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9258发布日期:2023-05-10 12:3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抗震装置,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公路桥梁建设好后,会有大量的车辆进行行驶,为了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变长,需要通过抗震装置来减缓车辆行驶产生的震动,从而避免车辆行驶产生的震动使公路桥梁发生损坏。

2、授权公告号为cn2164744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通过设置弹簧一、伸缩杆、减震棉块、弹簧二、壳体和斜杆的组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桥梁因为大量车流对公路桥梁造成震动导致公路桥梁容易损坏的问题,利用弹簧一、弹簧二、壳体、伸缩杆的搭配,不仅能够对竖直方向上进行减震,还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减震。但是其技术方案主要采用弹簧实现减震,但是弹簧单独使用进行减震其承载能力相对较小且易受外界影响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公路桥梁的安全,并且弹簧并非吸能装置,其减震效果并不理想。

3、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0266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虽然在竖直方向使用阻尼器与弹簧配合进行减震,但是在水平方向仍然单独使用了弹簧进行减震,在水平方向单独使用弹簧进行减震,其同样承载能力相对较小且易受外界影响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公路桥梁的安全。并且弹簧元件经过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弹性疲劳从而降低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单独使用弹簧减震承载能力较小,易受外界影响造成损坏且减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

2、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包括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桥梁箱体及桥墩连接,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竖直抗震机构,且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通过竖直抗震机构连接;

3、所述竖直抗震机构包括上容纳槽、竖直液压缓冲器及下容纳槽,所述上容纳槽及下容纳槽分别与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液压缓冲器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容纳槽及下容纳槽中。

4、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水平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水平抗震机构包括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第一水平容纳槽及第一上连接臂及第一下连接臂,所述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活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水平容纳槽中,两所述第一水平容纳槽分别通过第一上连接臂及第一下连接臂与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平抗震机构,所述第二水平抗震机构包括第二水平液压缓冲器、第二水平容纳槽及第二上连接臂及第二下连接臂,所述第二水平液压缓冲器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垂直,所述第二水平液压缓冲器两端分别活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水平容纳槽中,两所述第二水平容纳槽分别通过第二上连接臂及第二下连接臂与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连接臂及第二上连接臂均呈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连接臂及第二上连接臂上端与所述上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连接臂及第二下连接臂均呈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连接臂及第二上连接臂下端与所述下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上缓冲层及上结构钢板。

9、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下结构钢板、下缓冲层及下连接板。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预埋于所述桥梁箱体与桥墩中,另一端贯穿所述上支撑结构或所述下支撑结构并连接有固定螺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①本实用新型中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通过设置竖直液压缓冲器,不仅能够对竖直方向上进行减震,并且采用液压缓冲器进行减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主要采用弹簧进行减震的方式而言,采用液压缓冲器进行减震不仅能够保证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承载能力,有效增加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稳定性,且减震效果好。

13、②本实用新型中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通过在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之间设置第一水平抗震机构及第二水平抗震机构,使得本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不仅能够对竖直方向上进行减震,还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减震,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进行减震,从而实现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的减震,做到全方位的减震,有效增强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抗震效果。

14、③本实用新型中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在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中设置缓冲层,进一步增强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抗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分别通过固定螺栓(16)与桥梁箱体(3)及桥墩(4)连接,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之间设置有竖直抗震机构,且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通过竖直抗震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水平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水平抗震机构包括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8)、第一水平容纳槽(9)及第一上连接臂(10)及第一下连接臂(11),所述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8)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活动嵌设于所述第一水平容纳槽(9)中,两所述第一水平容纳槽(9)分别通过第一上连接臂(10)及第一下连接臂(11)与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平抗震机构,所述第二水平抗震机构包括第二水平液压缓冲器(14)、第二水平容纳槽(13)及第二上连接臂(12)及第二下连接臂(15),所述第二水平液压缓冲器(14)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8)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液压缓冲器(8)垂直,所述第二水平液压缓冲器(14)两端分别活动嵌设于所述第二水平容纳槽(13)中,两所述第二水平容纳槽(13)分别通过第二上连接臂(12)及第二下连接臂(15)与所述上支撑结构(1)及下支撑结构(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连接臂(10)及第二上连接臂(12)均呈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连接臂(10)及第二上连接臂(12)上端与所述上支撑结构(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接臂(11)及第二下连接臂(15)均呈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连接臂(10)及第二上连接臂(12)下端与所述下支撑结构(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板(101)、上缓冲层(102)及上结构钢板(10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结构(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下结构钢板(201)、下缓冲层(202)及下连接板(20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16)的一端预埋于所述桥梁箱体(3)与桥墩(4)中,另一端贯穿所述上支撑结构(1)或所述下支撑结构(2)并连接有固定螺母(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抗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包括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桥梁箱体及桥墩连接,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竖直抗震机构,且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通过竖直抗震机构连接;所述竖直抗震机构包括上容纳槽、竖直液压缓冲器及下容纳槽,所述上容纳槽及下容纳槽分别与所述上支撑结构及下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液压缓冲器两端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容纳槽及下容纳槽中。通过设置竖直液压缓冲器,不仅能够对竖直方向上进行减震,并且采用液压缓冲器进行减震不仅能够保证公路桥梁用抗震装置的承载能力,增加抗震装置的稳定性,且减震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任华林,罗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任华林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