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

文档序号:29348219发布日期:2022-03-20 03:0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2.路缘石是指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作为设置在路面边缘和其他构造带分界的条石。在人行道和路面之间、城市道路隔离带和路面之间以及行车道的边缘均需要设置路缘石。首先,目前路缘石一般采用矩形截面,易导致在偶然荷载情况下发生倾覆现象;其次,常规路缘石通常采用天然石材或者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制成,在下雨天气时,路缘石能够导水而不能排水,使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残余积水渗入路面基层,引起路面结构发生破坏,显著降低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然后,当前人行道不能有效渗水,导致路面积水造成行人通行困难;最后,目前路面大都采用混凝土、沥青等高吸热材料,易导致炎热天气时路面温度过高,产生飞尘,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为降低路面温度,通常需要人工频繁洒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将路缘石、人行道融合为一个整体,防止路缘石发生倾覆现象,使路面、人行道积水高效下渗、过滤、收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炎热季节将收集水抽出喷淋路面,降低路面温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是:
5.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包括人行道、路缘石、道路、排水管、导水管、水泵;所述人行道从上到下依次铺设面层、找平层、过滤层、导流体、集水箱、土基层;所述路缘石设置有排水孔和导水孔,路缘石上端与人行道表面平齐,下端与道路表面平齐;所述排水孔通过排水管与过滤层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底端与导流体顶端平齐;所述导水孔通过导水管与集水箱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穿过过滤层伸至集水箱箱底,导水管下端管口处设置有水泵。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面层为透水砖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找平层为砂石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过滤层包括砾石层、粉煤灰层、高炉矿渣层,过滤层从上向下依次为砾石层、粉煤灰层、高炉矿渣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导流体为直角三棱柱结构,导流体所用材料为防水砂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集水箱包括方形槽、盖板、集水孔、土工布;所述方形槽顶部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面均匀设置有集水孔;所述集水孔上表面覆盖有土工布。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路缘石横截面形状为倒z形,可有效防止因偶然因素路缘石发生倾覆现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排水孔直径为20mm~30mm,相邻排水孔间距为50mm~60m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导水孔直径为15mm~20mm,相邻导水孔间距为100mm~120mm。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排水管两端包裹有土工布。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改进,所述导水管靠近集水箱箱底的一端包裹有土工布,靠近路缘石的一端安装喷水管头。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中路缘石采用倒z形,上下表面分别与人行道面层、道路面层相接触,结构稳定,能够有效地限制路缘石发生转动,不易发生倾覆。
18.(2)本实用新型中人行道面层采用透水砖,可以使雨水快速下渗,不产生积水,并通过过滤层进行过滤,减少雨水中污染物质,在集水箱中收集渗入水流,对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
19.(3)本实用新型中路缘石通过设置排水孔可以将路面上雨水有效地排入集水箱中,减少路面积水,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在炎热季节,通过水泵将集水箱中水抽入至导水管中喷淋路面,降低路面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20.【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的人行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的路缘石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的路缘石剖面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的过滤层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的集水箱示意图
28.其中,1为人行道、11为面层、12为找平层、13为过滤层、131为砾石层、132为粉煤灰层、133为高炉矿渣层、14为导流体、15为集水箱、151为方形槽、152为盖板、153为集水孔、154为土工布、16为土基层、2为路缘石、21为排水孔、22为导水孔、3为道路、4为排水管、5为导水管、6为水泵。
29.【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透水路缘石的人行道结构,包括人行道
1、路缘石2、道路3、排水管4、导水管5、水泵6;所述人行道1从上到下依次铺设面层11、找平层12、过滤层13、导流体14、集水箱15、土基层16;所述路缘石2设置有排水孔21和导水孔22,路缘石2上端与人行道1表面平齐,下端与道路3表面平齐;所述排水孔21通过排水管4与过滤层13相连通;所述排水管4底端与导流体14顶端平齐;所述导水孔22通过导水管5与集水箱15相连通;所述导水管5穿过过滤层13伸至集水箱15箱底,导水管5内设置有水泵6。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层11采用透水砖铺设,保证雨水的快速下渗。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找平层12采用砂石铺设。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13包括砾石层131、粉煤灰层132、高炉矿渣层133,过滤层13从上向下依次为砾石层131、粉煤灰层132、高炉矿渣层133,可对雨水有效过滤除污。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体14为直角三棱柱结构,导流体14所用材料为防水砂浆。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箱15包括方形槽151、盖板152、集水孔153、土工布154;所述方形槽151顶部放置有盖板152;所述盖板152顶面均匀设置有集水孔153;所述集水孔153上表面覆盖有土工布154。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路缘石2横截面形状为倒z形,可有效防止因偶然因素路缘石发生倾覆现象。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21直径为20mm,相邻排水孔21间距为50mm。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孔22直径为15mm,相邻导水孔22间距为100mm。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3两端包裹有土工布154。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管4靠近集水箱15箱底的一端包裹有土工布154,靠近路缘石2的一端安装喷水管头。
42.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案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