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5872229发布日期:2023-10-28 07:2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具体涉及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波形钢腹板桥梁使用大量钢材与混凝土,建设过程中高能耗(钢、混凝土用量大)、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这些桥梁服役期满后,很难循环利用,成为建筑垃圾,这些问题与我国提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相违背,不利于土木工程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结构强度与传统波形钢腹板桥梁媲美,且利于建材循环利用符合绿色环保发展的桥梁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

2、现有的波形钢腹板桥梁存在负弯矩区混凝土底板压应力大、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容易开裂,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存在自重较大,结构受力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钢腹板易锈蚀等后期病害多的技术问题。

3、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波形钢腹板桥梁中钢、混凝土用量大、服役期满后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包括钢内构框架、竹外构框架以及uhpc混凝土桥面板,竹外构框架包覆钢内构框架设置,竹外构框架与钢内构框架固定连接形成顶部开口的集成竹钢箱梁,集成竹钢箱梁的侧壁沿纵向呈波浪形延伸设置,uhpc混凝土桥面板支承在集成竹钢箱梁的顶部,竹外构框架的横向截面形状呈u形,竹外构框架包括竹底板、波形竹腹板以及预应力筋,两个波形竹腹板相对地设于竹底板的横向两侧,预应力筋沿纵向张紧在竹底板上,钢内构框架的底部支撑在竹底板上,钢内构框架的侧面与竹腹板固定连接。

3、进一步地,竹外构框架包括多个沿纵向拼接的u形竹撑梁,多个u形竹撑梁沿纵向相互拼接并通过预应力筋沿纵向张紧。

4、进一步地,波形竹腹板沿垂直于竹底板的表面方向设置。

5、进一步地,钢内构框架包括钢本体、剪力键以及剪力钉,钢本体的横向截面形状呈u形,钢本体的侧壁沿纵向呈波浪形延伸设置,竹外构框架包覆钢本体设置,剪力键的一端固定设于钢本体上,剪力键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埋设在uhpc混凝土桥面板内,剪力钉的一端固定设于钢本体上,剪力钉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埋设在uhpc混凝土桥面板内。

6、进一步地,钢本体包括钢底板、波纹钢腹板、钢悬臂板、底板加劲肋以及腹板加劲肋,两个波纹钢腹板相对地设于钢底板的横向两侧,钢悬臂板与波纹钢腹板一一对应布设,钢悬臂板靠近波纹钢腹板的上边缘设置,钢悬臂板的第一端与波纹钢腹板固定连接,钢悬臂板的第二端向波纹钢腹板的内侧悬挑设置,波纹钢腹板的上边缘设有剪力键,钢悬臂板的第二端设有剪力键,钢悬臂板的中部设有剪力钉,腹板加劲肋与波纹钢腹板一一对应布设,腹板加劲肋沿纵向布设于波纹钢腹板的内壁面上,底板加劲肋沿纵向布设于钢底板的上表面。

7、进一步地,波纹钢腹板的内陷部位与波形竹腹板的内陷部位对应设置,波纹钢腹板的外凸部位与波形竹腹板的外凸部位对应设置,波纹钢腹板与波形竹腹板胶结和/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8、进一步地,底板加劲肋为第一u形肋,第一u形肋的开口侧固定设于钢底板上,第一u形肋闭口侧凸出于钢底板的表面设置,多个底板加劲肋沿横向间隔排布,腹板加劲肋为第二u形肋,第二u形肋的开口侧固定设于波纹钢腹板的内壁面上,第二u形肋闭口侧凸出于波纹钢腹板的内壁面设置,多个腹板加劲肋沿竖向间隔排布。

9、进一步地,钢内构框架还包括钢横隔支撑板和钢端面支撑板,钢端面支撑板设于钢本体的端部用于从端部支撑uhpc混凝土桥面板,钢横隔支撑板设于钢本体内,钢横隔支撑板的底部与钢底板和底板加劲肋固定连接,钢横隔支撑板的顶部沿横向向外延伸并伸出至波形竹腹板外。

10、进一步地,钢横隔支撑板包括沿竖向排布的连接板体和外伸板体,连接板体的底部设有连接坡脚,连接坡脚与底板加劲肋焊接,连接坡脚与钢底板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板体的侧壁面与腹板加劲肋焊接,外伸板体的两端沿横向外扩并穿过波纹钢腹板伸出至波形竹腹板外。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的施作方法,用于施作上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包括如下步骤:制作竹外构框架;制作钢内构框架;将钢内构框架安装固定于竹外构框架内,形成集成竹钢箱梁;搭设模板,通过现浇uhpc混凝土在集成竹钢箱梁顶部形成uhpc混凝土桥面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通过采用集成竹钢箱梁支承uhpc混凝土桥面板,全桥面板通过采用抗拉强度较高的uhpc混凝土,同时采用集成竹钢箱梁替换传统波形钢腹板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底板,有效减少了水泥用量与梁的自重,有效减少组合梁运营期间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开裂问题,相比传统波形钢腹板梁在经济性和功能性上都有所提高;通过竹外构框架包覆钢内构框架并与之固定连接形成集成竹钢箱梁,采用竹外构框架包覆钢内构框架形式构成集成竹钢箱梁,大大降低了钢材与混凝土的用量,减轻了梁体自重,减少梁承受自重荷载比例,并且减少钢腹板的锈蚀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的施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施作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内构框架、竹外构框架以及UHPC混凝土桥面板,竹外构框架包覆钢内构框架设置,竹外构框架与钢内构框架固定连接形成顶部开口的集成竹钢箱梁,集成竹钢箱梁的侧壁沿纵向呈波浪形延伸设置,UHPC混凝土桥面板支承在集成竹钢箱梁的顶部,竹外构框架的横向截面形状呈U形,竹外构框架包括竹底板、波形竹腹板以及预应力筋,两个波形竹腹板相对地设于竹底板的横向两侧,预应力筋沿纵向张紧在竹底板上,钢内构框架的底部支撑在竹底板上,钢内构框架的侧面与竹腹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的钢‑竹‑混凝土组合箱梁,减轻了梁体自重,减少梁承受自重荷载比例,并且减少钢腹板的锈蚀。

技术研发人员:秦红禧,周新阳,陈爱军,覃健,秦嗣斌,王达,王皓磊,康欣,杨菡,卢彦丹,唐奡,乔楷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