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4436发布日期:2022-09-06 20:1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3.在一些斜拉桥中,其索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在施工过程中对其采用的支撑结构大多都是多个分别对应一个支撑支点的竖向支撑,并且竖向支撑的结构较为单一且支撑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支撑结构支撑性能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用于斜拉桥索塔背侧的支撑,索塔呈倾斜设置,所述索塔背侧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支撑支点;
7.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道支撑组,第一道支撑组包括两道第一斜撑,两道第一斜撑呈对称的分别支承于所述索塔的两个第一支撑支点,且第一斜撑的底端与地面连接;
8.所述第一斜撑包括第一斜撑钢架、固定在第一斜撑钢架顶部的第一顶撑结构以及连接在第一顶撑结构上的第一反力架,第一反力架具有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之间构成有支撑夹角,且连接部通过预埋件与所述索塔的第一支撑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撑结构上还设有用于顶推第一反力架的第一液压缸组。
9.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顶撑结构由多个钢件通过井字形的堆叠结构固定连接而成。
10.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件为工字钢。
1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夹角为45
°
至80
°

12.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斜撑钢架由多个斜向钢管和连接在多个斜向钢管之间的联结钢管构成,并在两道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一斜撑钢架之间还设有第一横向联结钢管。
13.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索塔背侧的上部两侧还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支点,两个第二支撑支点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支点,且两个第二支撑支点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一支撑支点的间距;
14.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道支撑组,第一道支撑组包括两道第一竖撑,两道第一竖撑呈对称的分别支承于所述索塔的两个第二支撑支点,且第一竖撑的底端与地面连接;
15.所述第一竖撑包括第一竖撑钢架、固定在第一竖撑钢架顶部的第二顶撑结构以及连接在第二顶撑结构上的第二反力架,第一竖撑通过第二反力架与所述索塔的第二支撑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二顶撑结构上还设有用于顶推第二反力架的第二液压缸组。
16.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索塔内侧设有现浇梁;所述第一竖撑还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撑钢架一侧的第二斜撑钢架,第二斜撑钢架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现浇梁上。
17.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竖撑通过第二横向联结钢管与所述第一斜撑固定连接。
1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索塔背侧的上部两侧还设有两个第三支撑支点,两个第三支撑支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支点,且两个第三支撑支点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支撑支点的间距;
19.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三道支撑组,第三道支撑组包括两道第二竖撑,两道第二竖撑呈对称的分别支承于所述索塔的两个第三支撑支点,且第二竖撑的底端与地面连接;
20.所述第二竖撑包括第二竖撑钢架、固定在第二竖撑钢架顶部的第三顶撑结构以及连接在第三顶撑结构上的第三反力架,第二竖撑通过第三反力架与所述索塔的第三支撑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三顶撑结构上还设有用于顶推第三反力架的第三液压缸组。
2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竖撑还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撑钢架一侧的第三斜撑钢架,第三斜撑钢架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现浇梁上。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的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其适用于对称且具有一定倾斜的斜拉桥索塔结构的施工支撑,通过对该结构的索塔采用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支撑支点分别采用斜撑、竖撑配合的多道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具有较好的架体稳定性和轴向抗压能力,支撑性能更好,并且所设置的液压缸组可通过反力架进行主动顶推,以平衡塔身倾斜产生的自重弯矩。
24.而且,索塔设置有三道背撑,背撑相互间进行联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钢管群,进一步提高了架体的稳固性和整个架群刚度。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第一道支撑组的正、侧面视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第二道支撑组的正、侧面视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第三道支撑组的正、侧面视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的支撑组上液压缸组和反力架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索塔;2-承台;3-第一道支撑组;31-第一斜撑钢架;32-第一顶撑结构;33-第一反力架;34-第一横向联结钢管;35-第一液压缸组;36-可调节垫块;4-现浇梁;5-第二道支撑组;51-第一竖撑钢架;52-第二斜撑钢架;53-第二横向联结钢管;6-第三道支撑组;
