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4723发布日期:2022-11-09 05:5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补坑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坑机。


背景技术:

2.沥青路面在交通载荷与气候影响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面会出现坑槽、裂纹和剥落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目前,我国道路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还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利用率,“如何有效回收沥青混凝土”已成为中国沥青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就地热再生修复方法是值得选择的答案之一。
3.就地热再生技术需要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耙松,就地掺入经过精准称重测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
4.因此,如何在对沥青路面进行补坑时,对沥青路面或沥青混料进行高效加热,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补坑机可直接对沥青路面或填装到待修补位置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
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坑机,包括:
7.壳体、燃烧喷嘴、料箱、移动装置和扶手;
8.所述壳体的一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壳体还设有输料口,所述输料口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
9.所述燃烧喷嘴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所述燃烧喷嘴适用于将燃料喷进所述壳体的内腔体内部进行燃烧;
10.所述料箱与所述输料口连通,所述料箱适用于存放沥青混合料;
11.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所述移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设有开口的旁侧,所述移动装置适用于驱动所述壳体移动;
12.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料箱主体呈矩形结构,所述料箱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14.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分别位于所述料箱的相邻两侧面,所述进料口适用于将所述沥青混合料放进所述料箱,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输料口连通。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板;
16.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中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面分别朝向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开口,将所述壳体的内部腔体分为安装腔和燃烧腔;
17.所述燃烧喷嘴贯穿所述安装板设置,所述燃烧喷嘴适用于将燃料喷入所述燃烧腔进行燃烧;
18.所述输料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燃烧喷嘴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燃烧喷嘴排布在所述安装板上。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还设有通气孔;
21.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燃烧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燃烧控制盒和控制组件;
23.所述燃烧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燃烧控制盒分别与两个以上的所述燃烧喷嘴和所述料箱连通,所述燃烧控制盒适用于将所述料箱的燃料分配至两个以上的所述燃烧喷嘴;
24.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燃烧控制盒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燃烧控制盒对燃料的分配。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框架;
26.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框架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一侧。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板;
28.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29.所述盖板还设有电源接口和燃料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燃烧控制盒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适用于通过外部电源对所述燃烧控制盒进行供电,所述燃料接口与所述燃烧控制盒连通,所述燃料接口适用于将外部燃料通入所述燃烧控制盒。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还设有支撑部;
31.所述移动装置为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万向轮围绕所述壳体的设有开口一侧排布;
32.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设有开口的旁侧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
