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电动扫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7304发布日期:2022-04-14 20:1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接式电动扫路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扫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接式电动扫路机。


背景技术:

2.扫路机是一种用于狭小道路,集路面清扫、垃圾收集和运输为一体的高效清扫设备。常规扫路机由于内部布置原因,导致尺寸较大,转弯半径过大,无法应对狭小道路的清扫。
3.针对常规扫路机改装无人驾驶的需求,需要在现车原有的空间和结构上加装无人驾驶模块。现有厂家多是在车辆顶部加装无人驾驶模块或者在驾驶室内部加装无人驾驶模块,导致车辆高度过高,或者驾驶室内部无法坐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接式电动扫路机,其布置紧凑合理,整车尺寸小巧,在不增大外形尺寸和改变结构的前提下,可以选配无人驾驶模块和副水箱模块,设备适用率高。
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铰接式电动扫路机,包括底盘总成、驾驶室、水箱、清扫装置、吸尘装置、箱体总成、动力系统、控制器、液压动力单元、洒水装置和拓展单元;
7.所述底盘总成包括前车架、后车架、铰接架、两个转向油缸和框型支架;所述前车架尾端中部与铰接架铰接,前车架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车架前端与铰接架铰接,后车架连接有后轮;所述转向油缸一端与铰接架铰接,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所述框型支架固定于后车架上方,底部和顶部设有护板,前方及左右两侧设有覆盖件,尾部设有后门;
8.所述水箱固定于前车架的上方;
9.所述驾驶室固定于前车架的上方,卡在水箱上方;
10.所述清扫装置与前车架前端固定相连;
11.所述吸尘装置设于前车架下方,位于两个前轮中间,吸尘装置的通道连接到所述箱体总成内以收集垃圾;
12.所述洒水装置固定于前车架上,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相连,用于降尘;
13.所述箱体总成固定于框型支架上方,用于盛放吸尘装置吸拾的垃圾;
14.所述动力系统、拓展单元、控制器和液压动力单元位于所述框型支架内部;所述拓展单元用于安装无人驾驶模块或副水箱模块。
15.优选的,所述框型支架呈长方体形;所述动力系统位于框型支架的前侧中部,所述拓展单元位于框型支架的后侧中部,所述控制器和液压动力单元位于所述动力系统的两侧。
16.优选的,所述覆盖件通过橡胶拉扣与所述框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框型支架上设有固定销一;所述覆盖件上设有固定销二;所述橡胶拉扣为长条形,设有与固定销一配合的
固定孔、与固定销二配合的安装孔以及拉手。
17.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池包和集成式充电系统;所述电池包位于所述框型支架的前侧中部,电池包设置有慢充口和快充口,所述慢充口和快充口与所述集成式充电系统连接。
18.优选的,所述集成式充电系统包括慢充充电机、慢充充电插头、慢充充电枪、快充充电插头、快充充电枪、快速充电机;所述慢充充电机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慢充口相连,另一端连接慢充充电插头;所述慢充充电插头固定在后门上,用于连接慢充充电枪;所述快充充电插头安装在后门上,一端与电池包的快充口连接,另一端通过快充充电枪连接所述快充充电机;所述快充充电插头位于慢充充电插头上方;所述快充充电枪形状为直角枪型。
19.优选的,所述前车架通过水平的销轴一与所述铰接架铰接;所述后车架通过竖直的销轴二与所述铰接架铰接;所述铰接架设有用于缓冲与所述前车架碰撞、限制前车架与铰接架扭转角度的橡胶限位块一;所述后车架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缓冲与所述后车架碰撞、限制后车架与铰接架旋转角度的橡胶限位块二。
20.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与所述铰接架的扭转角度不大于5
