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76793发布日期:2023-02-04 03:5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专利涉及支撑体系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在实际施工满堂脚手架的过程中,首先先做基础处理整平,然后再在基础上浇筑垫层以及预压,预压合格后,按支撑体系方案搭设满堂脚手架,将脚手架形成一个整体,预压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梁板的施工。
3.现时,栈道桥施工区域依山临海,存在乱石漫滩、陡峭石壁、局部跨越海面以及支架高的特点,如果采用满堂支架作为支撑体系,地基处理难满足要求,稳定性差,安全难保证,施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栈道桥施工过程中,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存在施工麻烦的问题。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6.1)、根据现浇板的中心线,在施工场地定位多个竖向立杆的布置位置;
7.2)、施工场地的底部为岩石层,将多个竖向立杆的下部嵌入固定在岩石层中,所述竖向立杆的上部朝上竖向延伸;
8.3)、沿着横向方向布置多个横杆,所述横杆与多个竖向立杆连接,所述横杆与竖向立杆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连接位;沿着纵向方向布置多个纵向立杆,所述纵向立杆穿过多个连接位,分别与竖向立杆以及横杆连接;
9.4)、多个所述竖向立杆、纵向立杆以及横杆构成格构柱支撑体系,所述格构柱支撑体系环抱在墩柱的外周;所述格构柱支撑体系具有外侧边,所述外侧边布置多个斜杆,所述斜杆与多个竖向立杆连接。
10.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多个所述斜杆呈交叉布置,形成剪刀撑。
11.可选的,所述斜杆的倾斜角度范围为45
°‑
60
°
之间。
12.可选的,所述格构柱支撑体系的外侧边覆盖有密目网,所述密目网覆盖了剪刀撑。
13.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多个所述纵向立杆以及横杆形成水平布置的支撑架。
14.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在所述支撑架上布置多个纵横布置的方木。
15.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在所述支撑架的方木上布置底模。
16.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在所述岩石层钻进形成钻孔,往所述钻孔中嵌入有钢筋;所述钢筋的下部具有锚固段,所述钢筋的上部具有连接段;所述锚固段嵌入在钻孔中,往所述钻孔中注入浆体,所述浆体将锚固段与岩石层结合为一体;
17.所述竖向立杆为钢管,所述竖向立杆中设有通孔,所述施工步骤2)中,将所述竖向
立杆的下部套在连接段上,所述连接段自下而上插入在竖向立杆的通孔中,并与竖向连杆固定连接。
18.可选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在所述钻孔的底部进行扩孔钻进,形成扩孔段,所述扩孔段的直径大于桩孔的直径;
19.所述锚固段的底部连接有呈球体状且受压横向扩张变形的变形钢筋笼,所述变形钢筋笼的直径小于钻孔的直径;所述变形钢筋笼的底部具有底部弧形板,所述变形钢筋笼的顶部具有顶部弧形板,所述锚固段的底部连接在顶部弧形板上;
20.所述施工步骤2)中,将所述锚固段插入钻孔中,直至变形钢筋笼的底部弧形板抵接在扩孔段的底部后,再施加压力驱动锚固段继续朝下插入,所述锚固段的下压驱动顶部弧形板朝下凹陷,所述变形钢筋笼的两侧朝外扩张变形,形成扩张部,直至所述顶部弧形板抵接在底部弧形板上,所述变形钢筋笼的扩张部抵接着扩孔段的内侧壁,再往所述桩孔内注浆。
21.可选的,所述变形钢筋笼中具有两个定型球,所述施工步骤2)中,当施加压力驱动锚固段继续朝下插入的过程中,两个所述定型球分别被挤压至两个扩张部中,定型两个所述扩张部的形状,且在注浆过程中,限制所述扩张部被挤压坍陷变形。
22.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通过利用桩基础,定位搭设有多个竖向立杆、纵向立杆以及横杆构成的格构柱支撑体系,且格构柱支撑体系环抱桩基础的墩柱的外周,这样,能有效的对后续工序中,梁板的施工起到支撑效果,同时设有的斜杆能有效的增强格构柱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样,形成的格构柱支撑体系,可以有效的克服在复杂地形,依山临海,乱石漫滩、陡峭石壁,局部跨越海面等区域地理和地质条件差的问题,同时可以克服地基难处理致使地基不牢、陡坡上支架易失稳等问题,大大减小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安全性能,增强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钢筋在钻孔中的正视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锚固段完全嵌入在钻孔中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8.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30.本发明提供的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31.1)、根据现浇板的中心线,在施工场地定位多个竖向立杆100的布置位置。
