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

文档序号:34255179发布日期:2023-05-25 03:1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

本技术属于道路建设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


背景技术:

1、道路裂缝的产生一般有三大原因,其一为设计原因,即路面设计厚度不做,导致道路的强度承载力有限,当车辆行驶过多车辆载重过大时,就会造成路面疲劳破坏,产生裂缝,其二,施工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及料配合比,均是裂缝产生的因素,其三,路基原因,基土产生沉降等因素。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3、在现有的道路裂缝修补工作中,其中一种是先向裂缝内注入混合制成的修补胶,接着将路表面多余的胶水刮除,紧接着在裂缝表面铺洒上细砂,待完全凝固后,道路的裂缝便可修补完成,此工作中的注胶、刮胶以及洒细砂工作都是人工进行操作,工序繁琐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能够代替施工人员完成注胶工作,且可自动调节注胶管的位置,还可代替施工人员自动完成多余修补胶的刮除工作,且此过程利用修补车移动时的动能就可实现,最后,还可代替人工完成铺洒细砂的工作,并且可增大漏砂管铺洒细砂的面积,保证细砂足够盖住裂缝的表面。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包括修补车,所述修补车的一端内部开设有位移腔,所述位移腔的内部设置有自调注胶结构,所述修补车的中心内部设置有余胶刮除结构,所述修补车远离所述位移腔的一端活动组装有铺砂组件;

4、所述自调注胶结构还包括轨道架以及插缝杆,所述轨道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位移腔的内壁,所述轨道架的内壁等距转动安装有辅助轮,所述轨道架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架,所述插缝杆均贯穿于所述滑动架且与所述滑动架固定组装,所述插缝杆的底部均设置有贴缝球,所述插缝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贯穿所述滑动架的注胶管。

5、所述位移腔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移动开槽一,所述位移腔的底部两侧均转动安装有移动轮一以及移动轮二,所述修补车远离所述位移腔的外壁两端均设置有尾架,所述修补车靠近所述尾架的外壁开设有移动开槽二,所述修补车靠近所述移动开槽二的内部设置有内导杆,所述尾架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外导杆,所述尾架的内侧顶部设置有顶导杆。

6、所述位移腔的内部滑动组装有顶管,且所述插缝杆的顶端与所述顶管活动插接,所述修补车的上表面安装有液泵以及胶水箱,所述注胶管一端与所述液泵的工作端组装连接,所述液泵工作端通过液管与所述胶水箱相连接。

7、所述余胶刮除结构还包括内转轴,所述内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斜齿轮一,所述修补车内部位于所述内转轴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斜齿轮二,且所述斜齿轮一与所述斜齿轮二相啮合,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移动轮二的轮轴通过套设的皮带传动连接。

8、所述内转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组装盘,所述组装盘的下表面等距滑动组装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的一侧壁均设置有贴底铲。

9、所述铺砂组件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两端外壁分别设置有导管一以及导管二,所述操作手柄活动套设在所述顶导杆的外表面,所述导管一以及所述导管二均活动套设在所述外导杆的外表面。

10、所述修补车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细砂箱,所述细砂箱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漏砂管,所述漏砂管的末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框架的内部,且所述漏砂管的末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底框架构成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焊接有槽架。

11、所述底框架的一端内侧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内壁边缘固定焊接有偏心杆,所述偏心杆活动贯穿于所述槽架的内部,所述转轮的外壁边缘固定设置有齿环,所述底框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架,所述安装套架贯穿所述移动开槽二并与所述内导杆构成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套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所述齿环相啮合的齿轮。

12、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将插缝杆的底部及贴缝球插入道路裂缝的内部,在修补车移动的过程中,根据裂缝的导向和方向,插缝杆将对应地发生移动,而注胶管将一同根据裂缝的形状改变位置,此结构,能够根据裂缝的位置自动调节注胶管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向裂缝内注入修补胶,可适用于各种不同方向的裂缝,进而不需要施工人员一直弯腰操作,大大便捷了施工人员的操作,省时省力。

