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梁预留洞口的高精度定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11696发布日期:2022-06-15 09:4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梁预留洞口的高精度定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方法,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梁预留洞口的高精度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2.龙门吊、重级运输车等具有较大载荷的运输吊装设备,其运输路径通过轨道实现,为了承受运输吊装设备的荷载,同时为轨道铺设提供一个平整的安装条件,需在轨道下方设计钢筋混凝土轨道梁。轨道常见安装方法为:轨道梁预留洞口,地脚螺栓下部置于洞口内进行二次浇筑,而后地脚螺栓上部连接轨道,完成轨道安装。
3.对于长距离运输轨道,轨道梁预留孔洞数量大,土建施工中预留孔洞定位测量存在较大的累计误差,可能会存在轨道螺栓开孔位置与轨道梁预留孔洞错位和地脚螺栓无法安装的情况,对轨道的安装影响较大。
4.为解决此类问题发生,需要发明一种轨道梁预留洞口高精度定位的方法,确保轨道螺栓开孔位置及其地脚螺栓与预留孔洞精确对应,保证轨道顺利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6.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梁预留洞口的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7.用于确定中心线的控制线;
8.用于两端分别连接木盒的多个木盒固定器,其底部中间位置分别卡合在所述控制线上,且各所述木盒固定器均弹性连接有夹持机构;
9.第一定位尺,其底端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木盒固定器的顶部中间位置卡合。
10.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木盒固定器包括,横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杆两端的两个矩形筒,各所述矩形筒分别套设连接在各所述木盒的顶部外侧。
11.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木盒固定器均弹性连接有夹持机构的方式为:各所述矩形筒的顶端还一体成型凸出设置有第一u形板,各所述第一u形板的内侧均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口,且各所述第一连接口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12.多个第一扭簧,其分别套设连接在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且各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底端抵靠;
13.多个第一木盒夹紧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且各所述第一木盒夹紧器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各所述第一木盒夹紧器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的内壁抵靠。
14.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第一u形板的外侧还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口,且各所述第二连接口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各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均套设有第二扭簧,各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底端抵靠,各所述第四连接杆均铰接有第二木盒夹紧器,且各所述第二木盒夹紧器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二木盒夹紧器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的外壁抵靠。
15.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木盒固定器均弹性连接有夹持机构的方式为:各所述矩形筒的顶端还一体成型凸出设置有第二u形板,各所述第二u形板上还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三连接口,且各所述第三连接口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和第七连接杆;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16.多个第三扭簧,其分别套设连接在各所述第五连接杆上;
17.多个第三木盒夹紧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第六连接杆铰接,且各所述第三木盒夹紧器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三扭簧的一端抵靠,各所述第三木盒夹紧器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的内壁抵靠;
18.多个第四木盒夹紧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第七连接杆铰接,且各所述第四木盒夹紧器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三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各所述第四木盒夹紧器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的外壁抵靠。
19.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木盒固定器的底部中间位置分别卡合在所述控制线上的方式为:各所述横杆的底部中间均贯通设置有第一卡口,各所述第一卡口分别卡合在所述控制线上。
20.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尺的底端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木盒固定器的顶部中间位置卡合的方式为:所述第一定位尺的底端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口,各所述横杆的顶端中间位置均一体成型凸出设置有定位板,两个所述第二卡口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板卡合。
21.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用于进行长度方向定位校核的第二定位尺,其底部对称的开设有多个第三卡口,各所述第三卡口分别与各所述定位板卡合,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卡口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所述第二卡口之间的间距相同。
22.一种轨道梁预留洞口的高精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步骤一、将轨道梁长度方向分段,每段的起点和终点定位从基准点引出,起点和终点均位于轨道梁的中心线位置;
