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6179发布日期:2022-01-05 13:0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3.现有技术中的透水道路结构功能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对道路路面的温度进行调节,无法满足现有所需,因此,现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透水道路结构功能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对道路路面的温度进行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
5.本申请提供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和设置在路基上方两侧的路缘石,所述路基的上方设置有细砂层,所述细砂层的上方铺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方设置有透水路面层,所述碎石层与透水路面层之间设置有网格形骨架,所述透水路面层与细砂层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
7.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埋设于细砂层内部的导热底板,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型导热顶板,所述导热底板与透水型导热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热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透水路面层与细砂层之间热量的传递。
9.可选的,所述透水路面层采用高粘韧改性沥青和中粗集料混合制备而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透水路面层排水。
11.可选的,所述透水型导热顶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入板,所述插入板插入至所述透水路面层的内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入板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对透水路面层进行热量的传递。
13.可选的,所述碎石层和细砂层之间设置有引流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碎石层和细砂层内部的水流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有利于排水。
15.可选的,所述网格形骨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透水型导热顶板位于安装框的上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透水型导热顶板安装于安装框上,使得透水型导热顶板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1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8.本申请通过导热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透水路面层与细砂层之间热量的传递,在夏
季,由于道路路面温度较高,而地底内部的温度较低,通过透水型导热顶板、导热杆和导热底板将热量传递到道路内部,实现道路路面的降温,在冬季,由于道路路面温度较底,而地底内部温度较高,通过导热底板、导热杆和透水型导热顶板将热量传递至路面上,从而能够起到防止路面结冰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网格形骨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透水型导热顶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2、路缘石;3、细砂层;4、碎石层;5、透水路面层;6、网格形骨架;7、导热底板;8、透水型导热顶板;9、导热杆;10、插入板;11、引流棒;12、安装框。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请参阅图1

3,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和设置在路基1上方两侧的路缘石2,路基1的上方设置有细砂层3,通过细砂层3的设置,可以提升其过滤效果以及透水性能,可以给基层提供更加稳定的平台,结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细砂层3的上方铺设有碎石层4,通过碎石层4的设置,能够将路面结构中存在的积水有效排出去,避免路基1结构性能下降,最终可以提升整体结构形式,延长使用寿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碎石层4的上方设置有透水路面层5,碎石层4与透水路面层5之间设置有网格形骨架6,路缘石2上设置有安装平台,网格形骨架6安装于安装平台上,通过网格形骨架6的设置,对上层的透水路面层5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增加了道路上层的结构强度,透水路面层5与细砂层3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通过导热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透水路面层5与细砂层3之间热量的传递。
25.导热组件包括埋设于细砂层3内部的导热底板7,透水路面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型导热顶板8,透水型导热顶板8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透水型导热顶板8安装于网格形骨架6的网格内,导热底板7与透水型导热顶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杆9。
26.参照图1,透水路面层5采用高粘韧改性沥青和中粗集料混合制备而成,高粘韧沥青制备方法可采用70#

90道路石油基质沥青+12%直投式高粘韧沥青改性颗粒制备而成,有利于透水路面层5排水。
27.参照图1和图3,透水型导热顶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入板10,插入板10插入至透水路面层5的内部,通过插入板10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对透水路面层5进行热量的传递。
28.参照图1,碎石层4和细砂层3之间设置有引流棒11,通过引流棒11的设置,对碎石层4和细砂层3内部的水流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有利于排水。
29.参照图1和图2,网格形骨架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2,透水型导热顶板8位于安装框12的上方,通过将透水型导热顶板8安装于安装框12上,使得透水型导热顶板8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30.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
31.通过导热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透水路面层5与细砂层3之间热量的传递,在夏季,由
于道路路面温度较高,而地底内部的温度较低,通过透水型导热顶板8、导热杆9和导热底板7将热量传递到道路内部,实现道路路面的降温,在冬季,由于道路路面温度较底,而地底内部温度较高,通过导热底板7、导热杆9和透水型导热顶板8将热量传递至路面上,从而能够起到防止路面结冰的作用。
32.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和设置在路基(1)上方两侧的路缘石(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的上方设置有细砂层(3),所述细砂层(3)的上方铺设有碎石层(4),所述碎石层(4)的上方设置有透水路面层(5),所述碎石层(4)与透水路面层(5)之间设置有网格形骨架(6),所述透水路面层(5)与细砂层(3)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埋设于细砂层(3)内部的导热底板(7),所述透水路面层(5)的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型导热顶板(8),所述导热底板(7)与透水型导热顶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层(5)采用高粘韧改性沥青和中粗集料混合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型导热顶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入板(10),所述插入板(10)插入至所述透水路面层(5)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4)和细砂层(3)之间设置有引流棒(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形骨架(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2),所述透水型导热顶板(8)位于安装框(12)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道路结构,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透水道路结构功能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对道路路面的温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包括路基和设置在路基上方两侧的路缘石,所述路基的上方设置有细砂层,所述细砂层的上方铺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方设置有透水路面层,所述碎石层与透水路面层之间设置有网格形骨架,所述透水路面层与细砂层之间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埋设于细砂层内部的导热底板,所述透水路面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型导热顶板,所述导热底板与透水型导热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杆。本申请通过导热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透水路面层与细砂层之间热量的传递。与细砂层之间热量的传递。与细砂层之间热量的传递。


技术研发人员:杨重文 雷金芳 曹利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弘平正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