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6171发布日期:2023-01-17 22:4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桥面排水是桥梁附属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保要求逐渐严格,跨江、跨河的桥面排水需进行集中排水设计,一般情况下,在河流的路堤范围内及一些重要的路段内不允许设置桥面排水的直排通道,但是由于条件限制道路需分幅设计或者出现两幅桥梁合流成一幅的设计情况。
3.相关技术中,内侧桥梁若设置正常的排水通道则无法通过桥墩,或需要破坏外侧桥梁的主体结构来满足排水管设置的需要,内侧桥梁不采取任何排水措施,使其流水直接漫过伸缩缝也可达到排水的目的,但是伸缩缝位置处伸缩装置本身的排水有限,且极易漏水,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桥面排水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桥梁桥面排水时会破坏桥梁本体结构,或不采取任何排水措施,使流水漫过伸缩缝,可能导致漏水且不能满足桥梁桥面排水需求的问题。
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其包括:
6.高侧桥,所述高侧桥的至少一侧设有低侧桥,所述低侧桥与高侧桥之间存在间隙;
7.多个沿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排水结构,每一所述排水结构均包括第一排水管和两个排水单元,其中一所述排水单元设于所述高侧桥靠近所述间隙的一侧,另一所述排水单元设于所述低侧桥靠近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水管跨设于所述间隙上,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水单元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用于辅助两个所述排水单元将所述高侧桥桥面的积水引流至所述低侧桥的桥面后排走。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侧桥的两侧均设有高侧护栏,所述低侧桥的两侧均设有低侧护栏;
9.每一所述排水单元均包括第二排水管和固定框;其中,
10.所述第二排水管贯穿并嵌设于位于内侧的所述高侧护栏或低侧护栏上,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
11.所述固定框贴设于所述高侧护栏或低侧护栏靠近所述间隙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排水管相对所述高侧护栏或低侧护栏移动。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槽;
13.所述固定框包括框体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框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卡固端和固定端,当所述卡固端与卡槽卡合时,所述固定端将所述框体抵持固定于所述高侧护栏或低侧护栏。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的尺寸沿远离所述卡固端的方向逐渐变大。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远离所述卡固端的一端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框体,且伸出所述框体的部分朝外侧延伸形成贴设于所述框体的延伸边。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管远离所述固定框的一端设有拦污栅。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管与位于高侧的所述第二排水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穿设于位于低侧的所述第二排水管内,且穿设长度小于位于低侧的所述第二排水管的长度。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侧桥的一端与高侧桥相连,所述间隙沿远离连接点的方向逐渐变大,当所述间隙大于第一预设间隙时,至少一所述第二排水管从所述高侧护栏或低侧护栏靠近所述间隙的一端伸出,以使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排水管外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第二预设间隙。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排水管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侧桥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集中排水管,所述集中排水管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与低侧桥的桥面连通。
2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由于高侧桥的至少一侧设有低侧桥,低侧桥与高侧桥之间存在间隙,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管和两个排水单元,其中一排水单元设于高侧桥靠近间隙的一侧,另一排水单元设于低侧桥靠近间隙的一侧,第一排水管跨设于间隙上,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排水单元连通,以用于辅助两个排水单元将高侧桥桥面的积水引流至低侧桥的桥面后排走,因此,本集中排水结构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和两个排水单元的配合,在不改变桥梁结构的前提下,将位于内侧的高侧桥桥面上的积水顺利排至位于外侧的低侧桥的桥面,从而再集中排走,满足了桥梁的排水需求的同时,避免了桥面出现积水。