°
;所述后车架与铰接架的旋转角度不大于52
°

21.优选的,所述洒水装置的喷淋降尘点包括所述清扫装置的前方以及所述吸尘装置的通道入口处。
22.优选的,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前轮上方,所述水箱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水箱与所述驾驶室的连接处;所述水箱出水口设于凹槽处。
23.优选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盘主体、吸管、万向轮、支撑轮、连杆、吸盘油缸、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吸盘软轴、前挡板、支架一、转板、联动件、滑槽和复位弹簧;所述吸盘油缸的上端与所述前车架的中部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连杆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前端与前车架的前部固定连接,后端与下方的吸盘主体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尾部下方设有上限位块,所述吸盘主体前部上方与上限位块对应的位置设有下限位块;所述吸盘主体下方敞口,前侧面上端与前挡板上端铰接,左右两侧设有支撑轮,尾端设有万向轮,尾部与吸管连通;所述吸管伸入箱体总成内;所述滑槽呈u型,中部沿扫路机前进方向设有槽口,焊接在吸盘主体表面;所述支架一竖直固定在吸盘主体上表面,前端与所述转板中部铰接;所述吸盘软轴一端与转板上部铰接,另一端连接有前档翻转手柄;所述转板下端与所述联动件的尾部铰接;所述联动件前端贯穿吸盘主体上表面与前挡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联动件中部设有水平的支轴一,前端设有水平的支轴二;所述支轴一沿滑槽水平滑动;所述复位弹簧前端固定在支轴二上;尾端固定在吸盘主体表面。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接式电动扫路机,底盘采用铰接式车架,转弯半径小,布局采用平台化设计,设置有拓展单元,可以在不增大外形尺寸和改变结构的情况下选配无人驾驶模块和副水箱模块,其布置紧凑合理,整车尺寸小巧,适用率高;
26.2)本实用新型采用新能源电池驱动,没有排放,噪音小,可用于居民区;
27.3)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拉扣作为覆盖件,可以提高拆装效率,维护性好;
28.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盘装置采用两连杆可以避免四连杆机构因为连杆长度不一致而带来的安装和调试困难。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接式电动扫路机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盘总成的左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充电系统的俯视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接式电动扫路机尾部的示意图;
33.图5(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覆盖件的安装示意图;
34.图5(b)为图5(a)中方框所示部位的放大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拉扣的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接架的示意图;
37.图8为销轴一与橡胶限位块一的示意图;
38.图9为销轴二与橡胶限位块二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装置的左视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42.其中:
