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5378发布日期:2024-02-20 20:0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


背景技术:

1、渡槽是输送沟渠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冲、谷口等的架空输水构造物。在公路工程中,当沟渠的渠底标高高于路面设计标高较多而不能采用倒虹吸形式穿越公路时,就必须设置渡槽。

2、渡槽是由槽身、支承结构、基础及进出口建筑物等部分组成的。槽身搁置于支承结构上,槽身及槽中水的重力通过支承结构传给基础再传至地基。渡槽的类型,一般是指输水槽身及其支承结构的类型,如按槽身断面型式分有矩形槽、u形槽等;如按支承结构型式分有梁式渡槽、拱式渡槽等。

3、对于上跨公路的渡槽,一般地形平坦,槽高不大,故多采用梁式渡槽,施工与吊装均方便。

4、常规的上跨公路的梁式渡槽多借鉴桥梁结构而采用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案。由于渡槽是过水结构物,一旦槽身结构开裂渗水,将造成体内预应力钢束腐蚀锈断,从而形成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将主要承担结构受力的预应力钢束设置在槽身结构以外,永久杜绝体内束锈蚀腐断的结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解决方案。其槽身结构整体轻盈耐久、体外索后期可调可换,避免了体内束锈蚀腐断的结构安全风险。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槽身采用开口u形直腹板断面,预应力钢束通过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设置在槽身外侧壁。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

5、优选的,所述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均采用凸出结构主体的楔形块式,所述预应力张拉锚固端上设有锚具,预应力钢束穿过体外预应力转向块、体外预应力张拉锚固端锚固在锚具上。

6、优选的,所述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在槽身外侧壁上下交错设置,所述体外预应力锚固端位于槽身外侧壁两端,且靠近槽身顶缘,所述体外预应力转向块位于槽身外侧壁中部,且靠近槽身底缘。

7、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束在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处采用转向器进行转向。

8、优选的,所述槽身腹板与底板相交处设置倒角,倒角尺寸同腹板或底板厚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由于在渡槽槽身内不设预应力管道,同时体外索又能抵抗腹板的剪力,因而腹板厚度可以得到有效减小,上部结构自重也会随着减轻,相应地则可减少下部结构工程数量,渡槽综合造价可得到适当降低。同时截面尺寸减小,可相应提高箱梁的压应力储备,提高钢束使用效率。

11、2、体外索仅在锚固端和转向块处与槽身相连,摩阻损失可以明显减小,提高了预应力的效益。

12、3、渡槽槽身内不设置体内预应力,使普通钢筋布置容易,因而使施工工艺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工程质量。

13、4、全体外索不存在灌浆施工工序,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14、5、相比体内索,体外索不存在接缝漏浆或灌浆不饱满从而影响体内钢束耐久性的问题,并且体外索后期可调可换,可有效改善后期由长期收缩徐变产生的下挠,提高槽身结构耐久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槽身采用开口u形直腹板断面,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钢束通过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设置在槽身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均采用凸出结构主体的楔形块式,所述预应力张拉锚固端上设有锚具,预应力钢束穿过体外预应力转向块、体外预应力张拉锚固端锚固在锚具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在槽身外侧壁上下交错设置,所述体外预应力锚固端位于槽身外侧壁两端,且靠近槽身顶缘,所述体外预应力转向块位于槽身外侧壁中部,且靠近槽身底缘。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束在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处采用转向器进行转向。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身腹板与底板相交处设置倒角,倒角尺寸同腹板或底板厚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渡槽槽身结构,其槽身采用开口U形直腹板断面,预应力钢束通过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和体外预应力锚固端设置在槽身外侧壁。由于在渡槽槽身内不设预应力管道,同时体外索又能抵抗腹板的剪力,因而腹板厚度可以得到有效减小,上部结构自重也会随着减轻,相应地则可减少下部结构工程数量,渡槽综合造价可得到适当降低,同时相比体内索,体外索不存在接缝漏浆或灌浆不饱满从而影响体内钢束耐久性的问题,并且体外索后期可调可换,可有效改善后期由长期收缩徐变产生的下挠,提高槽身结构耐久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吴志刚,杨大海,殷亮,王倩,李剑鸾,谢玉萌,周云,慈伟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