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65239发布日期:2023-08-18 13:0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钢混组合梁施工。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钢混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钢混组合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目前钢混组合梁已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2、桥面板作为钢混组合梁最常用的混凝土结构,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为在预制场将桥面板预制成型,运输至现场采用吊车进行安装的工艺,常用的吊车有汽车吊、履带吊以及专用架板机。履带吊相较汽车吊更灵活,相较专用架板机成本更低,成为桥面板安装最常用的方式。

3、但采用履带吊安装桥面板一般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4、一、履带吊安装桥面板,随着履带吊上桥,履带吊的履带会直接与桥面板接触,造成预制好的桥面板开裂。

5、二、由于桥面板未连接成整体前,履带吊上桥安装桥面板主要依靠钢梁进行受力,履带吊起吊桥面板时,荷载往往较大,所以必须将该荷载转移到钢梁主要受力杆件上,不能让钢梁薄弱部位受力过大,以免造成钢梁永久损伤,甚至造成钢梁脆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利用行走的起吊设备安装桥面板时易对桥面板、钢梁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3、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设置在桥面板上,桥面板沿纵桥向架设在钢梁上,在桥面板的外侧形成一条纵桥向的湿接缝,桥面板上沿纵桥向设置有剪力槽,安装平台包括:

4、钢板支腿,其沿湿接缝间隔设置,每个钢板支腿的底部支撑在湿接缝处的钢梁主要受力构件上;

5、角钢支腿,其沿桥面板施工的剪力槽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每个角钢支腿向下穿入一个剪力槽内并支撑在对应位置的钢梁主要受力构件上;

6、钢面板,其连接在钢板支腿和角钢支腿的顶部且底面高于桥面板设置,钢面板在横桥向上覆盖湿接缝到桥面板远离湿接缝一侧的剪力槽,钢面板在纵桥向上完全覆盖桥面板设置,钢面板的上表面用于承载履带吊。

7、优选的是,所述钢板支腿包括沿纵桥向间隔平行设置的多块钢板,多块钢板的顶部共同连接有一块第一贴板,第一贴板焊接在所述钢面板的底部,每个所述钢板支腿的所有钢板在纵桥向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共同连接有第一加劲板。

8、优选的是,所述角钢支腿包括呈矩形排列设置的多个角钢,多个角钢的顶部共同焊接有一块第二贴板,第二贴板焊接在所述钢面板的底部,每个角钢沿竖向设置,一排角钢的外侧之间共同连接有第二加劲板。

9、优选的是,在所述钢面板的侧面上连接有挂耳,用于与履带吊连接。

10、优选的是,在所述钢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抄垫结构,用于补偿所述桥面板安装平台放置在所述桥面板上后不平的高度。

11、优选的是,所述钢面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面板层,第一型钢沿纵桥向设置,每个所述安装平台对应的所有所述钢板支腿连接在一个第一型钢的底部,每个所述安装平台对应的所有所述角钢支腿连接在一个第一型钢的底部,第二型钢沿横桥向平行设置且沿纵桥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每个第二型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型钢的顶部,面板层焊接在所有第二型钢的顶部。

12、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s1、根据湿接缝宽度、钢梁截面尺寸设置所述钢板支腿、所述角钢支腿的尺寸,通过履带吊吊装第一块所述桥面板;

14、s2、在第一块所述桥面板上安装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先将所述钢板支腿支撑在湿接缝处的钢梁上,再将所述角钢支腿支撑在第一块所述桥面板的远离湿接缝一侧的剪力槽内侧,之后利用履带吊吊取一块所述钢面板,对齐湿接缝与所述桥面板的一侧边缘,将所述钢面板与所述钢板支腿、所述角钢支腿焊接固定,形成所述安装平台;

15、s3、驱动所述履带吊驶上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然后利用履带吊吊装位于纵桥向施工方向的第二块所述桥面板,并安装第二块所述桥面板上对应的第二块所述安装平台;

