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06929发布日期:2023-05-31 19:1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10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和车辆组成结构的变化,超载车对道路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高等级公路必须具有高品质与高性能的路面以适应公路运输重型化、大型化和大交通量的特点。

2、混凝土路面通常包括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其中,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是在面层内设置连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而不设横向缩缝的水凝混凝土路面,它克服了普通水凝混凝土路面横缝过多的缺陷,减少了构造上导致病害发生的因素,是利用普通水凝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充分发挥钢筋的抗拉性能,来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抗弯拉强度的原理进行设计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因具有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和养护费用低等优点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步骤一般包括施工准备、端部处理、钢筋网制作、布料、混凝土摊铺和养生。其中,在钢筋网制作时,通常是利用垫块、板凳筋等作为支撑,然后进行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绑扎安装,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在制作钢筋网时,由于作业人员的走动踩踏和施工器具的堆放,容易影响钢筋网支架体系的稳定性。(2)由于在钢筋绑扎过程中,一个工作面的钢筋绑扎通常是由多个零散的钢筋网片或骨架绑扎而成,所形成的钢筋支撑架体系易松动、易变形,安装高度不平整,存在塌陷质量隐患,通常需要多次返工和修复,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高。(3)传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垫块、板凳筋,容易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的控制钢筋安装高度、间距及固定牢固度,较少浪费施工资源及节约工程造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钢筋网片安装过程中高度不平整,钢筋网片易塌陷和变形,且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以达到精细化施工、精致建造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s1、制作架立钢筋:将钢筋两端向上对称弯折成等腰三角形,且使钢筋两端交叉后凸出2~3cm,即制成架立钢筋;

5、s2、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下料:横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根据所施工道路的单幅单道宽度确定,且横向钢筋的两端部预留钢筋保护层厚度;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根据所施工道路的单幅单道纵向分块尺寸确定,且纵向钢筋的两端部预留钢筋保护层厚度;横向钢筋的下料数量由横向钢筋的铺设间距d和所施工道路的单幅单道纵向分块区域的尺寸确定;纵向钢筋的下料数量由纵向钢筋的铺设间距k和所施工道路的单幅单道宽度确定;

6、s3、布置横向钢筋:在所施工道路的单幅单道纵向分块区域将横向钢筋按照铺设间距d均匀平行摆放在道路基层面上;

7、s4、支撑横向钢筋:依次将间隔为n的位置上的横向钢筋抬起,并在其正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垂直均匀焊接多个架立钢筋,使架立钢筋将该位置的横向钢筋平稳支撑在道路基层面上,其中n的取值为2d或3d;

8、s5、绑扎纵向钢筋:将步骤s4中被架立钢筋支撑的横向钢筋两端各绑扎一根纵向钢筋,使被架立钢筋支撑的横向钢筋与两根纵向钢筋连接成整体框架;之后再沿道路宽度方向,由中间向横向钢筋的两端按照铺设间距k均匀平行绑扎剩余的纵向钢筋;

9、s6、绑扎横向钢筋:沿道路走向由中间向两侧将摆放在道路面的剩余横向钢筋垂直抬起,并依次绑扎在纵向钢筋上,从而完成了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

1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制作架立钢筋中,架立钢筋的底边长为16~25cm,高度为15~18cm。

1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下料中,控制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两端部预留15~22cm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1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支撑横向钢筋中,架立钢筋在横向钢筋的长度方向上每间隔40~60cm焊接一个。

1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支撑横向钢筋中,架立钢筋焊接时,焊接的接触点应牢固、焊缝饱满、无焊渣,且不伤横向钢筋。

14、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布置横向钢筋中,横向钢筋在道路基层面上的摆放间隔d为18~24cm;所述步骤s5绑扎纵向钢筋中,纵向钢筋的绑扎间隔k为18~24cm。

15、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架立钢筋采用ф8的钢筋制作;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采用ф12的钢筋制作。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安全性方面:本发明通过制作架立钢筋,先按间隔通过架立钢筋支撑一部分横向钢筋,并在支撑起的横向钢筋两端绑扎焊接纵向钢筋,从而可为后续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绑扎焊接提供稳定的支撑,之后再分别绑扎施工剩余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从而可形成稳固可靠,承载力及抗倾覆能力强的钢筋支撑架体系,不会因局部碰撞或作业人员走动及施工器具堆放影响整个支架系统失稳及存在垮塌,也不需要施工过程人员维护修整,可有效防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带来的机械伤害安全风险。

18、2、施工效率方面:本发明中,钢筋支撑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工艺简单,架立钢筋构件体量小,成套焊接件焊接方便,易于搬运及安装,适用面广,施工效率高,高程、平整度极易得到很好控制。传统施工方法,一个工作面的钢筋绑扎需要6~10人/1天完成,而本发明中,从架立钢筋构件下料制作、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下料、布置横向钢筋、支撑横向钢筋到绑扎纵向钢筋和绑扎横向钢筋,只需3~4人/半天可完成,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踩踏在钢筋网上,安装质量有保障。

19、3、经济性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架立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计算设计,并一次性投入,量化生产,不存在返工、返修及维护。与传统使用垫块、板凳筋及钢筋绑扎方式相比,减少了材料的投入费用,同时减少了相应维护和管理方面的人工及材料投入,降低了因施工过程中尺寸不达标产生的返工,节省大量的施工费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制作架立钢筋中,架立钢筋的底边长为16~25cm,高度为15~18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下料中,控制横向钢筋(1)和纵向钢筋(2)的两端部预留15~22cm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支撑横向钢筋中,架立钢筋(3)在横向钢筋(1)的长度方向上每间隔40~60cm焊接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支撑横向钢筋中,架立钢筋(3)焊接时,焊接的接触点应牢固、焊缝饱满、无焊渣,且不伤横向钢筋(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下料中,横向钢筋(1)的铺设间距d为18~24cm;所述步骤s5绑扎纵向钢筋中,纵向钢筋(2)的铺设间距k为18~24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立钢筋采用ф8的钢筋制作;所述横向钢筋(1)和纵向钢筋(2)采用ф12的钢筋制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道路工程的钢筋支撑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架立钢筋:将钢筋两端向上对称弯折成等腰三角形,且使钢筋两端交叉后凸出2~3cm,即制成架立钢筋;S2、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下料;S3、布置横向钢筋:在所施工道路的单幅单道纵向分块区域将横向钢筋按照铺设间距d均匀平行摆放在道路基层面上;S4、支撑横向钢筋;S5、绑扎纵向钢筋;S6、绑扎横向钢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钢筋网片安装过程中高度不平整,钢筋网片易塌陷和变形,且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以达到精细化施工、精致建造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青,谢敏,汤光乾,王勇,赵正,陈光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