24.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分段,通过控制线拉出中心线;
25.步骤三、多个木盒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木盒的顶部,并移动木盒固定器,使横杆的卡口分别处于控制线上,既宽度方向定位完成;
26.步骤四、将第一木盒固定器的定位板卡合在第一定位尺的一侧卡口内,再移动第二木盒固定器将其定位板卡合在第一定位尺的另一侧卡口内,第一木盒固定器和第二木盒固定器的长度方向定位完成后;取下第一定位尺,将第一定位尺的一侧卡口与第二木盒固定器的定位板卡合,并将第一定位尺的另一侧卡口与第三木盒固定器的定位板卡合,用此方法,完成余下的多个木盒固定器的长度定位;
27.步骤五、定位复核,通过将第二定位尺的多个卡口分别与多个木盒固定器的定位板进行卡合,能够卡合既长度方向定位无误,不能卡合既调整木盒固定器的位置使其能够
卡合,确保长度方向定位无误后;查看控制线是否垂直,有弯曲处既调整木盒固定器的左右位置,使控制线恢复垂直,确保宽度方向定位无误。
28.优选的是,其中,多个木盒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木盒顶部的方法为:打开夹持机构,将木盒的顶部分别套设在各矩形筒内后,松开夹持机构,使得夹持机构将木盒夹持,后续通过移动木盒固定器来带动夹紧的木盒,实现定位调整的功能。
29.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0.其一,通过本发明,依次对多个木盒的左右位置以及前后位置进行有序调整,具有提升定位精度、保障定位效果的有利之处。
31.其二,通过本发明中设置的夹持机构,从而再次加强矩形筒与木盒之间的连接关系,具有保障连接稳定性、便于拆卸的有利之处。
32.其三,通过本发明中设置的第二定位尺,将其多个第三卡口分别与多个定位板进行卡合,减小使用第一定位尺产生的累积误差,具有保障定位精度、减小累积误差的有利之处。
33.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木盒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的木盒固定器与木盒的连接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u形板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发明的夹持机构一种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例中夹持机构与木盒的连接示意图。
40.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u形板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本发明的夹持机构另一种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定位尺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定位尺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4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
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8.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9.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50.用于确定中心线的控制线1;
51.用于两端分别连接木盒2的多个木盒固定器3,其底部中间位置分别卡合在所述控制线1上,且各所述木盒固定器3均弹性连接有夹持机构;
52.第一定位尺4,其底端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木盒固定器3的顶部中间位置卡合。
53.工作原理:通过控制线1拉出轨道梁的中心线,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两端通过夹持机构夹持木盒2,分别进行移动,并且使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底部中间位置均位于控制线1上,从而保障多个木盒2左右宽度齐平。确定多个木盒2的宽度方向后,再使用第一定位尺4依次调节相邻的两个木盒固定器3的间距,将多个木盒固定器3之间的间距调整一致,从而使多个木盒2之间的间距一致。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依次对多个木盒2的左右位置以及前后位置进行有序调整,具有提升定位精度、保障定位效果的有利之处。
54.如上述方案中,所述木盒固定器3包括,横杆31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杆31两端的两个矩形筒32,各所述矩形筒32分别套设连接在各所述木盒2的顶部外侧。通过两个矩形筒32分别与木盒2顶部套设,通过横杆31保持两个木盒2之间的间距,并且在移动后保障两个木盒2之间的间距不变。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保障定位精度的有利之处。
55.如上述方案中,各所述木盒固定器3均弹性连接有夹持机构的方式为:各所述矩形筒32的顶端还一体成型凸出设置有第一u形板33,各所述第一u形板33的内侧均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口34,且各所述第一连接口34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41和第二连接杆342;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56.多个第一扭簧36,其分别套设连接在各所述第一连接杆341上,且各所述第一扭簧36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一连接口34的底端抵靠;
57.多个第一木盒夹紧器,其分别与各所述第二连接杆342铰接,且各所述第一木盒夹紧器37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一扭簧36的另一端抵靠,各所述第一木盒夹紧器37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2的内壁抵靠。
58.工作原理:在矩形筒32与木盒2进行套设时,通过按压第一木盒夹紧器37将第一扭簧36收缩,并且第一木盒夹紧器37的底部张开。矩形筒32与木盒2套设后,松开第一木盒夹紧器37,通过第一扭簧36的弹性,使得第一木盒夹紧器37的底部一侧与木盒2的内壁抵靠,从而加强矩形筒32与木盒2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便于移动、便于拆卸的有利之处。
59.如上述方案中,各所述第一u形板33的外侧还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口
35,且各所述第二连接口35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三连接杆351和第四连接杆352,各所述第三连接杆351上均套设有第二扭簧38,各所述第二扭簧38的一端与各所述第二连接口35的底端抵靠,各所述第四连接杆352均铰接有第二木盒夹紧器39,且各所述第二木盒夹紧器39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二扭簧38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二木盒夹紧器39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2的外壁抵靠。
