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防弹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1178发布日期:2023-01-14 13:3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伸缩装置,尤其适用于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起防弹、居中、减振作用。


背景技术:

2.目前桥梁伸缩装置减振措施主要有:设置弹性橡胶块、弹簧、聚氨酯、磁力吸引等。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虽然可以参照使用,结构仍较复杂,双斜面的优势难以发挥。比如“可调式桥梁伸缩缝结构(cn205171360u)”采用弹簧和撑杆使梯形橡胶块梁端斜面保持压紧,占用空间较大,增加成本,降低了结构安全性,而且无法照搬用于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橡胶块和聚氨酯方案也存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致使伸缩缝宽度成倍扩大,成本翻翻。磁力吸引方案,一旦弹起,吸引力急剧减小,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针对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的结构特点,进一步精简结构,减少缝间空间占用,不再在梁端预留控制机构空间,避免因为安装伸缩装置的原因而增大伸缩缝,方便梁体设计,降低成本,提高减振防弹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结构复杂,占用缝间空间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安装,易维护,防弹减振性能好的拉索减振装置。特别适用于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拉索在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与伸缩缝内梁端支点或v形撑杆底部支点间往复转绕并保持张紧状态,使双斜面盖板底部两侧的斜面与梁端顶角斜面保持贴合压紧,以避免车辆冲击载荷过后双斜面盖板产生反弹或移位。
6.为减少拉索与支点间摩擦,损坏支点或拉索,拉索与双斜面盖板底部和v形撑杆底部支点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滑轮、四氟板、拉环、涂覆润滑脂等方式。比如采用四氟材料制作的滑轮。根本作用在于改变拉索方向,本技术方案中均以滑轮为例。
7.梁端滑轮通过铰接方式与梁体连接。双斜面盖板底部滑轮通过铰接方式与双斜面盖板连接。
8.v形撑杆两侧分别铰接于梁端顶角斜面下方,底部铰接并装有滑轮等。v形撑杆靠近滑轮部位做向外弯曲设计,避免伸缩缝闭合时撑杆与滑轮位置冲突。
9.拉索张紧方式多样。既可以一端固定,一端张拉;也可以中间固定,两端张拉。既可以重物张拉,也可以拉簧张拉。也可以不同张紧方式混用。
10.一个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相邻的两个梁端支点,共三个为一组,或一个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相邻v形撑杆底部支点(含两个滑轮),共三个为一组。每块双斜面盖板至少设一个底部支点,间距一米左右。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降低,甚至可以直接在五金市场采购。专门为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设计,充分考虑了双斜面桥梁伸缩装置既有的置中抗偏移能
力,双斜面盖板中间厚两侧薄抗变形能力强的优势。相比之下,套用既有置中防震设计的方法,就显得“傻、大、笨、粗”浪费资源了。采用该结构,不用在梁端预留控制机构空间,对梁体设计没有干扰。可以缩小伸缩缝宽度,减低伸缩装置成本。更重要的是本方案是“治未病”,努力使其不产生振动,而不是解决产生振动过后如何消除。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伸缩缝内梁端支点位置关系端视图。
14.图2是本发明拉索在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伸缩缝内梁端支点间往复转绕图。
15.图3是本发明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v形撑杆底部支点(两滑轮并列不同轴)位置关系端视图。
16.图4是本发明拉索在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v形撑杆底部支点(两滑轮并列不同轴)间往复转绕图。