33.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与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一致,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万向轮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部围绕所述壳体的设有开口一侧排布,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壳体一端。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设有调节部;
35.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
36.本技术适用于对沥青路面或填装到待修补位置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适用于扣设在待加热路面或待加热沥青混合料处,燃料从燃烧喷嘴位于壳体外侧通入燃烧喷嘴,料箱将燃料通向燃烧喷嘴,使燃料通过燃烧喷嘴在壳体体内部燃烧,对壳体开口朝向的路面或沥青混混合料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壳体,将待加热的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与外界隔离,保证施工效果,同时,降低了燃烧的热量流失,使燃烧所产生的温度可更有效的传导至沥青路面下方,进而有效加热。通过设置移动装置,使本技术具有移动能力,便于转场,移动装置位于壳体设有开口的旁侧,使本技术可在壳体的开口一侧保持朝向
下对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进而扩大本技术的加热范围。通过设置扶手,便于对本技术进行移动,使用者可通过扶手直接带动本技术移动,也可将扶手连接于其他载具上带动本技术移动。
37.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8.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9.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补坑机的主体结构图;
40.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
41.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另一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43.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46.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47.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补坑机的主体结构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另一状态俯视图。如图1所示,该补坑机包括:壳体100、燃烧喷嘴200、料箱800、移动装置400和扶手700。壳体100的一侧面设有开口,壳体100还设有输料口,输料口贯穿壳体100的侧壁设置。燃烧喷嘴200贯穿壳体100的侧壁设置,燃烧喷嘴200适用于将燃料喷进壳体100的内腔体内部进行燃烧。料箱800与输料口连通,料箱800适用于存放沥青混合料。移动装置400设置在壳体100外侧壁,移动装置400位于壳体100设有开口的旁侧,移动装置400适用于驱动壳体100移动。扶手700设置在壳体100的外侧壁。
48.本技术适用于对沥青路面或填装到待修补位置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100适用于扣设在待加热路面或待加热沥青混合料处,燃料从燃烧喷嘴200位于壳体100外侧通入燃烧喷嘴200,燃烧喷嘴200将燃料喷入壳体100的腔体内部,使燃料通过燃烧喷嘴200在壳体100内部燃烧,对壳体100开口朝向的路面或沥青混混合料进行加热。通过设置料箱800,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储存,并将沥青混合料通过输料口输送至壳体100的内部腔体,落在待修补位置。通过设置壳体100,将待加热的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与外界隔离,保证施工效果,同时,降低了燃烧的热量流失,使燃烧所产生的温度可更有效的传导至沥青路面下方,进而有效加热。通过设置移动装置400,使本技术具有移动能力,便于转场,移动装置400位于壳体100设有开口的旁侧,使本技术可在壳体100的开口一侧保持朝向下对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进而扩大本技术的加热范围。通过设置扶手700,便于对本技术进行移动,使用者可通过扶手700直接带动本技术移动,也可将扶手700连接于其他载具上带动本技术移动。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料箱800主体呈矩形结构,料箱800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分别位于料箱800的相邻两侧面,进料口适用于将沥青混合料放进料箱800,出料口与输料口连通。料箱800为金属材质,使沥青混合料便于运输。主体呈矩形结构,便于放置于载具上进行运输,进料口位于料箱800的顶端,出料口位于料箱800的侧面且靠近料箱800的低端,便于料箱800的沥青混合料添加以及向输料口输送沥青混合料。
50.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燃烧喷嘴200所使用的燃料为液化石油气,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与其他燃料比较,液化石油气污染少、发热量高、易于运输、压力稳定且储存简单。
5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0设有安装板。壳体100的相对两端开口设置,安装板设置在壳体100的腔体中部,安装板的两侧面分别朝向壳体100相对两端的开口,将壳体100的内部腔体分为安装腔和燃烧腔。燃烧喷嘴200贯穿安装板设置,燃烧喷嘴200适用于将燃料喷入燃烧腔进行燃烧。设置在壳体100内部的安装板将壳体100的内部腔体分为安装腔和燃烧腔,安装板的四周端面均与壳体100的内侧壁连接,将安装腔和燃烧腔完全分隔。燃烧腔的开口方向朝向待加热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将燃烧喷嘴200火焰产生的热量导向待加热沥青路面或沥青混合料。安装腔的开口方向与燃烧腔的开口方向相反,用于安装燃气管路及其他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输料口设置在安装板上。便于将沥青混合料通入燃烧腔进行加热。
