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植草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6007发布日期:2022-06-29 00:46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植草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化,道路雨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植草沟。


背景技术:

2.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暴雨径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广泛重视,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各种技术措施得到发展,植草沟便是其中之一。
3.植草沟是通过模拟自然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的海绵设施。植草沟利用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雨水的收集、转输以及净化,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削减、洪峰延缓、地下水补充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植草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4.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提升,城市硬质路面的增加导致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拦截吸收以及土壤的渗滤作用,植草沟在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排水系统措施中可应用在源头、污染物传输途径和就地处理系统,应用区域包括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二级及以下马路、可对于雨水污染物进行初期处理的多功能植草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的多功能植草沟。该植草沟是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可对于初期雨水污染物进行处理,适用于二级及以下马路。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植草沟,其技术方案为:
8.一种多功能植草沟,植草沟包括原土夯实层,在原土夯实层上依次设置有粗砾石层、细砾石层和砂土层,粗砾石层的厚度大于细砾石层的厚度,矮棵植物种植在砂土层上,植草沟在靠近马路的一侧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置有排水孔。
9.优选地,粗砾石层中的砾石的粒径为8-12cm。
10.优选地,粗砾石层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300mm。
11.优选地,细砾石层中的砾石的粒径为3-5cm。
12.优选地,细砾石层厚度为大于或等于100mm。
13.优选地,砂土层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200mm。
14.优选地,路缘石每隔1.5-2m设有5cm
×
5cm的排水孔。
15.优选地,矮棵植物的种植密度为8株/

,矮棵植物为植株高度不超过1.2m的耐旱植物,耐旱植物为矮棵芦苇或菖蒲。
16.优选地,粗砾石层中设置排水管,排水管接到蓄水池或下水道。
17.优选地,植草沟旁边设置污染物过滤带。
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植草沟是指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相较于排水体积一定的传统排水模式,植草沟能够通过植被的滞留、过滤、吸附功能,减缓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利用弹性的排蓄空间降低雨水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压力和污染。植草沟具有以下功能:(1)转输雨水径流;(2)雨水径流滞蓄;(3)径流污染物削减(4)补充地下水。
20.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植草沟,矮棵植物的根系遍布砂土层,雨水经过植物根系,大部分的金属离子、营养物、污染物等等都会被植物根系吸收降解。砂土层颗粒较小,便于水下渗,雨水在下渗中,一些颗粒较大的污染物会被滞留,从而起到净化作用。位于底部的粗砾石层颗粒大,孔隙大,且位于下层,净化作用相对于砂土层较弱。砾石层有很多空隙,便于储水,当水需要利用或者禁止下渗的时候还可以在砾石层设置排水管,接到蓄水池或下水道中。路缘石用于分隔道路与植草沟的界限,同时可对路面上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有效阻隔,防止大量垃圾进入植草沟并产生堆积,对植草沟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排水口的设置保证了路面径流可正常排进植草沟系统内进行有效的净化工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植草沟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路缘石及排水口示意图。
23.图3为马路两侧均设置植草沟的示意图。
24.图中:1、原土夯实层;2、粗砾石层;3、细砾石层;4、砂土层;5、矮棵植物;6、路缘石;7、排水孔;8、马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26.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植草沟,植草沟包括原土夯实层1,在原土夯实层1上依次设置有粗砾石层2、细砾石层3和砂土层4,粗砾石层2的厚度大于细砾石层3的厚度,矮棵植物5种植在砂土层4上,植草沟在靠近马路8的一侧设有路缘石6,路缘石6上设置有排水孔7。参见图3所示,马路8两侧均设置植草沟。粗砾石层2中的砾石的粒径为8-12cm,厚度为大于或等于300mm;细砾石层3中的砾石的粒径为3-5cm,厚度为大于或等于100mm,砾石粒径指的是砾石最长边的粒径。砂土层4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200mm;路缘石6每隔1.5-2m设有5cm
×
5cm的排水孔7。矮棵植物5为植株高度不超过1.2m的耐旱植物,矮棵植物5上耐旱植物为矮棵芦苇、菖蒲等,种植密度为8株/

。粗砾石层2中设置排水管,排水管接到蓄水池或下水道。植草沟旁边设置污染物过滤带,防止污染物过多的进入植草沟。原土夯实层1采用原土夯实的方式,造价低廉,因地制宜,可极大的降低建设成本费用。路缘石6可用混凝土砌塑或选用石材加工制成,选材简单易得,造价低廉。
27.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植草沟,矮棵植物5的根系遍布砂土层4,雨水经过植物根系,
大部分的金属离子、营养物、污染物等等都会被植物根系吸收降解。砂土层4颗粒较小,便于水下渗,雨水在下渗中,一些颗粒较大的污染物会被滞留,从而起到净化作用。位于底部的粗砾石层2颗粒大,孔隙大,且位于下层,净化作用相对于砂土层4较弱。砾石层有很多空隙,便于储水,当水需要利用或者禁止下渗的时候还可以在砾石层设置排水管,接到蓄水池或下水道中。路缘石6用于分隔道路与植草沟的界限,同时可对路面上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有效阻隔,防止大量垃圾进入植草沟并产生堆积,对植草沟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排水口的设置保证了路面径流可正常排进植草沟系统内进行有效的净化工作。
28.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植草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9.①
植草沟能够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
30.②
植草沟中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
31.③
本发明的植草沟建造成本低廉,且维护与管理简单;
32.④
与传统的马路8边沟相比,功能性植草沟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植草沟作为一种“海绵”功能的雨水源头控制和综合利用设施,具有排水功能、净水功能和景观功能。植草沟在城市道路、步行街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公园道路两侧的推广和应用,可充分发挥植草沟在提升城市功能、保持城市较好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应用中能减少施工环境污染,保护居住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设计植草沟时应当因地制宜,考虑当地污染源选取适当的植物和结构。在接近道路等易有尘土,油污,化学物质的位置应使用高耐受性的植物并添加过滤带防止污染物进入植草沟。应充分考虑当地降水量设计水路和排水能力,做好坡度设计和维护,防止雨水淤积和溢出。
3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