17.图5是本发明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v形撑杆底部支点(两滑轮同轴并列)位置关系端视图。
18.图6是本发明拉索在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v形撑杆底部支点(两滑轮同轴并列)间往复转绕图。
19.图中1.梁端a(局部),2.双斜面盖板,3.梁端滑轮,4.双斜面盖板底部滑轮,5.拉索,6.梁端b(局部),7.v形撑杆,8.并列不同轴的两滑轮,9.同轴并列的两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图1和图2显示实施例一“拉索通过伸缩缝内梁端支点下拉双斜面盖板”的技术方案。
21.如图1所示,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设滑轮(4),梁端a(1)和梁端b(6)支点成对设梁端滑轮(3)。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滑轮(4)和与其相邻的伸缩缝两侧的两个滑轮(3),位于同一平面。但该平面应与伸缩方向形成夹角,避免伸缩缝闭合时两侧滑轮(3)顶触。滑轮(3)和滑轮(4)分别与梁体a、b和双斜面盖板(2)铰接,以适应梁体伸缩过程中滑轮相对位置变化和拉索(5)方向变化。
22.如图2所示,沿伸缩缝长度方向,拉索(5)依次绕过滑轮31-41-32-33-42-34-35-43-36
……
图中41/42/43等对应双斜面盖板底部滑轮(4),31/33/35等与32/34/36等分别设置于梁端a1和梁端b2。拉索(5)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绕转方式,比如依次绕过滑轮31-41-32-34-42-33-35-43-36
……
还可以采用其它绕转方式,以把双斜面盖板拉向下方,与梁端顶角斜面保持贴合为准。甚至可以缩小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间距,省去一半梁端支点。拉索依次绕经31-41-34-42-35
……
但并不推荐该方案。
23.图3和图4显示实施例二“拉索通过v形撑杆底部支点下拉双斜面盖板”的技术方案(两滑轮并列不同轴)。
24.如图3所示,v形撑杆(7)设于双斜面盖板(2)下方,撑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梁端a(1)和梁端b(6)上。v形撑杆(7)的两撑杆通过转轴铰接。并列不同轴的两滑轮(8),顺伸缩缝长度方向并列布置,通过支架和转轴与连接上述两撑杆的转轴固接。
25.如图4所示,沿伸缩缝长度方向,拉索(5)依次绕过滑轮81-41-82-83-42-84-85-43-86
……
图中41/42/43等对应双斜面盖板(4),81和82、83和84、85和86等成对对应每个v形撑杆(7)上并列不同轴的两滑轮(8)。转绕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绕转方式,以把双斜面盖板拉向下方,与梁端顶角斜面保持贴合为准。值得注意的是v形撑杆(7)应具有一定宽度,防止在拉索(5)作用下倾倒失效。还有,v形撑杆(7)靠近滑轮部位做向外弯曲设计,避免梁体伸长,伸缩缝缩小时,v形撑杆挤压滑轮。
26.图5和图6显示实施例三“拉索通过v形撑杆底部支点下拉双斜面盖板”的技术方案(两滑轮同轴并列)。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v形撑杆(7)底部的一对滑轮使用同一个转轴,即同轴并列的两滑轮(9)。同轴并列的两滑轮(9)与双斜面盖板底部滑轮(4),这三个滑轮不位于同一平面,拉索(5)容易脱出滑轮槽。且相对v形撑杆(7)产生扭转力矩加快其磨损。
27.v形撑杆(7)应顺伸缩缝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宽度,特别是与梁体铰接处,以防止因拉索影响而侧倾。v形撑杆(7)与梁体铰接处,预留较大轴向余量,防止梁体横向位移破坏v形撑杆。优先推荐方案二,虽然相对实施例一增加撑杆成本,但效果要好得多。实施例三的两轮同轴,虽较实施例二更紧凑,成本稍有下降,但加大了拉索脱出滑轮的风险。
28.拉索的张紧方式多种多样,本处不再重复,可参考电气化铁路电缆拉线坠砣配重。配重应设在伸缩缝一端的安全区域,防止拉索失效断裂,造成次生伤害。日常检修中应重点关注各构件锈蚀情况。
29.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和v形撑杆底部支点成组使用,其连线基本垂直于桥面。考虑行车方向、桥面坡度等因素影响,双斜面盖板会向一侧滑动,v形撑杆底部支点可相对双斜面盖板底部支点反方向偏移,其连线不一定完全垂直于桥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