43.1、驾驶室;2、清扫装置;3、吸尘装置;3-1、吸盘主体;3-2、吸管;3-3、万向轮;3-4、支撑轮;3-5、连杆;3-6、吸盘油缸;3-7、上限位块;3-8、下限位块;3-9、转板;3-11、吸盘软轴;3-12、前挡板;3-13、联动件;3-14、复位弹簧;3-15、前档翻转手柄;3-16、滑槽;4、水箱;5、底盘总成;5-1、前车架;5-2、后车架;5-3、转向油缸;5-4、铰接架;5-41、销轴一;5-42、销轴二;5-51、橡胶限位块一;5-52、橡胶限位块二;5-9、前轮;5-13、后门;5-14、框型支架;6、箱体总成;10、电池包;10-1、慢充充电机;10-2、快充充电机;10-3、慢充充电插头;10-4、快充充电插头;11、拓展单元;12、控制器;13、液压动力单元;14-1、降尘喷嘴一;15、覆盖件;17、橡胶拉扣;17-1、固定孔;17-2、安装孔;17-3、拉手;18、固定销二。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接式电动扫路机,参见图1,包括底盘总成5、驾驶室1、水箱4、清扫装置2、吸尘装置3、箱体总成6、动力系统、控制器12、液压动力单元、洒水装置和拓展单元11。具体的,参见图2及图5(a),底盘总成5包括前车架5-1、后车架5-2、铰接架5-4、两个转向油缸5-3和框型支架5-14;前车架5-1尾端中部与铰接架5-4铰接,前车架连接有前轮5-9;后车架5-2前端与铰接架5-4铰接,后车架连接有后轮;转向油缸5-3一端与铰接架5-4铰接,另一端与后车架5-2铰接;框型支架5-14固定于后车架5-2上方,底部和顶部设有护板,前方及左右两侧设有覆盖件15,尾部设有后门5-13。水箱固定于前车架的上方,位于两个前轮上方,为扫路机喷淋降尘提供水源。参见图1,驾驶室1固定于前车架的上方,卡在水箱4上方。清扫装置2与前车架前端固定相连,位于驾驶室1下方。吸尘装置3位于前车架下方,位于两个前轮中间,吸尘装置3的通道连接到箱体总成6内以收集垃圾。洒水装置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相连,用于降尘。箱体总成6固定于框型支架上方,用于盛放吸尘装置吸拾的垃圾。动力系统、拓展单元、控制器和液压动力单元位于框型支架内部。拓展单元用于安装无
人驾驶模块或副水箱模块。
46.动力系统为扫路机的运转提供动力,为控制器、液压动力单元以及扫路机行走等提供动力。控制器作为扫路机的控制系统,控制用于吸拾垃圾的风机电机、用于驱动扫刷的电机等,采用现有扫路机的控制器即可。洒水装置、清扫装置、驾驶室的具体部件和结构参照现有扫路机配备即可。液压动力单元为扫路机的液压油缸提供动力,如转向油缸,实现箱体总成升降、扫路机转向等功能,采用现有扫路机的液压动力单元即可。
47.本实用新型底盘总成采用铰接式车架,转弯半径小。动力系统、拓展单元、控制器和液压动力单元位于框型支架内部,平台化设计,布置紧凑合理,整车尺寸小巧,适用率高。清扫装置与前车架前端固定相连,位于驾驶室下方,可以减小前悬,缩小整车尺寸。同时,备有拓展单元,可以在不增大外形尺寸和改变结构的情况下选配无人驾驶模块和副水箱模块,打开后门后即可实现对拓展单元的维护和操作。
48.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2,框型支架14呈长方体形。参见图3,动力系统位于框型支架的前侧中部,拓展单元11位于框型支架的后侧中部,控制器12和液压动力单元13分别位于动力系统的左右两侧。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5(a)和图5(b),覆盖件15通过橡胶拉扣与框型支架固定连接;框型支架上设有固定销一;覆盖件15上设有固定销二18。参见图6,橡胶拉扣17为长条形,设有与固定销一配合的固定孔17-1、与固定销二配合的安装孔17-2以及拉手17-3。使用时,通过固定销一将橡胶拉扣固定在车架上,安装覆盖件时只需要拉伸橡胶拉扣,使其伸长,然后将其上的安装孔套入覆盖件上的固定销二上,便可将覆盖件牢靠固定,拆装维护方便,免去了使用工具拧螺栓的过程。
50.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动力系统包括电池包和集成式充电系统;电池包位于框型支架的前侧中部,电池包设置有慢充口和快充口,慢充口和快充口与集成式充电系统连接。扫路机采用电池驱动,使用电机驱动行走、风机、扫刷和液压泵,避免了发动机的振动、噪音和排放,使扫路机运行更加安静,驾驶更加舒适。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电池包10安装在框型支架内部,可以对电池包进行有效保护;同时,电池包相对后车架安装位置靠前,有利于底盘载荷分配,使重心处于前后桥之间。
