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5784发布日期:2023-07-05 22:3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1、路面结构层指的是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底基层。传统的人行道路面机构一般是采用铺设砂垫层的方式来使其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在砂垫层上方设置较薄的混凝土层为面砖提供支撑,路面机构的整体支撑稳定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由于面砖采用传统的铺设方式进行的,面砖相互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容易出现面砖高低不平的情况,而且在面砖与上基层之间出现积水时,行人经过时也容易出现积水被直接从面砖缝隙中挤出并溅一身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底基层、第一透水层、第二透水层、上基层和面层;

3、所述第一透水层设置在底基层的顶侧,所述第二透水层设置在上基层的底侧,所述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面层设置在上基层的顶侧,且面层为多个相互连接的面砖组合而成。

4、优选的,所述底基层的材质为水稳,厚度为15-25cm。

5、优选的,所述上基层的材质采用透水混凝土,厚度为5-10cm。

6、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层的材质采用级配碎石,第二透水层为砂砾层。

7、优选的,所述隔离层采用土工布,且土工布呈双层设置。

8、优选的,所述面砖上开设有卡槽,面砖上设置有凸条,凸条与卡槽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面砖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多个上防滑条和下防滑条,多个下防滑条均嵌入透水混凝土内。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的设置能够提高该路面结构的透水性,同时通过设置的隔离层能够将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隔开,避免砂砾层进入级配碎石层内导致路面结构的不稳定性,且不会影响该路面机构的整体透水性。

11、通过在面砖上设置凸条和卡槽能够使相邻面砖之间保持较好的连接性,从而能够提高面层的整体性,避免出现面砖高低不一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将下防滑条嵌入上基层的方式能够保证面砖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了面砖与上基层之间出现积水时,行人经过时容易出现积水被直接从面砖缝隙中挤出并溅一身的情况,且通过设置的上防滑条能够提高面砖的防滑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层(1)、第一透水层(11)、第二透水层(13)、上基层(14)和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1)的材质为水稳,厚度为15-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14)的材质采用透水混凝土,厚度为5-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层(11)的材质采用级配碎石,第二透水层(13)为砂砾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12)采用土工布,且土工布呈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砖(2)上开设有卡槽(22),面砖(2)上设置有凸条(21),凸条(21)与卡槽(22)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砖(2)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多个上防滑条(23)和下防滑条(24),多个下防滑条(24)均嵌入透水混凝土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底基层、第一透水层、第二透水层、上基层和面层,所述第一透水层设置在底基层的顶侧,所述第二透水层设置在上基层的底侧,所述第一透水层和第二透水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面层设置在上基层的顶侧,且面层为多个相互连接的面砖组合而成,所述底基层的材质为水稳,厚度为15‑25cm,所述上基层的材质采用透水混凝土,厚度为5‑10cm。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解决了现有人行道路面结构稳定性不足导致面砖易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路面结构的透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英,姜传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晶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