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设有排水单元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间隙比较小的位置第一排水管与位于低处的排水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间隙比较小的位置第一排水管与位于高处的排水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间隙比较大的位置第一排水管与位于低处的排水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间隙比较大的位置第一排水管与位于高处的排水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排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排水结构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卡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排水单元;10、第二排水管;11、固定框;110、框体;111、卡固端;112、固定端;12、第一连接件;13、卡槽;14、拦污栅;2、第一排水管;3、高侧桥;30、高侧护栏;4、低侧桥;40、低侧护栏;41、集中排水管;42、泄水口;5、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幅桥梁的集中排水结构,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桥梁桥面排水时会破坏桥梁本体结构,或不采取任何排水措施,使流水漫过伸缩缝,可能导致漏水且不能满足桥梁桥面排水需求的问题。
35.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集中排水结构包括高侧桥3,高侧桥3的至少一侧设有低侧桥4,高侧桥3可以仅在其一侧设置低侧桥4,也可以在其左右两侧均设置低侧桥4,其中,高侧桥3的桥面高度高于低侧桥的桥面高度,低侧桥4与高侧桥3之间还存在间隙5,低侧桥4的一端与高侧桥3相连合并,剩余桥段则与高侧桥3逐渐分离,以满足特殊地形汽车的行驶需求,因此,低侧桥4与高侧桥3之间的间隙5沿远离相连处的方向逐渐变大。本集中排水结构还包括多个沿间隙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排水结构,每一排水结构均包括第一排水管2和两个排水单元1,其中一排水单元1设于高侧桥3靠近间隙5的一侧,另一排水单元1设于低侧桥4靠近间隙5的一侧,第一排水管2跨设于间隙5上,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排水单元1连通,两个排水单元1均分别与高侧桥3和低侧桥4的桥面连通,因此,第一排水管2用于辅助两个排水单元1将高侧桥3桥面的积水引流至低侧桥4的桥面后排走。本集中排水结构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2和两个排水单元1的配合,在不改变桥梁结构的前提下,将位于内侧的高侧桥3桥面上的积水顺利排至位于外侧的低侧桥的桥面,从而再集中排走,满足了桥梁的排水需求的同时,避免了桥面出现积水。
36.进一步的,参见图2-图4所示,从安全设计的角度出发,高侧桥3的两侧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高侧护栏30,低侧桥4的两侧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低侧护栏40,每一排水单元1均包括第二排水管10和固定框11,其中,第二排水管10贯穿并嵌设于位于内侧的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上,第二排水管10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2,固定框11贴设于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靠近间隙5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件12相连,以用于限制第二排水管10相对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移动。
37.具体的,高侧护栏30和低侧护栏40上均开设有贴近各自桥面的排水口,排水口可以为在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浇筑时,按第二排水管10的孔径大小,预留出的相应孔径的通孔,也可以将加工好的第二排水管10直接浇筑在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内,但是,在浇筑时需要在第一连接件12的位置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便固定框11可以与其配合固定。排水口与第二排水管10的尺寸匹配,第二排水管10嵌设于对应的排水口内后,通过固定框11
与其上的第一连接件12配合,以固定在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上,第二排水管10需通过聚氨酯发泡胶或者防水胶粘剂与排水口完全密贴防止雨水渗漏。这里,第一连接件12可以设于第二排水管10的内壁,也可以设于第二排水管10的外壁,第二排水管10可以为圆管,也可以为方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管10优选为方管,且第二排水管10的横截面的长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以方便桥面的积水顺利进入至第二排水管10内,保证排水的顺利和效率,尽量减少桥面的积水。
38.进一步的,参见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件12设于第二排水管10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接件12包括卡槽13,固定框11包括框体110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框体110,第二连接件包括卡固端111和固定端112,当卡固端111与卡槽13卡合时,固定端112将框体110抵持固定于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
39.具体的,当第一连接件12设于排水单元1的内侧壁时,比较方便安装第一连接件12,且也方便后续将固定框11与第一连接件12配合,以固定第二排水管10,但是第一连接件12设于排水单元1的内侧壁时,会占用第二排水管10内部的空间,且万一积水进入第二排水管10内时带入杂物,则杂物可能缠绕至第一连接件12上,一旦有杂物缠绕,后续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逐渐堵塞第二排水管10,直接影响了第二排水管10的排水性能。因此,优选的,第一连接件12设于排水单元1的外侧壁,其能保证第二排水管10的内部空间不被侵占,也保证了第二排水管10的内壁的光滑,即使杂物随着积水进入第二排水管10,也不会停留在第二排水管10内部造成后续堵塞。另外,在聚氨酯发泡胶或者防水胶粘剂未完全凝固前将固定框11与第一连接件12配合固定,固定框11的材质可以与第二排水管10相同,也可以不同,安装完成后固定框11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涂装,可根据景观要求将外漏部分涂成需要的颜色。
