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7532发布日期:2022-04-14 21:04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栏端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


背景技术:

2.早先应用在国内高速公路、一二级国省道或城市快速路等路段的路侧护栏起始端的路侧上游端头选用的是半包围的端头,直接安装在路侧波形梁护栏板的端部,稍好的结构是增加了护栏端部向路基外展的设计,但在外展后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端部护栏外展后在跨越路侧排水沟时护栏立柱很难施工,需对排水沟的盖板做特殊处理才能将外展护栏立柱安装在其上,盖板特殊处理后会缩小排水沟的截面积,极易堵塞排水沟,另外盖板还无法开启,排水沟被堵塞后清理堵塞物又成了难题;

、对水沟盖板做特殊处理以及外展护栏立柱的施工安装都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及成本;

、外展护栏的端部只安装了简单的半包围端头,造成外展护栏端部毫无吸能防撞功能,极易导至碰撞车辆的加速度增大以及护栏板刺入车辆乘员舱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后期我国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挤压式卷板防撞端头,这种端头具备吸能防撞功能,但单价太高,而且它的安装角度是与路侧钢护栏纵轴平行的,保护范围较小,失控车辆有可能在冲出路基后而没有碰撞到上游端头造成阻挡失效,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3.现有技术提供的外展式路侧上游端头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对于车辆的正碰、偏碰易导至加速度过高以及波形板刺入车辆乘员舱,对于车辆的斜碰、正向侧碰会造成碰撞角度过大而发生绊阻,碰撞后的加速度增大,车辆无法正常导出碰撞区域,如车速过高时会发生翻车等严重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解决了现有上游端头成本高、防撞能力不足防护范围小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包括:端头固定框架1、解体式立柱2和滑动式导向板3,所述端头固定框架1的一端与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另一端设有挡板11;
7.所述解体式立柱2包括预埋端21和解体端22,所述解体端22的一端与端头固定框架1或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另一端与预埋端21连接;所述预埋端21的一端与解体端22连接,另一端用于锚固在地面上;
8.所述滑动式导向板3的延伸方向上设有滑槽31。
9.优选的,所述挡板11端面呈u型。
10.优选的,所述解体端22与预埋端21均由h型钢加工而成,所述解体端 22与预埋端21连接处设有解体连接块23;
11.所述解体连接块2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31和解体样孔232,所述第一连接孔231用于将解体连接块23与解体端22或预埋端21进行连接,所述解体连接块23在被碰撞时会从所
述解体样孔232处断开。
12.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导向板4和第一立柱5,所述滑动式导向板3的一端与端头固定框架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板4连接;
13.所述第一立柱5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板4连接,另一端用于锚固在地面上。
14.优选的,所述解体端22通过防阻块7与端头固定框架1或滑动式导向板 3连接,所述第一立柱5通过防阻块7与第一导向板4连接。
15.优选的,还包括伸缩式斜撑6,所述伸缩式斜撑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导向板4上,另一端用于锚固在地面上。
16.优选的,所述伸缩式斜撑6包括斜撑立柱61、斜支撑杆62、支撑套管63 和伸缩杆64,所述支撑套管63的一端与伸缩杆64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斜撑立柱61上,所述斜支撑杆62的一端固定在斜撑立柱61上,另一端与支撑套管63连接,所述斜撑立柱61、斜支撑杆62和支撑套管63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17.优选的,所述斜支撑杆62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621和第二连接板622,所述第一连接板621用于与斜撑立柱61连接,第二连接板622用于与支撑套管63连接;
18.所述支撑套管63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631,另一端底部设有第四连接板632,所述第三连接板631用于与斜撑立柱61连接,第四连接板632用于与第二连接板622连接;
19.所述伸缩杆64的一端套设在支撑套管63内,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板641,所述第五连接板641用于通过防阻块7与第一导向板4连接。
20.优选的,所述支撑套管63上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633,所述伸缩杆64上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642,各所述第一调节孔633与各第二调节孔642的孔径和孔距一一对应;
21.所述伸缩杆64通过第一调节孔633和第二调节孔642来控制从支撑套管 63中伸出的长度。