14、(2)本实用新型,移动轮二在滚动的过程中,内转轴将旋转,而收集框跟着组装盘一同旋转,此时贴底铲贴合地面便可将裂缝表面多余的修补胶刮入收集框的内部,接着借助收集框旋转时的离心力,被刮掉的修补胶会逐渐向收集框的末端内部移动并聚集,此结构,能够自动完成多余修补胶的刮除工作,进一步代替施工人员完成裂缝的填补工作,且此收集框的旋转利用修补车移动时的动能就可实现,不需要额外的电力设备来实现。

15、(3)本实用新型,细砂箱内的细砂会通过漏砂管洒在裂缝的表面,人工移动操作手柄便可调节漏砂管的漏砂位置,过程中,提前启动电机,使漏砂管的末端便可在底框架的内部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增大漏砂管铺洒细砂的面积,保证细砂足够盖住裂缝的表面,避免出现铺洒漏洞的情况,且此过程同样可代替人工完成铺洒细砂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包括修补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车(1)的一端内部开设有位移腔(101),所述位移腔(101)的内部设置有自调注胶结构(2),所述修补车(1)的中心内部设置有余胶刮除结构(5),所述修补车(1)远离所述位移腔(101)的一端活动组装有铺砂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腔(101)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移动开槽一(102),所述位移腔(101)的底部两侧均转动安装有移动轮一(107)以及移动轮二(108),所述修补车(1)远离所述位移腔(101)的外壁两端均设置有尾架(105),所述修补车(1)靠近所述尾架(105)的外壁开设有移动开槽二(103),所述修补车(1)靠近所述移动开槽二(103)的内部设置有内导杆(104),所述尾架(105)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外导杆(106),所述尾架(105)的内侧顶部设置有顶导杆(10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腔(101)的内部滑动组装有顶管(205),且所述插缝杆(203)的顶端与所述顶管(205)活动插接,所述修补车(1)的上表面安装有液泵(3)以及胶水箱(4),所述注胶管(206)一端与所述液泵(3)的工作端组装连接,所述液泵(3)工作端通过液管与所述胶水箱(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胶刮除结构(5)还包括内转轴(501),所述内转轴(501)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斜齿轮一(502),所述修补车(1)内部位于所述内转轴(50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传动轴(503),所述传动轴(50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斜齿轮二(504),且所述斜齿轮一(502)与所述斜齿轮二(504)相啮合,所述传动轴(503)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移动轮二(108)的轮轴通过套设的皮带(505)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轴(5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组装盘(506),所述组装盘(506)的下表面等距滑动组装有收集框(507),所述收集框(507)的一侧壁均设置有贴底铲(50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砂组件(6)还包括操作手柄(601),所述操作手柄(6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框架(602),所述底框架(602)的两端外壁分别设置有导管一(603)以及导管二(604),所述操作手柄(601)活动套设在所述顶导杆(109)的外表面,所述导管一(603)以及所述导管二(604)均活动套设在所述外导杆(106)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车(1)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细砂箱(7),所述细砂箱(7)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漏砂管(605),所述漏砂管(605)的末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框架(602)的内部,且所述漏砂管(605)的末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杆(606),所述连杆(606)与所述底框架(602)构成滑动连接,所述连杆(606)的一端固定焊接有槽架(6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602)的一端内侧转动安装有转轮(608),所述转轮(608)的内壁边缘固定焊接有偏心杆(609),所述偏心杆(609)活动贯穿于所述槽架(607)的内部,所述转轮(608)的外壁边缘固定设置有齿环(610),所述底框架(6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架(611),所述安装套架(611)贯穿所述移动开槽二(103)并与所述内导杆(104)构成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套架(6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612),且所述电机(612)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所述齿环(610)相啮合的齿轮(6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道路建设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填补装置,包括修补车,所述修补车的一端内部开设有位移腔,所述位移腔的内部设置有自调注胶结构,所述修补车的中心内部设置有余胶刮除结构,所述修补车远离所述位移腔的一端活动组装有铺砂组件。本技术能够根据裂缝的位置自动调节注胶管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向裂缝内注入修补胶,不需要施工人员一直弯腰操作,还可代替施工人员自动完成多余修补胶的刮除工作,且此过程利用修补车移动时的动能就可实现,最后,还可代替人工完成铺洒细砂的工作,并且可增大漏砂管铺洒细砂的面积,保证细砂足够盖住裂缝的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张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