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6152发布日期:2023-01-25 00:1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建设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


背景技术:

2.目前,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存在路肩宽度不足问题,对日常养护维修工作造成不便;同时随着对运营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既有铁路电缆需置电缆槽,已保证安全,通常做法如下:
3.1.既有铁路路肩加宽一般于路肩外设置路肩挡墙,存在如下问题:
4.(1)圬工量大;
5.(2)对既有线运营干扰较大;
6.(3)对既有路基排水不利;
7.2.铁路路基电缆槽一般设置于路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存在电缆槽内积水、结冰问题。
8.无法根据铁路路基各种地形条件,对铁路路基冠梁、电缆槽和防护平网之间进行合理分布建设,影响现实中的实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根据铁路路基各种地形条件,对铁路路基冠梁、电缆槽和防护平网之间进行合理分布建设的缺点,而提出的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1.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包括填方段、挖方段、路堑路堤段、路堤桥梁段和路堑隧道段,所述填方段侧面设有边坡,且边坡的一侧浇筑有冠梁,所述冠梁内侧浇筑有接触网支柱,所述冠梁外侧整体浇筑有挑梁,所述挑梁远离冠梁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挡土块,所述挑梁上设有smc电缆槽,所述挑梁的外侧设有带有立柱的防护平网,所述冠梁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边坡配合使用的道砟,所述冠梁的内侧设置有与道砟配合使用的线路中线;
12.所述挖方段包括角钢锚杆,所述角钢锚杆从上至下依次嵌设在边坡的土质中,所述角钢锚杆靠近边坡土质内层中浇筑有水泥砂浆,位于上层所述角钢锚杆的另一侧设置有smc电缆槽强电箱,位于下层所述角钢锚杆的另一侧设置有smc电缆槽弱电箱;
13.所述路堑路堤段包括路堑和路堤,所述smc电缆槽从上至下分别嵌设在路堑和路堤的衔接段,且路堑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侧沟平台和矩形盖板沟,所述矩形盖板沟和路堤段浇筑有路肩墙,所述路肩墙靠近smc电缆槽的一侧设置有角钢支架,所述防护平网沿路堑和路堤的衔接段延伸至侧沟平台的外侧;
14.所述smc电缆槽嵌设在路堤桥梁段的下层,位于上层所述smc电缆槽落至路肩墙
后,所述冠梁位于路肩墙内侧,所述冠梁和路堤桥梁段之间设有冠梁桥梁衔接段,所述路肩墙靠近冠梁桥梁衔接段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栏杆和人行道,所述防护平网嵌设至smc电缆槽后与栏杆的一侧固定,所述冠梁的内腔设置有与路肩墙配合使用的挖孔桩;
15.所述smc电缆槽嵌设在路堑隧道段的上层,且路堑隧道段靠近smc电缆槽的一侧设置有路堑坡脚,所述路堑坡脚的下层设置有路堑侧沟,所述smc电缆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路堑侧沟连通配合的导流池,所述导流池内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钢架,所述导流池右端的下层从上至下分别连通有隧道侧沟、混凝土填充区和延伸隧道电缆槽,所述隧道侧沟、混凝土填充区和延伸隧道电缆槽远离导流池的一端设置有隧道洞门外挡墙。
16.优选的,所述冠梁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且顶宽0.8m,高0.3m,所述冠梁内侧与线路中线的间距设为3.8m,且距接触网支柱的边缘距离不小于5cm。
17.优选的,所述冠梁相邻之间的间隔为15m,且每段间隔内设伸缩缝一道,且伸缩缝宽3cm并填塞有橡胶垫板。
18.优选的,所述冠梁和挑梁相邻之间的间隔为1.5m,所述挑梁的顶宽0.2m,厚0.3m,长0.61m,所述挑梁上开设有预留孔。
19.优选的,所述冠梁、接触网支柱与道砟之间填充有填筑碎石,所述填筑碎石上设有4%向外排水坡。
20.优选的,所述角钢锚杆嵌入边坡土质内1000mm,且嵌设倾角为10