52.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集成式充电系统包括慢充充电机10-1、慢充充电插头10-3、慢充充电枪、快充充电插头10-4、快充充电枪、快速充电机10-2;慢充充电机10-1一端与电池包10的慢充口相连,另一端连接慢充充电插头10-3;慢充充电插头10-3固定在后门5-13上,用于连接慢充充电枪;快充充电插头10-4安装在后门上,位于慢充充电插头10-3上方,一端与电池包10的快充口连接,另一端通过快充充电枪连接快充充电机10-2;快充充电枪形状为直角枪型。快速充电枪插上后,其直角形状可以遮挡住慢充充电插头,避免快、慢充同时充电的操作。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9,铰接架5-4整体呈几字型,铰接架5-4沿扫路机前进方向设有水平的通孔,铰接架5-4卡在前车架5-1的尾部上,通过水平的销轴一5-41与前车架5-1铰接。铰接架5-4尾部设有竖直的通孔,通过竖直的销轴二5-42与后车架5-2铰接;铰接架5-4的左右两侧的限位板上设有用于缓冲与前车架碰撞、限制前车架与铰接架扭转角度的橡胶限位块一5-51;后车架5-2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缓冲与后车
架碰撞、限制后车架与铰接架旋转角度的橡胶限位块二5-52。当扫路机行驶在高低不平路面上时,上述结构可以使四个轮胎同时着地,能够增大驱动力,应对较复杂恶劣的路况。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整橡胶限位块一、橡胶限位块二的形状、尺寸以及硬度调节扫路机的扭转角度以及转弯角度。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前车架与铰接架的扭转角度不大于5
°
;后车架与铰接架的旋转角度不大于52
°

±
52
°
的转向角度,可以大大减小转弯半径,使得扫路机能够清扫狭小的道路,减小机扫的盲区。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洒水装置设有降尘喷嘴一和降尘喷嘴二。参见图1,降尘喷嘴一14-1位于清扫装置2的前方。降尘喷嘴二位于吸尘装置的通道入口处。
56.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水箱位于前轮上方,水箱设有凹槽,凹槽位于水箱与驾驶室的连接处;水箱出水口设于凹槽处。设置凹槽,可将扫水装置配备的过滤器、水泵、电磁阀、节流阀等配件设于此处,使得布置更加紧凑,减小管路长度。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0和图12,吸尘装置3包括吸盘主体3-1、吸管3-2、万向轮3-3、支撑轮3-4、两根连杆3-5、两个吸盘油缸3-6、上限位块3-7、下限位块3-8、吸盘软轴3-11、前挡板3-12、支架一、转板3-9、联动件3-13、复位弹簧3-14和滑槽3-16。参见图11,吸盘油缸3-6的上端与前车架5-1的中部固定连接,下端与连杆3-5的前部固定连接。连杆3-5的前端与前车架5-1的前部固定连接,后端与下方的吸盘主体3-1的前部固定连接。参见图10和图12,连杆3-5的尾部下方设有上限位块3-7,吸盘主体3-1前部上方与上限位块3-7对应的位置设有下限位块3-8。吸盘主体3-1下方敞口,前侧面上端与前挡板3-12铰接,左右两侧设有支撑轮3-4,尾部设有万向轮3-3,尾部与吸管3-2连通。吸管伸入箱体总成内。滑槽3-16呈u型,中部沿扫路机前进方向设有槽口,焊接在吸盘主体3-1表面;支架一竖直固定在吸盘主体3-1上表面,前端与转板3-9中部铰接;吸盘软轴3-11一端与转板3-9上部铰接,另一端连接有前档翻转手柄3-15;前档翻转手柄位于驾驶室内;转板3-9下端与联动件3-13的尾部铰接;联动件3-13前端贯穿吸盘主体3-1上表面与前挡板3-1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联动件3-13中部设有水平的支轴一,前端设有水平的支轴二;支轴一沿滑槽3-16水平滑动;复位弹簧3-14前端固定在支轴二上;尾端固定在吸盘主体3-1表面。支撑轮用以保证吸盘主体的离地间隙。吸盘油缸的动力源为固定在框型支架内部的液压动力单元。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的材质为橡胶。使用时,可通过吸盘软轴带动条形件翻转,进而带动联动件使前挡板向内翻转,便于吸拾大块垃圾,结束后,通过复位弹簧使前挡板回归原位。需要提升吸盘主体时,通过吸盘油缸使连杆上升,由于连杆位于吸盘主体前部,因此此时吸盘主体前部上升,后侧下降,当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限位后,连杆即可带动吸盘主体提升。采用两连杆可以避免四连杆机构因为连杆长度不一致而带来的安装和调试困难。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