61-第三横向联结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33.请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斜拉桥施工的支撑结构,用于斜拉桥索塔1背侧的支撑,索塔1呈倾斜设置,所述索塔背侧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支撑支点;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道支撑组3,第一道支撑组3包括两道第一斜撑,两道第一斜撑呈对称的分别支承于所述索塔1的两个第一支撑支点,且第一斜撑的底端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斜撑包括第一斜撑钢架31、固定在第一斜撑钢架31顶部的第一顶撑结构32以及连接在第一顶撑结构32上的第一反力架33,第一反力架33具有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之间构成有支撑夹角,且连接部通过预埋件与所述索塔1的第一支撑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撑结构32上还设有用于顶推第一反力架33的第一液压缸组35。
34.该支撑结构适用于对称且具有一定倾斜的斜拉桥索塔1结构的施工支撑,并具体通过至少一道支撑组进行支撑,其中至少包括第一道支撑组3,第一支撑组又包括两个第一斜撑,两道斜撑其倾斜角度与索塔1的倾斜角度相适配,这样的结构更适于具有倾斜角度的索塔1支撑,并且第一斜撑的支撑具体通过第一斜撑钢架31、第一顶撑结构32、第一反力架33和第一液压缸组35实现,而通过这样的支撑结构,既能够通过所设置的液压缸组对第一反力架33进行主动顶推,以平衡塔身倾斜产生的自重弯矩,又能够通过第一反力架33、第一顶撑结构32和第一斜撑钢架31的相互配合实现更好的支撑性能。
3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撑结构32由多个钢件通过井字形的堆叠结构固定连接而成。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36.进一步的,所述钢件为工字钢。通过采用工字钢作为连接的钢件,使得第一顶撑结构32更易于制成,并且工字钢在支撑方面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
37.具体的,所述支撑夹角为45
°
至80
°
。该支撑夹角的结构,能够使其更好的进行支撑,并在第一液压缸组35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进行顶推。
38.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液压缸组35设于第一支撑结构位于最上的第二层,这样便可通过其顶端对反力架进行顶推作用,并且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反力架33与第一顶撑结构32之间的活动连接以便于顶推,在两者之间还设有可调节垫块36,可调节垫块36为工程常用的可调节垫块36,以通过该垫块在间距变化时能够适应性的配合。
39.为了提供第一道支撑组3的结构的联结性,所述第一斜撑钢架31由多个斜向钢管和连接在多个斜向钢管之间的联结钢管构成,并在两道所述第一斜撑的第一斜撑钢架31之间还设有第一横向联结钢管34。
4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索塔1背侧的上部两侧还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支点,两个第二支撑支点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支点,且两个第二支撑支点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一支撑支点的间距;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道支撑组5,第一道支撑组3包括两道第一竖撑,两道第一竖
撑呈对称的分别支承于所述索塔1的两个第二支撑支点,且第一竖撑的底端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一竖撑包括第一竖撑钢架51、固定在第一竖撑钢架51顶部的第二顶撑结构以及连接在第二顶撑结构上的第二反力架,第一竖撑通过第二反力架与所述索塔1的第二支撑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二顶撑结构上还设有用于顶推第二反力架的第二液压缸组。
41.第二道支撑组5与第一支撑组结构和作用大致相同,但在支撑的倾斜度和支撑的支点上不同,而这样的结构可使得两道支撑组可分别对索塔1不同部位进行支撑,使得支撑受力更为平衡,支撑效果更好。
4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索塔1内侧设有现浇梁4;所述第一竖撑还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撑钢架51一侧的第二斜撑钢架52,第二斜撑钢架52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现浇梁4上。
43.该现浇梁4为道路桥梁,其在施工过程中可作用第二道支撑组5的第二斜撑钢架52的辅助支撑基础,这样的支撑结构更好。
44.进一步的,为了提供第二道支撑组5的结构的联结性,所述第一竖撑通过第二横向联结钢管53与所述第一斜撑固定连接。
4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索塔1背侧的上部两侧还设有两个第三支撑支点,两个第三支撑支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支点,且两个第三支撑支点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支撑支点的间距;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三道支撑组6,第三道支撑组6包括两道第二竖撑,两道第二竖撑呈对称的分别支承于所述索塔1的两个第三支撑支点,且第二竖撑的底端与地面连接;所述第二竖撑包括第二竖撑钢架、固定在第二竖撑钢架顶部的第三顶撑结构以及连接在第三顶撑结构上的第三反力架,第二竖撑通过第三反力架与所述索塔1的第三支撑支点固定连接;在第三顶撑结构上还设有用于顶推第三反力架的第三液压缸组。
46.第三道支撑组6与第二道支撑组5结构和作用也基本相同,但在支撑支点的位置方面是不同的,并且其主要针对索塔1顶端的支撑;这样一来,通过三道支撑组的配合支撑,能够使得索塔1能够被有效和稳定的得到支撑,支撑性能更佳。
4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撑还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撑钢架一侧的第三斜撑钢架,第三斜撑钢架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现浇梁4上。这样一来,第二竖撑的支撑更为稳定;具体的,在两个第二竖撑之间还设置第三横向联结钢管61。
48.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三道支撑组需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设置,并且也是从第一道至第三道依次先后设置;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第一道支撑组3还可设置与索塔1底端连接的附墙连接架;索塔1设于承台2上。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