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

文档序号:36988957发布日期:2024-02-09 12:2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是涉及地基沉降严重地区的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设置桥梁搭板是缓解路桥衔接段桥头跳车问题的主要手段,既能有效缓解路桥衔接段不均匀沉降,还能使桥头免受车辆的反复冲击,保护桥梁主体结构。

2、普通有缝桥梁的搭板,一端搁置于桥台后牛腿处,采用钢筋进行连接,搭板与桥台间预留2cm左右的空隙,另一端搁置于土体或者枕梁上。当路桥衔接段产生不均匀沉降时,搭板能绕搁置于桥台牛腿处的锚栓钢筋转动来适应不均匀沉降,当转角变形至一定程度后,此时搭板与桥台间的空隙增大,通过铺装层反射到路面,形成条状张开裂缝。

3、整体式无缝桥梁取消了桥梁伸缩缝,避免了伸缩缝带来的诸多病害。但整体式无缝桥梁取消伸缩缝后,搭板与桥梁末端直接相连,由于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活载等引起的桥面板纵向变形随之传递至搭板末端,其中温度荷载变形具有周期性,温度升高引起搭板端部伸向土体,反之亦然。桥台与搭板间传递顺桥向变形,普通有缝桥梁的桥台与搭板间的锚栓连接不足以反复传递顺桥向位移,故整体式无缝桥梁桥台与搭板间多采用刚性连接。

4、当路桥衔接段产生不均匀沉降时,整体式无缝桥梁搭板处于悬臂工作状态,搭板末端脱空,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无法释放转角变形,弯矩增大,很容易产生脆性破坏,丧失搭板功能,路桥衔接段开裂,严重时需开挖桥头路面,进行搭板更换维修,这也违背了整体式无缝桥梁降低桥梁维修与运营养护成本的初衷。

5、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解决办法,以克服现有工程技术中所述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缓解路桥衔接处桥头跳车的问题,又能有效缓解路桥衔接处沉降带来的影响,防止桥头受到车辆反复冲击,进而能够保护桥梁主体结构的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包括桥台与路面之间的钢筋网、混凝土、硬化填料、过渡区等构件,所述连接结构的厚度从桥台向远离桥台方向逐渐减小。

4、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的长度视预计地基沉降情况和路面坡度要求情况而设定。

5、优选的,所述钢筋网和混凝土的强度沿桥台向远离桥台方向逐渐降低。

6、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中钢筋网、混凝土、硬化填料等部件埋藏于距离沥青路面路基一定深度处,沥青路面路基可将自重传给钢筋网,以减少钢筋网回弹,促使钢筋网发生塑性形变,同时,于沥青路面路基下设置土石过渡区,维持结构形变。

7、优选的,所述钢筋网靠近桥台端直接嵌入桥台内部,形成固定端。

8、优选的,所述钢筋网下埋硬化填料,与钢筋网形成一定摩擦力,为连接结构提供一定支撑。

9、优选的,所述钢筋网与上浇混凝土面之间夹有防水保护层,用于保护钢筋网不受锈蚀,减少产生非目的要求形变的概率。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使得桥梁桥台与路面无缝连接,控制由于沉降和路面荷载引起的桥台路面间的大型裂缝的产生,将所受荷载分布到强度不均匀的钢筋网和混凝土上,产生由破坏形成的类抛物线式的形变曲线,使车辆通过时的姿态得到控制,极大地缓解了路桥衔接处桥头跳车的问题,防止桥头受到车辆反复冲击,进而保护桥梁主体结构。同时,由于将现有技术的混凝土大型裂缝转变为了均匀的表层中小裂缝,使连接结构的修缮恢复得到简化。



技术特征:

1.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包括地基与沥青路面路基(5)之间的钢筋网(2)、混凝土(3)、硬化填料(4)、过渡区(6)组成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2)靠近桥台(1)端直接嵌入桥台(1)内部,形成固定端,钢筋用量从桥台(1)向远离桥台方向逐渐减少,所述钢筋网(2)下埋硬化填料(4),与钢筋网(2)形成一定摩擦力,所述钢筋网(2)与上浇混凝土(3)之间夹有防水保护层,所述混凝土(3)与沥青路面路基(5)之间有土石填料构成的过渡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2)和混凝土(3)的强度沿桥台(1)向远离桥台方向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2)上浇混凝土(3)的厚度沿桥台(1)向远离桥台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由嵌入桥台一端连接地基的钢筋网、钢筋网上浇混凝土和钢筋网下硬化材料等部件组成。整体结构具有一定埋深,结构厚度从桥台向桥台远端逐渐减小,同时强度也随之降低。该压变破坏式桥台与路面的连接结构,与以往桥台和路面的连接结构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其结构有目的的可破坏性:随着钢筋网和上浇混凝土因路面荷载和路桥衔接区沉降产生的路基支撑力下降而产生破坏和变形,该结构会在整体上按照预期发生变形,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连接面,能够有效减少路桥衔接处桥头跳车问题的发生,保护车辆与桥梁主体结构不受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骏琦,陈伯明,卢朝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大城市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