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09304发布日期:2024-01-16 11:4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斜拉桥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斜拉桥是将主梁用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

2、斜拉桥的常规施工方法为先进行索塔施工,再进行主梁施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斜拉桥施工的方法越来越多。合理优化斜拉桥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水平对斜拉桥施工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塔梁同步施工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即当主塔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同时进行主梁和主塔的施工。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同步施工法具有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

3、目前,在使用同步施工法进行建造时,由于需要在主塔墩上浇筑主塔顶端,因此在主塔墩施工完毕后,需要在其端部支模浇筑主塔顶端,由于主塔墩较高,支模时需要多次吊运模板,容易减缓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主塔墩较高,支模时需要多次吊运模板,容易减缓施工进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3、s1:主塔基底施工;

4、s2:爬模支架安装施工;

5、s3:顶模安装施工;

6、s4:采用爬模法对主塔进行施工;

7、s5:顶模浇筑施工;

8、s6:采用挂篮法对主梁进行施工。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1中,对主塔基底施工前,需要放线测量基坑开挖位置后方可对基底进行浇筑,其中,对于面积较大的基底进行浇筑时,需要采用跳仓法施工,施工时,需要采用溜槽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且浇筑后需要振实混凝土,排出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待基底放置7-10天以后,即可在基底上对主塔底部进行施工,施工时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将主塔底部施工至预设高度。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2中,对爬模支架进行安装前,需要确保主塔底部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5-25mpa,爬模支架安装时需要在同步安装外围护,且外围护的高度需高于操作面,其中,爬模支架与穿墙螺栓杆连接时,需要使用双螺母固定,且双螺母预紧后,穿墙螺栓杆穿过双螺母后外露的长度尺寸不应小于1cm。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3中,对顶模进行安装施工时,需要将顶模模板安装在爬模支架上,使得顶模模板位于主塔浇筑区模板的上方,且顶模需要以主塔为轴心对称施工;

12、其中,顶模安装施工的具体步骤包括:

13、s301:在爬模支架上安装扇形托架,使得扇形托架位于爬模支架的上端,且扇形托架呈对称设置;

14、s302:在扇形托架上安装底模,并绑扎底板钢筋;

15、s303:在扇形托架上对称安装两个侧模,并绑扎腹板钢筋;

16、s304:在底模的上方且位于两个侧模之间安装内模;

17、s305:在内模和两个侧模的上方绑扎顶板钢筋;

18、s306:在底模、内模和两个侧模的两端安装端模。

1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4中,使用爬模法进行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退模时,需在液压爬模预埋位置安装附墙装置,确保附墙装置与混凝土表面充分接触,使固定套完全覆盖附墙座的承重范围,在导轨爬升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查清理,确保导轨上无阻碍导轨爬升的障碍物,其中,爬模支架爬升前还需要对爬升层混凝土进行检测,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需要达到15-25mpa。

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5中,在爬模支架爬升至预设高度后,使得顶模位于预设高度时,即可对底板、腹板和顶板进行浇筑,且在将混凝土养护至结构强度达到15-25mpa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张拉。

2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6中,挂篮法施工的具体步骤包括:

22、s601:在主塔顶部安装挂篮行走轨道,两个挂篮行走轨道需要保持平行,且需要保证挂篮行走轨道与主塔顶端的稳固连接;

23、s602:组拼挂篮菱形构架,并将其安装在挂篮行走轨道上,挂篮菱形构架需要通过吊运设备移动至主塔的顶端,两个挂篮菱形构架放置在两个挂篮行走轨道上后,需要使用手拉葫芦对两个挂篮菱形构架进行临时固定,保证挂篮菱形构架的稳定性,待挂篮菱形构架与挂篮行走机构连接后,机壳将手拉葫芦拆除;

24、s603:在两个挂篮菱形构架上安装横梁,使两个挂篮菱形构架形成一个整体,横梁能够将两个挂篮菱形构架连接,使得两个挂篮菱形构架能够同步移动,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25、s604:安装挂篮锚固系统,使其与主塔顶部混凝土梁段锚固连接,锚固系统能够在确保挂篮菱形构架移动同时,保证挂篮菱形构架与主塔顶部的连接,能够提高挂篮菱形构架的稳定性;

26、s605:架设挂篮前上横梁、前侧吊带、下横梁和底模支架,能够完成挂篮的安装施工,以及能够完成位于主梁下方的底模支架的安装,使得底模支架形成一个工作平台;

27、s606:在底模支架上安装挂篮底模;

28、s607:在底模支架上安装挂篮两侧的滑梁和挂篮侧模;

29、s608:对安装后的挂篮底模和挂篮侧模进行预压,预压能够提高挂篮底模和挂篮侧模的稳定性;

30、s609:进行挂篮内模滑梁安装及固定;

31、s6010:在挂篮底模和挂篮侧模上绑扎底板钢筋和腹板钢筋;

32、s6011:安装挂篮内模,并绑扎挂篮顶板钢筋;

33、s6012: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挂篮底模、挂篮顶模和挂篮内模的端部安装挂篮端模,挂篮端模安装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4、s6013:待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即结构混凝土强度大于15mpa时,拆除挂篮端模,并对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进行脱模,通过控制挂篮菱形构架,能够带动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与浇筑后的主梁分离,便于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的脱模作业,便捷性更高;

35、s6014:在浇筑后的混凝土梁段上安装挂篮行走轨道,并拆除锚固系统,能够在新浇筑后的主梁上安装挂篮行走机构,便于挂篮菱形构架向前移动,拆除锚固系统便于挂篮菱形架构长距离的移动;

36、s6015:移动挂篮菱形构架,使其带动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移动,移动后通过锚固系统对挂篮菱形构架进行固定,将挂篮菱形架构移动至新浇筑的主梁上的挂篮行走机构上时,挂篮菱形架构能够带动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移动至主梁的一端;

37、s6016:提升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使其移动至预定位置,进行绑扎钢筋并进行混凝土浇筑,通过挂篮菱形架构能够对挂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进行提升,使得篮底模、挂篮侧模和挂篮内模能够到达预定位置,便于后续对钢筋的绑扎。

3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6013中,待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需要对该梁段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对该梁段进行检测后方可进行挂篮行走轨道的安装。

3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6中,采用挂篮法对主梁进行施工时,需要对塔柱上两侧的主梁进行同步施工,确保塔柱保持平衡,且塔柱一侧的主梁的施工长度需要小于两个塔柱之间距离的一半。

4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6中,两个塔柱上的主梁达到预定跨度时需要对主梁进行合拢,合拢时使用一个主梁上的挂篮即可,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在合拢口设置好预应力管道,并在合拢口的两侧增加等重压载配重,在浇筑混凝土时,即可对等重压载配重进行拆卸。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2、该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通过将顶模与爬模支架连接,使得爬模支架在爬升时能够将顶模移动至预定高度,进而便于对顶模进行浇筑作业,因此在对顶模进行支模时,即可在较低处完成对顶模的支模作业,然后经过爬模支架的顶升移动至设计高度,由于支模施工高度较低,进而便于对模板进行吊运安装,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43、该一种基于爬模法和支点挂篮悬浇法的斜拉索桥施工方法采用挂篮悬浇法,便于在高处对主梁进行浇筑施工,避免搭设较高的施工支架,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