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8463发布日期:2023-05-25 04:0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支座设计,具体地说是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


背景技术:

1、中小跨径多主梁桥梁,例如空心板梁桥、t梁桥、小箱梁桥等,多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横桥向支座数量多。由于结构本身竖向支承点多,属于竖向超静定体系,加之施工误差、交通荷载作用、环境作用等,导致桥梁运营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支座脱空现象。支座脱空已成为橡胶支座最严重、最广泛的质量病害。

2、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支座脱空问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主要在桥梁运营施工过程中进行排查和处置,主要有2种处置方式:

3、方式1:将支座复位后,直接在支座顶面与主梁之间的空隙插塞薄钢板,水平方向锤击,利用薄钢板的楔紧作用恢复支座支承作用;

4、方式2:先将支座复位,测量支座顶面与主梁底面之间空隙,然后将梁顶起一定高度,再按测量厚度插入相应薄钢板,最后落梁。

5、目前所用处置方式有明显不足和缺点:

6、方式1简单易行,无需封闭交通,但是,在水平锤击作用下,支座位置会发生变动,并且,插塞钢板通常难以达到预期的顶紧效果;

7、方式2可保证支座顶紧,但是,将梁顶起需要有合适位置和足够空间安放千斤顶,若桥墩缺少施顶条件,需要搭设支架或安装牛腿等大量辅助措施,并且,梁体顶升需要封闭交通。

8、方式1和方式2均难以准确控制支座实际支承荷载,保证支座处于理论设计状态。

9、支座脱空将改变主梁支承边界和下部结构荷载分布,使得结构偏离设计状态,可导致主梁受力不均匀,降低主梁承载力和主梁间连接有效性,也可导致下部结构局部受载过大,发生局部承压破坏或结构开裂。因此,极需一种新型支座形式,统筹考虑支座本身的支承功能与运营期间支座脱空处置的约束条件,从根本上摆脱支座脱空处置困境,使支座位置准确、受力有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

2、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主体中心内部设有后注胶空腔,后注胶空腔一侧连接下注胶管,后注胶空腔另一侧连接上出胶管,后注胶空腔上侧和/或下侧的支座主体内设有承压钢板,位于支座主体内侧设有纤维加劲网兜,纤维加劲网兜外侧抵接支座主体内侧,纤维加劲网兜内侧包覆后注胶空腔、承压钢板。

3、所述的纤维加劲网兜包括环向纤维和径向纤维,所述的环向纤维和径向纤维交织成网格柱体结构。

4、所述的后注胶空腔外侧的支座主体、纤维加劲网兜设有一圈环形凸起。

5、所述的支座主体的形状为圆柱形。

6、所述的后注胶空腔的形状为圆饼状。

7、所述的下注胶管、上出胶管的形状为l形。

8、所述的承压钢板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多个承压钢板等距分布。

9、所述的下注胶管和上出胶管一端分别穿过纤维加劲网兜空隙、承压钢板连通后注胶空腔,下注胶管和上出胶管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支座主体外侧。

10、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统筹考虑支座本身的支承功能与运营期间支座脱空处置的约束条件,开辟支座脱空处置的新路径,本实用新型利用支座本身位置即可完成支座脱空处置,操作便捷易行,无需任何辅助措施,适用于桥梁运营期严苛的施工条件,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板式橡胶支座基础上增加后注胶空腔构造及与之相适应的辅助构造,构造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可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完成支座脱空处置,是一种适用于支座脱空处置的低影响支座形式。

11、本实用新型无需薄钢板调整支座脱空间隙,对不同程度支座间隙均有良好适应性。本实用新型在支座脱空处置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受到水平荷载干扰,可保证支座主体精准定位。本实用新型适应高压注胶,可充当扁平千斤顶使用,适应扁平狭小空间顶升作业要求。本实用新型作千斤顶使用时,应变更注胶材料为无粘性、不硬化的液体材料,使得支座主体可重复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包括支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主体(1)中心内部设有后注胶空腔(5),后注胶空腔(5)一侧连接下注胶管(3),后注胶空腔(5)另一侧连接上出胶管(4),后注胶空腔(5)上侧和/或下侧的支座主体(1)内设有承压钢板(6),位于支座主体(1)内侧设有纤维加劲网兜(2),纤维加劲网兜(2)外侧抵接支座主体(1)内侧,纤维加劲网兜(2)内侧包覆后注胶空腔(5)、承压钢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加劲网兜(2)包括环向纤维(2-1)和径向纤维(2-2),所述的环向纤维(2-1)和径向纤维(2-2)交织成网格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注胶空腔(5)外侧的支座主体(1)、纤维加劲网兜(2)设有一圈环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主体(1)的形状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注胶空腔(5)的形状为圆饼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注胶管(3)、上出胶管(4)的形状为l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压钢板(6)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多个承压钢板(6)等距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注胶管(3)和上出胶管(4)一端分别穿过纤维加劲网兜(2)空隙、承压钢板(6)连通后注胶空腔(5),下注胶管(3)和上出胶管(4)的另一端分别位于支座主体外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支座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一种后填充板式橡胶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主体中心内部设有后注胶空腔,后注胶空腔一侧连接下注胶管,后注胶空腔另一侧连接上出胶管,后注胶空腔上侧和/或下侧的支座主体内设有承压钢板,位于支座主体内侧设有纤维加劲网兜,纤维加劲网兜外侧抵接支座主体内侧,纤维加劲网兜内侧包覆后注胶空腔、承压钢板。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支座本身位置即可完成支座脱空处置,操作便捷易行,无需任何辅助措施,适用于桥梁运营期严苛的施工条件,可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完成支座脱空处置,是一种适用于支座脱空处置的低影响支座形式。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祺,彭崇梅,杨伟,张枢文,赵辛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