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5415发布日期:2023-09-20 22:1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道路,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1、人行道是道路两侧用路缘石或护栏等从车行道中分隔出来用于供行人通行的道路。传统人行道路面结构从下往上依次主要包括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砂浆垫层以及铺设在最上层的透水砖,透水砖之间有序的紧密贴合,并通过路缘石将人行道与车行道进行分隔。人行道的高度一般高于车行道,使得人行道上的积水能够流向车行道,最后汇入路沿底下的排水管道内。

2、授权公告号为cn2105968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人行道路。人行道路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级配碎石层、混凝土层以及面板层,级配碎石层内设有中空的支撑管,支撑管的下端插入土壤层内,支撑管的上端面延伸至混凝土层,通水管内填充有透水性混凝土形成透水通道。在混凝土层和级配碎石层内埋设支撑管,然后在支撑管内浇筑透水性混凝土,通过透水性混凝土使得雨水可以排放至土壤层内,因此混凝土层表面不会大量积水。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提供了另一种能够快速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人行道路面结构,使得人行道能够快速排水。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布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方的混凝土砖层以及铺设于所述混凝土砖层上的透水砖层;所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管道;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管道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排水槽的进口管;所述混凝土砖层具有与所述排水槽正对的排水通道;所述混凝土砖层的顶面布置有用于将雨水导入所述排水通道内的导水斜面以使得所述混凝土砖层和所述透水砖层之间具有排水间隙。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大雨天气时,人行道路面上的积水一部分能够沿着人行道流向车行道,最终流入排水主管道;另一部分的积水能够透过透水砖层,从透水砖层与混凝土砖层之间的排水间隙流入排水通道,并依次经过排水通道、排水槽以及进口管流向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内的水最终也能排向排水主管道。因人行道上间隔布置有众多上述的排水结构,使得在下大雨时,人行道路面能够快速排水,从而不易产生积水。

5、可选的,所述排水间隙内填充有过滤填料。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水间隙中填充了过滤填料,透水砖层的下表面均能够被抵接,人行道路内空心的位置减少,提高人行道路面的结构强度。

7、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砖层沿所述排水通道的上端开口开设有定位环槽且在所述定位环槽处布置有用于阻挡所述过滤填料进入所述排水通道的过滤围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填料是较为松散的材料,过滤填料填充在排水间隙内有落入排水通道内并堵塞排水通道的可能性。设置过滤围板有助于降低过滤填料进入排水通道的概率。

9、可选的,所述透水砖层具有与所述排水通道正对且贯穿所述透水砖层的上下表面的透水孔;所述人行道路面结构还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透水孔盖合的过滤盖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大雨天气,人行道路面积水较多时,在透水砖层透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积水还可以通过透水孔直接进入排水通道,并依次经过排水通道、排水槽以及进口管流向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内的水最终也能排向排水主管道。上述人行道路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人行道路的排水效率,实现人行道的快速排水。并且安装过滤盖板能够降低人行道路上的垃圾进入排水通道以及排水管道并堵塞排水管道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透水砖层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过滤盖板布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周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过滤盖板具有与所述安装孔插接配合的安装插柱。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盖板在透水砖层上的安装方式较为便捷,便于拆装。

13、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排水通道下端的底部安装管、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管上的过滤件以及连接所述底部安装管和所述过滤盖板的连接件;所述底部安装管与所述排水通道相适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盖板对垃圾的初次过滤情况下,排水通道内设置第二层过滤装置,进一步降低人行道路上的垃圾进入排水通道以及排水管道并堵塞排水管道的概率。并且,由于底部过滤管连接于过滤盖板的底面,因此拆卸时只需要提起过滤盖板就能将排水通道内的底部安装管及过滤件取出,上述过滤组件的连接方式在拆卸的时候较为简便。

15、可选的,所述过滤件为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管底端的过滤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一种过滤件的结构。过滤板能够降低排水通道内的垃圾进入排水槽的概率。