°
,上下两层所述角钢锚杆采用梅花形布置,所述角钢锚杆和smc电缆槽与smc电缆槽强电箱和smc电缆槽弱电箱仅在线路左侧设置,右侧为预留。
21.优选的,所述隧道侧沟与混凝土填充区之间呈交错分布,所述隧道侧沟由隧道洞门外挡墙开始经过导流池并排入路堑侧沟内。
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通过填方段、挖方段、路堑路堤段、路堤桥梁段和路堑隧道段的各种地形条件辅助配合,采用因地制宜计划,实现根据铁路路基各种地形条件,对铁路路基冠梁、电缆槽和防护平网之间进行合理分布建设,大大降低现实中的实际使用效果,降低改造工程的圬工量,对既有路基排水影响较小,也节省铁路改造工程的造价,且将电缆槽置于外侧,减少其受到破坏的可能性,避免电缆槽内出现结冰的情况。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填方段的冠梁外挂电缆槽和防护平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填方段的冠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挖方段边皮上电缆槽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堑路堤段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堤桥梁段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路堑隧道段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冠梁;2、接触网支柱;3、挑梁;4、混凝土挡土块;5、smc电缆槽;6、防护平网;7、道砟;8、线路中线;9、角钢锚杆;10、水泥砂浆;11、smc电缆槽强电箱;12、smc电缆槽弱电箱;13、路肩墙;14、角钢支架;15、矩形盖板沟;16、侧沟平台;17、挖孔桩;18、栏杆;19、人行道;20、冠梁桥梁衔接段;21、路堑坡脚;22、路堑侧沟;23、导流池;24、钢架;25、混凝土填
充区;26、延伸隧道电缆槽;27、隧道侧沟;28、填筑碎石;29、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实施例一
32.参照图1-6,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包括填方段、挖方段、路堑路堤段、路堤桥梁段和路堑隧道段,填方段侧面设有边坡,且边坡的一侧浇筑有冠梁1,冠梁1内侧浇筑有接触网支柱2,冠梁1外侧整体浇筑有挑梁3,挑梁3远离冠梁1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挡土块4,挑梁3上设有smc电缆槽5,挑梁3的外侧设有带有立柱的防护平网6,冠梁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边坡配合使用的道砟7,冠梁1的内侧设置有与道砟7配合使用的线路中线8;
33.挖方段包括角钢锚杆9,角钢锚杆9从上至下依次嵌设在边坡的土质中,角钢锚杆9靠近边坡土质内层中浇筑有水泥砂浆10,位于上层角钢锚杆9的另一侧设置有smc电缆槽强电箱11,位于下层角钢锚杆9的另一侧设置有smc电缆槽弱电箱12;
34.路堑路堤段包括路堑和路堤,smc电缆槽5从上至下分别嵌设在路堑和路堤的衔接段,且路堑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侧沟平台16和矩形盖板沟15,矩形盖板沟15和路堤段浇筑有路肩墙13,路肩墙13靠近smc电缆槽5的一侧设置有角钢支架14,防护平网6沿路堑和路堤的衔接段延伸至侧沟平台16的外侧;
35.smc电缆槽5嵌设在路堤桥梁段的下层,位于上层smc电缆槽5落至路肩墙13后,冠梁1位于路肩墙13内侧,冠梁1和路堤桥梁段之间设有冠梁桥梁衔接段20,路肩墙13靠近冠梁桥梁衔接段2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栏杆18和人行道19,防护平网6嵌设至smc电缆槽5后与栏杆18的一侧固定,冠梁1的内腔设置有与路肩墙13配合使用的挖孔桩17;
