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0613发布日期:2022-11-11 18:1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维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响应城镇化建设的号召,许多地区都开始了较大普及程度的市政建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得原来的道路功能早已满足不了社会日渐增长的交通需求,使得对原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的建设势在必行,当前对道路进行升级都是在其两侧修建新的路基,但是新旧路基的结合大多都是通过混凝土来强行结合,但是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旧路下陷并与新路形成阶梯式路面,对道路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影响,现设计一种对新旧路基进行连接的连接件以解决此列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解决了新旧路基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下陷,从而形成阶梯状,增加了交通危险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包括旧路基和新路基,所述新路基的左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且承重板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旧路基的右侧开设有与承重板相配合使用的插接槽,且插接槽的数量与承重板相同,所述承重板的左端延伸至插接槽的内部,所述旧路基的内部且位于承重板的上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放置有承重框。
5.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且位于承重框的下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板,且滑板的顶部与相近的承重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承重框的顶部开设有卡接口,所述承重框内腔两侧之间的上部与下部均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交叉设置。
7.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底部且位于若干个承重框的上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口相配合使用的凸块板。
8.优选的,所述凸块板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于伸缩槽内腔的顶部。
9.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新旧路基连接结构,通过在旧路基和新路基之间加装若干个承重板进行连接,使得旧路基在受压后能够通过承重板分担下压力,使得压力平均,同时承重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进行固定并且其内部浇筑有混凝土,使得承重框自身拥有极大的承压力,承重框安装与相邻两个承重板之间可以有效的对承重板进行支撑,这些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旧路基的承压能力,使得旧路基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下陷的状况,极大的延长了
旧路基的使用寿命。
12.(2)、该新旧路基连接结构,通过在承重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并通过滑板与承重框进行连接,同时其底部的凸块板能够通过弹簧与卡接口进行卡接,这些结构的设置在平常能够保证承重框的稳定性,而在后续对旧路基和新路基进行再次翻修时,能够极为方便的将承重框给拆卸出来进行回收和再次使用,节约了翻修成本,满足于当前道路的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重框和卡接口结构的示意图。
17.图中:1、旧路基;2、新路基;3、承重板;4、安装槽;5、承重框;6、第一滑动槽;7、滑板;8、支撑杆;9、卡接口;10、伸缩槽;11、第二滑动槽;12、滑块;13、凸块板;14、弹簧;15、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包括旧路基1和新路基2,新路基2的左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承重板3,承重板3为钢板,且承重板3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个,旧路基1的右侧开设有与承重板3相配合使用的插接槽15,且插接槽15的数量与承重板3相同,承重板3的左端延伸至插接槽15的内部,旧路基1的内部且位于承重板3的上部开设有安装槽4,且安装槽4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4的内部放置有承重框5,承重框5为钢材质。
20.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为了能够方便后续对承重框5进行拆卸,承重板3的顶部且位于承重框5的下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6,第一滑动槽6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板7,且滑板7的顶部与相近的承重框5固定连接,承重框5的顶部开设有卡接口9,承重框5内腔两侧之间的上部与下部均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两个支撑杆8交叉设置。
21.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对承重框5进行卡接固定,承重板3的底部且位于若干个承重框5的上部开设有伸缩槽10,伸缩槽10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1,第二滑动槽1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12,两个滑块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口9相配合使用的凸块板13,凸块板13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弹簧14,且弹簧14的顶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于伸缩槽10内腔的顶部。
22.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3.使用时,在旧路基1的右侧开设有若干个插接槽15,然后在若干个插接槽15内部放置有承重板3,然后通过卡接口9在承重框5的内部浇筑高强度混凝土,等承重框5内部浇筑
的混凝体土完全凝固后,通过其底部的滑板7与第一滑动槽6之间的连接,将承重框5放置在安装槽4的内部,同时承重框5在放置的过程中,弹簧14会推动凸块板13将凸块板13弹入卡接口9的内侧,此时承重框5被固定住,随后工作人员在旧路基1的右侧浇筑新路基2,并将承重板3完全与新路基2固定在一起,当旧路基1与新路基2在使用时,承重板3能够保证旧路基1与新路基2承受同样的力,而承重框5通过内部的混凝土以及支撑杆8可以对相连接的两个承重板3进行支撑,从而有效的防止旧路基1的下陷。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包括旧路基(1)和新路基(2),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路基(2)的左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承重板(3),且承重板(3)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旧路基(1)的右侧开设有与承重板(3)相配合使用的插接槽(15),且插接槽(15)的数量与承重板(3)相同,所述承重板(3)的左端延伸至插接槽(15)的内部,所述旧路基(1)的内部且位于承重板(3)的上部开设有安装槽(4),且安装槽(4)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放置有承重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的顶部且位于承重框(5)的下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6),所述第一滑动槽(6)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板(7),且滑板(7)的顶部与相近的承重框(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5)的顶部开设有卡接口(9),所述承重框(5)内腔两侧之间的上部与下部均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两个所述支撑杆(8)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的底部且位于若干个承重框(5)的上部开设有伸缩槽(10),所述伸缩槽(10)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1),所述第二滑动槽(1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12),两个所述滑块(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卡接口(9)相配合使用的凸块板(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板(13)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弹簧(14),且弹簧(14)的顶端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于伸缩槽(10)内腔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旧路基连接结构,包括旧路基和新路基,所述新路基的左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且承重板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旧路基的右侧开设有与承重板相配合使用的插接槽,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维护技术领域。该新旧路基连接结构,通过在旧路基和新路基之间加装若干个承重板进行连接,使得旧路基在受压后能够通过承重板分担下压力,使得压力平均,同时承重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进行固定并且其内部浇筑有混凝土,使得承重框自身拥有极大的承压力,承重框安装与相邻两个承重板之间可以有效的对承重板进行支撑,这些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旧路基的承压能力。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旧路基的承压能力。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旧路基的承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付金库 韩易峰 呼喜梅 马吉啸 杜俊峰 屈文强 王海峰 郑浩然 徐常伟 姜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