17、可选的,所述过滤件为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管底部的过滤网兜;所述过滤网兜布置于所述排水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另一种过滤件的结构。采用过滤网兜的过滤结构,由于过滤网兜过滤面较多,过滤速度也能够较快,使得人行道的排水通道内不易发生堵塞。

19、可选的,所述过滤盖板顶面设置有把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组件被垃圾填满时,能够通过把手将过滤盖板以及下方的底部安装管和过滤件同时提起,便于过滤组件的拆装。

21、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包括多根中间管以及连接相邻所述中间管的管道接头;所述进口管布置于所述管道接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行道路较长,排水管道也为较长的管道,并且排水管道上还设置有许多进口管。通过将排水管道拆分成中间管与管道接头连接的方式,然后进口管设置在管道接头上,使得排水管道的结构较为简单,安装过程也较为简便。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在遇到大雨天气,人行道路产生积水时,积水能够透过透水砖层,并依次经过排水通道、排水槽以及进口管流向排水管道;人行道路上设置了众多上述结构,降低了人行道路面产生积水的概率,实现人行道的快速排水;

25、2、通过在透水砖层开设贯穿至排水通道的透水孔,使得在遇到大雨天气时,人行道路面的积水还能够从透水孔进入排水通道,进一步提高了人行道的排水效率;

26、3、通过在人行道路面设置过滤组件,降低了人行道上的垃圾通过透水孔以及排水通道进入排水管道的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层(1)、布置于所述混凝土层(1)上方的混凝土砖层(2)以及铺设于所述混凝土砖层(2)上的透水砖层(3);所述混凝土层(1)内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管道(13);所述混凝土层(1)的顶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排水槽(11),所述排水管道(13)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排水槽(11)的进口管(133);所述混凝土砖层(2)具有与所述排水槽(11)正对的排水通道(21);所述混凝土砖层(2)的顶面布置有用于将雨水导入所述排水通道(21)内的导水斜面(23)以使得所述混凝土砖层(2)和所述透水砖层(3)之间具有排水间隙(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间隙(24)内填充有过滤填料(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砖层(2)沿所述排水通道(21)的上端开口开设有定位环槽(26)且在所述定位环槽(26)处布置有用于阻挡所述过滤填料(25)进入所述排水通道(21)的过滤围板(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3)具有与所述排水通道(21)正对且贯穿所述透水砖层(3)的上下表面的透水孔(32);所述人行道路面结构还设有过滤组件(4);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用于将所述透水孔(32)盖合的过滤盖板(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3)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过滤盖板(41)布置的安装槽(33);所述安装槽(33)周向开设有安装孔(34);所述过滤盖板(41)具有与所述安装孔(34)插接配合的安装插柱(4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排水通道(21)下端的底部安装管(42)、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管(42)上的过滤件以及连接所述底部安装管(42)和所述过滤盖板(41)的连接件(43);所述底部安装管(42)与所述排水通道(21)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为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管(42)底端的过滤板(4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为安装于所述底部安装管(42)底部的过滤网兜(45);所述过滤网兜(45)布置于所述排水槽(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盖板(41)顶面设置有把手(4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3)包括多根中间管(131)以及连接相邻所述中间管(131)的管道接头(132);所述进口管(133)布置于所述管道接头(13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包括混凝土层、布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方的混凝土砖层以及铺设于所述混凝土砖层上的透水砖层;所述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排水管道;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管道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排水槽的进口管;所述混凝土砖层具有与所述排水槽正对的排水通道;所述混凝土砖层的顶面布置有用于将雨水导入所述排水通道内的导水斜面以使得所述混凝土砖和所述透水砖层之间具有排水间隙。当遇到大雨天气时,人行道路面上的积水能够从透水砖层与混凝土砖层之间的排水间隙流入排水通道,并依次经过排水通道、排水槽以及进口管流向排水管道,使得人行道路在下大雨时,不易产生积水。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益,郑勇,林东奇,朱涵涵,谢一媛,於斌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沧海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