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辆基地二层咽喉区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3846发布日期:2023-03-17 22:5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辆基地二层咽喉区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辆基地二层咽喉区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股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线路越来越多。为满足停车、检修需求,在新线地铁建设过程中,增设地铁车辆基地的必要性日渐迫切。本着集约土地利用的发展要求,多地开始探讨双层或多层车辆基地的设计建造。对于多层车辆基地最上层咽喉区常采用露天设计,露天咽喉区的排水问题是多层车辆基地面临的突出问题。
3.现有技术中对于车辆基地咽喉区位于结构找坡层上的排水做法,通常两股道间沿股道方向设置排水坡度为0.2%的盖板排水沟,排水方向为自出入线至库区方向。咽喉区设置坡度为2%的整体单向排水。股道间雨水通过股道间盖板排水沟汇至单向排至库区侧,再通过库前横向排水沟排至盖板一侧汇水点。咽喉区其他区域雨水透过有砟道砟渗透至结构找坡层顶面,结构找坡层顶面通过结构找坡层整体带坡坡面漫流至咽喉区盖板单侧,最后通过盖板单侧排水沟汇集至车辆基地雨水收集系统。
4.但是,上述排水做法存在缺陷,车辆基地咽喉区有砟道床整体设置于结构找坡层上,降低了有砟道床的稳定性,雨水通过道砟渗透漫排,遇大量雨水时,不利于雨水排水通畅性。结构找坡层为满足排水坡度要求需设置较长的结构面找坡层,增加结构找坡层的自重荷载及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基地咽喉二层区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基地咽喉区有砟道床整体设置于结构找坡层上,降低了有砟道床的稳定性,雨水通过道砟渗透漫排,遇大量雨水时,不利于雨水排水通畅性。结构找坡层为满足排水坡度要求需设置较长的结构面找坡层,增加结构找坡层的自重荷载及工程造价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车辆基地二层咽喉区排水结构,包括结构找坡层和设置在结构找坡层上的有砟道床,所述结构找坡层的上表面设置成锯齿形的横坡,所述结构找坡层的每个低谷处均插接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导管。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结构找坡层的低谷处的排水导管的数量为一个。
8.更进一步的,所有排水导管呈线性设置在咽喉区的中部。
9.进一步的,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导管之间均设有四个股道,所述股道铺设在有砟道床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找坡层平行股道方向设置成两个纵坡,两个纵坡均朝向呈线性的排水导管处倾斜。
11.更进一步的,所述纵坡的坡度为0.2%,使得水流能够沿着纵坡流动。
12.进一步的,所述横坡的坡度为2%,使得水流能够沿着横坡流动。
13.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找坡层最高点上方的有砟道床厚度为0.62m。
1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排水导管的上端均设有雨水篦子,防止排水导管被堵塞。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当遇到雨水天气时,积水会沿着横坡向波谷处流动,再通过排水导管将二层咽喉区的积水收集至首层咽喉区排水管网系统,进而将积水集中处理,排水流畅度及排水效率也较大提高。
17.此外,结构找坡层上表面的锯齿形设计使其使用的混凝土量约为现有技术中心结构找坡层混凝土量的1/3。极大减少结构板自重。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一种地铁车辆基地二层咽喉区排水结构的俯视图;
20.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21.附图标记:
22.1、结构找坡层;2、有砟道床;3、横坡;4、排水导管;5、股道;6、咽喉区;7、库区。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25.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基地二层咽喉区排水结构,车辆基地是指地铁系统的车辆停修和后勤保障基地,通常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
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等部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图1中最下方的是库区7;咽喉区6是指站场和区间交接处、道岔密集的地段,一般站场股道5数越多,咽喉区6越长。包括结构找坡层1和设置在结构找坡层1上的有砟道床2,有砟道床2是在路基上面使用石渣作为道床使用水泥轨枕的道床形式,其中石渣就是石头子,其要求是构造均匀,坚硬,耐风化,冲击韧性好,富有弹性。
29.具体的,将结构找坡层1的上表面设置成锯齿形的横坡3,横坡3的坡度为2%,按照地铁规范的要求,站场路基面设置的横向排水坡度宜为2%,坡度过小不利于有砟道床面遇大量渗透雨水的快速聚集,存在道砟底积水的可能。当遇到雨水天气时,积水会沿着横坡3向波谷处流动,使得积水能够被集中排走,排水流畅度及排水效率也较大提高。此外,结构找坡层1上表面的锯齿形设计使其使用的混凝土量约为现有技术中心结构找坡层1混凝土量的1/3。极大减少结构板自重。
30.具体地,为了将汇集在波谷处的积水排走,结构找坡层1的每个低谷处均插接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导管4,通过排水导管4将二层咽喉区6的积水收集至首层咽喉区6排水管网系统,进而将积水集中处理。排水导管4的直径根据两斜面锯齿型结构板横坡3对应的汇水流量计算确定。
31.更具体地,为了便于施工建设,每个结构找坡层1的低谷处的排水导管4的数量为一个,所有排水导管4呈线性设置在咽喉区6的中部;每相邻的两个排水导管4之间均设有四个股道5,股道5即车辆行驶轨道,股道5铺设在有砟道床2上。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够达到快速排水的效果,也能够避免结构找坡层1上端锯齿状过密,避免施工难度过高。
32.从横坡3的方向上看,所有的排水导管4已经位于最低点。从沿着股道5的方向看,也需要将排水导管4设置在最低点才能使得整个咽喉区6的积水向排水导管4处汇集。因此,结构找坡层1平行股道5方向设置成两个纵坡,两个纵坡均朝向呈线性的排水导管4处倾斜,如图1所示,箭头代表排水导管4两侧的纵坡的倾斜方向。纵坡的坡度为0.2%,使得水流能够沿着纵坡流动。按照地铁规范的要求,站场路基面设置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由于咽喉区纵向长度较横向长度明显长,且纵向排水位于结构板最低点,对渗水流速要求不高,且大雨时其允许存在短期积水情况。若坡度设置过大,明显增加结构板纵向找坡高差,增加结构板荷载及投资。因此,每个结构找坡层1的低谷处的排水导管4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结构找坡层1平行股道5方向也要设置成波浪状,增加了整体的施工难度;当然,如果咽喉区6过长,导致排水效率降低,也可以适当增加每个结构找坡层1的低谷处的排水导管4的数量。
33.此外,所有排水导管4呈线性设置在咽喉区6的中部的设置还能够与结构找坡层1平行股道5方向设置成两个纵坡相配合,使得排水导管4两侧的纵坡长度相等,进而使得两侧纵坡的坡降高差最小。
34.具体地,结构找坡层1最高点上方的有砟道床2厚度为0.62m。0.62m为地铁车辆基地常用的采用值。有砟道床应有足够的厚度,道砟厚度太薄无法保证股道路基面不发生永久变形和保持轨道稳定。道砟厚度太厚增加道砟工程量及结构板荷载,不经济。
35.具体地,每个排水导管4的上端均设有雨水篦子,防止排水导管4被堵塞。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