36.smc电缆槽5嵌设在路堑隧道段的上层,且路堑隧道段靠近smc电缆槽5的一侧设置有路堑坡脚21,路堑坡脚21的下层设置有路堑侧沟22,smc电缆槽5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路堑侧沟22连通配合的导流池23,导流池23内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钢架24,导流池23右端的下层从上至下分别连通有隧道侧沟27、混凝土填充区25和延伸隧道电缆槽26,隧道侧沟27、混凝土填充区25和延伸隧道电缆槽26远离导流池23的一端设置有隧道洞门外挡墙,通过填方段、挖方段、路堑路堤段、路堤桥梁段和路堑隧道段的各种地形条件辅助配合,采用因地制宜计划,实现根据铁路路基各种地形条件,对铁路路基冠梁1、电缆槽和防护平网6之间进行合理分布建设,大大降低现实中的实际使用效果,降低改造工程的圬工量,对既有路基排水影响较小,也节省铁路改造工程的造价,且将电缆槽置于外侧,减少其受到破坏的可能性,避免电缆槽内出现结冰的情况。
37.实施例二
3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铁路路基冠梁外挂电缆槽防护平网,包括填方段、挖方段、路堑路堤段、路堤桥梁段和路堑隧道段,填方段侧面设有边坡,且边坡的一侧浇筑有冠梁1,冠梁1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且顶宽0.8m,高0.3m,冠梁1相邻之间的间隔为15m,且每段间隔内设伸缩缝一道,且伸缩缝宽3cm并填塞有橡胶垫板,抵抗冠梁1之间的扩张应力,延长冠梁1的使用寿命,冠梁1内侧浇筑有接触网支柱2,冠梁1外侧整体浇筑有挑梁3,冠梁1
和挑梁3相邻之间的间隔为1.5m,挑梁3的顶宽0.2m,厚0.3m,长0.61m,挑梁3上开设有预留孔29,满足冠梁1和挑梁3之间的合理分布需求,也便于施工人员对挑梁3上安装所需部件,挑梁3远离冠梁1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挡土块4,挑梁3上设有smc电缆槽5,挑梁3的外侧设有带有立柱的防护平网6,冠梁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边坡配合使用的道砟7,冠梁1、接触网支柱2与道砟7之间填充有填筑碎石28,填筑碎石28上设有4%向外排水坡,利于雨季雨水的排放工作,避免轨道面和道砟7区域出现积水,冠梁1的内侧设置有与道砟7配合使用的线路中线8,冠梁1内侧与线路中线8的间距设为3.8m,且距接触网支柱2的边缘距离不小于5cm,使冠梁1、线路中线8以及距接触网支柱2之间合理布局;挖方段包括角钢锚杆9,角钢锚杆9从上至下依次嵌设在边坡的土质中,角钢锚杆9靠近边坡土质内层中浇筑有水泥砂浆10,位于上层角钢锚杆9的另一侧设置有smc电缆槽强电箱11,位于下层角钢锚杆9的另一侧设置有smc电缆槽弱电箱12,角钢锚杆9嵌入边坡土质内1000mm,且嵌设倾角为10
°
,上下两层角钢锚杆9采用梅花形布置,使述角钢锚杆9在边坡内合理分布和稳固安装处理,角钢锚杆9和smc电缆槽5与smc电缆槽强电箱11和smc电缆槽弱电箱12仅在线路左侧设置,右侧为预留,利于smc电缆槽5内电缆的强弱电连接工作;路堑路堤段包括路堑和路堤,smc电缆槽5从上至下分别嵌设在路堑和路堤的衔接段,且路堑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侧沟平台16和矩形盖板沟15,矩形盖板沟15和路堤段浇筑有路肩墙13,路肩墙13靠近smc电缆槽5的一侧设置有角钢支架14,防护平网6沿路堑和路堤的衔接段延伸至侧沟平台16的外侧;smc电缆槽5嵌设在路堤桥梁段的下层,位于上层smc电缆槽5落至路肩墙13后,冠梁1位于路肩墙13内侧,冠梁1和路堤桥梁段之间设有冠梁桥梁衔接段20,路肩墙13靠近冠梁桥梁衔接段2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栏杆18和人行道19,防护平网6嵌设至smc电缆槽5后与栏杆18的一侧固定,冠梁1的内腔设置有与路肩墙13配合使用的挖孔桩17;smc电缆槽5嵌设在路堑隧道段的上层,且路堑隧道段靠近smc电缆槽5的一侧设置有路堑坡脚21,路堑坡脚21的下层设置有路堑侧沟22,smc电缆槽5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路堑侧沟22连通配合的导流池23,导流池23内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钢架24,导流池23右端的下层从上至下分别连通有隧道侧沟27、混凝土填充区25和延伸隧道电缆槽26,隧道侧沟27与混凝土填充区25之间呈交错分布,隧道侧沟27由隧道洞门外挡墙开始经过导流池23并排入路堑侧沟22内,避免隧道内出现积水,提高铁路轨面的安全性能,隧道侧沟27、混凝土填充区25和延伸隧道电缆槽26远离导流池23的一端设置有隧道洞门外挡墙,通过填方段、挖方段、路堑路堤段、路堤桥梁段和路堑隧道段的各种地形条件辅助配合,采用因地制宜计划,实现根据铁路路基各种地形条件,对铁路路基冠梁1、电缆槽和防护平网6之间进行合理分布建设,大大降低现实中的实际使用效果,降低改造工程的圬工量,对既有路基排水影响较小,也节省铁路改造工程的造价,且将电缆槽置于外侧,减少其受到破坏的可能性,避免电缆槽内出现结冰的情况。
