和固定桩8可拆卸连接提高防滑耐磨层1、透水层2、防渗水层3以及混凝土层4之间的连接强度,当路面为原有的混凝土水泥路面时,先对原有路面进行铣刨,铣刨掉原有路面的一层,后在混凝土层4内开凿安装固定桩8的槽,并将固定桩8固定安装在槽内,后开始铺设防渗水层3和透水层2,在铺设时预留出安装孔6上方的槽,当透水层2铺设完毕后,将加强柱7与安装孔6固定连接,之后开始铺设防滑耐磨层1,将加强柱7的t形结构端部埋入防滑耐磨层1内。通过加强柱提高各层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20.进一步优化方案,混凝土层4的下方设置有碎石垫层5,当路面需要新修建时,在混凝土层4的下方设置有碎石垫层5,提高路面的应力变化能力,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21.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加强筋9,加强筋9贯穿透水层2和防渗水层3,加强筋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防滑耐磨层1和混凝土层4内,在路面铺设过程中,完成透水层2铺设后,将加强筋9倾斜插住下方的层结构之间,提高各层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利用加强筋自身的弯折性能提高路面的弹性性能,提升路面的抗压强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韧性等性能,提升了透水道路的使用年限。为了防止加强筋9穿过防滑耐磨层1影响交通,在加强筋9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平滑过渡板或者设置为圆滑头。
22.进一步优化方案,防滑耐磨层1和透水层2之间设置有粘合层10,粘合层10为环氧树脂粘合剂层,提高防滑耐磨层1和透水层2之间的连接性能,防止防滑耐磨层1从透水层2上方脱离。
23.进一步优化方案,防滑耐磨层1水性聚氨酯混合高耐磨骨料凝固形成;高耐磨骨料为陶瓷颗粒或者耐磨矿料中的任意一种,防滑耐磨层1的厚度为2

3cm,通过防滑耐磨层1的
用料以及厚度保证防滑耐磨层1的防滑性能。
24.进一步优化方案,防渗水层3的顶部截面为三角形结构,防渗水层3的中部高于两侧,防渗水层3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道,利用防渗水层3顶面的坡度以及排水道将渗入透水层2的水排向路面的两侧,并结合防渗水层3防止雨水渗入混凝土层4,起到防水作用。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滑耐磨层(1)、透水层(2)、防渗水层(3)以及混凝土层(4),所述混凝土层(4)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桩(8),所述固定桩(8)内开设有安装孔(6),所述安装孔(6)连接有加强柱(7),所述加强柱(7)的一端贯穿所述透水层(2)和防渗水层(3)与安装孔(6)可拆卸连接,所述加强柱(7)的另外一端为t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防滑耐磨层(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4)的下方设置有碎石垫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贯穿所述透水层(2)和防渗水层(3),所述加强筋(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防滑耐磨层(1)和混凝土层(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耐磨层(1)和透水层(2)之间设置有粘合层(10),所述粘合层(10)为环氧树脂粘合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耐磨层(1)水性聚氨酯混合高耐磨骨料凝固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磨骨料为陶瓷颗粒或者耐磨矿料中的任意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耐磨层(1)的厚度为2

3c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水层(3)的顶部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防渗水层(3)的中部高于两侧,所述防渗水层(3)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耐磨路面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滑耐磨层、透水层、防渗水层以及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桩,固定桩内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连接有加强柱,加强柱的一端贯穿透水层和防渗水层与安装孔可拆卸连接,加强柱的另外一端为T形结构且固定设置在防滑耐磨层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滑耐磨层使路面具有耐磨和防滑性能,同时通过透水层达到路面透水的能力,并通过防渗水层防止雨水漏入混凝土层破坏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桩和加强柱相配合提高各层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方便。施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魏传勇 刘明阳 钱程 时文莲 黄威 张若谋 李爽 李熙洋 李旭 李岩 李志远 刘欢欢 刘晴枝 刘硕 马建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汇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9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