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1192发布日期:2022-12-14 02:5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道路排水是指排出路面或地面上的积水,它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市政工程中排水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市政工程多涉及城市道路,而在城市道路中为了方便盲人的行走,往往会设置盲道,同时为了能够使盲人对道路的情况进行感知,盲道通常是凹凸不平的。
3.进而当遇到雨天时,盲道的凹处,缝隙处非常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由于现有的盲道的并未设置任何排水结构,进而只能使积水慢慢蒸发,进而使积水会逐渐渗透进盲道的底部,进而对盲道的结构变得松散,进而降低了盲道的使用寿命,需要进行频繁修整,增大了资源的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能够解决盲道积水不易排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路基的右侧开设有下水道,所述路基的表面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与下水道相连通,所述路基表面开设的凹槽的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路基的内部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通孔、下水道相连通。
6.优选的,所述路基表面开设的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表面设置有敲击机构。
7.优选的,所述敲击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在压杆的表面,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敲击杆,所述敲击杆的表面与上端与滤网的底部接触,所述路基表面开设的凹槽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与路基内部开设的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路基内部开设的滑槽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下水道与竖槽均呈倾斜设置。
9.优选的,所述路基表面开设的下水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10.优选的,所述路基的表面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位于每两个竖槽之间且与两个竖槽相连通,所述横槽内壁的底部呈锥形。
11.综上所述,
12.(1)、该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通过竖槽、横槽与凹槽相互配合,分工对路基表面的雨水进行排出,提高了对路基表面雨水或者积水排水的效率,进而尽量避免
了雨水或积水在盲道中长时间残留,对盲道的内部结构进行渗透,降低盲道使用寿命的情况,降低了对盲道进行修整的频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资源。
13.(2)、该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通过敲击机构的设置,装置能够借助路人行走时对压杆踩压的力,对滤网进行敲击,进而使滤网发生振动,对滤网上堵塞的泥沙进行震掉,进而使滤网能够继续进行过滤,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借助路人对压杆进行挤压的力使装置进行运行,进而减少了能源的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绿色环保,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4.(3)、该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通过连通槽倾斜装置的设置,进而使凹槽中的积水能够顺利流入下水道中,降低了雨水再次回流到凹槽,产生积水的可能,保证了排水工作的顺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路基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路基;2、凹槽;3、滤网;4、压杆;5、下水道;6、过滤板;7、通孔;8、连通槽;9、固定杆;10、弹簧;11、滑槽;12、连接杆;13、敲击杆;14、竖槽;15、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排出积水功能的路基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路基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2,路基1表面开设的凹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3,用以过滤路基1表面的大型杂质,尽量避免了对装置对造成堵塞,路基1的右侧开设有下水道5,下水道5呈倾斜设置,进而加快了雨水在下水道5中的流淌速度,降低了下水道5中雨水发生回流的可能,路基1表面开设的下水道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6,对大型杂质进行过滤,降低了下水道5被堵塞的可能。
21.路基1的表面开设有竖槽14,竖槽14呈倾斜设置且与下水道5相连通,进而使路基1表面的雨水能够顺着竖槽14的斜面顺利流到下水道5中,减少了路基1上积水的产生,路基1的表面开设有横槽15,横槽15位于每两个竖槽14之间且与两个竖槽14相连通,横槽15内壁的底部呈锥形,进而使流进横槽15中的雨水能够通过横槽15的锥面分别流进横槽15两侧的竖槽14中,从而流进下水道5中,进而通过竖槽14与横槽15的设置,对路基1表面上的雨水分多路进行排至下水道5中,进而减少了路基1表面积水的产生,降低了积水对路基1表面的渗透,提高了路基1的使用寿命。
22.请参阅图2-3,路基1表面开设的凹槽2的内壁开设有通孔7,路基1的内部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连通槽8,连通槽8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通孔7、下水道5相连通,进而使凹槽2中所残留的雨水能够通过通孔7进入下水道5中,同时通过连通槽8倾斜装置的设置,进而使凹槽2中的积水能够顺利流入下水道5中,降低了雨水再次回流到凹槽2,产生积水的可能,提高了排水的顺利。
23.滤网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杆4,压杆4突出于滤网3的表面,进而通过压杆4的设
置,使压杆4能够对盲人的脚底进行挤压,使盲人能够进行感知,使路基1能够进行排水的同时,使盲道能够正常使用。
24.压杆4的表面设置有敲击机构,敲击机构包括固定杆9,固定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在压杆4的表面,固定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敲击杆13,敲击杆13的上端与滤网3的底部接触,进而通过连接杆12的设置,使装置能够固定较多的敲击杆13,进而增大了装置对滤网3的敲击面积,增大滤网3的振动频率,降低滤网3堵塞的可能,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25.路基1表面开设的凹槽2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1,固定杆9的表面与路基1内部开设的滑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路基1内部开设的滑槽11的内壁。
26.进一步地,在使用该装置时,外界下雨时,雨水滴落进竖槽14与横槽15中,进而顺着竖槽14流入下水道5中,减少了路基1表面积水的产生,同时滴落进凹槽2中的雨水,则通过通孔7与连通槽8流入下水道5中,进而再次对雨水进行排水,降低了积水产生的可能,进而通过竖槽14、横槽15与凹槽2相互配合,分工对路基1表面的雨水进行排出,提高了对路基1表面雨水或者积水排水的效率,进而尽量避免了雨水或积水在盲道中长时间残留,对盲道的内部结构进行渗透,降低盲道使用寿命的情况,降低了对盲道进行修整的频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资源。
27.同时当路人在盲道上行走时,对压杆4进行踩压,进而使压杆4在凹槽2中滑动下降,进而带动固定杆9在滑槽11中滑动下降,进而对弹簧10进行挤压,压杆4的下降同时带动连接杆12与敲击杆13进行下降,当路人不再对压杆4进行踩压时,进而在弹簧10的弹力下,敲击杆13、连接杆12、固定杆9与压杆4瞬间上升,进而使敲击杆13对滤网3的底部进行敲击,使滤网3进行振动,将滤网3上的泥沙抖掉,进而通过敲击机构的设置,装置能够借助路人行走时对压杆4踩压的力,对滤网3进行敲击,进而使滤网3发生振动,对滤网3上堵塞的泥沙进行震掉,进而使滤网3能够继续进行过滤,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借助路人对压杆4进行挤压的力使装置进行运行,进而减少了能源的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绿色环保,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外界下雨时,雨水滴落进竖槽14与横槽15中,进而顺着竖槽14流入下水道5中,减少了路基1表面积水的产生,同时滴落进凹槽2中的雨水,则通过通孔7与连通槽8流入下水道5中,进而再次对雨水进行排水,降低了积水产生的可能,同时当路人在盲道上行走时,对压杆4进行踩压,进而使压杆4在凹槽2中滑动下降,进而带动固定杆9在滑槽11中滑动下降,进而对弹簧10进行挤压,压杆4的下降同时带动连接杆12与敲击杆13进行下降,当路人不再对压杆4进行踩压时,进而在弹簧10的弹力下,敲击杆13、连接杆12、固定杆9与压杆4瞬间上升,进而使敲击杆13对滤网3的底部进行敲击,使滤网3进行振动,将滤网3上的泥沙抖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