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16598发布日期:2023-10-30 09:1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桥涵台背回填的,尤其涉及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涵部位跳车现象逐渐成为公路工程主要病害之一,引起此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2、①采用传统素土,灰土或水泥土分层压实工艺,受作业面空间狭小,异形截面和压实设备适用性限制及施工监管不力等因素,压实度不达标且桥涵与路堤连接处根本无法压实,连接处遇水路堤填料收缩沉降,两者形成台阶;

3、②桥涵与道路结构材料刚度、强度、膨胀性等存在差异,桥涵结构设计偏小,路堤过长过高且桥涵基础承载力优于路堤基础承载力,在同一工况下,路基变形量大于桥涵台身沉降量;

4、③桥头部位常为湿软基础,换填不彻底或桩体加固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路基基础在超载车辆循环作用下,沉降量加大;

5、近年国内主要从回填工艺优化、压实作业机具组合匹配及引入新材料三方面探索解决桥涵台背与路堤连接部位的不均匀沉降现场,但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行业中仍不理想;

6、流态固化土是以工程渣土、建筑固废细骨料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和水,通过搅拌形成的大流态新型岩土固结材料,其优异的自硬性、和易性、力学性能及对原料的包容性逐步代替传统回填料被应用到建筑、市政、轨道交通、水利的回填工程,基于流态固化土回填解决传统材料工艺沉降量过大造成桥涵部位跳车问题是一种可行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解决了目前采用传统材料工艺进行桥涵台背回填时沉降量过大的造成桥涵部位跳车问题。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4、s1:土质取样

5、对施工区域内将作为制备流态固化土的基土进行多点取土采样,将取出的基土烘干、破碎、混合均匀后检测基土的理化指标和矿物组分;

6、s2:固化剂配置

7、根据s1基土理化指标和矿物组分检测结果,结合当地工业固废品类配置土壤固化剂代替水泥用于基土固化;

8、s3:配合比设计

9、根据桥涵台背回填对流态固化土固结体性能参数要求,泵送工艺及基土、固化剂特性等设计新拌流态固化土制备集料配合比。所述流态固化土固结体的性能参数为:流动扩展度为100mm~280mm,湿密度为800kg/m3~2000kg/m3,泌水率不大于2%,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mpa~4mpa,渗透系数为1×10-9cm/s~1×10-5cm/s;

10、s4: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准备

11、确保基土含水率≤16%;

12、桥涵台背隐蔽工程检测合格后对回填作业面杂物清理;

13、流态固化土生产用设备,固化剂和生产用水入场;

14、s5: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过程

15、s51:桥涵台背与道路基础组成的回填区域两侧设置模板;

16、s52:在回填区域沿模板设置塑料薄膜或土工布;

17、s53:对基土进行筛分除杂后与岩土固化剂、水和外加剂等按照配比投入流态固化土搅拌设备中制备成流态固化土,并对新拌流态固化土性能进行检测;

18、s54:检测合格的流态固化土通过泵送系统或溜槽对桥涵台背两端作业面对称分层浇筑;

19、s55:浇筑最上层时进行收面找平,待填筑料未完全凝结时,将s52中塑料薄膜或土工布对折覆盖流态固化土上表面;

20、s56:待最上层流态固化土固结后,拆除模板,对薄膜或土工布包围的固结体两侧围边填土覆盖并压实;

21、s6:养护;

22、优选的,所述新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高度不超过新拌流态固化土在浇筑后导致周围构筑物发生移位变形的高度。

23、优选的,所述分层浇筑高度应在流态固化土浇筑前在桥涵台背构筑体上画出标高线且绝对标高不超过1.5m。

24、优选的,所述桥涵台背的桥台下部四周用流态固化土进行包裹,浇筑宽度不小于500mm。

25、优选的,所述模板不拆除且支护强度能够满足路面车辆动载荷对模板侧压力,模板两侧不围边覆土。

26、优选的,所述待回填区域面沿模板设置塑料薄膜或土工布,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下端铺设在回填区域面底部距模板的距离为0.3-0.5m。

