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36106发布日期:2023-12-13 07:3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具体地指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几年,我国悬索桥的建设如火如荼。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大跨径悬索桥得到迅猛发展。其中主缆作为悬索桥结构的主要承力构件,素有悬索桥“生命线”之称。因此主缆施工是悬索桥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主缆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主缆架设、紧缆、索夹及吊索安装、主缆缠丝等。但随着悬索桥跨径的不断突破,我国现有的部分主缆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超大跨径悬索桥施工需求。

2、对于超大跨径悬索桥的超长边缆,为满足结构受力和线形的要求,通常要在边跨处设置相应的支撑结构,以增大全桥的整体刚度。一般在边跨处设置副塔,以传递主缆竖向力,因此副塔处往往承受较大压力。副索鞍可设置为类索夹形式,即索夹直径为成桥状态主缆直径。但主缆在紧缆作业前后存在18%~20%的空隙率,紧缆前主缆直径远大于副索鞍直径,因此在索股架设阶段无法直接将主缆索股全部放进副索鞍内,且在较大压力下进行索股调索、紧缆施工作业将十分困难。我国目前尚无一套适合超大跨径悬索桥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主塔施工完成后,施工副塔,施工至距离塔顶设定距离停止;

4、s2、在主塔和锚碇上架设主缆,并完成紧缆工序;

5、s3、对两组主塔之间的主缆跨中部分施加向下压力,迫使主塔和副塔之间的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至设定高度;

6、s4、完成副塔施工,在副塔上安装副索鞍,进行副索鞍处的主缆施工作业。

7、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所述步骤s1中,施工副塔至距离塔顶设定距离停止的方法包括:施工副塔至距离副塔塔顶15m~20m处停止。

8、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所述步骤s3中,对两组主塔之间的主缆跨中部分进行压载的方法包括:基于主缆跨中部分进行跨中梁段的吊装施工,利用跨中梁段对主缆跨中部分施加竖直向下压力,迫使主缆跨中部分向下移动。

9、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所述步骤s3中,迫使主塔和副塔之间的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至设定高度的方法包括:迫使主塔和副塔之间的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至设计标高。

10、本申请的优点有:1、本申请在进行副塔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时,预留副塔塔顶部分先不施工,方便主缆边跨部分的架设,即在主缆边跨部分架设过程中不会与主缆边跨部分产生任何的干涉,进行副索鞍处主缆施工作业时,通过对主缆跨中部分施加向下压力,迫使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整体对主缆边跨部分的调节是非常方便的,主缆边跨部分抬升后再进行副塔塔顶部分和副索鞍的施工,此时主缆边跨部分不会干涉副塔塔顶部分和副索鞍的安装,整体施工非常的简单有序,极大程度提高了主缆架设和副塔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复杂悬索桥结构的施工难度,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11、2、本申请在施工副塔初期,只施工副塔至距离副塔塔顶15m~20m处就停止施工,并不会一次性完成副塔的施工,副塔是分步施工,通过施工副塔至距离塔顶的设定高距离,可以为主缆边跨部分的架设预留足够的空间,确保主缆边跨部分架设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干扰,使主缆的架设更为方便且高效,整体施工难度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12、3、本申请对主缆跨中部分施加向下压力的方式非常简单,通过吊装跨中梁段对主缆跨中部分进行压载,跨中梁段本身就是悬索桥需要后续施工的结构,通过吊装跨中梁段压载方式简单,还可以为后续梁段施工提供极大的便利,整体压载的方式非常的简单,操作也极为方便;

13、4、本申请通过对主缆跨中部分进行竖向的压载,主缆的跨中部分向下移动,自然主缆的边跨部分就会向上抬升,当主缆边跨部分抬升至设计标高时,即此时主缆边跨部分与空缆情况下的主缆边跨部分是重叠的,主缆边跨部分不会产生向下的压力,同时与当前副塔施工顶部位置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副塔剩余节段的安装施工作业以及副索鞍的安装,同时方便后续副索鞍与主缆边跨部分的装配,整体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14、本申请的施工方法非常的简单,降低了复杂悬索桥的施工难度,通过分步施工副塔可以为主缆边跨部分的架设提供足够的空间,对主缆跨中部分进行压载使主缆边跨部分抬升,可以方便主缆边跨部分与副塔安装以及副塔后续施工,整体施工极为方便,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施工副塔至距离塔顶设定距离停止的方法包括:施工副塔至距离副塔塔顶15m~20m处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两组主塔之间的主缆跨中部分进行压载的方法包括:基于主缆跨中部分进行跨中梁段的吊装施工,利用跨中梁段对主缆跨中部分施加竖直向下压力,迫使主缆跨中部分向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迫使主塔和副塔之间的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至设定高度的方法包括:迫使主塔和副塔之间的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至设计标高。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基于副塔后做的类索夹形式副索鞍处主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主塔施工完成后,施工副塔,施工至距离塔顶设定距离停止;S2、在主塔和锚碇上架设主缆,并完成紧缆工序;S3、对两组主塔之间的主缆跨中部分进行压载,迫使主塔和副塔之间的主缆边跨部分向上抬升至设定高度;S4、完成副塔施工,在副塔上安装副索鞍,进行副索鞍处的主缆施工作业。本申请的施工方法非常的简单,降低了复杂悬索桥的施工难度,通过分步施工副塔可以为主缆边跨部分的架设提供足够的空间,对主缆跨中部分进行压载使主缆边跨部分抬升,可以方便主缆边跨部分与副塔安装以及副塔后续施工,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涛,田唯,潘桂林,游新鹏,彭成明,钟永新,李冕,晏泽伟,彭志辉,胡伟,徐鑫,汪仁威,颜兆福,杨建平,袁航,乐煌辉,张耀,张媛,李佳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