5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燃烧喷嘴20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燃烧喷嘴200排布在安装板上。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燃烧喷嘴200,以加强燃烧腔内的火焰强度,可更快的对待加热沥青路面及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
5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0还设有通气孔110。通气孔110设置在壳体100的侧壁上,通气孔110连通燃烧腔和壳体100的外部。当燃气喷嘴在燃烧腔内对点燃燃料进行燃烧时,通过设置通气孔110平衡燃烧腔内部与外部连通,以平衡燃烧腔内外的压强,使加热过程更加安全。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燃烧控制盒和控制组件600。燃烧控制盒设置在安装腔内,燃烧控制盒分别与两个以上的燃烧喷嘴200和燃气罐连通,燃烧控制盒适用于将燃气罐的燃料分配至两个以上的燃烧喷嘴200。控制组件600与燃烧控制盒电连接,控制组
件600用于控制燃烧控制盒对燃料的分配。燃烧控制盒分别通过管路与料箱800和所用的燃烧喷头连通,燃烧控制盒将料箱800供给的燃料分配给燃烧喷头,便于对燃烧进行控制。控制组件600与燃烧控制盒电连接,控制组件600用于对燃烧控制盒进行控制,燃烧控制盒对各燃烧喷头的燃料供给量及燃烧时间进行控制,使点燃的燃料可以充分燃烧产生红色火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以及实现对待加热沥青路面或沥青混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和对各燃烧喷嘴200进行点火。通过设置控制组件600和燃烧控制盒,使本技术便于对燃烧喷嘴200产生的火焰进行控制。
5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框架300。支撑框架300设置在壳体100上,支撑框架300位于安装腔的开口一侧。通过设置支撑架,对设置在安装腔内部的燃烧控制盒、管路以及燃烧喷头进行保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磕碰或重物砸落对安装腔内部的燃烧控制盒、管路以及燃烧喷头造成伤害,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
5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板390。盖板390设置在支撑框架300上,控制组件600设置在盖板390上。盖板390还设有电源接口320和燃料接口330,电源接口320与燃烧控制盒电连接,电源接口320适用于通过外部电源对燃烧控制盒进行供电,燃料接口330与燃烧控制盒连通,燃料接口330适用于将外部燃料通入燃烧控制盒。通过在支撑框架300上设置盖板390,进一步提升对安装腔内部各装置的保护能力,将控制组件600设置在盖板390上,便于使用者对控制组件600进行操作。将电源接口320和燃料接口330设置在盖板390上,便于与外部的电源和外部的燃料供给装置连通,操作较为方便。
57.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安装板为冲孔网板,轻量化设计,便于本技术进行运输及移动。
58.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支撑框架300的主体呈网状结构,支撑架扣设于壳体100的安装腔一侧,轻量化设计,便于本技术进行运输及移动。
59.进一步的,盖板39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盖板390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300网状结构的空隙处,覆盖所对应的空隙,控制组件600、电源接口320和燃料接口33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盖板390上,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60.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还包括总开关,总开关与燃烧控制盒电连接,总开关设置在盖板390上,且靠近控制组件600,总开关用于控制燃烧控制盒的开启或关闭,通过单独设置总开关对燃烧控制盒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能,可及时关闭燃烧喷嘴200产生的火焰。
61.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盖板390还设有保护装置340,保护装置340位于控制组件600处,保护装置340覆盖控制组件600设置,对设置在盖板390上的控制组件600提供保护。
62.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框架300包括第一支撑架350、第二支撑架360、第三支撑架370和支撑梁380。第一支撑架350和第二支撑架360的竖直方向投影呈x形,水平方向投影呈拱形,使第一支撑架350和第二支撑架360拥有良好的支撑性能。第一支撑架350和第二支撑架360沿矩形壳体100的体长方向排布,第一支撑架350的两个支脚分别位于矩形壳体100体宽一侧的相邻两角处,第一支撑架350的另两个支脚位于壳体100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架360的两个支脚相邻,第二支撑架360的另两个支脚分别位于矩形壳体100另一体宽一侧的相邻两角处。第三支撑架370也为x形结构,第三支撑架370位于第一支撑架350和第二支撑架360
之间,第三支撑架370的两个支脚分别与第一支撑架350连接,第三支撑架370的另外两个支脚分别与第二支撑架360连接。支撑梁38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350的x形结构的中部交点和第二支撑架360的x形结构中部交点连接,支撑梁380的中部与第三支撑架370的x形结构的中部交点连接,这样,使所形成的支撑框架300拥有良好的支撑性能。
