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7845发布日期:2022-10-29 02:5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


背景技术:

2.我国城镇化近年来快速推进,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城市体量不断增长,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大多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往往造成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囧境。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
3.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的城市。道路下沉式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响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其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吸收、渗透、净化和调蓄小流量的地面径流,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
4.相关技术中海绵城市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中通常设有溢流式雨水口,但是当道路有一定纵坡时,雨水短时间内流速过大,无法充分流入溢流式雨水口,造成雨水渗透量减少,当降雨量大时,雨水不能有效的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水排入市政雨水检查井,造成对下沉式绿化带植物的破坏及路面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增加下渗作用、减少雨水对下沉式绿化带植物的破坏和路面积水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包括:绿化带,所述绿化带的高度低于道路高度,所述道路具有一定纵坡;第一路缘带和第二路缘带,所述第一路缘带和所述第二路缘带设在所述绿化带的两侧;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位于所述绿化带内;挡水台坎,所述挡水台坎设在所述绿化带上并位于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下游侧。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简单,通过在溢流式雨水口下游处增设挡水台坎,当雨水顺着坡度流到挡水台坎时,挡水台坎对雨水进行拦截,减缓了雨水的流速,增加了雨水在溢流式雨水口附近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了雨水的下渗作用,减少了雨水对下沉式绿化带植物的破坏和路面积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台坎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路缘带相接触,所述挡水台坎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缘带相接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缘带和所述第二路缘带相互平行,所述挡水台坎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路缘带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挡水台坎与所述溢流式雨水口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50厘米。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台坎的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台坎的顶部与所述道路的路面平齐。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台坎为土质台坎。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缘带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贯穿所述第一路缘带,所述第一开孔的进水侧连通所述道路、出水侧连通所述绿化带;所述第二路缘带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贯穿所述第二路缘带,所述第二开孔的进水侧连通所述道路、出水侧连通所述绿化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的出水侧设有第一消能池,所述第二开孔的出水侧设有第二消能池,所述第一消能池和所述第二消能池均包括网框和装入所述网框中的卵石。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绿化带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中粗砂层和碎石层。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式雨水口包括溢流口、井筒和疏水管道,所述井筒埋设在所述绿化带内,所述溢流口设在所述井筒的顶部,所述疏水管道与所述井筒的底部连通。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俯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a-a截面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b-b截面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的c-c截面图。
21.附图标记:
22.绿化带1、种植土层11、中粗砂层12、碎石层13、第一路缘带2、第一开孔21、第一消能池22、第二路缘带3、第二开孔31、第二消能池32、溢流式雨水口4、溢流口41、井筒42、疏水管道43、挡水台坎5、道路6、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道路下沉式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100毫米-200毫米,下沉深度可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道路下沉式绿化带能够削减路面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道路下沉式绿化带通过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从而节约城市用水。同时,风和雨水可以有效地将路面灰尘带入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减轻道路扬尘,进而减轻路面污染。
25.当道路有一定纵坡时,即当道路在其延伸走向上具有一定的坡度时,相应的下沉式绿化带也会具有一定的坡度,雨水沿着坡度下降,流速很大,尤其是在急降雨情况下,雨水无法充分流入绿化带中的溢流式雨水口,也就不能有效的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水排入市政雨水检查井,造成雨水渗透量减少,并且无法排出的雨水在绿化带中积累,对下沉式绿化带中的植物造成破坏,还会造成路面积水。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拦截,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强雨水下渗作用。
