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4899发布日期:2022-07-20 00:3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水的涵管结构,特别是一种预应力涵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引水工程中,需要使用埋在地下的涵管进行水流的输送,由于水对涵管具有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引起涵管的变形、开裂,因此常在涵管的钢筋结构上设置钢绞线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其中,在张拉钢绞线时,多根钢绞线在同一锚具槽内进行张拉,并使用锚具与夹片固定钢绞线的两端;钢绞线分为有粘结钢绞线与无粘接钢绞线,无粘接钢绞线外包裹有橡胶层,组成无粘接钢绞线的钢丝不与混凝土接触;组成有粘结钢绞线的钢丝直接与混凝土接触。
3.内部设置有具有预应力钢绞线的涵管为预应力涵;预应力内的钢绞线具有使涵管收缩的预应力,能够抵消涵管中水流对涵管的压力,减小预应力涵在引水过程中变形开裂的风险。
4.在引水线路中采用多根预应力涵连接以实现引水,由于预应力涵中本身缠绕有钢绞线,在缠绕钢绞线张拉之后会对涵管造成挤压,使涵管产生变形,若所有钢绞线的缠绕方向一致,则涵管因每根钢绞线产生的变形方向一致,该变形在涵管的长度方向累积便会使涵管产生较大的变形(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涵管变形后的轮廓),导致两根相邻的预应力涵的连接处的防水结构出现破坏,出现渗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预应力涵因钢绞线张拉后产生的变形在预应力涵的长度方向累积,导致相邻两根预应力涵连接处的防水结构破坏,出现渗水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涵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预应力涵结构,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涵身,所述涵身内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上缠绕有多根钢绞线,所有所述钢绞线中一部分按照顺时针方向、另一部分按照逆时针方向相互交替缠绕在所述钢筋骨架上。
8.钢绞线沿顺时针与逆时针缠绕于钢筋骨架,张拉钢绞线之后,沿顺时针缠绕的钢绞线与沿逆时针缠绕的钢绞线使涵身所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反,能够从根源上避免钢绞线引起的变形在涵身的长度方向累积,导致相邻两根预应力涵连接处的防水结构破坏,避免出现渗水的情况,节约后续的维护成本。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任意两根所述钢绞线均为不交叉设置。
10.任意两根钢绞线之间不交叉,否则会影响钢绞线的张拉与锚固过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绞线为无粘接钢绞线。
12.无粘接钢绞线涂油防腐油脂、外层为保护套,抗腐蚀能力强,能够避免因压浆不密实而出现的钢绞线中的钢丝锈蚀的情况,延长了预应力涵的使用寿命,由于预应力涵埋于
地下,使用无粘接的钢绞线能够减少因钢绞线出现锈蚀而需要将预应力涵从土里挖出检查的情况,节约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预应力涵两侧设置有锚具槽,锚具槽内设置有锚具,同一锚具连接的多根所述钢绞线中,一半数量的所述钢绞线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所述钢筋骨架上,另一半数量的钢绞线沿逆时针方向缠绕在所述钢筋骨架上。
14.顺时针缠绕的钢绞线与逆时针旋转的钢绞线数量一致,控制每根钢绞线张拉后产生的应力一致,能够使涵身因钢绞线产生的变形在涵身长度方向上相互抵消。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锚具连接的钢绞线的数量为偶数。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锚具连接六至八根所述钢绞线。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任一所述钢绞线在所述钢筋骨架上的包角不小于360
°

18.由于预应力涵埋于地下,预应力涵顶部的土层对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施加预应力的作用,因此仅需要钢绞线在预应力涵的钢筋骨架上缠绕一圈(钢绞线在钢筋骨架上的包角为360
°
)即可。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由于预应力涵管埋于地下,若相邻预应力涵连接处出现渗水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挖走预应力涵上的泥土,维修耗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避免钢绞线使涵身产生的变形造成相邻两根预应力涵的连接处出现渗水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涵身的变形沿涵身长度方向累积的问题,减少了后续对预应力涵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是涵身受力后沿长度方向变形累积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涵结构中钢绞线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涵结构中钢筋骨架及钢绞线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绞线沿涵身长度方向的分布示意图之一;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绞线沿涵身长度方向的分布示意图之二;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正旋钢绞线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反旋钢绞线的示意图。
28.图标:11-涵身;12-钢筋骨架;2-钢绞线;21-正旋钢绞线;22-反旋钢绞线;3-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实施例1
32.一种预应力涵结构,包括涵身11,涵身1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如图2与图3所示,涵身11内浇筑有钢筋骨架12,钢筋骨架12缠绕有多根钢绞线2,所使用的钢绞线2为无粘接钢绞线,钢绞线2外层为一层橡胶,用于将内部的钢丝与混凝土隔开,以保证在混凝土凝固后,
仍能对钢绞线2中的钢丝进行张拉。如图4与图5所示,多根钢绞线2沿涵身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钢绞线2缠绕在钢筋骨架12上所形成的包角不小于360
°
,即钢绞线2在钢筋骨架12上至少缠绕一圈,由于涵身11在使用时需要埋于地下,其上方的泥土对其也会施加压力,该压力能够抵消涵身11中水流对涵身11的压力,因此,钢绞线2在钢筋骨架12上缠绕一圈至两圈即可。
33.钢绞线2的两端均设置有锚具3与夹片,钢绞线2经过张拉之后使用夹片固定。固定在同一锚具3上的多根钢绞线2中,一部分钢绞线2为如图6所示的正旋钢绞线21(钢绞线2沿顺时针方向缠绕在钢筋骨架12上),另一部分钢绞线2为如图7所示的反旋钢绞线22(钢绞线2沿逆时针方向缠绕在钢筋骨架12上),为了使张拉后的涵身11变形能够相互抵消,同一锚具3所连接的正旋钢绞线21与反旋钢绞线22的数量应相等,均为三根或四根。如图3和图4所示,所有锚具3上的钢绞线2按照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缠绕在钢筋骨架12上;且相邻两根钢绞线2在缠绕于钢筋骨架12的过程中,从钢绞线2的一端开始,相邻两根钢绞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之后间距逐渐减小,直至钢绞线2的另一端被固定在锚具3上;缠绕过程中,任意两根钢绞线2之间不相交,以免在张拉钢绞线2时,缠绕的钢绞线2之间相互影响。
34.为便于安装时缠绕钢绞线2,本实施例中,每个锚具3固定有六根钢绞线2,钢绞线2的数量为偶数;当钢绞线2的数量为奇数时,也可通过调整每个锚具3所连接的钢绞线2在钢筋骨架12上的缠绕方向,使正旋钢绞线21与反旋钢绞线22在涵身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正旋钢绞线21的数量与反旋钢绞线22的数量一致。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