40.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排水管10的外壁,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与第二排水管10直接一体成型,而第一连接件12上设有卡槽13的部分则具有形变的能力,当第二连接件穿过框体110与第一连接件12设有卡槽13的一端接触时,会挤压第一连接件12设有卡槽13的部分往一侧发生形变,随着第二连接件的继续插入,形变量也来越大,直至卡固端111与卡槽13卡合,则第一连接件12失去抵持力,形状恢复。这里,卡固端111远离固定端112的一端端部设有楔形面,以使得第二连接件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驱动第一连接件12发生形变,保证连接的顺利,另外,固定端112将框体110抵持固定于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也即当卡固端111与卡槽13卡合时,固定端112可以将框体110固定于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的外壁上,因此,框体110、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实现将第二排水管10稳定固定于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内部。
41.进一步的,参见图7和图8所示,固定端112的尺寸沿远离卡固端111的方向逐渐变大。具体的,固定端112可以仅一边的尺寸沿远离卡固端111的方向逐渐变大,也可以是对称或任意的两边的尺寸沿远离卡固端111的方向逐渐变大,也可以是每一边的尺寸均匀的沿远离卡固端111的方向逐渐变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端112仅顶部的尺寸沿远离卡固端111的方向逐渐变大,其横截面类似直角梯形,对应的,框体110上的穿设孔的形状与固定端112的形状契合,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设置,使得框体110在卡固端111与卡槽13卡合时,始终抵持固定在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的外壁上,从而起到固定第二排水管10的作用。
42.进一步的,固定端112远离卡固端111的一端至少部分伸出框体110,且伸出框体110的部分朝外侧延伸形成贴设于框体110的延伸边。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端112与框体110的固定方式与上一实施例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端112的形状也可以为等截面,由于其至少部分伸出框体110,且伸出框体110的部分朝外侧延伸形成贴设于框体110的延伸边,因此,在卡固端111与卡槽13卡合时,通过延伸边将框体110始终抵持固定在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的外壁上,从而起到固定第二排水管10的作用。但是,两种实施例的连接固定方式均不尽可能地减少了焊接工艺,简化了安装工艺,也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
44.进一步的,参见图2和图7所示,由于桥面上的积水在排入第二排水管10内时,可能水流中混杂有杂物或垃圾,当杂物或垃圾随着水流流入第二排水管10内后,可能会滞留在第二排水管10内,随着第二排水管10内滞留的杂物或垃圾越来越多,则会直接影响到第二排水管10的排水性能,甚至堵塞第一排水管2,因此,第二排水管10远离固定框11的一端设有拦污栅14,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桥面的积水中带有的杂物或垃圾随着水流流入第二排水管10内,保证了排水的畅通。其中,拦污栅14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排水管10的截面尺寸,并可以与第二排水管10焊接固定,施工时一起插入排水口内,另一侧则由固定框11固定,从而达到将第二排水管10固定于排水口内的目的。
45.进一步的,第一排水管2与位于高侧的第二排水管10密封连接,第一排水管2穿设于位于低侧的第二排水管10内,且穿设长度小于位于低侧的第二排水管10的长度。
46.具体的,为了防止漏水,第一排水管2的一端需要与位于高侧的第二排水管10密封连接,而另一端则可以直接活动插设于位于低侧的第二排水管10内,且位于低侧的第二排水管10内的第一排水管2的端部需要与设于低侧第二排水管10上的拦污栅14留有一定的间距,以满足桥梁位移的需求,另外,位于低侧的第二排水管10内的第一排水管2的长度不能过小,以防止积水回流。
47.进一步的,第一排水管2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材质,由于桥梁之间会发生轻微的位移,为了满足位移需求,因此对应的,第一排水管2可以为具有伸缩特性的波纹管;第二排水管10的材质则为金属材质,保证了其使用寿命,不需要对其频繁进行更换。
48.进一步的,参见图3至图6所示,低侧桥4的一端与高侧桥3相连汇合,剩余桥段则与高侧桥3逐渐分离,当间隙5大于第一预设间隙时,至少一第二排水管10从高侧护栏30或低侧护栏40靠近间隙5的一端伸出,以使第一排水管2位于第二排水管10外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第二预设间隙,第二预设间隙的取值范围满足第一排水管2自身刚度的需求。
49.具体的,由于间隙5沿远离连接点的方向逐渐变大,由于第一排水管2一部分是悬空设置在间隙5上,当在排水时,由于第一排水管2的一端是活动端,因此在积水的重量施压下,第一排水管2可能整体会有一个向下方变形的趋势,为了防止第一排水管2的活动端整个从位于低侧的第二排水管10内掉出,因此,位于低侧和位于高侧的第二排水管10均会朝间隙5进一步延伸,以起到对第一排水管2的支承的作用,使得尽可能少的第一排水管2暴露在间隙5内,防止脱管的情况发生。当间隙5比较小时,第一排水管2的长度对应的也比较小,位于低侧和高侧的第二排水管10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时位于低侧和高侧的第二排水管10朝间隙5延伸的长度也比较短;当间隙5大于第一预设间隙时,位于低侧和高侧的第二排水管10朝间隙5延伸的长度比较长,以使第一排水管2位于第二排水管10外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第二预设间隙。另外,若悬置在间隙5上的第一排水管2过长,可通过在第一排水管2上绑定一定量的细薄钢条,以减小第一排水管2沿竖直方向发生变形。
50.进一步的,低侧桥4远离间隙5的一侧铺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集中排水管41,集中排水管41与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泄水口42,泄水口42与低侧桥4的桥面连通,当高侧桥3上的积水流入低侧桥4桥面后,再通过泄水口42进入集中排水管41,最后由集中排水管41将汇聚后的积水统一排至雨水收集池内。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