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4058发布日期:2022-04-30 21:1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悬臂施工是指在桥墩两侧设置工作平台,平衡逐段的向跨中悬臂浇筑或拼装梁段,直至桥跨结构合拢的施工方法。悬臂施工的特点是可以不用或少用支架,施工时不影响通航或桥下交通,同时也适用于山区地形复杂和山区高墩大跨度桥梁不宜搭设支架的场合。但对于长悬臂浇筑施工的主梁,施工过程中主梁结构一般无法独立承受长悬臂状态下的挂篮施工荷载,需要采用临时支撑或扣索等辅助手段进行挂篮悬浇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不仅可以提供施工过程中主梁双侧悬臂状态下的挂篮施工荷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对临时扣索索力进行调整。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所述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设于双肢墩之间,所述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临时扣索一端锚固连接,所述临时扣索另一端穿设对应侧的双肢墩扣索孔和主梁的扣索孔,并锚固于主梁下端;所述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两端分别设有调节杆和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内穿设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露出端分别与调节套筒螺纹连接,使得两所述调节杆对称设于调节套筒内;所述临时扣索包括钢绞线束,所述钢绞线束一端穿设锚板,且所述钢绞线束端部设置p锚,所述p锚端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锚板固定连接,使得p锚两端贴紧于压板和锚板;所述锚板设于连接螺母内,且两者螺纹固定连接。
5.所述调节杆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外凸台阶。
6.所述连接螺母内腔具有内凸台阶,所述内凸台阶与外凸台阶相配合。
7.所述调节套筒两端内壁分别具有螺纹段,两所述螺纹段之间设有圆孔段,所述圆孔段直径大于螺纹段大径。
8.还包括张拉组件,所述张拉组件包括支承板,两所述连接螺母外侧分别设有支承板,两所述支承板之间水平穿设张拉杆,且所述张拉杆一端通过固定螺母与一支承板固定连接,所述张拉杆另一端设置张拉千斤顶,通过所述张拉螺母使得张拉杆、张拉千斤顶和另一支承板固定连接,使得张拉组件卡于两连接螺母的端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双肢墩和主梁之间设置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不仅满足施工过程中主梁双侧悬臂状态下的挂篮施工荷载,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对临时扣索的索力进行调整,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12.图3为图2的剖视图;
13.图4为图2中调节套筒的示意图;
14.图5为图2中调节杆的示意图;
15.图6为图2中连接螺母的示意图;
16.图7为图2中锚板的示意图;
17.图8为图2中压板的示意图;
18.图9为图2使用示意图;
19.图中1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11调节套筒、12调节杆、121外凸台阶、13连接螺母、131内凸台阶、14锚板、15钢绞线束、16p锚、17螺钉、18压板、2双肢墩、3主梁、4张拉组件、41张拉杆、42支承板、43张拉千斤顶、44张拉螺母、45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1设于双肢墩2之间,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1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临时扣索一端锚固连接,临时扣索另一端穿设对应侧的双肢墩2临时扣索孔和主梁3临时扣索孔,并锚固于主梁3下端。
22.如图2、3、4、5、6、7、8所示,索力调节装置1包括中空式调节套筒11,调节套筒11两端内壁对称具有螺纹段。调节套筒11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螺母13和调节杆12,调节杆12一端具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外凸台阶121,调节杆12穿设连接螺母13,且调节杆12带有外螺纹的一端露出于连接螺母13并与调节套筒11螺纹连接。连接螺母13内腔具有内凸台阶131,外凸台阶121与内凸台阶131相配合,连接螺母13的内凸台阶131对调节杆12的外凸台阶131进行限位并承压。临时扣索包括钢绞线束15,钢绞线束15一端穿设锚板14,且穿过锚板14的钢绞线束15端部分别设置p锚16,p锚16外侧设有压板18,压板18与锚板14之间通过螺钉17固定连接,使得p锚16一端贴于压板18端部,另一端贴于锚板14端部。锚板14设于连接螺母13内,锚板14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连接螺母13端部具有内螺纹,两者螺纹固定连接。
23.调节套筒11的两螺纹段之间设有圆孔段,圆孔段的直径大于螺纹段的大径,用于两调节杆12的旋入和旋出。
24.如图9所示,一种双侧悬臂式主梁施工用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步骤1:将钢绞线束中的n根钢绞线的一端分别穿过锚板的对应通孔,并对n根钢绞线进行单根p锚的挤压制作,或先对n根钢绞线进行单根p锚制作,再将p锚后的钢绞线穿过锚板的通孔。
26.步骤2:待全部钢绞线完成p锚制作后,将压板设于p锚端部,压板通过螺钉与锚板
固定,旋紧螺钉,使p锚另一端紧贴于锚板端面。
27.步骤3:将调节杆穿过连接螺母并旋于调节套筒内,调节套筒两端的调节杆旋入长度一致,使得调节杆对称布置于调节套筒两端,两调节杆端部之间初始距离为t1,t1值是根据后期调索需要增加的索力计算所得的延伸量进行取值;调节杆旋入调节套筒圆孔段的长度为t2,t2值是根据拉索最大张拉力计算所得的拉索延伸量进行取值。
28.步骤4:将锚板设于对应的连接螺母端部,通过旋转连接螺母,使得锚板与连接螺母螺纹固定连接。
29.步骤5:对称组装完成调节杆、连接螺母和锚板,即形成了临时扣索索力调节装置。
30.步骤6:后期调索时,则采用张拉组件进行调节。张拉组件4包括支承板42,两连接螺母13外侧分别设有支承板42,两支承板42之间水平穿设张拉杆41,且张拉杆41一端通过固定螺母45固定,张拉杆41另一端设置张拉千斤顶43,通过张拉螺母44使得张拉杆41、张拉千斤顶43和支承板42固定连接,使得张拉组件卡于两端的连接螺母端面。当索力需要增加时,张拉千斤顶使调节杆和连接螺母之间处于无应力状态,调节套筒固定不定,两调节杆同步旋动,使得两调节杆同时向调节套筒中心旋入,直至调节杆外凸台阶端面紧贴于连接螺母的内凸台阶端面,重复此步骤,完成索力的增加。
31.后期调索时,当索力需要减小或完全释放索力时,张拉千斤顶使调节杆和连接螺母之间处于无应力状态,调节套筒固定不定,两调节杆同步旋动,使得两调节杆同时向调节套筒中心旋出,直至调节杆外凸台阶侧面紧贴于压板端面,慢慢释放张拉千斤顶,使压板与调节杆端面之间的距离慢慢恢复至初始距离,在继续旋出调节杆,重复此步骤,完成索力的减小或完成释放索力。
32.本技术中钢绞线束一端采用单根p锚结构,临时扣索可在工地实现制作,使用标准小型挤压机即可进行制索,简单经济。本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施工过程中主梁双侧悬臂状态下的挂篮施工荷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对临时扣索的索力进行调整,并且施工结束后便于拆除。
3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