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0954发布日期:2023-01-20 18: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


背景技术:

2.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特大桥梁施工时,为便于对桥梁控制点、坐标点进行观测及放样工作,通常需要在桥梁周侧搭建观测塔。
3.在进行测量放样工作时,施工测量人员可以携带强制对中盘等测量用具登台至观测塔的观测台上,再将强制对中盘固定于观测台上,继而可以配合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4.但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度的顺利开展,观测台易被桥墩等结构物遮挡,从而导致施工测量人员无法对待观测或放样区域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随着桥梁施工进度的顺利开展,观测台易被桥墩等结构物遮挡,从而导致施工测量人员无法对待观测或放样区域进行测量放样工作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测量台;
7.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输出部,且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部能够上升或下降,所述测量台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部连接;
8.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输出部,且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部能够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部用于支撑强制对中盘,以使强制对中盘高于所述测量台。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底部固定,所述测量台能够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顶部。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测量台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周向侧壁铰接。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顶部和底部;
12.所述测量台设有穿过其两侧的穿孔,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底部穿过所述测量台的穿孔后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二升降组件。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管桩和填充于所述第一管桩内的第一胶结体;
14.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管桩和填充于所述第二管桩内的第二胶结体;
15.所述第二管桩的远离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端部插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胶结体内。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竖立并固定于所述测量台的边缘处。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斜梯,所述斜梯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斜梯的顶部与所述测量台的边缘铰接,所述斜梯的底部抵接于地面上。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护栏,所述斜梯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侧边处竖立并固定有所述第二护栏。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支撑件;
20.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端部为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部。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测量台的底部之间。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测量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输出部,且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部能够上升或下降,测量台与第一升降组件的输出部连接;第二升降组件包括输出部,且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部能够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组件的输出部用于支撑强制对中盘,以使强制对中盘高于测量台。在利用该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对桥梁控制点、坐标点进行观测及放样工作的过程中,若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而导致观测台被结构物遮挡,此时可以利用第一升降组件驱动测量台上升,从而扩大测量台上施工测量人员的观测视野。同时,还需利用第二升降组件驱动强制对中盘上升,从而将强制对中盘调节至观测范围内以及使得施工测量人员可以接触到强制对中盘,保证强制对中盘可以与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配合而顺利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可以在测量视线遮挡的情况下调节观测台的高度,从而调节观测台上施工测量人员的视野,保证施工测量人员可以观测到测量点,而第二升降组件用于支撑强制对中盘以及调节强制对中盘的高度,从而保证施工测量人员可以接触并利用强制对中盘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的结构示意图。
26.图标:1-第一升降组件;10-第一固定件;11-第一升降驱动件;12-第一支撑件;13-加强肋;2-第二升降组件;20-第二升降驱动件;21-第二支撑件;3-测量台;30-第一护栏;4-强制对中盘;5-第一支撑组件;50-第一管桩;51-第一胶结体;6-支撑杆;7-第二支撑组件;70-第二管桩;71-第二胶结体;8-斜梯;80-第二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实施例: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包括第一升降组件1、第二升降组件2和测量台3;第一升降组件1包括输出部,且第一升降组件1的输出部能够上升或下降,测量台3与第一升降组件1的输出部连接;第二升降组件2包括输出部,且第二升降组件2的输出部能够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组件2的输出部用于支撑强制对中盘4,以使强制对中盘4高于测量台3。
32.在利用该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对桥梁控制点、坐标点进行观测及放样工作的过程中,若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而导致观测台被结构物遮挡,此时可以利用第一升降组件1驱动测量台3上升,从而扩大测量台3上施工测量人员的观测视野。同时,还需利用第二升降组件2驱动强制对中盘4上升,从而将强制对中盘4调节至观测范围内以及使得施工测量人员可以接触到强制对中盘4,保证强制对中盘4可以与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配合而顺利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通过第一升降组件1可以在测量视线遮挡的情况下调节观测台的高度,从而调节观测台上施工测量人员的视野,保证施工测量人员可以观测到测量点,而第二升降组件2用于支撑强制对中盘4以及调节强制对中盘4的高度,从而保证施工测量人员可以接触并利用强制对中盘4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还包括第一支撑组件5,第一支撑组件5包括顶部和底部,第一支撑组件5的底部固定,测量台3能够置于第一支撑组件5的顶部。