27、优选的,所述涵背回填流态固化土填筑到路面底基层,所述桥涵台背的涵背回填流态固化土填筑高度至路面底基层,且所述流态固化土浇筑桥涵台背最上层时,固化剂掺量提高1%~10%;

28、优选的,一种包括上述任一所述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涵台背的桥台的前墙支护模板与所述桥台匹配的堤坝基础倾斜角度和高度一致且搭接到桥台上,模板支护长度或所述桥台、道路基础和堤坝组成的回填区域两侧模板之间间距等于堤坝允许的最大水位时水流沿浸润线到达路基基础侵害的长度和桥台宽度之和l的1.2倍。

29、优选的,所述桥涵台背的桥台的前墙与支护模板填充的固结体拆除模板后,采用与堤坝迎水侧原有的结构材料进行覆盖。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1、1、大流态可泵送,桥涵台背异形断面,狭小空间回填无死角,且流态固化土自硬性好,无需振捣压实,施工简单,效率高;

32、2、工业固废配置固化剂代替水泥,对水体无污染且固化性能优异,价格低;

33、3、强度处于混凝土刚性和路基堤坝回填材料柔性之间,较好的解决两者过度材料兼容性差的问题,固结体自立性较好,对桥涵台背无挤压推移,桥涵受力条件较好,后期病害维护少;

34、4、固结过程不可逆,掩埋地下为水饱和体,体积稳定,受水侵蚀不发生湿软病害,振扰不液化,抗震性强,基础稳固耐久;

35、5、流态固化土对桥涵台背具有较好附着性且自身抗渗性好,降低基础水分对混凝土钢筋的侵蚀,延长构筑物服务年限和阻止河道湖泊水流沿浸润线对路基基础水蚀侵害;

36、6、桥梁建设中除桥背外,也可在桥墩周围填筑流态固化土,对混凝土柱子进行裹覆,杜绝外部水对柱子侵蚀和深入桥墩内的水冻融热胀冷缩对柱子的破坏。



技术特征:

1.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高度不超过新拌流态固化土在浇筑后导致周围构筑物发生移位变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浇筑高度应在流态固化土浇筑前在桥涵台背构筑体上画出标高线且绝对标高不超过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涵台背的桥台下部四周用流态固化土进行包裹,浇筑宽度不小于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桩体软基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不拆除且支护强度能够满足路面车辆动载荷对模板侧压力,模板两侧不围边覆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区域的面上沿模板设置塑料薄膜或土工布,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下端铺设在回填区域的底部面上距模板的距离为0.3-0.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涵台背的涵背回填流态固化土填筑高度至路面底基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态固化土浇筑桥涵台背最上层时,固化剂掺量提高1%~10%。

9.一种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涵台背的桥台的前墙支护模板与所述桥台匹配的堤坝基础倾斜角度和高度一致且搭接到桥台上,模板支护长度或所述桥台、道路基础和堤坝组成的回填区域两侧模板之间间距等于堤坝允许的最大水位时水流沿浸润线到达路基基础侵害的长度和桥台宽度之和l的1.2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涵台背的桥台的前墙与支护模板填充的固结体拆除模板后,采用与堤坝迎水侧原有的结构材料进行覆盖。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态固化土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在通过桥涵台背与道路基础组成的回填区域两侧设置模板,并在待回填作业面沿模板设置塑料薄膜或土工布,随后将流态固化土进行分层浇筑,并最后将塑料薄膜或土工布对折覆盖流态固化土上表面,撤下模板进行保养,通过将流态固化土应用于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中,利用流态固化土固结体自立性较好的特性,狭小空间也能无死角回填,流态固化土自硬性好使得固结体对桥涵台背无挤压推移,桥涵受力条件较好,并且有效解决了传统材料进行回填后沉降量过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奇,李冠峰,黄昆鹏,黄凯强,张璐凯,康奇孟,张燕超,尚家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