39.本实用新型中,根据铁路路基改造现场情况,处于填方段时:桩基冠梁1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顶宽0.8m,高0.3m,冠梁1内缘与线路中线8间距一般3.8m,且距接触网支柱2外缘不小于5cm;冠梁1顶面位于内轨顶面以下0.8m,冠梁1间隔15m设伸缩缝一道,宽3cm,填塞橡胶垫板,冠梁1基础一般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方桩,截面尺寸为0.5m*0.5m,洛阳铲成孔;洛阳铲成孔困难地段,采用φ0.8m圆桩,人工挖孔;桩间距3.0m,桩长5.0m,冠梁1外侧每间隔1.5m设挑梁31道,顶宽0.2m,厚0.3m,长0.61m,与冠梁1整体浇筑,冠梁1底面高于既有路基顶面时,与冠梁1内侧设标号为c30混凝土挡土块4,混凝土挡土块4顶宽0.2m,高0.3m,长
0.3~0.5m,混凝土挡土块4间设2cm缝隙排水;冠梁1底面低于于既有路基顶面时,于冠梁1内间隔1.5m埋设φ10cmpvc排水管,挑梁3顶部设smc电缆槽,采用两个10.9级高强热浸锌内六角螺栓连接与挑梁3连接固定,螺栓型号为m10
×
30,设双螺母、垫圈,挑梁3外缘设防护平网6,其立柱外缘与挑梁3外缘间距0.1m,线路左侧的防护平网6立柱内侧焊接角钢支架,采用45mm
×
45mm
×
5mm热浸锌角钢制做,角钢支架上设smc电缆槽5,与支架采用m10
×
30螺栓连接,冠梁1与道砟7间采用填筑碎石28填平,填筑碎石28表面设4%向外排水坡,smc电缆槽5的盖板与槽身每间隔1m采用2cm宽1mm厚不锈钢钢带绑扎固定,钢带两端采用m10
×
30热浸锌螺栓固定,设双螺母、垫圈,smc电缆槽5底部每间隔1.5m设φ5cm泄水孔一个;
40.处于填方段时:smc电缆槽5支架间距1.5m,采用70mm
×
70mm
×
5mm热浸锌角钢制做,外露500mm,位于侧沟平台16顶面以上1.2m;在边坡处于土质地层时:角钢锚杆9支架锚入边坡1000mm,钻孔深1200mm;在边坡处于石质地层时:角钢锚杆9锚入边坡600mm,钻孔深800mm;钻孔倾角为10
°
,孔径为120mm,灌注m30水泥砂浆10角钢锚杆9与smc电缆槽5间采用两个10.9级高强热浸锌内六角螺栓连接,螺栓型号为m10
×
30,设双螺母、垫圈,上下层角钢锚杆9采用梅花形布置,上层角钢锚杆9及smc电缆槽5仅在smc电缆槽强电箱11和smc电缆槽弱电箱12的线路左侧设置,右侧为预留;
41.处于路堑路堤段时:路堤、路堑电缆槽在6m范围内过渡衔接,衔接范围内采用smc电缆槽5,路堤与向外排水的矩形盖板沟15间设路肩墙13,路肩墙13顶面高程位于轨面以下80cm,其内缘连接冠梁1和矩形盖板沟15内边墙,外缘位于新建防护平网6外10cm,路肩墙13与道砟7间用填筑碎石28填平,衔接段内的smc电缆槽5,采用门式角钢支架支撑,沿线路方向间距1.2m,角钢支架14锚入路肩墙0.3m,衔接段内防护平网6延伸至侧沟平台16外侧,侧沟平台16外侧与边坡间的缝隙采用异形状态下的防护平网6连接;
42.处于路堤桥梁段时:路堤地段下层smc电缆槽5的电缆在桥头以外约12m处过轨至对侧,每处顶入两根dn100mm热浸锌钢管,与线路交角45
°
;上层smc电缆槽5落至路肩墙13后与同侧桥梁上的smc电缆槽5连接,桩基冠梁1与桥梁人行道19间在约3m范围内设路肩墙13过渡衔接,路肩墙13外缘为smc电缆槽5外10cm,路肩墙13两端分别与冠梁1和人行道19等高,且路肩墙13地基埋深50cm,衔接段采用smc电缆槽5,同时防护平网6折至smc电缆槽5内侧后与桥梁角钢立柱栏杆采用连接板连接;
43.处于路堑隧道段时:路堑地段下层smc电缆槽5的电缆在隧道以外约15m处过轨至对侧,每处顶入两根dn100mm热浸锌钢管,与线路交角45
°
;上层smc电缆槽5落至路肩墙13后与同侧隧道的smc电缆槽5连接,且隧道侧沟27和smc电缆槽5向外延伸至洞口挡墙处,其尺寸、顶面高程同隧道,隧道侧沟27与隧道洞门外挡墙间的混凝土填充区25采用c30混凝土填平,隧道洞门外挡墙底部设排水沟,同既有尺寸,隧道洞门外挡墙外设导流池23,长1.2m,宽为延伸隧道电缆槽26外边缘至路堑坡脚21范围,导流池23顶面高程同向外延伸的隧道侧沟,导流池2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钢架24,且钢架24采用∠40
×
40
×
4热浸锌角钢,并间距1m,导流池23与相邻路堑侧沟22和隧道侧沟27沟槽连接处预留孔洞,路堑边坡悬挂的smc电缆槽5在导流池23前4.5m范围内过渡至与隧道向外延伸的延伸隧道电缆槽26等高。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