16、s4、驱动所述履带吊驶上第二块所述安装平台,重复s3操作,依次吊装所述桥面板及所述安装平台,多块连续的所述安装平台形成一个平台组;

17、s5、驱动所述履带吊继续前移,安装下一块所述桥面板,同时利用所述履带吊将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转移至下一块所述桥面板上,从而实现平台组的前移;

18、s6、重复s5步骤,直至完成所有所述桥面板的安装。

19、优选的是,吊装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时,在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面向第二块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两端对应所述第二型钢的位置设置隔垫构件,隔垫构件包括:

20、支撑竖板,其一面为磁吸面、另一面为光滑面,支撑竖板通过磁吸面与已安装的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的所述钢面板的侧面临时吸附固定,支撑竖板的底部中心向上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转轴孔,支撑竖板的高度小于所述钢面板的高度,第二块所述安装平台在与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拼接时,沿支撑竖板的光滑面滑动,以引导所述安装平台的相对移动;

21、转轴,其上端向上伸入至转轴孔内且与转轴孔的侧壁之间滑动连接,转轴的下端在朝向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向下设置有万向接头且通过万向接头连接有门型槽;

22、抄垫件,其截面尺寸小于门型槽的内侧尺寸,抄垫件穿过门型槽后伸入至相邻的所述第二贴板或所述第一贴板的底部或进行支撑,以补偿不平处的高度差。

23、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安装在桥面板上侧,且钢板支腿、角钢支腿支撑在钢梁主要受力构件上,实现履带吊不与桥面板直接接触,避免了桥面板开裂,且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通过钢板支腿和角钢支腿将荷载传递给钢梁主要受力杆件,保证了钢梁结构的安全。

25、(2)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结构简单、受力明确,造价便宜,相较采用传统汽车吊或专用架板机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通过循环采用吊装桥面板、安装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履带吊转移到安装平台上、吊装下一块桥面板的施工方法,对施工现场占用空间少,具有施工方便、快速便捷、安全等优点。

26、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桥面板上,桥面板沿纵桥向架设在钢梁上,在桥面板的外侧形成一条纵桥向的湿接缝,桥面板上沿纵桥向设置有剪力槽,安装平台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支腿包括沿纵桥向间隔平行设置的多块钢板,多块钢板的顶部共同连接有一块第一贴板,第一贴板焊接在所述钢面板的底部,每个所述钢板支腿的所有钢板在纵桥向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共同连接有第一加劲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支腿包括呈矩形排列设置的多个角钢,多个角钢的顶部共同焊接有一块第二贴板,第二贴板焊接在所述钢面板的底部,每个角钢沿竖向设置,一排角钢的外侧之间共同连接有第二加劲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面板的侧面上连接有挂耳,用于与履带吊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抄垫结构,用于补偿所述桥面板安装平台放置在所述桥面板上后不平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面板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面板层,第一型钢沿纵桥向设置,每个所述安装平台对应的所有所述钢板支腿连接在一个第一型钢的底部,每个所述安装平台对应的所有所述角钢支腿连接在一个第一型钢的底部,第二型钢沿横桥向平行设置且沿纵桥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每个第二型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型钢的顶部,面板层焊接在所有第二型钢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吊装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时,在第一块所述安装平台面向第二块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两端对应所述第二型钢的位置设置隔垫构件,隔垫构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包括钢板支腿、角钢支腿、钢面板,安装在桥面板上侧,钢板支腿、角钢支腿支撑在钢梁主要受力构件上,将荷载传递给钢梁主要受力杆件,保证了钢梁结构的安全,履带吊行至钢面板上进行吊装作业,不与桥面板直接接触,避免了桥面板开裂,相较采用传统汽车吊或专用架板机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通过循环采用吊装桥面板、安装可移动的桥面板安装平台、履带吊转移到安装平台上、吊装下一块桥面板的施工方法,对施工现场占用空间少,具有施工方便、快速便捷、安全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洲,王浩,彭鹏,杨凯旋,彭高登,孙刘洋,路国梁,余煜东,黄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