60.工作原理:在矩形筒32与木盒2进行套设时,通过按压第二木盒夹紧器39将第二扭簧38收缩,并且第二木盒夹紧器39的底部张开。矩形筒32与木盒2套设后,松开第二木盒夹紧器39,通过第二扭簧38的弹性,使得第二木盒夹紧器39的底部一侧与木盒2的外壁抵靠,通过与第一木盒夹紧器37的配合使用,从而再次加强矩形筒32与木盒2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保障连接稳定性的有利之处。
61.在另一种实例中,各所述木盒固定器3均弹性连接有夹持机构的方式为:各所述矩形筒32的顶端还一体成型凸出设置有第二u形板321,各所述第二u形板321上还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三连接口322,且各所述第三连接口322内对称的设置有第五连接杆323、第六连接杆324和第七连接杆325;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62.多个第三扭簧326,其分别套设连接在各所述第五连接杆323上;
63.多个第三木盒夹紧器327,其分别与各所述第六连接杆324铰接,且各所述第三木盒夹紧器327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三扭簧326的一端抵靠,各所述第三木盒夹紧器327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2的内壁抵靠;
64.多个第四木盒夹紧器328,其分别与各所述第七连接杆325铰接,且各所述第四木盒夹紧器328的顶部一侧与各所述第三扭簧326的另一端抵靠,各所述第四木盒夹紧器328的底部一侧与所述木盒2的外壁抵靠。
65.工作原理:在矩形筒32与木盒2进行套设时,同时按压第三木盒夹紧器327和第四木盒夹紧器328的顶部,将第三扭簧326收缩,并且第三木盒夹紧器327和第四木盒夹紧器328的底部张开。矩形筒32与木盒2套设后,松开第三木盒夹紧器327和第四木盒夹紧器328,通过第三扭簧326的弹性,使得第三木盒夹紧器327的底部一侧与木盒2的内壁抵靠,第四木盒夹紧器328的底部一侧与木盒2的外壁抵靠。通过第三木盒夹紧器327和第四木盒夹紧器328的配合使用,从而加强矩形筒32与木盒2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保障连接稳定性的有利之处。
66.如上述方案中,各所述木盒固定器3的底部中间位置分别卡合在所述控制线1上的方式为:各所述横杆31的底部中间均贯通设置有第一卡口311,各所述第一卡口311分别卡合在所述控制线1上。通过设置的第一卡口311分别卡合在控制线1上,需要调整时便于移动,并且能够防止连接脱离的情况出现,当移动后的位置发生偏移时,能够通过控制线1的形状直观的反馈出来,便于宽度方向的定位复核。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便于拆卸、保障定位效果的有利之处。
67.如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尺4的底端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木盒固定器3的顶部中间位置卡合的方式为:所述第一定位尺4的底端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口41,各所述横杆3的顶端中间位置均一体成型凸出设置有定位板312,两个所述第二卡口41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板312卡合。
68.工作原理:第一定位尺4通过两个第二卡口41,逐个与相邻的两个定位板312进行
卡合,通过两个第二卡口41之间的间距,将多个木盒固定器3之间的间距调整一致。并且两个第二卡口41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定位板312卡合后,通过第二卡口41的长度,能够有效防止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宽度方向发生倾斜偏移,达到有效限位。并且卡合的方式便于拆卸,方便第一定位尺4进行多次的定位。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保障定位精度、便于定位的有利之处。
69.如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用于进行长度方向定位校核的第二定位尺5,其底部对称的开设有多个第三卡口51,各所述第三卡口51分别与各所述定位板312卡合,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卡口51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所述第二卡口41之间的间距相同。
70.工作原理:通过第一定位尺4,对多个木盒固定器3长度方向的间距调整完成后。在将第二定位尺5的多个第三卡口51分别与多个定位板312进行卡合,如不能卡合则对木盒固定器3的位置进行再次调整,减小使用第一定位尺4产生的累积误差。采用这种方式具有保障定位精度、减小累积误差的有利之处。
71.一种轨道梁预留洞口的高精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步骤一、将轨道梁长度方向分段,每段的起点和终点定位从基准点引出,起点和终点均位于轨道梁的中心线位置;分段距离以10排(排,轨道梁宽度方向)预留孔洞或10-20米为宜,可根据具体精度要求调整。每段的起点和终点定位从基准点引出,起点和终点均位于轨道梁的中心线位置,再根据每段的起点和终点定位段内的预留孔洞,通过分段定位的方法减少定位测量累计误差。
73.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分段,通过控制线1拉出中心线;以起点为初始点,通过测绳、卷尺等常规测量工具确定第一排预留孔洞,第二排预留孔洞位置可通过起始点或第一排位置确定,后续预留孔洞同理。
74.步骤三、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木盒2的顶部,并移动木盒固定器3,使横杆3的卡口311分别处于控制线1上,既宽度方向定位完成;木盒固定器3采用厚度为2mm左右镀锌钢板制作而成,并且木盒固定器3两端设置的矩形筒,内侧尺寸与木盒2顶部外侧的尺寸一致或稍略大于,以便于木盒2能顺利卡入矩形筒内。且矩形筒的外侧与木盒的板材表面贴紧,矩形筒高度为5cm左右;横杆3的长度根据同排预留孔洞间距确定,保证横杆2中点处于轨道梁中心线。横杆2整体为矩形,矩形宽度为5cm左右。横杆2的卡口长度为横杆2高度的1/2-2/3。横杆2顶端设置的定位板312突出高度1-2cm为宜。
75.步骤四、将第一木盒固定器3的定位板312卡合在第一定位尺4的一侧卡口41内,再移动第二木盒固定器3将其定位板312卡合在第一定位尺4的另一侧卡口41内,第一木盒固定器3和第二木盒固定器3的长度方向定位完成后;取下第一定位尺4,将第一定位尺4的一侧卡口41与第二木盒固定器3的定位板312卡合,并将第一定位尺4的另一侧卡口41与第三木盒固定器3的定位板312卡合,用此方法,完成余下的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长度定位;
76.步骤五、定位复核,通过将第二定位尺5的多个卡口51分别与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定位板312进行卡合,能够卡合既长度方向定位无误,不能卡合既调整木盒固定器3的位置使其能够卡合,确保长度方向定位无误后;查看控制线1是否垂直,有弯曲处既调整木盒固定器3的左右位置,使控制线1恢复垂直,确保宽度方向定位无误。
77.如上述方案中,多个木盒固定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木盒2顶部的方法为:打开夹持机构,将木盒2的顶部分别套设在各矩形筒32内后,松开夹持机构,使得夹持机构将木盒2夹持,后续通过移动木盒固定器3来带动夹紧的木盒2,实现定位调整的功能。
7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