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3774发布日期:2023-12-07 00:1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道路雨水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雨水利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2、由于现有道路的特殊结构,使其存在较强的不透水性,道路雨水往往通过市政管网排出,而道路两侧树池得不到充分的灌溉,还需要在缺水时期进行补水灌溉,在雨水期间造成市政管网压力大,同时导致水资源浪费,为适应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为此,我们提出道路雨水利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道路雨水利用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包括路基、雨水调蓄模块和树池,所述路基侧沿设有开孔路沿石,所述开孔路沿石与所述雨水调蓄模块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雨水调蓄模块出水端位于所述树池内植被的根系。

4、路面上的径流雨水穿过开孔路沿石上的通孔收集至雨水调蓄模块,利用雨水调蓄模块对树池内植被进行灌溉,对径流雨水充分利用,尤其是对于降雨初期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植被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净化,能有效降低市政管网的压力,缓解市政净化负担。

5、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调蓄模块包括有蓄水箱、进水管、渗流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蓄水箱和所述开孔路沿石,所述渗流管安装在所述蓄水箱的出水端以灌溉植被的根系,所述渗流管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进水管的设置高度,所述渗流管内填充渗水填料。

6、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填料为渗水海绵或渗水凝胶。

7、渗流管直达树木的根系,灌溉效果好,在内填充的渗水海绵或渗水凝胶实现对蓄水箱内的水缓慢释放,从而降低在缺水时期对树木补水灌溉的频次。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开孔路沿石的通孔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9、进水管的连接方式,从而避免对蓄水箱安装位置的限定,而且便于堵塞后的维护。

10、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开盖把手。

11、盖板的设置方便设备维护以及在后期清掏污泥。

12、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内位于所述进水端与所述渗流管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端设有提手。

13、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侧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过滤网的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底壁抵靠。

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两侧设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底壁抵靠。

15、竖直滑轨和支撑杆的上端与盖板的底壁抵靠,实现对盖板的内侧的支撑,提高盖板的承压力。

16、进一步的,所述渗流管与所述蓄水箱可拆卸式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出水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渗流管的外壁中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第二螺纹部。

18、渗流管与蓄水箱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维护更换。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实现对路基上的径流雨水收集并就地取用对树池内植被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植被及土壤微生物分解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对市政管网的净化压力。



技术特征:

1.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雨水调蓄模块和树池,所述路基侧沿设有开孔路沿石,所述开孔路沿石与所述雨水调蓄模块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雨水调蓄模块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树池内植被的根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填料为渗水海绵或渗水凝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开孔路沿石的通孔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开盖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内位于所述进水端与所述渗流管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端设有提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的侧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过滤网的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底壁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两侧设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底壁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流管与所述蓄水箱可拆卸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的出水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渗流管的外壁中部设有适配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第二螺纹部。


技术总结
道路雨水利用结构,包括路基、雨水调蓄模块和树池,路基侧沿设有开孔路沿石,开孔路沿石与雨水调蓄模块的进水端连接,雨水调蓄模块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树池内植被的根系。实现对路基上的径流雨水收集并就地取用对树池内植被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利用植被及突然微生物分解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对市政管网的净化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碧,陈伟,王勇,夏栋涛,吴洪伟,桂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城格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