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

文档序号:29686622发布日期:2022-04-14 22:2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安全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由于处在明暗交替区,亮度的突变极易导致驾驶员短暂的视觉失灵,长期以来一直是隧道行车的安全隐患之一。针对这一现象,目前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隧道口段设遮光棚,但由于遮光棚的封闭性,在风力较强与台风多发区容易损毁,并不适用;另一种是在隧道口段设减光罩,能起到一定的光线渐变效果,且抗风性强,在风力较强及台风多发地区也能适用。
3.目前减光罩以静态为主,如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隧道口就是采用了静态的减光罩。其减光效果会随着太阳光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无法保证预期减光效果,当太阳光与减光罩的格栅接近平行时,减光效果最差且接近于不设减光罩的情况,起不到缓解驾驶员视觉适应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可随光照方向自行调节的减光装置,提高减光装置的实用性,保障全时实现其减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以解决或改善上述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包括位于隧道出入口段的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遮光罩格栅;对立两个遮光罩格栅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梁相连,相邻两个遮光罩格栅的顶部之间通过纵梁相连;横梁上设置有随太阳光入射角而改变方向的遮光板;遮光板上设有太阳追踪器。
7.进一步地,遮光板下表面的两个边端分别与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环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连接环固定套设于旋转轴上;旋转轴与驱动电机转动相连。
9.进一步地,支撑件为支撑杆,支撑杆呈倒三角状,支撑杆的尖端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支撑杆宽端与遮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轴转动相连。
11.进一步地,驱动电机和太阳追踪器均与外部计算机电性相连。
12.进一步地,遮光板呈矩形状。
13.进一步地,遮光板的材质为合成树脂。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隧道的出入口处间隔设置有多个遮光板,并在遮光板上设置太阳追踪器,通过太阳追踪器实时追踪太阳光的入射角,并基于此入射角,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遮光
板旋转,用于减弱或遮挡太阳光,如将遮光板旋转至与太阳光线入射角垂直的位置,使光线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又避免了在太阳光穿过遮光板对驾驶员造成的频闪效应,以减弱太阳光线对驾驶员的直接照射,以达到光线渐变的效果,提高驾驶员在进入隧道时的安全性。
16.减低照明能耗,本装置可全天候降低隧道口亮度,进而缓解隧道内照明需求,降低隧道照明运营能耗。
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可应用于已建成隧道的格栅式减光罩上,材质轻便,造价成本低,耐久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的结构图。
19.图2为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的遮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位于隧道出入口的结构图。
21.其中,1、太阳追踪器;2、遮光板;3、支撑件;4、纵梁;5、遮光罩格栅;6、横梁;7、驱动电机;8、旋转轴;9、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2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3,本方案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包括多个遮光罩格栅5,多个遮光罩格栅5均匀间隔排列,且安装于隧道出入口段。
24.在对立两个遮光罩格栅5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梁6相连,相邻两个遮光罩格栅5的顶部之间通过纵梁4相连。
25.横梁6和纵梁4的配合,可以将多个独立的遮光罩格栅5组合成一个整体,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26.横梁6上安装遮光板2,遮光板2可以随随太阳光入射角而改变方向,以实现对光线的减弱,遮光板2上设有太阳追踪器1。
27.太阳能追踪器也叫做太阳能跟踪器,用于追踪太阳的光线,保持遮光板2正对太阳,进而遮挡太阳光光线。
28.用于实时追踪当前太阳光线的角度,并将光线的角度传输至外部计算机,外部计算机根据采集得到的光线角度,对遮光板2进行角度的调节,以减弱光线对驾驶员的影响。
2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2,本实施例将进一步描述如何实现对遮光板2方向的调节。
30.遮光板2下表面的两个边端分别与支撑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连接环9固定连接。
31.其中,连接环9固定套设于旋转轴8上,旋转轴8与驱动电机7转动相连。驱动电机7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轴8转动相连,用于带动遮光板2旋转运动,进而改
变遮光板2的方向。
32.驱动电机7和太阳追踪器1均与外部计算机电性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也可以为无线,若是无线可以增加无线连接模块,如wifi模块、4g/5g模块或者其它无线模块。
33.且外部计算机可以根据经验值,控制驱动电机7旋转,并通过旋转轴8带动遮光板2旋转,以减弱光线。
34.支撑件3为支撑杆,支撑杆呈倒三角状,支撑杆的尖端与连接环9固定连接,支撑杆宽端与遮光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5.支撑杆呈倒三角状可以增强与遮光板2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支撑件3的尖端与旋转轴8转动相连,更便于转动。
36.其中,遮光板2呈矩形状,且遮光板2的材质为合成树脂,遮光板2大小及形状可根据遮光罩格栅5灵活调整。
37.本实用新型在隧道的出入口处间隔设置有多个遮光板2,并在遮光板2上设置太阳追踪器1,通过太阳追踪器1实时追踪太阳光的入射角,并基于此入射角,通过驱动电机7带动遮光板2旋转,用于减弱或遮挡太阳光,如将遮光板2旋转至与太阳光线入射角垂直的位置,使光线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又避免了在太阳光穿过遮光板2对驾驶员造成的频闪效应,以减弱太阳光线对驾驶员的直接照射,以达到光线渐变的效果,提高驾驶员在进入隧道时的安全性。
38.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不改变已有工程建构的情况下,通过在遮光罩格栅5上安装有太阳追踪器1的遮光板2,机动调整遮光板2角度,保障遮光罩格栅5全时段减光效果,实现减光效果最大化,从而提升隧道口行车安全性。
39.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隧道出入口段的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遮光罩格栅;对立两个遮光罩格栅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梁相连,相邻两个遮光罩格栅的顶部之间通过纵梁相连;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随太阳光入射角而改变方向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设有太阳追踪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下表面的两个边端分别与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固定套设于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与驱动电机转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杆,支撑杆呈倒三角状,支撑杆的尖端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支撑杆宽端与遮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轴转动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和太阳追踪器均与外部计算机电性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呈矩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的材质为合成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口自适应可调节型格栅式减光装置,包括位于隧道出入口段的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遮光罩格栅;对立两个遮光罩格栅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梁相连,相邻两个遮光罩格栅的顶部之间通过纵梁相连;横梁上设置有随太阳光入射角而改变方向的遮光板;遮光板上设有太阳追踪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追踪器实时追踪太阳光的入射角,并驱动电机带动遮光板旋转,用于减弱或遮挡太阳光,如将遮光板旋转至与太阳光线入射角垂直的位置,使光线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又避免了在太阳光穿过遮光板对驾驶员造成的频闪效应,以减弱太阳光线对驾驶员的直接照射,以达到光线渐变的效果,提高驾驶员在进入隧道时的安全性。在进入隧道时的安全性。在进入隧道时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翔 邵晓君 陈丰 潘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