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梁台架以及装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3458发布日期:2022-10-01 00:3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装梁台架以及装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梁台架以及装梁系统,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过隧道运架梁工况的不断出现,低位运梁车及超低位运梁车被投入使用。但低位运梁车及超低位运梁车因车辆高度降低,在设计为相同承载力的情况下,车身需要进行加长设计(车长一般为42-47米),因此,单梁单门式搬运梁机因跨度(一般为37-39米)有限,无法上跨低位运梁车或超低位运梁车为其装梁。
3.在配备有低位运梁车或超低位运梁车的工况,需要配置单梁双门式或双梁双门式地搬运梁机,造成企业单梁单门式搬运梁机闲置,如通过租赁或采购满足需要,将大大增加企业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装梁台架以及装梁系统。搬运梁机先将箱梁搬运至装梁台架上,再由装梁台车将箱梁转运至运梁车上;装梁台架及装梁台车的使用不受搬运梁机跨度的限制也不受运梁车长度的限制,从而解决了单梁单门式搬运梁机无法给低位运梁车或超低位运梁车装梁的问题,实现了各种搬运梁机能与各种运梁车配合使用。
5.采用装梁台架和装梁台车作为搬运梁机和运梁车的转运媒介;在将箱梁转运至运梁车上时,需要抬高箱梁、使其脱离装梁台架。箱梁重量巨大,抬高需要巨大的动力,通常情况下只将箱梁抬高至刚刚与装梁台架脱离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装梁后程,装梁台架容易与箱梁下方的结构发生干涉。而如果增大箱梁的抬高幅度,则需要更大的动力,造成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梁台架,能进一步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该装梁台架,抬高程度只需要达到脱离装梁台架的程度即可实现装梁台架不与箱梁下方的结构发生干涉。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装梁台架,包括台架本体和垫块单元;
8.所述台架本体包括台面部以及两个以上支腿部;所述台面部,配置为与箱梁底面接触;所述支腿部位于所述台面部的下方、垂直连接于所述台面部;两个相邻所述支腿部之间具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配置为容置装梁台车的行走轮支架的一部分;
9.所述垫块单元包括垫块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垫块成自由状态放置于所述台面部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台面部上,其一端与所述台面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垫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顶端低于所述垫块的顶端;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垫块沿所述台面部的长度方向运动。
10.所述台面部在其长度方向具有两端;所述垫块单元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垫块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台面部的两端,以所述台面部的宽度中线对称分布;所述宽度中线沿所述台面部的宽度方、位于所述台面部的长度的1/2处。
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动直线推杆。
12.所述气动直线推杆包括气缸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垫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台面部。
13.所述垫块与所述台架本体的高度总和大于装梁台车的最小高度。
14.所述垫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垫。
15.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装梁系统,包括:装梁台车、轨道单元和上述装梁台架;
16.所述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地面基体上,所述轨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容置孔延伸至所述装梁台架以外;以及,
17.所述装梁台车包括车轮部、支架、上横梁和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上横梁的上方,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上横梁下方、位于所述上横梁的两端,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车轮部连接;所述装梁台车通过所述车轮部沿所述轨道运动。
18.所述轨道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两组,所述装梁台车的数量至少为两辆;至少两辆所述装梁台车一一对应的与至少两组所述轨道单元配合连接。
19.所述垫块与箱梁之间的顶梁点与梁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米。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梁台架,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通过单梁单门式搬运梁机将梁临时放置在该装梁台架上,配合随动的装梁台车,完成低位运梁车的装梁,从而实现了单梁单门式搬运梁机给低位/超低位运梁车装梁,实现了单梁单门式搬运梁机再利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施工成本。垫块通过驱动组件被移除后,可以有效地防止装梁后程,垫块与箱梁下方的结构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梁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梁台架的放置箱梁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梁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装梁台架、11.台架本体、111.台面部、112.支腿部、113.容置孔、121.垫块、122.驱动组件、2.箱梁、3.装梁台车、31.走轮支架、4.地面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8.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