22.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的安装长度及角度依据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因其外展式的设计,大大增加了上游端头的防护范围,并充分发挥外展端头的导向功能,另外在端头末端还设置了可滑动吸能的端部结构,即使失控车辆碰撞到端头末端位置,滑动吸能结构也可通过导向板自身收缩吸能并防止波形板刺入车辆乘员舱,避免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这种滑动吸能结构简单有效,成本较低,可适当控制本实用新型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的总体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体式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伸缩式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动式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包括:端头固定框架1、解体式立柱2和滑动式导向板3,所述端头固定框架 1的一端与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另一端设有挡板11;所述解体式立柱2包括预埋端21和解体端22,所述解体端22的一端与端头固定框架1或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另一端与预埋端21连接;所述预埋端21的一端与解体端22 连接,另一端用于锚固在地面上;所述滑动式导向板3的延伸方向上设有滑槽31。所述挡板11端面呈u型,并贴有反光膜。如图3所示,所述解体端 22与预埋端21均由h型钢加工而成,所述解体端22与预埋端21连接处设有解体连接块23;所述解体连接块2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31和解体样孔232,所述第一连接孔231用于将解体连接块23与解体端22或预埋端21进行连接,所述解体连接块23在被碰撞时会从所述解体样孔232处断开。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可粘贴反光膜,挡板11断面呈u型,当失控车辆碰撞到上游端头端部时可抓住失控车辆沿端头收缩方向同时移动而不至于脱离上游端头发生二次事故,另外所述挡板11还可防止碰撞时上游端头的波形板刺入车辆乘员舱。
35.解体连接块23的两头设置的第一连接孔231与预埋端21、解体端22上的连接孔一一对应,用于同预埋端21、解体端22的连接,同时在解体连接块 23的中间位置设计了解体样孔232,如图3所示,该孔的作用是当车辆碰撞上游端头的能量达到一定阀值时,解体连接块23会解体断开,造成解体式立柱2解体,因此当车辆碰撞上游端头端部时,端头固定框架1前端的挡板11 会紧紧控制住车辆不让其脱离上游端头,碰撞能量达到设计阀值时可使解体式立柱2解体断开,避免绊阻车辆,此时车辆继续向前移动,而位于上游端头末端的滑动式导向板3则会通过自身预留的滑槽31在车辆的推送下向后滑动收缩并吸收碰撞能量,同时还防止上游端头末端的波形板刺入车辆乘员舱造成人员伤亡。
36.实施例二
37.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还包括第一导向板4和第一立柱5,所述滑动式导向板3的一端与端头固定框架1 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板4连接;所述第一立柱5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板4 连接,另一端用于锚固在地面上。所述解体端22通过防阻块7与端头固定框架1或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所述第一立柱5通过防阻块7与第一导向板4 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4的任意一端都可与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另外第一导向板4自身也可板与板之间首尾相接串联成上游端头主体。所述第一立柱5和解体式立柱2可以直接与第一导向板4和滑动式导向板3连接,也可以通过防阻块7连接。
39.实施例三
40.如图4、5、6、7所示,还包括伸缩式斜撑6,所述伸缩式斜撑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导向板4上,另一端用于锚固在地面上。所述伸缩式斜撑6包括斜撑立柱61、斜支撑杆62、支撑套管63和伸缩杆64,所述支撑套管63的一端与伸缩杆64活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斜撑立柱61上,所述斜支撑杆62的一端固定在斜撑立柱61上,另一端与支撑套管63连接,所述斜撑立柱61、斜支撑杆62和支撑套管63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41.所述斜支撑杆62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621和第二连接板622,所述第一连接板621用于与斜撑立柱61连接,第二连接板622用于与支撑套管63连接;所述支撑套管63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631,另一端底部设有第四连接板632,所述第三连接板631用于与斜撑立柱61连接,第四连接板632 用于与第二连接板622连接;所述伸缩杆64的一端套设在支撑套管63内,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板641,所述第五连接板641用于通过防阻块7与第一导向板4连接。
42.所述支撑套管63上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633,所述伸缩杆64上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642,各所述第一调节孔633与各第二调节孔642的孔径和孔距一一对应;所述伸缩杆64通过第一调节孔633和第二调节孔642来控制从支撑套管63中伸出的长度。
43.在本实施例中,在跨越路侧排水沟时,由伸缩式斜撑6对其进行支撑,具体的,所述斜撑立柱61由h型钢加工而成,一端预留了两组连接腰孔,两组腰形孔各自以相应的孔径和孔距排列,支撑套管63整体呈丁字型,所述第三连接板631上设置有连接腰孔,与斜撑立柱61上其中的一组连接腰孔相对应,用于两者间的连接;所述支撑套管63的两个面上设置了一排第一调节孔 633,所述第一调节孔633为腰形孔,用于伸缩杆64伸出长度的调节,所述支撑套管63其中一个面上还设有第四连接板632,第四连接板632上预留有一定孔径和孔距的u形开口连接孔,伸缩杆64连接有第五连接板641的焊接处有加强筋用以增加强度,所述伸缩杆64整体呈现丁字形,第五连接板641 上设置了连接孔,与防阻块7背面的连接腰孔相对应,用于两者间的连接,伸缩杆64的两个面上还设置了一排第二调节孔642,其孔径和孔距与第一调节孔633一一对应,用来调节伸缩管伸出的长度。
44.为了增强伸缩式斜撑6的支撑强度,在斜撑立柱61与支撑套管63连接处的下方还设计了一个斜支撑杆62,斜支撑杆6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 621和第二连接板622,所述第一连接板621的连接孔为圆孔,其孔径和孔距与斜撑立柱61上的另一组连接腰孔相对应,用于两者间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622的连接孔为u形开口连接孔,其孔径和孔距与支撑套管63上同样具有u形开口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应,用于两者间的连接。
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外展吸能式路侧上游端头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