32.2)、施工场地的底部为岩石层,将多个竖向立杆100的下部嵌入固定在岩石层中,竖向立杆100的上部朝上竖向延伸。
33.3)、沿着横向方向布置多个横杆102,横杆102与多个竖向立杆100连接,横杆102与竖向立杆100之间的连接位103置,形成连接位103;沿着纵向方向布置多个纵向立杆104,纵向立杆104穿过多个连接位103,分别与竖向立杆100以及横杆102连接。
34.4)、多个竖向立杆100、纵向立杆104以及横杆102构成格构柱支撑体系,格构柱支撑体系环抱在墩柱105的外周;格构柱支撑体系具有外侧边,外侧边布置多个斜杆106,斜杆106与多个竖向立杆100连接。
35.本发明提供的运用于栈道桥施工的格构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通过利用桩基础,定位搭设有多个竖向立杆100、纵向立杆104以及横杆102构成的格构柱支撑体系,且格构柱支撑体系环抱桩基础的墩柱105的外周,这样,能有效的对后续工序中,梁板的施工起到支撑效果,同时设有的斜杆106能有效的增强格构柱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样,形成的格构柱支撑体系,可以有效的克服在复杂地形,依山临海,乱石漫滩、陡峭石壁,局部跨越海面等区域地理和地质条件差的问题,同时可以克服地基难处理致使地基不牢、陡坡上支架易失稳等问题,大大减小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安全性能,增强了稳定性。
36.具体的,施工步骤4)中,多个斜杆106呈交叉布置,形成剪刀撑107。这样,剪刀撑107能对格构柱支撑体系起着纵向稳定效果,加强纵向刚性。
37.斜杆106的倾斜角度范围为45
°‑
60
°
之间。这样,为了保证剪刀撑107的剪刀撑107对结构柱支撑体系的纵向稳定效果,将斜杆106布置为倾斜角度范围为45
°‑
60
°
之间能最好的保证其效果。
38.格构柱支撑体系的外侧边覆盖有密目网108,密目网108覆盖了剪刀撑107。这样,在结构柱支撑体系的外侧覆盖密目网108,覆盖的密目网108是安全网,能起到防止人员坠落和防止坠落造成伤害。
39.在本实施例中,施工步骤4)中,多个纵向立杆104以及横杆102形成水平布置的支撑架。纵向立杆104为水平布置的,纵向立杆104垂直于横杆102,横杠同为水平布置,多个纵向立杆104以及横杆102形成水平布置的矩形支撑架。
40.施工步骤4)中,在支撑架上布置多个纵横布置的方木。这样,布置的方木对支撑架能起到固定效果,能对模板起到固定的作用,可以起到支撑建筑模板的作用,使格构柱支撑体系更加结实。
41.施工步骤4)中,在支撑架的方木上布置底模。在方木上布置底模能增加格构柱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平均传递立杆荷载。
42.施工步骤2)中,在岩石层钻进形成钻孔109,往钻孔109中嵌入有钢筋110;钢筋110的下部具有锚固段111,钢筋110的上部具有连接段112;锚固段111嵌入在钻孔109中,往钻孔109中注入浆体,浆体将锚固段111与岩石层结合为一体。
43.竖向立杆100为钢管,竖向立杆100中设有通孔,施工步骤2)中,将竖向立杆100的
下部套在连接段112上,连接段112自下而上插入在竖向立杆100的通孔中,并与竖向连杆固定连接。
44.通过钻进形成钻孔109,钻孔109可供钢筋110嵌入,钢筋110的锚固段111锚固在钻孔109中后,注入浆体使钢筋110可以与钻孔109固定连接,同时竖向立杆100中设有通孔,钢筋110设有的连接段112可插入通孔中,进而使钢筋110和竖向立杆100固定连接。
45.施工步骤2)中,在钻孔109的底部进行扩孔钻进,形成扩孔段113,扩孔段113的直径大于桩孔的直径。
46.锚固段111的底部连接有呈球体状且受压横向扩张变形的变形钢筋笼114,变形钢筋笼114的直径小于钻孔109的直径;变形钢筋笼114的底部具有底部弧形板115,变形钢筋笼114的顶部具有顶部弧形板116,锚固段111的底部连接在顶部弧形板116上;
47.施工步骤2)中,将锚固段111插入钻孔109中,直至变形钢筋笼114的底部弧形板115抵接在扩孔段113的底部后,再施加压力驱动锚固段111继续朝下插入,锚固段111的下压驱动顶部弧形板116朝下凹陷,变形钢筋笼114的两侧朝外扩张变形,形成扩张部118,直至顶部弧形板116抵接在底部弧形板115上,变形钢筋笼114的扩张部118抵接着扩孔段113的内侧壁,再往桩孔内注浆。
48.通过钻孔109的底部进行扩孔,设有的扩孔可供在锚固段111底部设有的变形钢筋笼114变形填充,进而使锚固段111固定在岩石层中,变形钢筋笼114具有的底部弧形板115,驱动压力,底部弧形板115朝下凹陷抵接在钻孔109底部,驱动压力,使得顶部弧形板116继续向下压,直至顶部弧形板116与底部弧形板115抵接,在此过程中,顶部弧形板116和底部弧形版两侧的两端可变形,变形的变形段受顶部弧形板116下压的影响,向外扩张至扩张部118抵接在扩孔段113中,增大了锚固段111底部与岩石层的接触面积,再往钻孔109中注浆,使锚固段111稳定连接在岩石层中。
49.具体的,变形钢筋笼114中具有两个定型球117,施工步骤2)中,当施加压力驱动锚固段111继续朝下插入的过程中,两个定型球117分别被挤压至两个扩张部118中,定型两个扩张部118的形状,且在注浆过程中,限制扩张部118被挤压坍陷变形。
50.通过设有定型球117,定型球117设在扩展段两侧且在变形钢筋笼114中,当顶部弧形板116下压至底抵接底部弧形板115时,设立在变形钢筋笼114两侧的定型球117随扩张部118朝外周扩张,同时扩张部118的厚度渐渐变窄,宽度渐长,由于定型球117呈球形,扩张部118的厚度变窄至定型球117的直径,即无法扩张,按照设立得扩宽段厚度来预制定型球117,这样,能使扩张部118四周完全抵接在扩孔段113中,同时,在注浆的过程中,定型球117可以使扩张部118定型,保护扩张部118不受挤压坍陷变形。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