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9.参见图1、图2、图3,一种装梁台架1,包括台架本体11和垫块121单元;其中,台架本体11包括台面部111以及两个以上支腿部112;支腿部112位于台面部111的下方、垂直连接于台面部111;两个相邻支腿部112之间具有容置孔113;容置孔113用于容置装梁台车3的行走轮支架31的一部分;使用状态下,台面部111与箱梁2底面接触;垫块121单元包括垫块121以及驱动组件122;垫块121成自由状态放置于台面部111上;驱动组件122设置于台面部111上;驱动组件122的一端与台面部111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22的另一端与垫块121可拆卸连接;驱动组件122的顶端低于垫块121的顶端;驱动组件122驱动垫块121沿台面部111的长度方向运动。
30.驱动组件122用于驱动垫块12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状态下垫块1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台面部111与箱梁2之间,以便垫块121对箱梁2进行支撑;第二状态下垫块121整体位于箱梁2的外侧。垫块121可以由台面部111与箱梁2之间移除,目的是防止装梁后程,垫块121与箱梁2下方的结构发生干涉。
3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垫块121可以采用一块;如果采用一块垫块121,需要垫块121的尺寸比较大,使得垫块121的重量会更重,不利于将其移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采用两块以上垫块121;对应的,垫块121单元为两组以上。具体的,可以采用两组垫块121单元;两组垫块121单元分别位于台面部111的两端,以台面部111的宽度中线对称分布;台面部111的两端是指台面部111长度方向的两端,宽度中线沿台面部111的宽度方、位于台面部111的长度的1/2处。采用两个垫块121即可以满足支撑箱梁2的受力要求,同时可以保证每个垫块121的重量更小,有利于将其进行移除操作。两组垫块121单元包括两个驱动组件122和两块垫块121;两个驱动组件122驱动两个垫块121彼此分离,运动至箱梁2两侧,实现箱梁2底面与台面部111之间的距离变大,实现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两个驱动组件122驱动两个垫块121彼此靠近,运动至箱梁2下方,实现箱梁2底面与台面部111之间的距离变小,实现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
32.本实施例提供的垫块12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通过驱动组件122实现。在采用两个垫块121的实现方式下,两个垫块121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可以采用直线往复运动即可,因此该驱动组件122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实现驱动垫块121直线往复运动的结构。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的驱动组件122包括气动直线推杆。气动直线推杆包括气缸和活塞杆;活塞杆与垫块121可拆卸连接;气缸固定于台面部111。气动直线推杆采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来源,通过气缸配合活塞杆可以实现对垫块121的直线运动驱动,采用气动的驱动方式具有控制行程准确且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33.在实际应用中,气动直线推杆的活塞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垫块121相连,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气动直线推杆的活塞杆通过挂钩与垫块121相连。采用挂钩的形式可以实现活塞杆与垫块121的可拆卸相连,保证在气缸需要维护等操作时,可以实现活塞杆与垫块121的快速分离与组装。
34.为了保障装梁台车3在不需要装梁时,不会与箱梁2的底部发生干涉,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垫块121与台架本体11的高度总和大于装梁台车3的最小高度。上述方式可以保证箱梁2在被放置在台面部111上后,装梁台车3不会受力。在需要装梁时,装梁台车3的顶升机构将箱梁2向上顶起,使得箱梁2与垫块121分离,即可通过驱动组件122将垫块121由箱
梁2与台面部111之间推出。
35.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垫块121的使用寿命以及防止箱梁2受损,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垫块121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垫(图中未视出)。
36.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装梁系统,该系统包括轨道单元(图中未示出)、装梁台架1及上述装梁台架1;轨道单元包括轨道;轨道设置于地面基体上,轨道的一端经过装梁台架1底部的容置孔113延伸至装梁台架1以外;装梁台车3包括车轮部、支架、上横梁和顶升机构;顶升机构位于上横梁的上方,支架设置于上横梁下方、位于上横梁的两端,支架的上端与上横梁连接,支架的下端与车轮部连接;装梁台车3通过车轮部沿所述轨道运动。其中,车轮部和支架共同构成了走轮支架31。
37.驱动组件122驱动垫块121,使装梁台架1上的垫块121处于第一状态。下降装梁台车3上的顶升机构,使顶升机构处于低位状态。搬运梁机将箱梁2放置在装梁台架1和装梁台车3上,装梁台架1上的垫块121承托箱梁2。需要将箱梁2转运至运梁车时,装梁台车3沿轨道运动至预定位置,装梁台车3的顶升机构上升、承托箱梁2的一端,使箱梁2脱离装梁台架1的垫块121;驱动组件122驱动垫块121,使垫块121处于第二状态,开始将箱梁2转运至运梁车。此时,由于驱动组件122的顶端低于垫块121的顶端。垫块121运动至第二状态时的箱梁2底面与驱动组件122之间的空间大于垫块121位于第一状态时的箱梁2底面与垫块121之间的空间,因此,装梁台架1不会与箱梁2下方的结构发生干涉。
38.为了保障装梁过程中运动更加平稳,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装梁台架1包括至少两个容置孔113,轨道单元包括至少两组,所述装梁台车3包括至少两辆,至少两辆所述装梁台车3一一对应的与至少两组所述轨道单元配合连接。
39.两组装梁台架1支架的距离可以根据箱梁2的长度确定,具体的,垫块121与箱梁2之间的顶梁点与梁端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米。由于箱梁2自身重量较大,根据箱梁2一般设计要求确定顶梁点应保持在梁端3m内。
40.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