27.如图1-图4所示,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包括绿化带1、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溢流式雨水口4、挡水台坎5。道路6具有一定纵坡,道路6的坡度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绿化
带1的高度低于道路6高度,即绿化带1的上表面位于道路6路面的下方,使绿化带1的地势低于道路6,可以使雨水和灰尘更好地被收集到绿化带1中。
28.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设在绿化带1的两侧以将绿化带1与道路6间隔开。如图2所示,第一路缘带2的顶部和第二路缘带3的顶部均高于道路6路面,以将道路6与绿化带1隔离开来。可选地,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均由若干路缘石组装而成。
29.溢流式雨水口4位于绿化带1内,用于将绿化带1中的雨水排走。挡水台坎5设在绿化带1上并位于溢流式雨水口4的下游侧,挡水台坎5设在溢流式雨水口4的下游侧是指其设在溢流式雨水口4的地势较低的一侧,雨水由地势较高的一侧向地势较低的一侧流动。雨水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简单,通过在溢流式雨水口下游处增设挡水台坎,当雨水顺着坡度流到挡水台坎时,挡水台坎对雨水进行拦截,减缓了雨水的流速,增加了雨水在溢流式雨水口附近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了雨水的下渗作用,减少了雨水对下沉式绿化带植物的破坏和路面积水。
31.下面根据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相互平行,也就是说,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对道路6进行建造时,为了使道路6上的雨水更好地流入下沉式绿化带,道路6的一部分还具有倾向下沉式绿化带的坡度。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道路6在第一路缘带2的外侧和第二路缘带3的外侧设有排水槽。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上设有用于排水的开口。
33.如图1所示,挡水台坎5的一端与第一路缘带2的内侧(第一路缘带2的朝向绿化带1的一侧)相接触,挡水台坎5的另一端与第二路缘带3的内侧(第二路缘带3的朝向绿化带1的一侧)相接触。如此,挡水台坎5可以更好地对雨水起到止挡作用,避免雨水绕过挡水台坎5沿着坡度继续流动。
34.进一步地,挡水台坎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路缘带2的延伸方向(第二路缘带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与雨水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对雨水的止挡作用更加均匀,
35.可选地,挡水台坎5与溢流式雨水口4之间第一路缘带2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10厘米-50厘米。也就是说,挡水台坎5的朝向溢流式雨水口4的一侧与溢流式雨水口4的靠近下游的边缘在第一路缘带2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10厘米-50厘米。以使挡水台坎对雨水拦截后,可以合理增加雨水在溢流式雨水口4附近的停留时间,使雨水更高效率地通过溢流式雨水口4排出绿化带1。
36.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台坎5与溢流式雨水口4之间第一路缘带2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30厘米。
37.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台坎5为土质台坎,挡水台坎5上也可以种植与绿化带1相同的植被,以更好地起到拦水作用,还能够利用植被的根部增强其本身的结构强度,避免挡水台坎5的土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流失。
3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台坎5的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可以理解的是,挡水台坎5的底部宽度比顶部宽度更大。使挡水台坎5设计为梯形,可以增强挡水台坎5的结构强度,避免其被雨水冲塌。如图3所示,挡水台坎5的顶部与道路6的路面平齐。
3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水台坎5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材料制备而成,例如挡水台坎5可以为石坎,也可以由混凝土制备而成,结构强度比土质的台坎更强,但是由于无法种植植被,会损失一定的美观度。
40.如图1所示,第一路缘带2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开孔21,第一开孔21贯穿第一路缘带2,第一开孔21的进水侧连通道路6、出水侧连通绿化带1。第二路缘带3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开孔31,第二开孔31贯穿第二路缘带3,第二开孔31的进水侧连通道路6、出水侧连通绿化带1。第一开孔21和第二开孔31的设置方便了路面的积水汇入绿化带1中。
41.可选地,相邻第一开孔21的间隔为5米,相邻第二开孔31的间隔为5米。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孔21之间的间隔和第二开孔1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以满足规范要求。
42.为了有效减少雨水集中进入绿化带1对植被的冲刷,如图1所示,第一开孔21的出水侧设有第一消能池22,第二开孔31的出水侧设有第二消能池32,第一消能池22和第二消能池32均包括网框和装入网框中的卵石。从第一开口21出口侧流出的雨水和从第二开口31出口侧流出的雨水通过第一消能池22和第二消能池32后渗入绿化带1。所述网框埋入绿化带1中,所述网框中的卵石可对从第一开口21出口侧流出的雨水和从第二开口31出口侧流出的雨水进行消能,有效减少雨水集中进入下沉式绿化带时对植物的冲刷。
43.可选地,所述网框可以为pvc网框,所用pvc网框应满足安装及使用强度要求。
44.如图2所示,绿化带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11、中粗砂层12和碎石层13。溢流式雨水口4设在种植土层11和中粗砂层12内,且溢流式雨水口4的顶部标高高于绿化带1,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45.具体地,如图1所示,溢流式雨水口4包括溢流口41、井筒42和疏水管道43,井筒42埋设在绿化带1内,溢流口41设在井筒42的顶部并高于绿化带1,疏水管道43与井筒42的底部连通。雨水通过溢流口41流入井筒42内,而后通过疏水管道43排入市政雨水检查井。
46.可选地,溢流口41的顶部标高高于绿化带1为50毫米-100毫米。也就是说,溢流口41的顶部与绿化带1的表面之间的竖直高度差为50毫米-100毫米。
47.可选地,疏水管道43为dn300的ii级钢筋混凝土管,i=1.0%,接至就近的雨水检查井。
48.降雨时,雨水通过第一路缘带2和第二路缘带3流入下沉式绿化带,雨水顺着道路6的纵坡迅速流过溢流式雨水口4,当雨水流到挡水台坎5时,可以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在溢流式雨水口4附近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了雨水的下渗作用,下渗到雨水口井筒42的雨水,最终通过疏水管道43将雨水排入就近的雨水检查井。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简单,在溢流式雨水口下游处增加了挡水台坎,可有效减缓雨水在流经溢流式雨水口的流速,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对下沉式绿化带植物的破坏和路面积水。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