35.在桥梁施工前期,观测台不会被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物遮挡,此时测量视线不受限,第一升降组件1不需驱动观测台上升,为提升观测台的稳定性,此时观测台不仅可以与第一升降组件1的输出部连接,且可以置于第一支撑组件5的顶部。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还可以包括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一端与测量台3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5的周向侧壁铰接。
37.支撑杆6用于与第一支撑组件5配合进一步的提升测量台3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支撑杆6的一端与测量台3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组件5的周向侧壁铰接,因而当第一升降组件1驱动测量台3上升后,测量台3可以带动支撑杆6相对第一支撑组件5转动,此时支撑杆6可以在不阻碍测量台3上升过程的前提下,仍旧保持与测量台3连接,可以提升测量台3的稳定性。
3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6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杆6沿第一支撑组件5的周向间隔分布。
39.多个支撑杆6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测量台3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的提升测量台3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多个支撑杆6可以沿第一支撑组件5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7包括顶部和底部;测量台3设有穿过其两侧的穿孔,第二支撑组件7的底部穿过测量台3的穿孔后与第一支撑组件5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7的顶部与第二升降组件2连接以支撑第二升降组件2。
41.为便于支撑第二升降组件2,使得第二升降组件2所支撑的强制对中盘4高于测量台3,以及便于测量台3上的施工测量人员接触到强制对中盘4,本实施例优选第二支撑组件7的底部穿过测量台3的穿孔后与第一支撑组件5固定连接,此时第二支撑组件7不需固定于地面上,且第二支撑组件7不会位于测量台3的周侧。
42.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组件5可以为浇筑并固定于地面上的混凝土结构。为提升第一支撑组件5的安装便捷性,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支撑组件5包括第一管桩50和填充于第一管桩50内的第一胶结体51;进一步的,第二支撑组件7可以包括第二管桩70和填充于第二管桩70内的第二胶结体71;第二管桩70的远离第二升降组件2的端部插接并固定于第一胶结体51内。
43.其中,第一管桩50和第二管桩70均可以采用钢管桩,第一胶结体51和第二胶结体71则均可以采用混凝土、水泥等胶结材料凝固成型后的固体结构。
44.在固定第一支撑组件5的底部时,可以先将待安装第一支撑组件5的地面下方的土体进行加固,具体的,可以开挖土体形成基坑,然后将第一管桩50打入基坑中,并使得第一管桩50的底部穿过基坑底部后插入基坑下方土体中,固定好第一管桩50后再向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待基坑内的混凝土固定后,其可以与基坑下方土体相互配合将第一管桩50牢固的固定于土体中。
45.需要说明的是,在向土体中插入第一管桩50时,还需使得第一管桩50的顶部位于地面上方,继而可以将第二管桩70的底部插入第一管桩50内,并使得第二管桩70的顶部穿过测量台3的穿孔后位于测量台3上方。然后可以同时向基坑、第一管桩50和第二管桩70内浇筑混凝土、水泥等胶结材料,待胶结材料凝固成型后,第一管桩50内的胶结材料形成第一胶结体51,第二管桩70内的胶结材料形成第二胶结体71,此时第一胶结体51和第一管桩50组合形成钢-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其对测量台3的支撑稳定性,第二胶结体71则与第二管桩70组合形成钢-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其对第二升降组件2的支撑稳定性。
4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还包括第一护栏30,第一护栏30竖立并固定于测量台3的边缘处。
47.第一护栏30用于保护测量台3上的施工测量人员,提升该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的使用安全性。
4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还可以包括斜梯8,斜梯8包括顶部和底部,斜梯8的顶部与测量台3的边缘铰接,斜梯8的底部抵接于地面上。
49.斜梯8便于施工测量人员登台至测量台3上,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该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的使用便捷性。
50.此外,由于斜梯8的顶部与测量台3的边缘铰接,因而当测量台3被第一升降组件1驱动而上升后,斜梯8可以绕其顶部相对测量台3旋转,从而使得其底部保持抵接于地面上,
此时测量台3上的施工测量人员仍旧可以通过斜梯8上下测量台3。
5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还包括第二护栏80,斜梯8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侧边处竖立并固定有第二护栏80。
52.第二护栏80用于对斜梯8上的施工测量人员提供安全保障,进一步的提升该桥梁施工测量用观测塔的使用安全性。
53.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10、第一升降驱动件11和第一支撑件12;第一固定件10、第一升降驱动件11和第一支撑件12依次连接,且第一支撑件12的远离第一升降驱动件11的端部为第一升降组件1的输出部。
54.第一固定件10和第一支撑件12均可以采用杆件结构,第一升降驱动件11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此时第一升降组件1可以采用液压升降系统。
5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组件2可以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20和第二支撑件21,第二升降驱动件20固定于第二支撑组件7的顶部,第二支撑件21固定于第二升降驱动件20的顶部,此时第二支撑件21的远离第二升降驱动件20的端部为第二升降组件2的输出部。
56.其中,第二升降驱动件20也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此时第二升降组件2也可以采用液压升降系统。
57.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组件1还包括加强肋13,加强肋13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和测量台3的底部之间。
58.加强肋13用于与第一支撑件12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提升第一升降组件1对测量台3的支撑稳定性。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