63.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两个以上的盖板39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50、第二支撑架360、第三支撑架370和支撑梁38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64.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支撑框架300还设有吊环310,吊环310位于支撑框架300的背离壳体100一侧的中部,通过设置吊环310,使本技术便于通过吊装进行运输,加强了本技术的便携性能。
65.进一步的,吊环310设置在第三支撑架370的x形结构的中部交点处,使吊装过程中,支撑框架300的受力更加均匀。
6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扶手700为两个。两个扶手700均设置在支撑骨架的背离壳体100一侧,两个扶手700相互背离设置。通过设置两个扶手700,使本技术便于进行移动,可分别从两侧使用扶手700对本技术进行驱动。
67.进一步的,两个分别朝向矩形壳体100的体长方向设置,且朝向安装腔的开口方向倾斜设置,便于使用者对扶手700进行握持。
68.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两个扶手700均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其中一扶手700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的顶点处与第一支撑架350的x形结构的中部交点处连接,另一扶手700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的顶点处与第二支撑架360的x形结构的中部交点处连接,两个扶手700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底边分别朝向壳体100的体长方向相对两侧,整体结构较为交单,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69.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通气孔110设置矩形的壳体100的体长一侧侧壁上,使通气孔110与扶手700的朝向方不同,进而在使用者握持扶手700驱动本技术时,通气孔110位于燃烧腔一侧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通气孔110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增强本技术的安装性。
70.进一步的,通气孔110设有八个,其中四个通气孔110设置在矩形的壳体100的体长一侧侧壁上,另四个通气孔110设置在矩形的壳体100的另一体长一侧侧壁上,可更加高效的平衡燃烧腔内外部的空气压强。
7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装置400为万向轮。述万向轮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万向轮围绕壳体100的设有开口一侧排布。通过设置万向轮,使本技术实现水平方向上各方向的移动,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的移动性能。
72.进一步的,万向轮设有四个,四个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壳体100竖直方向矩形投影的四个角处,对壳体100进行支撑及移动,使壳体100在移动或加热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7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所体还设有支撑部500。支撑部500的一端与壳体100设有开口的旁侧连接,支撑部50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壳体100方向。支撑部500的数量与万向轮的数量一致,支撑部500与万向轮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支撑部500围绕壳体100的设有开口一侧排布,万向轮设置在对应的支撑部500的远离壳体100一端。通过设置支撑部500,使万向轮在对壳体100提供支撑和移动能力的同时可远离燃烧腔的外侧壁,进而使燃
烧腔产生的高温不会对万向轮造成伤害,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支撑部500为四个,四个支撑部500分别设置在矩形的外侧壁,排布在壳体100竖直方向矩形投影的四个角处,提高对壳体100的支撑性能。
74.进一步的,支撑部500为板状结构,支撑部500板状结构的所在平面与燃烧腔的开口一端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即支撑部500竖直设置在壳体100的外侧壁上,支撑部500的一端与壳体100的外侧壁连接,支撑部500的另一端与万向轮连接,万向轮的朝向方向与燃烧腔的开口方向一致,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
75.此处,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支撑部500与壳体100之间可旋转连接,四个支撑部500均可在燃烧腔的开口一端所在平面上转动,使四个支撑部500分别位于如图2所示位置和如图3所示位置,使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各支撑部500的朝向方向,以增强万向轮的适用范围。
7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500设有调节部。万向轮通过调节部与支撑部500连接,调节部用于调节万向轮与支撑部500之间的距离,即调节支撑部500与万向轮竖直方向上的距离。通过设置支撑部500和万向轮,使壳体100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便于本技术进行移动,但是,当间隙过大时,会加速燃烧腔内的热量流失,降低加热效率,当间隙过小时,在申请移动过程中壳体100会与地面发生摩擦,对壳体100造成伤害。因此,通过设置调节部,对支撑部500与万向轮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壳体100与地面之间距离的调节,使壳体100在工作过程中尽量靠近地面,提高加热效率,在移动过程中尽量远离地面,便于移动。
77.进一步的,调节部为螺栓,支撑部500远离壳体100的一端设有与螺栓相匹配螺纹孔,螺栓贯穿螺纹孔设置,螺栓的头部与安装腔的开口方向朝向一致,螺栓的另一端与万向轮连接,进而,通过旋转螺栓,即可实现万向轮与支撑部500之间的距离调节。
78.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